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竺大力、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分别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7册。
(西晋)法立、法炬译:《佛说诸德福田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6册。
(西晋)聂承远译:《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
(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1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2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4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9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
(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3册。
(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等译:《长阿含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册。
(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2册。
(刘宋)沮渠京声译:《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4册。
(梁)僧伽婆罗译:《阿育王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
(北魏)吉迦夜、昙曜译:《杂宝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册。
失译:《毗尼母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
(唐)义净译:《譬喻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册。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
(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3册。
《菩萨五法忏悔文》,《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
(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
(梁)僧佑:《弘明集》,《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
(梁)宝亮:《名僧传抄》,《卍新纂续藏经》第134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版。
(梁)宝唱:《比丘尼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
(梁)慧皎:《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
(梁)诸大法师集撰:《慈悲道场忏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北魏)慧思:《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6册。
(唐)善导:《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唐)善导:《往生礼赞偈》,《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唐)善导:《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唐)善导:《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唐)道宣:《续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
(唐)道宣:《广弘明集》,《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
(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0册。
(唐)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卍新纂续藏经》第42册。
(唐)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
(唐)道世:《法苑珠林》,《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3册。
(唐)善无畏译:《慈氏菩萨略修瑜伽念诵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0册。
(唐)金刚智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0册。
(唐)阿地瞿多译:《佛说陀罗尼集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
(唐)法照:《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唐)法照:《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册。
(唐)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卍新纂续藏经》第128册。
(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卍新纂续藏经》第9册。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
《历代法宝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
(宋)赞宁:《宋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
(宋)延一:《广清凉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
(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
(宋)道诚:《释氏要览》,《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
(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0册。
(宋)元照:《芝园遗编》,《卍新纂续藏经》第59册。
(宋)净源:《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卍新纂续藏经》第74册。
(宋)志磐:《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卍新纂续藏经》第74册。
(宋)宗晓:《乐邦文类》,《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宋)宗晓:《乐邦遗稿》,《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宋)志磐:《佛祖统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册。
(宋)惟勉:《丛林校订清规总要》,《卍新纂续藏经》第128册。
(宋)睦庵:《祖庭事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64册。
(宋)宗赜:《禅苑清规》,《卍新纂续藏经》第63册。
(宋)晓莹:《云卧纪谈》,《卍新纂续藏经》第86册。
(宋)圆悟:《枯崖漫录》,《卍新纂续藏经》第87册。
(宋)绍隆:《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宋)法澄等:《希叟绍昙禅师广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0册。
(宋)大观:《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69册。
(宋)沈梦柈:《济颠道济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69册。
(宋)普济:《五灯会元》,《卍新纂续藏经》第80册。
(宋)妙源:《虚堂和尚语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宋)文宝:《断桥妙伦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0册。
(宋)清萃、法恭:《宏智禅师广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册。
(宋)宗敬:《云谷和尚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3册。
(宋)蕴闻:《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宋)重显颂古,克勤评唱:《碧岩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册。
(宋)师明:《续古尊宿语要》,《卍新纂续藏经》第68册。
(宋)文素:《如净和尚语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册。
(宋)净韵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
(宋)崇岳等:《密庵和尚语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宋)师皎:《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3册。
(宋)祖照:《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藏外佛教文献》第6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宋)元照:《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仪》,《藏外佛教文献》第6册,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宋)宗镜:《销释金刚经科仪》,《藏外佛教文献》第6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宋)思觉:《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藏外佛教文献》第8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元)昙噩:《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卍新纂续藏经》第77册。
(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册。
(元)如瑛:《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63册。
(元)自庆:《增修教苑清规》,《卍新纂续藏经》第57册。
(元)德辉:《敕修百丈清规》,《卍新纂续藏经》第48册。
(明)元贤:《禅林疏语考证》,《卍新纂续藏经》第63册。
(明)祩宏:《云栖法汇》,《嘉兴大藏经》第33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版。
(明)袾宏:《竹窗三笔》,《嘉兴大藏经》第33册。
(明)冰雪、如德汇辑:《释门疏式》,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版。
(明)觉连:《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卍新纂续藏经》第24册。
(清)行悦:《列祖提纲录》,《卍新纂续藏经》第64册。
[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顾承甫、何泉达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日]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
