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结果 全文结果

图书

搜索“李新烽” 共 14 条记录
  •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延安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Yan'an City,Shaanxi Province

    李新烽

    2020-05-01

    978-7-5203-6858-2

    210千字

    25

    扶贫 调查报告 延安 英文

    延安经历了1935年-1949年中共中央落脚延安时期的减贫实践,1949年-1978年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减贫实践,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减贫实践,以及2012年至今新时代以来的精准脱贫实践四个阶段。延安在解决区域贫困、增强经济实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脱贫能力、实现整体蜕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六个方面,交上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延安扶贫有七个举措。包括:扶贫组织工作有力、精准扶贫扎实推进、扶贫资金有效融合、产业扶贫全面开花、生态扶贫绿山富民、社会扶贫凝聚合力、精神扶贫拔掉穷根。延安脱贫具有重要的意义。延安的脱贫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绿色脱贫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革命老区可持续脱贫的一个缩影。延安的脱贫实践,为世界各国减贫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了光辉一页。

  •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湘西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Hunan Province

    李新烽

    2020-05-01

    978-7-5203-6865-0

    154千字

    15

    扶贫 调查报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英文

        湘西地处湖南西部山区,曾经苦苦探索扶贫脱贫之路,并付出了艰辛努力。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视察湘西时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不但为湘西扶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而且为中国的扶贫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导下,湘西州全面推进“十项工程”,为湘西扶贫提供了不竭动力。包括:发展生产脱贫工程、乡村旅游脱贫工程、转移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搬迁脱贫工程、生态补偿脱贫工程、教育发展脱贫工程、医疗救助帮扶工程、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公共服务保障工程。    截至2020年3月,湘西8个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湘西的扶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湘西州扶贫经验包括: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委领导,压实四级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实施“十项工程”;突出精准发力,促进“五个结合”;注重脱贫质量,做到“四防两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湘西将继续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总抓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攻方向,着眼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湘西州贫困农村的发展能力,适时启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报告主要采用实地考察、人物访谈、文献研读,以及查阅媒体报道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和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和判断,以作为本报告撰写的素材和依据。本报告共六章,介绍了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湘西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回顾了湘西扶贫历程,对湘西精准扶贫的举措、典型案例、取得的成就等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描述了未来湘西脱贫攻坚的努力方向。

  • 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新成就、新机遇、新愿景:英文

    A New Era in China-Africa Friendly Cooperation: New Achievements, New Opportunities, New Vision

    李新烽

    2018-08-01

    978-7-5203-3086-2

    120千字

    15

    中外关系 研究 非洲 英文

    中国与非洲友谊源远流长,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为非洲发展和中非友好合作带来新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中非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勢头,中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中非政治互信持续增强,经贸合作保持强劲增长,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合作日益深化,国际事务合作不断加强。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完全符合双方26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顺应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历史潮流。未来中国更加需要非洲,非洲更加需要中国。双方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尤为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国际产能合作与非洲工业化化战略对接,中国扶贫思想经验与非洲减贫计划对接。

  • 中资企业非洲履行社会责任报告:英文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Africa

    李新烽

    2018-08-01

    978-7-5203-3082-4

    135千字

    12

    中资企业 企业责任 社会责任 研究报告 非洲 英文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渠道,是中资企业与非洲当地市场、社会、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建立良性互动的有效平台。提升中资企业履责水平是践行正确义利观,实现中非互利共赢合作,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和具体路径。本报告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释,回顾了非洲社会责任发展历程,介绍了海外中资企业履责现状,结合新时代中非合作的特点分析了中资企业非洲履责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优秀企业案例和成功履责经验,报告从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责任管理四个方面对中资企业非洲履责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报告针对企业履责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从政府企业和其他行为体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 郑和远航非洲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英文

    Zheng He’s Voyages to Africa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李新烽

    2018-08-01

    978-7-5203-3080-0

    140千字

    17

    郑和下西洋 海上运输 丝绸之路 中国 21世纪 英文

    郑和四次远航非洲,是将明初与各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针,覆盖到际天极地国度的标志。本报告深入阐述了实现人类历史上这一空前壮举,离不开当时中国先进的舟船技术与航海保障,以及对三条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新航线的开辟:郑和访非,将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麻林、慢八撒等地纳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体系,较之历代更显示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意义:通过对帕泰岛“中国村”的探访,那些因海难而留居非洲的郑和部属后裔至今仍保留着中国文化传统,并成功融人非洲社会,是“移民”非洲的首批华人。将华人移民非洲史提前二三百年,有力回击了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论”和“中国威胁论”,并对非洲“”向东看”和中非贸易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本报告对促进中非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跳转共3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