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宋)司马光:《书仪》,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4.(宋)朱熹:《衡州石鼓书院记》,《晦庵集》卷79,文渊阁四库全书。
5.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1988年版。
6.(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7.(宋)《张栻全集》,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8.(宋)陈傅良:《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止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0册。
9.(明)《黄漳浦文选》卷4,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10.(清)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960年版。
11.杨伯峻:《孟子》,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12.(清)张廷玉:《明史》卷69,中华书局1974年版。
13.(宋)王应麟:《宋朝四书院》,玉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4.(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清代史料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15.(明)况钟:《况太守集》卷13,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6.(清)田文镜、李卫:《钦颁州县事宜·待绅士》,同治十二年羊城书局重刊本。
17.(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4,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18.(清)孙德祖:《长兴县学文牍》,光绪刻本。
19.(宋)吕大钧等:《蓝田吕氏乡约》,光绪甲辰武昌吕氏刊刻,新悔盦校刊本。
20.刘镇:《袁氏世范序》,丛书集成初编(第974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21.刘俊田等译:《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2.杨萍译:《尚书·无逸》,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23.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版。
24.鲁迅:《二心集·习惯与改革》,载《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5.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6.《金岳霖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2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8.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9.吴晗、费孝通:《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0.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31.陈来:《朱子哲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32.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33.庞尚鹏:《庞氏家训》,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4.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35.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版。
36.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7.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0.唐凯麟、张怀承:《成人与成圣》,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2.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3.于本源:《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宗教伦理学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4.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5.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6.谢宝耿:《中国家训精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7.陈谷嘉、朱汉民主编:《中国德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8.顾建光编译:《文化与行为——文化人类学巡礼》,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9.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50.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51.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2.周文英主编:《周敦颐全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3.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4.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55.梁章钜:《称谓录》卷25,宗青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版。
56.颜茂猷:《官鉴》,转引自陈宏谋《从政遗规》,谢文艺斋刊本。
57.叶梦珠:《阅世编》卷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8.《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9.杨慎初等:《岳麓书院史略》,岳麓书社1986年版。
60.刘铁芳:《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胡青:《书院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特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2.周銮书等:《千年学府——白鹿洞书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3.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4.丁钢、刘琪:《书院与中国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李国钧:《中国书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6.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67.徐梓:《家范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8.牛铭实:《中国历代乡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69.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编著:《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70.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李荣昌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71.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3.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与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英]《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6.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第4版),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7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78.[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79.[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0.[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1.[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82.[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83.[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84.[英]维克多·特纳:《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刘珩、石毅译,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85.[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8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87.[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88.[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89.[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0.[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91.[法]伊波特里·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92.[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曾胡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93.[美]弗克兰·梯利:《伦理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4.[德]艾宾浩斯:《记忆》,曹日昌译,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95.[美]戴维·布莱克莱吉等:《当代教育社会学流派——对教育的社会学解释》,王波等译,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96.[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杜正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7.威廉·J.古德:《家庭》,魏章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98.[美]何天爵:《真正的中国佬》,鞠方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99.[日]重田德:《乡绅支配的成立与结构》,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2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
100.[日]寺田隆信:《关于“乡绅”》,载《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1.罗国杰:《道德建设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104.焦国成:《中国伦理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05.黄济:《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6.高国希:《道德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7.韩钟文:《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
108.徐少锦:《中国家训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9.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0.张应杭:《传统文化拟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112.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13.颜景刚主编:《德艺世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1.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6年。
2.刘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4年。
3.许晓静:《由〈颜氏家训〉看南北朝社会的世族风气》,《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4.谢雄飞:《〈颜氏家训〉家庭伦理内涵的现代阐释》,《传承》2008年第11期。
5.秦元:《颜之推〈颜氏家训〉的说理方式初探》,《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6.郭明月:《从〈颜氏家训〉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弊端》,《教育广角》2008年第11期。
7.孙玉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机制初探》,《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8.檀传宝:《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中国古代与现代的两种抉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9.郭雪萍等:《〈颜氏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年第20期。
10.王东生:《〈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8期。
11.李冰:《试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2.梁益梦:《〈颜氏家训〉对儿童教育的意义》,《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8期。
13.程尊梅:《〈颜氏家训〉文化研究综述》,《百家论坛》2004年第5期。
14.戴素芳:《论传统家训伦理教育的实践理念与当下价值》,《学术界》2007年第2期。
15.由剑锋、肖培苗:《论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及当代价值》,《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6.张学智:《〈颜氏家训〉与现代家庭伦理》,《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2期。
17.王玲莉:《〈颜氏家训〉的人生智慧及其现代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
18.蔡卫东:《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第11期。
19.项久雨:《关于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理论月刊》2005年第2期。
20.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香港新亚学报》1963年第5卷第2期。
21.万俊人:《“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之间和之外》,《神州学人》1995年第12期。
22.李景林:《儒家的丧祭理论与终极关怀》,《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3.高国希:《论道德实践》,《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
24.杨向奎:《礼的起源》,《孔子研究》1986年创刊号。
25.张艳国:《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功能及其特点》,《光明日报》1994年6月13日。
26.徐进:《礼治的精义及其影响》,《文史哲》1997年第1期。
27.王笛:《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对近年美国有关研究的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
28.章全才:《礼的起源和本质》,《学术月刊》1963年第8期。
29.高月兰:《以“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建构》,《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0.高德胜:《学校德育的范式转换》,《道德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1.李必友:《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32.陈力祥:《儒家核心价值观对封建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之策略探析》,《天府新论》2009年第4期。
33.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4.汪毅夫:《试论明清时期的闽台乡约》,《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5.陈柯云:《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36.张劲松:《论书院的边界》,《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
37.王涛:《洛克的政治社会概念与自然法学说》,《清华法学》2011年第6期。
38.邱吉:《历史视野中的道德内化思想及其现实德育的启示》,《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9.段文阁:《古代家训中的家庭德育思想初探》,《齐鲁学刊》2003年第4期。
40.邓洪波、周月娥:《八十三年来的中国书院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1.杨力伟:《士绅的产生、衰落与消亡——一个宏观的透视》,《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1年第5期。
1.Turner,:,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2.Edward Tylor,,London,1913,[1871],Vol.I.
3.Hyman,Stanley E.,:,,,New York:Atheneum,1962.
4.Stocking,G.W.ed.,:,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4.
5.Berth Berberoglu,,Greenword Pub-lishing Group,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