图书
冯文丽
2012-02-01
978-7-5161-0501-6
239千字
农业保险 财政补贴 研究 中国
本书是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金《我国农业保险政府补贴问题研究》(项目号:09YJA790059)的最终成果的主要内容,也是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项目号:HB2011QR4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同时受到了河北经贸大学学术出版基金的资助。本书出版旨在为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制度的完善提供些许资料参考。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福利功效、信贷支持功效和政策功效。但由于农业风险具有不可保性,农业保险需求决定具有复杂性,农业保险供给面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业保险供求具有“双重正外部性”等特征,中外学术界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农业保险是政策性险种,需要政府补贴以提高参与率,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在农业保险实务中,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农业保险实施补贴政策已经多年。2007年我国中央政府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试点,揭开了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序幕。2007—2010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分别是51.84亿元、110.7亿元、133.9亿元和135.7亿元,分别是没有实施补贴政策的2006年的6.13倍、13.09倍、15.83倍和16.04倍。很显然,政府补贴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重要的助推器。但同时,在我国农业保险补贴试点中涌现出很多问题:补贴缺乏立法规范,缺乏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补贴规模连年增加,但与我国农业增加值及农业重要程度相比仍显不足;农业保险补贴范围狭窄,很多重要的农作物和养殖物还没有纳入补贴范围;补贴方式比较单一,只有保费补贴一种方式,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再保险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补贴方式还没有使用;保费补贴的比例较高,但补贴效率并不理想;农业保险补贴实践中投保人、保险人和基层政府的各种道德风险行为开始显现,导致补贴资金出现耗费现象;保费补贴的政府层级比较多,基层政府有限的财力成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实施的重要瓶颈,等等。本书拟以解决这些农业保险补贴问题为切入点,系统研究农业保险补贴“为什么补”、“补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补”、“补什么”、“补多少”、“补得效率如何”以及“怎样补得更好”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为:第一,对于“为什么补贴农业保险”这个问题,本书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博弈论、农业保护理论和风险可保性理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殊途同归,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农业保险是政策性险种,纯商业化经营难以为继,政府应该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第二,对于“农业保险补贴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本书认为,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能产生刺激农业保险需求、激励农业保险供给、强化农民保险意识、促进社会福利及实现农业保护等功效。第三,对于“如何补贴农业保险”这个问题,本书对美国、日本、菲律宾和法国的农业保险补贴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农业保险补贴制度供给应以完善的农业保险立法为前提和基础,建立农业保险补贴的长效机制,防止农业保险补贴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另外,本书还系统分析了农业保险补贴的六种方式,即资本金支持、保费补贴、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再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和农业巨灾风险准备基金,并提出我国目前应首先采用哪些补贴方式。第四,对于“农业保险补贴补什么”这个问题,本书比较研究了其他国家农业保险补贴的保险标的和保险责任,认为我国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比较狭窄,建议应该适当扩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品种范围,授予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补贴品种的权限,如参照浙江经验在种植业采取N(基本品种)+X(其他品种,各省可自选)的方式,以便将各地大面积种植、并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经济作物和设施蔬菜,对稳定人民菜篮子工程、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的畜禽等纳入补贴范围。第五,对于“农业保险补贴补多少”这个问题,本书认为,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标准或补贴比率(各级政府补贴数额占保费的比例)平均达80%甚至更高,已经达到了全球最高水平,没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范围狭窄,保障水平较低(仅保成本),因此尽管补贴比率很高,但是总的补贴规模并不大。按照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总额占农业GDP的比重为3.4%的经验比例测算,我国2010年农业保险补贴额应为1376.90亿元。而我国2010年中央政府提供的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仅有103.2亿元,相比之下,农业保险补贴规模还严重不足。第六,对于“农业保险补贴补得效果如何”这个问题,本书认为,保费补贴在提高农业保险参与率方面作用有限,尽管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比率已经达到全球最高,但是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并不理想,补贴效率并不令人满意。另外,在农业保险补贴实践中,投保人、保险公司和基层政府各种道德风险行为开始显现,导致政府财政资金存在耗费现象。第七,对于“农业保险补贴如何补得更好”这个问题,本书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快立法,使农业保险补贴法制化;明确农业保险的主管部门,建立部门间合作机制;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减少农业保险补贴的政府层级;建立高效的财政补贴资金流转方式;因地制宜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试行农业保险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加强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采用多种方式防范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通过非补贴措施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本书写作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作者位次为冯文丽、苏晓鹏、张华鹏和郝洁。其中冯文丽负责撰写导言、第3章、第7章、第10章、第13章及全书统稿,苏晓鹏负责撰写第1章、第2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9章、第11章和第12章,负责整理参考文献、附录1和附录2;张华鹏负责撰写第8章;郝洁负责设计附录3的调查问卷。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先期研究成果;农业保险专家庹国柱教授为本书的重要观点进行了论证;河北经贸大学2008级保险班石岩等同学利用暑假社会实践为本书作了相关问题调研;硕士研究生郝洁同学收集整理了部分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宫京蕾女士为本书出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书中不足,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冯文丽2011年9月2日
牟俊霖
2015-12-01
978-7-5161-6024-4
377千字
医疗保险 保险改革 研究 中国
本书根据医疗服务的私人物品属性和公共物品属性,研究了中国居民和政府在应对健康风险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中国居民能够通过生命周期中的储蓄、短期预防性储蓄、增加未遭受健康风险冲击的家庭成员的劳动供给、增加家庭转移支付、增加向村庄或社区内其他家庭的借贷等方式,积极应对健康风险冲击,而中国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抵御健康风险的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老年居民抵御健康风险的难度较大;第二,贫困居民抵御健康风险的能力较弱;第三,居民抵御大病健康风险冲击的能力不足;第四,医疗保险的筹资和医疗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我们认为,居民能够依靠其自身能力解决的健康风险问题应当由居民自己解决,居民不能依靠其自身能力解决的健康风险问题应当由政府协助解决。我们建议,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应当向中老年居民、贫困居民以及重大疾病倾斜,并促进医疗保险筹资和医疗资源利用的公平性。
何霖
2017-07-01
978-7-5203-0779-6
252千字
灾害保险 保险法 研究 中国
本书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予以全面、系统的梳理,重点关注中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现状与选择,尤其在巨灾保险法律关系梳理、中国政策性农房保险实践及评述、中国政策性巨灾保险实践及评述三方面实现突破,颇有新意。
袁涛
2018-04-01
978-7-5203-2356-7
192千字
医疗保险 集资 研究 中国 保险制度
筹资和待遇调整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对医疗保险制度来说,理论上,保费核定是基于风险预测评估的结果,“以支定收”是其内在规律,但实践中我国城镇职工医保一直宣称坚持“以收定支”。两个原则代表两种不同建制理念和管理服务模式,也关系着制度的福利成本。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本书从收支关联的视角,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政策环境的医保筹资与待遇关联机制模型,用以分析和揭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规律。
王向楠,边文龙
2020-03-01
978-7-5203-5991-7
328千字
保险公司 企业绩效 研究 中国
本书评估中国保险公司的绩效,并探讨众多因素与保险公司绩效的关系,从而提出改进绩效的建议。上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分析中国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成本效率、收入效率、利润效率等内容,下篇基于“财务会计指标”,分析了中国保险公司的成长性、盈利性、稳健性、流动性、研发活动、杠杆率、价格分布等内容。本书各章在研究的话题/视角、论证方法、数据资料、对策建议等方面有创新性尝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