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胡兴东等
2015-05-01
978-7-5161-6207-1
610千字
少数民族 法制史 中国
本书采用总论与分论结构,以体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法律内容上的基本构成,即国家治理的一体化与各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多样性。总论主要对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治理的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同时对历史上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政权法律情况进行介绍,共分五章。分论对现在还存在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在历史上能体现出不同人类发展阶段、种类、形态的法律制度样式进行介绍,共七章。全书力求体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特点,反映中华法律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多形态样式等内容。每章采用正文、思考问题、阅读拓展和经典法律摘抄四个部分,让本书能够全面反映相应章节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目录和基本史料等。
周东平 李勤通
2021-08-01
978-7-5203-8638-8
414千字
佛教 影响 法律 研究 中国
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建立在整体的宗教管理体制下,体现中国本土法律文明与外来法律文明的深刻冲突。但这种冲突的结果,既非本土战胜外来,也非外来战胜本土,而是本土对外来文明的有限接受。总体来看,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从本体到内容再到具体实践都产生深远影响。在具体研究中还发现,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法律在诸多方面受到佛教影响,迨及明清则有衰退趋势。由此,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呈现一个相对明显的抛物线形态。可以说,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某些时期与统治者的喜好也存在密切关系。同时,还需要明确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不宜高估,它不仅受到时代的局限,而且仍笼罩在儒法的基本法律价值统摄之下,体现为传统法律对佛教理念既接受又限制的态度。虽然中华法系是世俗法与伦理法,但仍然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使其能够在相当程度内接受外来法律文明,尽管后者与前者在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当然,这种接受也是有限的,以不从根本上冲击中国传统理念为基础。
刘海鸥
2021-05-01
978-7-5203-8231-1
386千字
环境保护法 自然资源保护法 研究 中国 古代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发展与传统生态文化的延绵有着直接关系。传承和弘扬传统生态智慧、生态思想,赋予其现代内涵,吸收其合理成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当代生态文化有重要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环境资源法律思想和制度的梳理与解读,力图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髓,促进全社会对传统生态法律文化核心观念和基本特征的认知与理解,为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提供历史基础。
李林
2019-11-01
978-7-5203-5551-3
724千字
社会主义法制 研究 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法治不断变革、日趋完善和持续发展的“变法史”。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历程。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法治变革和依法治国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详细论述了中国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法治变革的法理依据、实践历程、内在逻辑、主要观点、改革举措、重大成就、面临挑战等重大问题,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未来图景。
陈锐
2020-08-01
978-7-5203-7049-3
307千字
法律 方法论 研究 中国 古代
中国古代法律人在司法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法律方法。儒家学者或“引经注律”,或“引律注经”,将经学诠释学发挥到极致;法家学者以严格适用法律为旨归,将法律解释推向更精确、更精巧的境地,两者合力,共同型塑了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解释方法体系。法律解释方法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催生了古代世界最伟大的法典——《唐律疏议》。《唐律疏议》不仅集汉、晋以来注律、释律方法之大成,而且在“制律”方法方面还有所发明。唐以后的法律人从《唐律疏议》中总结出了“例分八字”这一极富创造性的立法方法。明清以降,中国传统法律方法获得了更大发展。一方面,法律人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律、注律及用律方法;另一方面,推出了为百姓及基层司法工作者喜闻乐见的法律传播形式一法律歌诀。中国传统法律方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法律人对世界法律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