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d on the original research, this book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legal system of catastrophe insurance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oices of China's catastrophe insurance legal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catastrophe insurance, China's policy-based agricultural housing insurance practice and review, and China's policy-based catastrophe insurance practice and commentary.
[1]付子堂:《法理学进阶》(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何霖:《我国巨灾保险立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任自力:《中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石兴:《巨灾风险可保性与巨灾保险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5]王和等:《中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
[6]王和等:《巨灾风险分担机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
[7]王显勇:《社会保险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王银成编:《中国巨灾保险制度丛书》(共6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
[9]谢世清:《巨灾保险连接证券》,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徐卫东:《保险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2]卓志:《巨灾风险管理与保险制度创新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左斐:《中国巨灾保险供给能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
[14]埃瑞克·班克斯(Erik Banks):《巨灾保险》,杜墨、任建畅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
[15]罗斯科·庞德:《法理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蔡梦阳:《农业巨灾风险基金法律制度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陈少平:《洪灾保险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洪灾保险模式探讨》,博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8年。
[3]陈海生:《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8年。
[4]丁元昊:《巨灾保险需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胡代忍:《构建云南政策性地震保险机制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6]黄蓉蓉:《中国巨灾保险体系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黄敏莎:《极值理论在巨灾保险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9年。
[8]焦清平:《中国商业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雷静:《平衡函数下信度保费的相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1年。
[10]李圆:《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1]李瑾:《巨灾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理论困境、政策突破及中国启示》,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1年。
[12]李军:《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3]梁艳慧:《基于合作博弈的大连市水资源配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4]梁昊然:《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法律构建》,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3年。
[15]林宇鹏:《巨灾保险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6]刘彧:《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评价及启示》,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7]刘文可:《巨灾债券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9年。
[18]刘春华:《巨灾保险制度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年。
[19]刘国庆:《基于GIS和模糊数学的重庆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0年。
[20]刘丽:《工伤保险基金中的预防费用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1]马菲菲:《中国适应气候变化保险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5年。
[22]穆琳:《构建与完善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3]宁晨:《构建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4]潘玲:《我国住宅地震保险经营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5]隋祎宁:《日本地震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0年。
[26]王振兴:《大风浪天气滚装船航行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7]王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年。
[28]魏宏:《地震保险基金运作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9]吴惠灵:《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0]肖婵:《借鉴国际经验论我国巨灾保险机制的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0年。
[31]许均:《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2]杨松俊:《中国寿险公司X-效率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0年。
[33]杨芸:《中国巨灾保险制度构建的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0年。
[34]姚庆海:《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政府和市场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06年。
