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

    China's national balance sheet.2018

    李扬 张晓晶 常欣

    2018-11-01

    978-7-5203-3651-2

    373千字

    141

    资金平衡表 中国 2018

    由李扬、张晓晶、常欣等著《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是继2013年版和2015年版之后的第三本专著。本书编制了2000-2016年完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将“家底”和盘托出;并在编制方法、数据跨度及国际比较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填补了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的空白,为分析中国国家能力、财富构成与债务风险提供了权威依据。

  • 中国广义价格指数编制与货币政策应用研究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ralized Price Index and Its Application on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丁慧

    2020-09-01

    978-7-5203-6528-4

    201千字

    26

    价格指数 应用 货币政策 研究 中国

    本书基于我国长期存在的消费物价与资产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典型性事实,剖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衡量总体价格水平方面存在的偏差,讨论盯住CPI的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系统性潜在风险。本书系统梳理已有广义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结合我国价格体系的运行特征,综合运用贝叶斯动态因子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方法编制符合中国实际的广义价格指数,从广义价格指数通货膨胀预测、“稳物价”与“平周期”协同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三方面讨论广义价格指数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应用价值。本书不仅可以丰富广义价格指数的相关研究,还可以为新时代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提供有效的通胀“锚”,助力金融宏观调控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 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方法论体系

    The Methodological System of Accounting for Household Production in China

    李金华

    2012-04-01

    978-7-5161-0601-3

    388千字

    33

    国民经济核算 方法论 中国

    2008年8月,我们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号:08BTJ005)课题。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并得以免鉴定结项。住户部门是重要的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之一,其生产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生产的特殊性质,住户生产还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讨的问题,如住户核算数据采集、住户账户的编制、住户无偿服务生产、住户生产产品和服务价值的计量、住户未观测生产的核算等,其生产核算理论与方法也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本项研究力图以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和SNA2008)为理论基础,对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较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将账户、矩阵、指标体系等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中国的住户生产核算方法论体系,以丰富和完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理论基础、关键概念、重要范畴、核算原则;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住户生产核算的方法,包括住户生产及延伸活动的账户、矩阵、指标体系等;构建的体系框架是:中国住户生产核算资料的收集→生产核算方法的设计→住户正规生产核算→住户无偿服务和未观测生产核算→住户生产效益与资源要素核算→住户生产综合核算与延伸核算→住户生产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我们认为,这些内容基本构成了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主体,形成了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较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先后到国家统计局和一些省市的统计局进行调研,查阅分析中国统计报表,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了解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实践,努力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其间,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1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and Applied Statistics发表论文1篇,在《统计研究》发表论文3篇,在《财经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篇,其中1篇被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新华文摘》转载,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且1篇文章获国家统计局第10届全国统计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本书是课题的最终成果。写作分工是:第一、二、三、四、五章由李金华、韩中撰写,第六、八、九章由李金华、林玉伦撰写,第七章由李金华撰写,王青云、李苍舒分别参与了第一章和第五章的撰写。李金华负责全书总体框架设计,各章的修改定稿和全书统稿。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出版基金的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经济学部韩朝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科研处张杰副处长,责任编辑金弘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予了巨大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对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是一个冷僻艰深的课题,可供借鉴的资料稀少,实践活动成果欠缺。因此,研究过程中许多难题的攻关完全依赖作者的独立思考和摸索。这一方面体现了本书的创新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成果可能存在的缺憾或不妥,抑或讹谬之论。作者恳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正、完善。李金华2012年2月16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多尺度分析

    Multi-scale Analysis of Converg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周杰文

    2017-11-01

    978-7-5203-0951-6

    346千字

    21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中国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受到很多学者和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现有的研究中的很多结果和结论各异,其中,研究的尺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县、市、省和大区的尺度去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可以较为全面的认识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在此,主要在县、市和省尺度上分别使用区域经济差异系数、α收敛、俱乐部收敛、分布形态和空间集聚等较为常用的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系数、方法和模型来分析不同尺度上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表现。

  • 非线性阈值协整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Nonlinear 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欧阳志刚

    2010-11-01

    978-7-5004-9161-3

    250千字

    22

    计量经济学

    2003年,Granger因系统阐述标准线性协整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非线性阈值协整正是基于现实经济研究的需要,针对标准协整理论的缺陷而进行的扩展和改进,因而得到西方学者的青睐并成为国际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实际经济背景和现实数据特征,特别是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针对现有阈值协整理论文献的不足而进行扩展和改进,并应用相关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重要的现实经济问题。书中内容主要包含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1、理论研究包括:(1)非线性误差校正模型的估计与检验方法;(2)协整平滑机制转移模型的估计与检验方法;(3)非线性协整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检验方法;2、应用本书扩展和改进的方法,对我国实际经济问题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应用研究。(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相关问题研究;(2)我国货币政策相关问题研究;(3)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研究;(4)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研究。

跳转共2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