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李新烽
2022-02-01
978-7-5203-8861-0
168千字
扶贫 调查报告 墨脱县
本报告以西藏脱贫攻坚历程及其成效成就为背景,以墨脱县脱贫攻坚实践为案例,梳理、分析和记录了西藏自治区及墨脱县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成果、经验和意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中央的特殊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脱贫攻坚作为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消除了西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贫困人口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边陲,是门巴族、珞巴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曾是深度贫困县。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墨脱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西藏发展的整体布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墨脱县坚持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建设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形势、新气象。从2014年开始,西藏农牧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入上,国家对墨脱县的帮扶力度逐年大幅增加。2019年年初,经林芝市委常委会研究确认,正式宣布墨脱县脱贫摘帽。2008年以来,墨脱县交通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性发展变化,极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由此,乡乡通电、边境小康村建设等扎实推进,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发生根本改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墨脱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等特色经济,茶园成了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游客眼中的“风景线”。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墨脱县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自然资源,加上丰富的宗教、传统文化资源,墨脱县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独具优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墨脱县教育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教育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在全国各级政府及当地人民努力下,墨脱县现代教育事业开始逐步走上发展轨道。自2013年以来,墨脱县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扫盲,教育与智力扶贫取得长足进展。在国家、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以及对口援助省市的大力帮扶下,墨脱县逐渐摆脱了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百姓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状况,形成了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配置基本完善,全方位对口医疗援助体系逐步形成,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特色鲜明,基层医疗水平和就诊条件不断改善的全新局面。随着西藏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在全国支援西藏经济建设的同时,全国对口支援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西藏的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文化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墨脱县脱贫攻坚的举措包括:(1)形成体系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度;(2)整合资金资源,形成脱贫攻坚合力;(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设施短板;(4)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增收;(5)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6)充分利用援藏资源,惠及林芝发展。脱贫攻坚成功的经验是:(1)突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了一整套脱贫攻坚制度体系;(2)在精准扶贫中整合资金资源,统一规划资金用途;(3)找准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4)国家对口援藏政策为西藏脱贫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绝大多数藏族群众长期处于贫困境地,难以摆脱悲惨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脱贫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2)坚持改善民生是奋斗目标;(3)坚持制度优势是制胜密码;(4)坚持精准方略是根本方法;(5)坚持资源整合是有效举措;(6)坚持群众主体是动力源泉;(7)坚持对口支援是重要支持;(8)坚持党建引领是坚强保障。
李新烽
2024-03-01
978-7-5227-3400-2
343千字
中外关系 文化交流 中国、非洲 文集 英文
"三讲 "是中非研究院为促进中非民间交流而推出的特色学术和对外宣传平台,邀请中国和非洲知名学者、中国驻非洲国家大使、非洲驻华大使就中非历久弥新的友谊和伙伴关系发表演讲。 本书是2021-2023年 "三讲 "演讲文集的第二卷,内容涵盖中国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非减贫和气候变化合作、中非共建共享未来的高水平共同体等主题。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非洲前国家元首、非洲外交官和非洲著名学者在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李新烽
2018-08-01
978-7-5203-3080-0
140千字
郑和下西洋 海上运输 丝绸之路 中国 21世纪 英文
郑和四次远航非洲,是将明初与各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针,覆盖到际天极地国度的标志。本报告深入阐述了实现人类历史上这一空前壮举,离不开当时中国先进的舟船技术与航海保障,以及对三条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新航线的开辟:郑和访非,将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麻林、慢八撒等地纳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体系,较之历代更显示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意义:通过对帕泰岛“中国村”的探访,那些因海难而留居非洲的郑和部属后裔至今仍保留着中国文化传统,并成功融人非洲社会,是“移民”非洲的首批华人。将华人移民非洲史提前二三百年,有力回击了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论”和“中国威胁论”,并对非洲“”向东看”和中非贸易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本报告对促进中非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李新烽
2022-02-01
978-7-5203-9354-6
216千字
扶贫 调查报告 墨脱县 英文
本报告以西藏自治区的扶贫进程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背景,以墨脱县的扶贫实践为案例,梳理、分析并记录了墨脱县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和重要意义。
李新烽
2020-05-01
978-7-5203-6858-2
210千字
扶贫 调查报告 延安 英文
延安经历了1935年-1949年中共中央落脚延安时期的减贫实践,1949年-1978年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减贫实践,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减贫实践,以及2012年至今新时代以来的精准脱贫实践四个阶段。延安在解决区域贫困、增强经济实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脱贫能力、实现整体蜕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六个方面,交上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延安扶贫有七个举措。包括:扶贫组织工作有力、精准扶贫扎实推进、扶贫资金有效融合、产业扶贫全面开花、生态扶贫绿山富民、社会扶贫凝聚合力、精神扶贫拔掉穷根。延安脱贫具有重要的意义。延安的脱贫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绿色脱贫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革命老区可持续脱贫的一个缩影。延安的脱贫实践,为世界各国减贫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了光辉一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