[35]于斌:《青藏铁路沿线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硕士学位论文,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6]于珍:《低碳经济下我国中小型电动机生产企业风险识别研究——以A电机公司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
[37]张萌:《我国巨灾风险的补偿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8]张琴琴:《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震害信息提取》,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科技大学,2012年。
[39]张翔:《辽宁省旱灾风险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0]张晓飞:《我国海洋灾害债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1]周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与机制设计》,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1年。
[42]周志刚:《风险可保性理论与巨灾风险的国家管理》,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5年。
[43]宗宁:《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44]左斐:《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9年。
[1]《保监会财政部印发〈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应急管理》2016年第5期。
[2]曹海菁:《法国与新西兰巨灾保险制度及其借鉴意义》,《保险研究》2007年第3期。
[3]《成都三农民营银行呼之欲出》,《领导决策信息》2015年第36期。
[4]陈忠海:《档案立法原则体系及其表述》,《档案管理》2009年第1期。
[5]陈信勇、陆跃:《社会保险法基本原则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6]陈运平等:《海南省南海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服务》,《华南地震》2006年第1期。
[7]程晓陶、苑希民:《江西省洪水保险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1999年第2期。
[8]董刚:《我国台湾地区住宅地震保险制度研究》,《兰州学刊》2013年第6期。
[9]冯卫东:《人和地球或来自黑洞》,《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6期。
[10]冯文丽、王梅欣:《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对策》,《河北金融》2011年第4期。
[11]高博:《浅析存货增值税的保险》,《中国保险》2011年第5期。
[12]高瑞鹏:《罗尔斯正义原则解读》,《东岳论丛》2009年第4期。
[13]顾春慧、郭文娟:《洪灾保险探讨》,《湖南水利水电》2009年第4期。
[14]韩雪:《论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学术交流》2012年第7期。
[15]何霖、李红梅:《我国构建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探讨》,《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6]何霖:《我国构建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17]何霖:《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构建初探》,《南方论刊》2010年第12期。
[18]何霖:《试析公平责任之理论基础》,《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9]何霖:《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现状及展望》,《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20]何霖:《我国巨灾保险制度构建之方向——以新西兰、日本两国为参照》,《价值工程》2012年第25期。
[21]何霖:《日本巨灾保险之进程与启示》,《灾害学》2013年第2期。
[22]何霖:《美国洪水保险之进程及启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23]何霖:《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24]何霖:《我国农房保险与巨灾保险衔接问题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25]何睿、孙宏涛:《超额保险的法律规制》,《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6]胡晓娅:《试析法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7]黄兴伟:《新西兰的地震保险制度》,《金融博览》2008年第6期。
[28]《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新法规月刊》2006年第6期。
[29]蒋恂:《云南省保险公司蒋恂同志在论文中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设想》,《西南金融》1986年增刊。
[30]《巨灾保险:建公共救助新体系》,《宁波经济》2016年第9期。
[31]稂文仲:《保险金给付的有关问题》,《中国保险》2003年第6期。
[32]李军:《农业保险的性质、立法原则及发展思路》,《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1期。
[33]李蕾、占红沣:《幸福指数:评价权利与法律制度的新标准》,《法学家》2009年第3期。
[34]李平:《建立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思考》,《城市与减灾》2009年第5期。
[35]李俊峰:《我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对策分析》,《今日财富》2009年第7期。
[36]李喜梅:《中国巨灾保险制度探讨》,《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37]李坤等:《谈旱涝对黄河流量的影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4期。
[38]李巍:《浅析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应用对策》,《商业文化》2012年第9期。
[39]李用昌:《浅谈滑坡泥石流对公路使用的危害和处治措施》,《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年第7期。
[40]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41]梁正国:《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黔西南论坛》2016年第2期。
[42]刘玉平:《关于构建我国地震保险法律制度的研究》,《行政与法》2011年第10期。
[43]刘喜梅:《试论山体滑坡的成因及预防》,《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第14期。
[44]刘禹彤:《从公共危机管理视角看巨灾风险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10期。
[45]陆柏、陈培:《我国巨灾保险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减灾》2009年第5期。
