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3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张英伟

    2019-03-01

    978-7-5203-4030-4

    356千字

    27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学习参考资料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书是在深入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研究成果。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着忠实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原则,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重大思想理论观点,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地位作用、方针原则、形势任务、内涵思路、制度机制、方式方法、路径举措、基本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理论概括。

  • 政府领导力与政府责任

    THE RESEARCH ON GOVERNMENTAL LEADERSHIP AND ACCOUNTABILITY

    彭忠益

    2012-09-01

    978-7-5161-1468-1

    342千字

    18

    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管理 研究 中国

    本书的写作源于笔者开始于2004年的一个研究项目,即后来成为2005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05YB69)及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06BZZ021)的《政府领导力与政府责任研究》。笔者想知道,领导力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领导力思想变迁情况如何?尤其是伴随“强人政治”的逝去,魅力型(Charismatic)英雄式领导模式已经式微,那么作为政府组织,又伴随了怎样的领导理念更新?有哪些领导行为类型及机制?其领导力如何表达?能不能构建及如何构建领导力评估模式?不同的组织情境中应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类型和领导个性与之相适应才能达成高的领导效能?怎样才能提高政府组织的领导力以实现其组织愿景?人们皆知,国家、政府乃至现代组织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范畴,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追求有序生活的必然选择。而这些组织的出现,又必然伴随着组织管理及领导行为的产生;时至今日,不论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还是已经步入后工业阶段形成多元结构的社会,组织及其领导行为的作用都日显重要。就作用空间而言,领导行为及其领导力发生于盈利性的企业组织,也可能发生于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还可能是公共性的政府组织。按照领导管理理论,政府也是组织。在本书中主要讨论的正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政府组织中的领导行为,以及领导者个体与整体从一定的可知性领导行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领导力、所要达成的领导效能以及所要表达的领导责任。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领域,其研究对象是领导管理者个体;90年代后拓展到公共领域,并开始关注组织整体及领导管理团队的领导力;也正是在此时领导力这一主题得到了中国学界的关注。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领导及其行为的本质,便对领导力界定不同的内涵。无论从个体还是从组织而言,领导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存在于领导行为中的一种核心能力。同时,“领导力是有层次的,是需要不断突破、不断提升的”(詹姆斯·库泽斯:《领导力》,第Ⅶ页)。作为政府组织,领导力的有无或高低取决于政府组织的行为类型、行为机制及行为环境。当前,政府领导行为可设计为变革型领导、竞合型领导、服务型领导、可靠型领导及共享型领导五种领导行为;与其对应,要想发挥不同类型政府领导行为的效能,就必须找到其效能点,即创新点、共赢点、需求点、信任点和均衡点;并且还必须确保相应的五种机制的有效切入,即创新机制、协同机制、责任机制、信用机制以及和谐机制。只有这样,政府组织的领导力才能提升,其现实目标及组织愿景才有可能达成。对政府组织领导力的科学评估研究相对缺乏而又相当重要。对一个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一系列行政规划制定,行政措施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效能进行全面考察,要遵循“不过度看重结果,同时关注领导过程”的理念,按照真实性、满意度、持久性的原则进行。为此,笔者构建了政府组织领导力的科学评估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即分别结合政府领导行为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条路径以及创新、协同、责任、信用、和谐五个取向,综合形成了全方位360°评估政府组织领导力的指标,可以通过由政府组织自身提供数据、问卷调查与走访及专家综合分析来实施对某一政府组织的领导力评估;为验证设计方案的信度、效度及可行性,笔者选择了长沙市的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及株洲市的芦淞区、湘潭市的岳塘区五个区级政府组织及其市民进行了两套问卷的调查及走访,对评估体系及指标做了信度、效度及可行性的实证测试与分析,进一步提升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价值。中国政府领导在现时代情境下追求强国富民,必将面临诸多挑战。和谐领导力的提出及其相应要求,实际上是社会转型期对中国政府领导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共建与共享关系中的全面导航。作为社会治理的主要主体,政府必须遵循从个体领导走向公共领导,从追求公共管理效率走向追求公共领导效能,以承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责任,在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内部管理绩效、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

  • 权力法治与廉政治理

    陈国权

    2018-08-01

    978-7-5161-8779-1

    338千字

    7

    地方政府 行政权力 研究 中国 廉政建设

    本书以法治悖论为切人点,充分把握经济所有制、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政党—国家体制的特点,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双重视角对公共权力的法治困境及其根源展开了系统分析。本书提出了地方政府治理的三重逻辑,即政治逻辑、经济逻辑与法治逻辑,并分析了三重逻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来解释法治悖论和系统性腐败的产生。此外,本书还发展了对廉政治理体系的认识,提出必须建立基于权力法治的廉政治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公共权力的法治化进程。

