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汪俊昌 潘承玉
2020-06-01
978-7-5203-6417-1
348千字
文化史 研究 浙江
《中国越学(11辑)》内容包括越国新考、勾践灭吴背后的越国农业经济研究、绍兴秦家山战国木椁墓、东周越地考古出土击打乐器的初步研究、再论楚灭越:基于文献与考古材料的讨论、温岭东瓯贵族墓乐器明器刍议、汉代池州区域的置县与越人移民和风俗——基于对池州境内的田野调查等。这些文章大多出自对越文化研究有素的专家之手,既有宏观的概括,又有个案的分析,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
张伟
2018-08-01
978-7-5203-1842-6
363千字
中华文化 研究
本书基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着眼于中国文学的古今之变,主要探讨了几种有着无限张力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先秦口传文化主要论述了先秦时期口传的适宜条件、口传的几种情况、先秦诸子的口传理念和先秦口传文化的影响;第二篇汉清风雅文化主要苹写了几十位古代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拘束的边缘文人;第三篇传统隐逸文化将领您走进隐士们雅致绚烂的隐逸生活,探察到他们静谧而又起伏的心灵世界。这些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机遇、境界,乃至细微举止和历史追想不尽的风骨情致,折射出某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他们身上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血脉,有着文化人或儒雅或狂狷的本色,这些都映照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千气象。
杨向奎
2018-01-01
978-7-5203-0913-4
245千字
墓志 研究 中国 古代
全书主要由六章和一附论组成。第一章属于内部研究,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属于外部研究。二者共同探讨墓志义例生成的内部规定和外在影响。第六章属于传播、接受研究,讨论传播技术变迁、亲属接受对墓志义例生成的反作用。附论属于应用研究,强调在墓志文献整理过程中注意义例的应用可以减少相关失误。本书既有创作目的、文体属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也有社会变迁、撰者立场、写作对象身份、相近文体渗透等外部要素的探讨,同时兼顾传播、接受及相关应用,形成一个基本完整的系统。在墓志文体演变梳理、墓志文叙事规则生成原因分析及其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开拓性进展。对以补史、证史为主流的出土墓志研究现状而言,本书另辟蹊径,具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傅才武
2016-11-01
978-7-5161-9176-7
352千字
文化事业 文化史 中国 近代
20世纪前50年,古老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社会转型,留下了众多待解的历史谜题。本书试图从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模式与现代国家建构之关系入手,从一个侧面为人们认识近代中国这一重大历史巨变背后的深刻原因提供一种独特的观察方式。近代中国的社会化文化动员系统,对内体现为政治精英集团的意识形态模式,对外则表现为国家文化管理职能体系即国家文化体制。隐含在文化体制背后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则是理解文化、意识形态与政党、民族主义和公共文化领域之间关系的核心概念。政治、经济与文化三个子系统本身是一种相互关联和协同的系统结构,近代中国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及意识形态结构三者之间存在高度一体化的功能融合机制。
汪俊昌 潘承玉
2021-05-01
978-7-5203-7891-8
348千字
文化史 研究 浙江
《中国越学第十二辑》内容主要介绍了:隋唐越中名刹嘉祥寺寻踪、唐末裘甫起义史料稽考、新见南宋宗室赵善誉家族墓志文献价值发覆、明代山阴祁氏的家族传承与文化建构、山阴祁氏家族才女群体的诗词创作和文化传承、冯契哲学思想的儒学资源、论堕民的宗教信仰、混淆的“百越”概念、等几方面的内容。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