[46]陆建长:《试论合宪性原则是我国立法体制的根本原则——对〈立法法〉第3至6条之思考》,《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7]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分析》,《中国减灾》2013年第2期。
[48]冉圣宏:《我国面临的主要风险辨识及其管理》,《未来与发展》2006年第9期。
[49]任自力:《美国洪水保险法律制度的变革及其启示》,《金融服务法评论》2012年第1期。
[50]任自立:《美国洪水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兼论其变革对中国的启示》,《清华法学》2012年第1期。
[51]孙波:《产品责任法原则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2]石兴:《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研究》,《保险研究》2008年第1期。
[53]谭岳奇:《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3期。
[54]汪全胜:《试论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制度及其发展》,《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55]王和:《对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中国金融》2005年第7期。
[56]王志勇、王志刚:《交强险之后的车险经营》,《中国保险》2006年第7期。
[57]王新新:《以保险为重要内容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探讨》,《灾害学》2009年第4期。
[58]王显勇:《社会保障国家:法治国家的新蓝图》,《现代法学》2011年第1期。
[59]王和:《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全面落地》,《中国减灾》2016年第13期。
[60]乌格:《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极为重要》,《中国减灾》2008年第5期。
[61]吴祥佑:《可保性边界拓展与保险业发展》,《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62]夏益国:《美国洪水保险计划的运行及特征研究》,《上海保险》2007年第2期。
[63]谢世清:《佛罗里达飓风巨灾基金的运作与启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
[64]谢家智、陈利:《我国巨灾风险可保性的理性思考》,《保险研究》2011年第11期。
[65]项俊波:《做好新时期保险监管工作实现“十三五”保险业发展的良好开局》,《保险研究》2016年第2期。
[66]《新政》,《农村经营管理》2013年第1期。
[67]《“新国十条”勾勒出巨灾保险发展空间》,《时代金融》2014年第25期。
[68]许均:《国外巨灾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海南金融》2009年第1期。
[69]徐璨:《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推进完善农房灾害保险制度——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就农房灾害保险制度答记者问》,《中国减灾》2015年第7期。
[70]杨爱军、李云仙:《国外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分析及启示》,《上海保险》2011年第6期。
[71]姚晗:《加快构建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金融会计》2012年第7期。
[72]亦波:《趟出新路探经验——我国各地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中国减灾》2016年第13期。
[73]袁序成、吴成明:《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区域金融研究》2008年第9期。
[74]曾文革、张琳:《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探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5]曾文革、张琳:《对我国制定地震保险法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76]张庆洪、葛凉骥:《巨灾保险市场失灵原因及巨灾的公共管理模式分析》,《保险研究》2008年第5期。
[77]张翰华:《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管理观察》2013年第3期。
[78]张森:《建立民生保险制度 提升灾害救助能力》,《中国减灾》2016年第13期。
[79]《中国减灾》编辑部:《应对巨灾风险需要制度创新》,《中国减灾》2008年第10期。
[80]《中国民政》编辑部,孙玉琴:《适应新常态 迈上新台阶——2014年减灾救灾工作大盘点》,《中国民政》2015年第4期。
[8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年第11期。
[82]周旺生:《论中国立法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
[83]周旺生:《论法律的秩序价值》,《法学家》2003年第5期。
[84]周建瑜:《汶川地震理赔考量中国震灾保险制度》,《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85]卓志、丁元昊:《巨灾风险:可保性与可负担性》,《统计研究》2011年第9期。
[1]陈永强:《“三步走”勾勒巨灾保险路线图》,《云南经济日报》2014年10月23日第1版。
[2]陈兴鑫:《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在川启动》,《乐山日报》2015年10月13日第6版。
[3]董树勋:《大理州成为全国首个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试点》,《大理日报(汉)》2015年8月28日第1版。
[4]付秋实:《农房有了更大更强的“保护伞”》,《金融时报》2013年1月23日第11版。
[5]高嵩:《福建政府买单搭建自然灾害防护网》,《中国保险报》2013年6月25日第1版。
[6]宫伟瑶:《农房保险争取纳入农险保费补贴范围》,《中国保险报》2015年8月20日第1版。
[7]胡苏:《福建农房保险惠及近十万农户 民心工程仍需进一步完善》,《经济参考报》2012年11月30日第18版。
[8]胡佩霞:《来深出差旅游务工均可享受巨灾保险》,《深圳商报》2014年1月2日第2版。
[9]黄穗诚:《保险金额:每户每年10000元》,《广东建设报》2009年4月24日第2版。
[10]黄泽敏:《财政扶持西藏政策性涉农保险事业发展》,《中国财经报》2012年2月9日第3版。
[11]《加州海岸6.5级地震 数万居民断电》,《华西都市报》2010年1月11日第13版。
[12]蒋哲等:《学者称新西兰地震保险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南方日报》2011年2月24日第2版。
[13]蒋秋、朱永:《农房政策性保险有四大变化》,《广西日报》2015年6月21日第5版。
[14]江帆、姚进:《云南启动我国首个地震保险试点》,《经济日报》2015年9月18日第14版。
[15]《金融时报》评论员:《保险业叩开参与国家巨灾风险管理之门》,《金融时报》2015年11月16日第1版。
[16]李画:《巨灾保险制度率先在深圳建立》,《中国保险报》2014年1月6日第1版。
[17]李唐宁等:《成都试点农村金融改革》,《经济参考报》2015年8月28日第3版。
[18]李谦:《剑河受灾农房投有保险 每户保额3.5万元》,《贵州商报》2016年2月22日第2版。
[19]刘锋:《汶川地震保险赔付总额不到20亿 拉法基独得1/3》,《成都商报》2009年8月24日第2版。
[20]刘欣:《国内农房保险保费保额偏低 业内呼吁“纳入国家财政补贴”》,《东方早报》2013年1月25日第3版。
[21]刘玮:《2014年全球灾害风险与巨灾保险发展(七)》,《中国保险报》2015年4月9日第1版。
[22]刘操:《备战台风5道考题的海南答案》,《海南日报》2015年6月25日第A5版。
[23]罗建平:《厦门自然灾害公责险与农房险“两险合一”》,《中国保险报》2013年2月6日第2版。
