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4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关系新论

    刘洪刚

    2016-06-01

    978-7-5161-8348-9

    269千字

    10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关系 民主 研究

    本书围绕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关系这一中心问题,运用语言学政治学、比较研究和理论联系历史的方法,展开以下几方面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不同时空条件下民主与专政术语的内涵,梳理了马克思的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概念;其次,依据文本阐述了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制度构想,在制度层面阐明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内在本质联系;再次,全面比较了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代议制民主的异同,进一步阐明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什么样的民主;复次,考察了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其与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联系历史思考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制度的逻辑自洽性和现实性问题;最后,回答了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评价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理论创新: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34届年会论文集

    党圣元,刘瑞弘,韩春虎

    2018-10-01

    978-7-5203-3203-3

    330千字

    23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 学术会议 文集

    理论的生命力有赖于时代赋予的全新意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与理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加快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术体系构建和话语创新。2017年10月13-15日,伞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34届年会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辽宁丹东召开。此次会议及此会议论文集的出版,是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和价值体系所作出的又一次的努力和尝试。

  • 发展方式转型论:中国发展方式转型规律、途径、过程和前景的深层研究

    詹宏伟

    2017-11-01

    978-7-5203-1101-4

    266千字

    14

    社会转型 研究 中国

    本书分别从利益视野、矛盾视野、主体性视野研究揭示发展方式转型规律和转型途径。运用唯物史观深入揭示了发展方式转型与利益格局调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转变利益格局的理论措施。发展方式转型需要解决一系列矛盾,发展方式转型就是传统发展方式的“破”与科学发展方式的“立”,要实行以“立”为主,“破”、“立”结合的转型策略;挑战-应战的对立统一推动发展方式转型,要善于利用挑战刺激发展转型,但挑战的力度不能过度超过应战能力;“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对立统一,促进发展转型;在新矛盾观启发下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二律背反,实现双赢。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根本力量,弘扬个人主体性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本书还深入分析了发展方式转型的完整演变过程,并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前景做了乐观的估计。

  • 多维视域下的当代《资本论》研究

    马俊峰,谈振好

    2020-05-01

    978-7-5203-5867-5

    580千字

    8

    《资本论》 马克思著作研究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指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为人类社会昭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们一再声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当人类社会发展出现困境时,人们却不约而同地回到马克思的思想资源中寻求破解困境的灵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遭遇挫折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能摆脱过去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魔咒,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无论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资本主义克服经济危机的努力,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马克思主义著作在西方世界的热销,无论是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现象,还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地被他的敌人所诋毁,无不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巨大的思想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思想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来自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地直面时代发展变化的挑战,回答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虽然资产阶级统治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正处在上升时期,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开始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日趋显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面临的时代课题,就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理论论证。马克思正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方向。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工人运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列宁深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探讨了帝国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率先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伟大转变,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为后世提供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范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时,中华民族正处在亡国灭种的危亡关头,中国社会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寻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封建社会的开明人士推行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也没有取得成功,洪秀全等人发动的旧式农民起义失败了,孙中山等人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也夭折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使正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找到了新的希望。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人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道路才展现出了光明的前景,中华民族的命运才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机。但是,如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恩格斯乃至列宁从未遇到过更不可能回答的问题。这是历史和时代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新的严峻课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推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面貌,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一个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和时代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又一崭新的课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其间有挫折、有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空前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马克思主义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拨开各种强加于马克思主义身上的迷雾,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也不是“百宝箱”,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特定情境讲过的每一句话,都当成普遍真理,照抄照搬,显然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而如果凡事都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去寻找答案,按照主观需要裁剪马克思主义这个整体,随意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同样也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必须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必须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为深厚的学术积淀,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59年成立了政治教育系,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经过历代学人的辛勤耕耘,现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编辑出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连续出版物。为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学院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攻关,编写了这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书系。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科研人员和其他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参考材料,也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王宗礼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12月10日

  • 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修订本)

    侯才

    2021-05-01

    978-7-5203-7968-7

    350千字

    9

    青年黑格尔派 研究 马克思(Marx,Karl 1818-1883) 哲学思想 思想研究

    本书在国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可靠的资料和实证性研究,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系统探究和阐述;同时,将马克思哲学及其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关系置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考察,提出了哲学史中存在和贯穿“主体主义”与“客体主义”两大对立传统的见解,从而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以实践为基础而实现的这两种传统的扬弃和综合,理解为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与客体、精神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等诸种关系的有机统一,理解为一种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广义社会存在论。

跳转共9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