  • 文化资本与国家治理:基于对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考察

    付春,王善迈,任勇

    2015-05-01

    978-7-5161-6041-1

    186千字

    8

    国家 行政管理 研究 中国

    本书力图用文化资本这个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来透视中国传统帝国的治理体系,从中透视东方管理,尤其是中国的治国之道。基于文化治理所形成的软治理,是优化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向。国家要发挥文化在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以及治理功能的发挥。为此,国家应该加强文化资本的积累与开发,文化资本的分配以及公民教育与国家治理的互动。从文化资本创造治理的角度看,国家治理与企业治理是相同的,东方治理与西方治理是互补的。

  •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研究

    王俊豪

    2016-06-01

    978-7-5161-7962-8

    435千字

    12

    城市 公用事业 政府监督 监管制度 研究 中国

    城市公用事业是为城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普遍服务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供气、集中供热、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以及园林绿化等重要基础设施行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深化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用事业运行效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些都对加强城市公用事业有效监管提出了客观需求。城市公用事业监管体系是由监管法规政策体系、监管机构体系、监管监督体系和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组成的整体系统,但目前我国现有监管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监管体系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监管法规政策不健全,缺乏执法依据;监管机构多头管理,监管混乱;严重缺乏对政府监管的监督机制,公共利益难以保障;监管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评价。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监管制度创新,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针对这一重大现实需求,本书主要目的是在系统分析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客观需求基础上,提出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的基本思路,并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公用事业监管体系,为实现城市公用事业有效监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资料。本书对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积极探索,并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系统分析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的客观需求。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的需求来自多个方面,本书运用管制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际资料,系统分析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为什么要求创新政府监管体系,城镇化如何要求加强基础设施政府监管,城市管理职能的转变怎样要求强化政府监管职能。这些都为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提供了现实资料和理论基础。第二,提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的基本目标和整体框架。本书结合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管理职能转变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监管有据、运行高效、公开透明、激励有效”为特征的现代监管体系,为实现有效监管提供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管制经济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由政府监管的法规政策体系、监管机构体系、监管监督体系和监管绩效评价体系这四大要素构成的政府监管体系整体框架,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实现政府有效监管提供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第三,构建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本书结合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改革对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的制度需求,系统分析了现行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效果;总结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城市公用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构建的历史沿革与立法经验;提出了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的立法目标、原则,阐释在中国制定城市公用事业法的必要性、内涵与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城市公用事业法为核心、以城市公用事业行业法规为配套、以相关法规政策为实施细则的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体系。第四,论证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机构改革基本目标模式。本书认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是:建立职权配置合理、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专业监管机构,对城市公用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管。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在大的改革方向统一前提下,渐进推进改革,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内部职能整合建立隶属于城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的相对集中的监管机构;第二步,通过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整合,建立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监管机构——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一些制度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可以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一步到位,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渐进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改革。第五,构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基于整合性治理理论,从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系统设计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的监督体系,构建了适合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实情的“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立法监督在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监督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行政监督是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有效监管的日常基础性监督;司法监督既是约束行政监管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手段,也是对立法监督的落实;社会监督是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监督体系增量源泉。第六,设计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指数的测度体系框架,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可参考范式。本书深入剖析政府监管指数的内涵,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创造性地从制度强度(软强度)和建设强度(硬强度)两方面客观构建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强度指数的测度体系框架,详细阐述测度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强度指数的技术流程和方法要点,并以浙江省十一个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范式。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研究”(12&ZD211)的最终研究成果。这一项目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涉及政府管制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该研究项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与实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基于该项目的3项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浙江省人民政府4位省部级领导批示,对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实践产生了一定指导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也为本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实践基础。本书既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是课题组成员合作研究的集体成果。课题主持人王俊豪负责拟定本书的基本框架和写作提纲,并负责修改定稿。按照章次,本书主要作者是:第一章(浙江财经大学王俊豪教授)、第二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秦虹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曹富国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钱璞研究员)、第三章(浙江财经大学唐要家教授、朱晓艳副教授)、第四章(浙江财经大学郭剑鸣教授、康莉莹教授)、第五章(浙江工商大学苏为华教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于俊、浙江财经大学陈玉娟副教授)、第六章(浙江工商大学苏为华教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于俊、北京大学李乐博士)。此外,参加本书部分内容撰写、课题研究和书稿校对的还有:浙江财经大学李云雁、王岭、裴志军、郭燕来、廖丹子、陈无风、熊艳、韦晓蓓、严康英、朱宗元、李伟、章琳云、金暄暄、戚瀚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刘波,中央财经大学周芬、张子亚等。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大量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本书只是作了初步探索,有许多问题还有待后续研究,尽管课题组成员尽了最大努力,但难免存在不少缺陷,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王俊豪2015年12月25日

跳转共6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