[24]马昌博:《众多记者无心理防护 在灾区精神崩溃无法报道》,《南方周末》2008年5月18日第2版。
[25]马广媚、赵修彬:《黑龙江启动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试点》,《中国保险报》2016年8月1日第16版。
[26]民政部:《农房保险试点 年内全国推开》,《中国保险报》2013年2月22日第2版。
[27]《农业保险条例》,《人民日报》2012年12月7日第16版。
[28]潘玉蓉:《芦山地震保险预计赔付4000万—9000万》,《证券时报》2013年4月23日第1版。
[29]《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较上年明显偏重》,《中国保险报》2014年1月9日第1版。
[30]欧阳晓红:《保监会正积极推动巨灾保险条例出台 两地已试点》,《经济观察报》2013年10月12日第1版。
[31]曲哲涵:《农房保险突破行规》,《人民日报》2013年1月18日第2版。
[32]《瑞再:2015年全球灾害保险损失370亿美元》,《国际金融报》2016年3月31日第1版。
[33]沈民慦:《贵州实施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中国社会报》2014年8月12日第1版。
[34]石兴:《深圳巨灾保险试点启示》,《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10月13日第31版。
[35]舒迪:《灾后12小时内将确保灾民基本生活》,《人民政协报》2011年12月13日第C1版。
[36]仝春建:《保险地震理赔可免费查询公民身份信息》,《中国保险报》2008年6月6日第1版。
[37]庹国柱:《巨灾保险不妨从农业保险起步》,《中国保险报》2013年5月13日第9版。
[38]汪建军、王铮、葛俊松、仝春建:《浙江政策性农房保险超额完成目标》,《中国保险报》2007年5月14日第3版。
[39]王涛:《英国:形成合力 推进洪水保险》,《经济日报》2008年11月19日第3版。
[40]汪国梁:《27个山区库区县试点农村住房保险》,《安徽日报》2014年2月18日第1版。
[41]吴越:《洪涝地灾频发 风雹灾害突出》,《中国气象报》2016年7月14日第1版。
[42]谢苗枫等:《学者称新西兰地震保险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南方日报》2011年2月24日第3版。
[43]许均:《日本地震保险:法律先行 三方分担》,《中国保险报》2008年6月3日海外版第5版。
[44]杨益波:《“宁波版”巨灾保险制度落地》,《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1月15日第7版。
[45]倪铭娅:《谁能坦然面对突降的灾害》,《中国财经报》2010年4月8日第4版。
[46]姚进:《巨灾险“硬骨头”终于啃动了》,《经济日报》2017年3月22日第8版。
[47]曾炎鑫:《全国首个巨灾保险制度在深出炉》,《证券时报》2014年1月2日第A14版。
[48]张兰:《三部门联合推进农村住房保险工作》,《金融时报》2013年1月15日第1版。
[49]张小菊:《甘肃11县区启动农房保险》,《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1月30日第B1版。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人民日报》2011年2月11日第16版。
[51]周亮:《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3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中国社会报》2014年1月8日第7版。
[1]保监会:《2013年保险统计数据报告》,2014年3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257/info3901864.htm)。
[2]陈绍国:《瑞士再保险初步估计新西兰地震理赔成本约为8亿美元》,2011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网站(http://www.cebbank.com/Info/57363446)。
[3]《地震附加险:汶川地震后首现 2013年现身厦门》,2014年3月,厦门福房网(http://www.ffw.com.cn/1/84/890/194636_2.html)。
[4]《地震灾区无保单可理赔》,2014年4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4/22/c_124615462.htm)。
[5]《风险融资-百度百科》,2014年3月,http://baike.baidu.com/view/1119197.htm。
[6]《甘肃省首次将地震责任纳入农房保险试点范围》,2016年3月,甘肃新闻网(http://www.gs.chinanews.com/news/2015/11-20/266121.shtml)。
[7]《加州大地震-百度百科》,2014年3月,http://baike.baidu.com/view/4997449.htm#3。
[8]金磊:《涵盖地震责任:华安保险“福满堂”家财险热销》,2008年9月,搜狐理财(http://money.sohu.com/20080909/n259456469.shtml)。
[9]《今年巨灾债券发行将创新高》,2013年10月,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mzjj/20131018/171517040051.shtml)。
[10]《近期南方强降水过程造成9省37人死亡6人失踪》,2014年5月,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526/c1008-25066377.html)。
[11]《今年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及扩面工作全面开展》,2015年3月,苍南新闻网(http://www.cnxw.com.cn/system/2012/01/12/010939556.shtml)。
[12]《卡特里娜-百度百科》,2014年1月,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rp1WzRTNOdysc3xZdXT6bV0e5jreUgHI6GB-FhkGAril54y2tbnFp38rgr7a9j0jhYf7uRdHtiCOj_nL_92QDsiFUj1sjFzJrBVcJl8jZG。
[13]刘萌萌:《地震保险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可有助于政府理财》,2011年2月,http://www.chinavalue.net/Story/2011-2-25/13820.html。
[14]刘新立:《多面巨灾债券》,2016年1月,中保网(http://pl.sinoins.com/2015-07/21/content_163017.htm)。
[15]《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2016年6月,民政部门户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501/20150100754906.shtml)。
[16]《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5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2016年3月,宁夏国土资源厅(http://www.nxgtt.gov.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227580&wbtreeid=1082)。
[17]《2013年保险业保费增长11.2% 利润总和达991.4亿元》,2014年1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1/21/c_119062131.htm)。
[18]《2013年芦山地震-维基百科》,2014年3月,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3年雅安地震。
[19]《农村住房保险受灾农户受惠》,2016年5月,和讯网·房产频道(http://house.hexun.com/2013-08-21/157273392.html)。
[20]《农业保险拟出新政促发展 财政补贴政策需完善》,2016年6月,财经网易(http://money.163.com/14/0911/08/A5RNOFRA00253B0H.html)。
