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图书结果 全文结果

图书

搜索“李徽昭” 共 2 条记录
  • 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

    Modern Chinese Writers and Culture of Calligraphy

    李徽昭

    2021-06-01

    978-7-5203-8347-9

    565千字

    13

    作家 关系 书法 文化研究 中国 现代 当代

    就目前学术界情况而言,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关联性的研究成果还很少见,特别是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尚是明显的薄弱环节。本书作者积多年治学之功,从文人书写行为研究角度,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书法文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本书具有了显著的原创性和学术性。本书的出版将是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也将是这一论域的国内外第一本比较厚重的学术专著。本书从现象论、行为论、特征论、功能论、影响论以及史论结合等角度,将宏观考察与个案分析、历史分析与现实反思紧密结合起来,且从实际出发,广泛讨论了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的关系,得出了许多实事求是的结论。本书倡导现代文人书法和文坛与书坛的对话及结合。本书对文学与书法的爱好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意义。

  • 审美的他者:20世纪中国作家美术思想研究

    李徽昭

    2019-12-01

    978-7-5203-5566-7

    406千字

    37

    作家 关系 美术史 研究 中国 20世纪

    “诗书画的同一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受此潜在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作家以不同方式关注、介入并思考着传统书画、民间美术、西方绘画,提出了诸多值得探究的观点与见解。本书在大文化、大艺术坐标中,解读了20世纪中国作家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美术论述,审视了现当代作家美术思想与文学观念、文学文本的复杂关联,由此挖掘文学、美术会通的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彰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自信。本书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20世纪中国作家美术思想的宏观思潮背景。20世纪中国文学与美术有着审美文化共通的思潮背景。“文学革命”“美术革命”共同抨击旧文艺,开启了文学、美术现代发展的科学写实新空间。随后1927年至1976年,受社会政治与文化变革多重因素影响,文学与美术协同并进,呈现出工具化、大众化的宏观思潮主线。20世纪80年代文化变革加速,文学与美术共同介入“伤痕”、“寻根”、先锋等思潮,审美意识逐渐转换。20世纪末,文学与美术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不断实现艺术跨界,在分析其现象、缘由、趋势基础上,指出审美化主潮及其对21世纪文艺发展的影响。第二,20世纪中国作家美术思想的群体、个体及美术类型呈现。20世纪中国作家对美术有着不同介入和思考,就作家层面看,既有群体面向,也有个体审视;美术类型论述上,既对木刻等有所关注,也对中国传统书画进行了诸多观照与思考。作家群体主要选择了美术论述较多、阐释余地较大的新月派诗歌群体来解读。在解析新月派共同的美术兴趣及其与传统书画相关联的基础上,审视新月派诗歌实践与诗学观念的美术影响,具体探讨新月派核心人物闻一多、徐志摩的美术观,指出二人批判性审视西方美术,观念逐渐趋向传统。作家个体主要选择了介入美术较深、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家来论述,主要有鲁迅、沈从文。探讨鲁迅与沈从文在绘画经历、书法风格、美术兴趣上的差异,分析二人美术趣味、审美意识的不同及其与文学审美的内在关系。鲁迅、沈从文都关注木刻艺术,并就木刻艺术的地方色彩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二人观点同中有异,但在木刻艺术发展上,鲁迅比沈从文要乐观。在具体美术类型阐释上,主要选择作家介入较多、与文学关联紧密的传统绘画和书法来分别解读。首先,审视20世纪中国作家的传统绘画观。结合中国书画传统及其现代境遇,提出作家书画类型独立论,由此观照作家书画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意义。梳理丰子恺、汪曾祺、贾平凹等人立足绘画实践提出的传统绘画及其文学关联的系列观点,探讨现当代作家传统绘画观及其与文学审美共通、文化取向相近的现代意义。其次,通过分析当代职业书法过度艺术化、艺术精神缺失的状况,提出作家文化书法的意义,进而对出生于不同时期的当代作家不同的书法文化观进行解读。当代前辈作家多有旧学修养,书法观大多贴切地触及传统文化,1949年之后出生的作家,多从艺术审美、文化修为等视角谈论书法,显示出作家书法艺术视野的内在差异。但与职业书法过于重视技巧技法不同的是,现当代作家均强调书法创作与精神文化、个体修养的关系,体现出书法的人文精神特质。第三,20世纪中国作家美术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多元关联。20世纪中国作家美术思想与文学文本的题材内容、审美意识等有着不同关联。首先,解读小说的美术书写及其思想意识。提出美术书写也是一种美术思想,并分别解读丁玲《梦珂》、伤痕小说、汪曾祺与贾平凹小说的美术书写。这些美术书写紧扣时代,美术家形象、绘画作品、美术背景等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趋向,投射出作家对美术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敏锐把握。美术在承担不同叙事功能的同时,也寄寓了现当代作家以美术书写介入时代的深层意识。其次,归纳阐释留白、地方色彩等美术观及其文学实践。论述小说创作的结构形式、人物情节、刹住结尾三种留白方式,提出地方色彩的风景风俗、方言运用、形式技巧三种文学形态,指出留白与地方色彩范畴的实践意义及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可能。总体而言,本书从审美他者化的视角出发,由美术介入文学研究,用文学思维透视20世纪中国作家零散驳杂的美术思想,努力使作家群体、个体及不同美术类型相结合,文学文本与美术观念相勾连,文学思潮与美术实践相联动,以图像学、美学、美术史、思想史多学科综合介入,以多角度观照的交叉互动方式,审视新文学观念与美术思想互为渗透与影响的艺术现象,梳理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美术协同发展的历史经验,为现当代文学与美术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

跳转共1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