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探源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Individual Character in Ancient China

    陈晓龙 姚成得

    2019-09-01

    978-7-5203-4754-9

    270千字

    15

    品德教育 研究 中国 古代

    人格养成就其一般过程来说,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是一般,而人格养成所表现出的个体道德品质是个别,要使一般的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必须使处于一般层面的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具体化、个体化、生动化、丰富化,这样才能为个体所接受,才能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相比较而言,在个体人格养成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先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与交往,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正式制度。面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古代人格养成过程中,民间规约、民间仪式、民间道德楷模、民间教育机构等非正式制度作为载体和途径,在促使一般社会价值观念具体化、个体化、生动化、丰富化,以培育个体道德品质方面作用的发挥,于今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伦理文化的人格透视

    Personality Perspective of Ethical Culture

    孔润年

    2010-10-01

    978-7-5004-9186-6

    285千字

    16

    伦理学 研究 中国

    本书论述了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对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家伦理和佛家伦理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行了人格透视;按照士、农、官、商的社会分层,探讨了当代中国的伦理文化和人格建设问题。具有构思新颖,观点明确,资料丰富,条理清晰,文字简练等特点。对研究人的发展、伦理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以及个人学习修养等,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当代中国伦理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ics

    李建华 周谨平 袁超

    2019-12-01

    978-7-5203-5739-5

    445千字

    19

    伦理学 研究 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需要保持开放的学术话语,广泛吸收、借鉴传统伦理与西方伦理体系的营养,使自己站在世界伦理学发展潮流的前沿。传统伦理和西方伦理都构建了各自的理论图式,反映出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环境下的道德镜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研究经验,以之为参照可以更为完整地把握人类道德生活脉络和规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传承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话语表达也一定要是“中国的”,从基本理论到原则规范都要是讲“中国话”,中国传统伦理的言说方式和现代中国的道德生活语言,都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学术语言,都应该能回应中国道德实践,能提升中国道德建设经验,能讲好中国道德故事,唱响中国道德“好声音”。《当代中国伦理学》在内容安排上是按照“专著”的写法,但又有“教材”体例的痕迹,并在规范体系建设上提出了“两个伦理原则”“三大伦理理念”“四个伦理道德规范”“六大伦理建设”,最后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作为“落脚点”。

跳转共1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