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王耀
2016-04-01
978-7-5161-7776-1
241千字
大运河 大运河 研究 清代
王耀所著的《水道画卷: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对海内外现存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的较系统深入的调查、整理和研究。“调查、整理”体现为:弄清运河图藏图机构、收藏路径、图幅保存状况,并进行分类和编目。“研究”则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研究单幅运河图图幅内容、表现年代、图幅价值、版本源流等问题;二是探讨不同类型运河图的特征、背景等,并归纳总结运河图绘制内容的时空差异及成因;三是发掘运河图图像史料的价值,进行图史互证、以图证史的研究尝试。总之,这本“图书”是对中国古地图中类型图研究的新探索,也力图为京杭大运河史研究提供新史料和新思路。
万明 曲金良 修斌
2020-05-01
978-7-5203-5751-7
421千字
丝绸之路 史料 学术会议 文集
该书是马克思主义在拉美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重要文献,以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拉美马克思主义政党纲领、宣言等相关重要文献节选集。其所选文献时间跨度从1909年至1990年,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族等等诸多方面,足以使拉美马克思主义文献精华尽萃其中。通过此书,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在拉美的传播和发展历史有个清晰的把握,对拉美马克思主义者们的主张有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而且编者所作的长篇导论,较为深入地梳理了拉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拉美马克思主义各流派的主张,较为深刻地剖析了拉美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困境和难题。总之,该书全景式地展现了拉美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和思想,是一本难得的全面了解拉美马克思主义的“地图”。因此,该书出版后获得很高的评价。
苏海洋
2021-05-01
978-7-5203-7119-3
321千字
历史地理 研究 陕西 青海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指由历史上的秦地(关中)西行,翻越陇山南段,经陇右地区南部(陇西黄土高原南缘、河湟地区)至河西走廊东部与域外沟通的国际交通线路。本书在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实地调查等传统方法及卫星影像调查与分析、谷歌地球路径模拟测量等新手段,考察了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演变的时间过程、线路走向及沿线所经,从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秦陇南道演变的原因及区域文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秦陇南道演变的规律。本书关于汉唐长安通姑臧南道交通线路走向的高精度复原研究的尝试,对历史交通线路研究思路的突破和研究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具有借鉴意义。
万明
2018-07-01
978-7-5203-1971-3
240千字
丝绸之路 研究
《“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在2016年10月,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大连大学中国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中,精心选择出的20余篇论文组成。论文集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审视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不断互动、实行共赢共生的历史现象与轨迹,尤其着重讨论了东北亚、中亚、东南亚国家与文明,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的重要历史角色,在当前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推动,对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孙靖国
2015-09-01
978-7-5161-6040-4
452千字
城市地理 历史地理 研究 中国 古代
本书对桑干河流域这一农牧交错地带两千年间反复层累、叠加的城市地理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秦汉、北魏、唐辽、明代、清代五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分布规律,复原区域内人地关系演变的历程,进而揭示城市格局变迁背后所折射的宏大历史背景。作者认为由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经济、文化、军事审制度等差异,导致了同一个区域内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体系呈现迥然不同的面貌。城址分布和城市空间格局,是由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共同塑造,在各种因素中,建造、使用城市并居住其中的人,至为关键。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