[21]《2013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1851人死亡》,2016年7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1/06/c_118848961.htm)。
[22]苏赢:《洪水造成巨额损失 保险却无半分介入——访中国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程晓陶》,2014年3月,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515/10121/927239.html)。
[23]《人保向德阳受灾农户一次性支付1600万元农房地震险赔款》,2008年6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6/05/content_8317731.htm)。
[24]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bank/download/CNIPC.pdf。转引自《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及展望》,2014年4月,全球政务网(http://www.govinfo.so/news_info.php?id=32166)。
[25]王东城:《厦门签订巨灾保险协议惠及我市所有人 最高赔20万/人》,2017年5月,厦门新闻网(http://news.xmnn.cn/xmnn/2017/05/12/100199589.shtml)。
[26]《潍坊市民生综合保险方案详情》,2016年3月,潍坊民生综合保险网(http://www.wfmsbx.com/content_32.html)。
[27]《潍坊市民生综合险实施细则日前出台 明年全覆盖》,2016年6月,齐鲁网(http://weifang.iqilu.com/wfminsheng/2015/1107/2596423.shtml)。
[28]《我国首只巨灾债券境外成功发行》,2015年8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7/02/c_1115798349.htm)。
[29]卫敏丽:《我国将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 倡导全社会参与》,2011年12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12/08/c_111228555.htm)。
[30]《无保单理赔服务启动》,2008年5月,新浪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c/2008-05-15/150813880075s.shtml)。
[31]吴邦国:《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是民主建设根本前提》,2011年3月,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1/0310/10/6UPCDHNJ0001124J.html)。
[32]《英国五十多万家庭遭洪水淹没 新洪水保险引争议》,2013年12月,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3-12/09/content_30844055.htm。
[33]闫秀娥:《巨灾保险云南试点》,2014年3月,云南经济网(ht-tp://ynjjrb.yunnan.cn/html/2014-03/13/content_3123016.htm)。
[34]张家口市民政局:《张家口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公告》,2017年5月,张家口新闻网(http://www.zjknews.com/nenes/minsheng/201705/12/175909.html)。
[35]张琳:《天安保险推出巨灾产品》,2008年6月,中证网(http://www.cs.com.cn/bxtd/02/200806/t20080621_1500754.htm)。
[36]张利、丁元昊:《浅析巨灾模型混合技术的国际经验》,2014年3月,http://www.cpcr.com.cn/zbxfw/zbxjs/201403/t20140314_29580.shtml。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百度文库》,2013年8月,http://wenku.baidu.com。
[38]中国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中国保险市场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2014年2月,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trATZBy7Sb9DWNgrUMC0kDBdbyN_gWFx8XjNMT2FA7jMm5SdK8Ofz5nVvXgxzKgiMVAM8jUBb0jpulYgee5VO6R27h3M2BauUdBBiOQU-S)。
[39]《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2016年2月,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db3c5cd480eb6294dd886c30.html)。
[1]何霖:《我国巨灾保险可保性及巨灾保险立法之可行性》,“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Symposium of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Western China”,2013年6月。
[2]何霖:《我国巨灾保险立法困境及原因分析》,《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2014年8月。
[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政策性“三农”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第11期。
[4]毛大春:《论保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的完善——从〈反垄断法〉的视角》,《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
[5]《农业保险条例》,《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12月23日。
[6]《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工作的通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年第8期。
[7]夏益国:《佛罗里达飓风巨灾基金的运营及启示》,《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5月10日。
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
Crossing the Seven Traps: Perspectives o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Our Thinking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英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Tongliao City,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中国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Pension System: From Macro to Micro Thinking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地区差距
Qua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绿色经济转型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and China's Green Economic Transition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