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图书结果 全文结果

图书

搜索“樊浩” 共 4 条记录
  • 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第七卷)

    樊浩

    2018-12-01

    978-7-5203-3603-1

    8918千字

    40

    社会公德 调查研究 中国

    谨识于东南大学“舌在谷”2007年2月11日

  • 古典今读.第3辑,《论语》英文篇

    The form on new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the English version of LUNYU

    樊浩

    2017-08-01

    978-7-5203-0157-2

    316千字

    5

    儒家 《论语》 英文

    杜祖贻“古典今读名家论坛道德经论语合集”付梓之时,正是国家领导人宣布重建中华文化大国之日,这是何等使人高兴的事。本书的出版,也就是作者们对这个期待已久的号召的响应。自从改革开放,百废待举,全国上下,协力同心,进步一日千里。东南大学樊和平教授、伦敦大学姚新中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杜祖贻教授,应声气求,认为中华民族的的古典文艺,历千古而常今,既是中国文化的本体,也是世界文明的台柱,于是合作筹备“古典今读名家论坛学术会议”,提倡重新研习传统典籍的瑰宝,从而建立现代教育的根基:识古方可知今,继往始能开来,这是历史长流显示的道理。古典论坛的计划甫出,便得到各地学者的热烈响应和香港古典精华基金及圆玄学院的慷慨赞助,于是这个意义重大的学术年会遂告开始。第一届会议于2009年12月在南京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举行。由院长樊和平教授主持。大会的主题是老子《道德经》的原典。来自海内外发表论文或纲要的学者共37人,参加硏讨的年青学员亦甚众。会议分节依次举行,计为经天纬地、经籍笺诂、经典纵横、经典释文、经传释词、经世致用及经义杂感七项。第二届会议于2010年10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举行,由中国硏究中心主任姚新中教授主持。大会的主题是孔子《论语》的原典。这次会议的国际成分较多,出席的学者专家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以及英、德、荷、美各地的学府,提交的论文或纲要31种。计分论语总论、语文诠释、伦理道德、政治社会、宇宙宗教等课题。两届会议的过程热烈而融洽。由于主题明确集中,交流切磋的环境特别理想。参加的学者都带来其本人的力作,对《道德经》和《论语》的内容、思想、方法与意义,颇多创新阐发;会后再经修订,辑成此集。《道德经》所蕴藏的洞察与睿智,堪称中外贤哲的先导。“无,万物之始 ……”的宇宙观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物观,与两千多年后今天的科学天文学和进化论若合符节;道家的自然主义对中国的文学、医药、艺术、军事和科技深远的影响,固不待言。至于《论语》的人本哲学对中国的社会、政治、道德、伦理、心理和教育的整体融会,也是众所共知的。现将两届古典今读论坛所得的成绩,出版流播,弘扬国粹,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与文化大国的重建,共效绵力,这是作者和编辑们的共愿。于此谨向香港圆玄学院和古典精华基金的赞助致谢。2011年12月于香港中文大学

  •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

    樊浩

    2019-05-01

    978-7-5203-2532-5

    553千字

    6

    伦理学 研究 精神哲学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包含四个不断递进的具有前沿意义的概念:“伦理道德”,“精神”,“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形态”;也包含四个不断递进的课题: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道德“精神”家园的回归;“精神哲学”的方法;“精神哲学形态”的理论。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道德”,即伦理与道德的关系;聚力点是“精神”;方法是“精神哲学”;主题是“精神哲学形态”。“精神—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形态”构成关于“伦理道德”研究的概念体系、言说构架和推进逻辑。“精神哲学形态”的要义和目标是:让伦理道德回归“精神”的家园;让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回归“精神哲学”的理论体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现实发展;让精神哲学和人的精神世界回归“精神哲学形态”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态。全书三卷六篇二十三章,外加两万字左右的绪论,和四万字左右的结语。绪论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提出一个精神哲学问题:“‘我们’的世界缺什么?”通过对“希腊记忆”和“中国经验”的历史考察,引出人类文明的终极课题和终极挑战:“我”,如何成为“我们”?上卷“‘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现象学”,对中西方伦理道德发展的两大文明传统的“源”与“流”进行精神哲学的历史叙事。第一编“伦理—道德”的“原生态”是精神哲学形态的历史之“源”,通过对中西方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的总体性历史考察,呈现以《道德经》和《论语》为源头的伦理道德的两大中国原生态。第二编“后伦理时代”揭示中西方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的现代之“流”:“伦”传统的“终结”—“后伦理时代”的来临,由此透析产生广泛影响的韦伯“理想类型”中所潜在的深刻精神哲学风险。中卷“‘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纠结”,揭示现代高新技术和文明转型中所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第三编“高技术文明的伦理守望与道德蝉变”,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物理”与伦理道德的“人理”的哲学关系的辩证,从电子信息方式、基因技术、医疗技术三个维度,揭示高技术文明对于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挑战,探索“高技术的伦理悖论与伦理中道”。第四编“伦理之‘公’与道德之‘民’”,在形上层面探讨经济社会现代转型中伦理的存在方式,揭示伦理之“公”与道德之“民”精神哲学关系,以及作为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互动规律的善恶因果律的两大哲学形态:“理性”形态与“精神”形态。下卷“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哲学理论”是关于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思辨研究。第五篇“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范式”通过对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形上思辨,探讨伦理道德的西方精神哲学范式和中国精神哲学范式,进而回答一个哲学追问:“伦理道德,如何缔造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哲学形态’”。第六编“走向伦理精神”着力探讨和回答关于“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的诸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伦理道德,因何期待‘精神哲学’”?“伦理道德,何种精神哲学形态”?最后得出结论:“走向伦理精神”。结语“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哲学对话”回到绪论提出的问题,基于“对话文明”的理念,走出“轴心文明”和“轴心思维”,进行中西方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对话,彰显“伦—理—道—德”的中国精神哲学传统和中国精神哲学形态,实现“伦理共和”。“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广义上是回归“精神”的家园,或作为“‘精神’现象”的伦理道德的哲学形态,狭义上是“精神哲学”视域中伦理与道德关系的哲学形态。这一主题的理论指向是“精神哲学”,历史与现实指向是伦理型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和伦理道德发展的特殊精神哲学规律。本书致力于四大研究,进行四大对话:伦理与道德的精神哲学关系的体系化研究,进行“中国问题”与“西方问题”的精神哲学对话;伦理道德回归“精神”家园的研究,进行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哲学的对话;“精神哲学”体系的研究,进行伦理道德辩证发展的精神哲学对话;伦理道德的“形态学”理论或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研究,进行“中国形态”与“西方形态”的精神哲学对话。

  • 新时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王岩

    2020-05-01

    978-7-5203-6256-6

    393千字

    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研究 中国

    :《“精神”,如何与“文明”在一起?》,《哲学动态》2015年第8期。

跳转共1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