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1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中国新史学之隐翼

    李勇

    2015-06-01

    978-7-5161-6138-8

    223千字

    24

    史学史 研究 中国

    本书聚焦于欧美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学者的世界史研究、中国学者的欧美史学研究、台湾地区的新史学这些中国新史学研究中通常容易被忽略的方面。第一编,选择梁启超和李大钊作为传播者的典型,论述他们对欧美史学的传播,分析其共同的实证主义史学特征。选择鲁滨逊新史学派和年鉴学派作为被传播的学派的典型,选择唯物史观和后现代主义作为被传播思潮的典型,述其传播情况,说明其对于中国新史学的影响。第二编,结合社会变革,概述新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欧美史学研究,表明这两种研究完全受中国社会变迁和主流思想流变的制约,尽管曾经或现在仍然面临困难和问题,然而还是取得辉煌成就,并为未来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三编,总体上讨论中国台湾史学阶段性特征、欧美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的传播,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作之一斑来窥其史学整体之豹。以连横作为中国台湾当地史学家代表,选择傅斯年、李济作为海归学者代表,选择张贵永和胡秋原为研究欧美史学的代表,分别加以探讨。

  •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黄侯兴

    2016-03-01

    978-7-5161-7495-1

    133千字

    7

    郭沫若(1892~1978) 孔孟之道 研究

    郭沫若是一位曾明确表示尊孔的并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学家。不过,他的尊孔,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起伏,即尊孔,批孔,再尊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起伏的现象?这是我们今天仍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郭沫若与孔孟之道》,试图对郭沫若的先秦儒家文化史观做出一番评述。郭沫若对孟子的评论较少,而且基本持批评的态度。因此本书附加了作者的《孟子论》,对孟子思想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较系统的论述,以补不足。

  • 明朝宦官研究及其他

    杜婉言

    2017-04-01

    978-7-5161-9985-5

    251千字

    15

    宦官 中国 明代 文集

    本论文集是作者从自己已刊出的论文中选出的15篇论文的结集,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司法、国防科技等方面。它们的作用:一是填补了明史研究、尤其是明朝宦官史研究的一些空缺;二是在对明代内阁制度、张居正改革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出补充,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三是钩沉索隐,介绍了鲜为人知的两本重要史籍《15辞》和《神器谱》。一 补缺方面首次全面论述了明朝宦官乱政的发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论证了明朝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无法根除的积弊,是促成明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首次论述了明朝宦官与明朝经济的关系,明确指出宦官深度干预经济,是促成明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首次注意到在农民起义中,皇权与宦官的矛盾运动及其对于农民起义这总体矛盾运动的关系,以史实论证了宦官专权是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宦官既是镇压起义的特种工具,又是朱明皇朝的“报应工具”,这和马克思指出的“制造报应的工具的,并不是被压迫者,而是压迫者本身”的论断,是完全相符的。首次从司法的角度,而不是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厂卫制度是促成明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对《明律》不进行总体研究,而是专论诉讼这个具体制度。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它是法与礼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虽然完备,但实效并不显著。它只反映了皇权的加强,并成为促进皇权强化的工具。首次论证了“明代后妃不预政”之说不确。以台湾第一大姓陈姓为例,以史籍、文物和族谱为主要依据,论述了历史上大陆移民台湾的情况及其对台湾开拓的作用,以此证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移民的祖根,是在海峡彼岸的大陆,海峡两岸本为一家亲。二 对已有研究成果做出补充方面对内阁制度的研究,首次全面地论述了内阁与皇权、司礼监、六部的关系,而不是仅偏重于内阁的形成或矛盾等某一方面。指出正是这多方面错综的关系,使明朝的政治更腐败,宦官专权无法消除,内阁未能成为与高度中央集权政体完全适应的辅政制度,更不可能起到应有的辅政作用。对张居正改革的成败,不仅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来分析,而且首次明确地从张居正与万历帝的关系、张居正个人因素对改革成败的重要影响等方面作出分析,从而鲜明地提出了权力和地位最能蔽聪塞明,对人进行腐蚀的历史借鉴。三 史籍介绍方面推介了《15辞》和《神器谱》。《15辞》是判牍。判牍在区域经济史、社会史、法制史等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现在能查到的、被收录的明代判牍很少,日本的大木文库、傅吾康(WolfgangFranke)的《明代史籍汇考》,都没有收录。因此,那些集中的、保存完好的判牍极为珍贵,《15辞》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但至本文发表时尚少有人涉及。本文集中《〈15辞〉初探》一文,介绍了《15辞》的作者、版本、具体案例,并探讨了明末基层社会有关土地、吏治、社会的动荡和妇女等问题以及明代律令在基层实施的情况,证实了此书很值得关注和利用。《神器谱》是明后期一本重要的国防科技著作,其作者赵士桢的事迹已被湮没,仅王重民先生在1942年有所触及。王重民先生明确提出赵士桢应是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并列的科学家,《神器谱》是一部重要的国防科技著作,准备对此作进一步研究,并给赵士桢写个小传。但由于资料缺乏,此事未有进展。剑桥大学长期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到上海时,曾打听过这书,但没有收获。笔者也曾向台湾几位同道请教过,他们都说不知道有这人和书。在本文发表时,有关工具书中,即使有他的名字,其下亦系“?”。本文集中《赵士桢及其〈神器谱〉初探》一文,是作者在日本的《和刻本明清资料集》中发现此书后,参校了国内几种丛书中有关的多处资料写成的。它考证了赵的里籍、生平,完成了王重民先生的宿愿,还搞清楚了《神器谱》的内容和版本等。通过对赵士桢爱国思想、科学态度、实干精神及其成果的介绍,提出应对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予以肯定。此文在1985年由香港大学主办的“国际明清史学术研讨会”上宣讲后,得到好评。论文刊出后,立即被部队一些研究军事科技史的同志参考引用。选入本文集的15篇论文,除个别体例上的统一外,基本上保留发表时的原貌,并在文末注明发表刊物及时间。杜婉言2017年2月

  • 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

    70 Years of Historiography Study in New China

    卜宪群

    2020-07-01

    978-7-5203-6172-9

    500千字

    33

    史学 研究 中国

    《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分总论、中国考古学编、中国古代史编、中国近代史编、世界历史编、中国边疆史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编七部分。以中国历史研究院下属六个研究所现有学科为基础,系统总结新中国历史学研究在党和国家坚强领导下的学科发展状况、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揭示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阐释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独特道路,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该书的出版将为做好中国历史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

    张海鹏

    2018-12-01

    978-7-5203-3670-3

    565千字

    14

    史学 研究 中国 1978-2018

    《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请各有关学科学者论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概况和现状,并对其前景及趋势做了展望。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以及中国地方史、民族史、边疆史、历史地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城市史、宗教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学40年来发展变化的全景。《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作者皆是历史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这使得《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成为研究和学习历史学必读的参考书。

跳转共4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