[日]圆珍:《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6册。
[日]永超:《东域传灯目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
[日]最澄:《传教大师将来越州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
[日]无着道忠:《禅林象器笺》,中文出版社1990年版。
[日]虎关师炼:《元亨释书》,《国史大系》第14册,经济杂志社1901年版。
[日]及藏主:《即休契了禅师拾遗集》,《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
[日]长惠:《鱼山私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4册。
[高丽]义天:《圆宗文类》,《卍新纂续藏经》第58册。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慈怡等:《佛光大辞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一)古籍
(晋)杜预:《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刘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刘宋)刘敬叔:《异苑》(与《谈薮》合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梁)钟嵘:《诗品·总论》(与《文心雕龙》合集),中国书店1988年版。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引,鼎文书局1977年版。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岳麓书社1985年版。
(梁)梁元帝:《金楼子》(与《仲长统论》、《物理论》、《桓子新论》合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北魏)杨衒之著,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唐)唐太宗著,吴云、冀宇校注,《唐太宗全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唐)魏征:《隋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唐)王维著,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唐)韩愈:《韩昌黎全集》,世界书局1935年版。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唐)司空图著,祖保泉、陶礼天笺校:《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唐)崔令卿著,任半塘笺订:《教坊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唐)刘知几著,赵吕甫校注:《史通新校注》,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唐)段成式:《寺塔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宋)马令:《南唐书》,《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四部丛刊三编》第14册。
(宋)李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宋)苏轼:《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宋)钱易:《南部新书》,中华书局1968年版。
(宋)沈括:《梦溪笔谈》,岳麓书社2002年版。
(宋)邵博:《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王君玉:《国老谈苑》,《丛书集成初编》。
(宋)王楙:《野客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宋)吴垧:《五总志》,《丛书集成初编》。
(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丛书集成初编》。
(宋)朱弁:《曲洧旧闻》,《丛书集成初编》。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宋)岳珂:《桯史》,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谢伋:《四六谈麈》,《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宋)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
(宋)陈旸:《乐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11册。
(元)陈旅:《安雅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13册。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与《文章辨体序说》为合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明)杨慎:《升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0册。
(明)钟惺:《隐秀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明)陆云龙:《翠娱阁评选钟伯敬先生合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71册。
(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94册。
(明)蒋一葵:《尧山堂偶隽》,《丛书集成续编》第200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版。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明)王思任:《游庐山记》,《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鼎文书局1977年版。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明)蒋一葵:《尧山堂偶隽》,《丛书集成续编》第200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版。
(清)董浩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第4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6册。
(清)潘永因:《宋稗类钞》,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清)张谦宜:《斋论文》,《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清)孙德谦:《六朝丽指》,《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弥勒救苦经》宝卷,家藏油印本。
[高丽]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日]《圣武天皇宸翰杂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写本。
(二)近现代著作
胡适:《白话文学史》,《民国丛书》,上海书店1989年版。
鲁迅:《唐宋传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任半塘:《敦煌歌词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任半塘:《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杨公骥:《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4年版。
张璋、黄畬:《全唐五代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
陈尚君:《全唐文补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周叔迦:《佛教基本知识》,中华书局1991年版。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9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颜娟英:《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第1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8年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4册,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海书店1991年版。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瞿胜东:《佛教日用文件大全》,三学圆明讲堂印行1983年版。
高国藩:《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中国民俗探微》,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周一良:《佛教史与敦煌学》,《周一良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项楚:《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项楚:《敦煌变文选注》,巴蜀书社2006年版。
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岳麓书社1995年版。
黄征:《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王书庆:《敦煌佛学·佛事篇》,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谢重光:《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胡耀:《佛教与音乐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袁静芳:《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志远:《中国佛教表现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小荣:《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钟敬文:《中国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华书局2002年版。
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张鸿勋:《敦煌俗文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田青:《中国宗教音乐》,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印顺:《华雨集》第四册,正闻出版社1993年版。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1993年版。
圣凯:《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圣凯:《中国佛教忏法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闵智亭:《道教仪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学海出版社1957年版。
杜继文:《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陈引驰:《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汉语大词典》第1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
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
[日]内藤虎次郎:《内藤湖南全集》第七卷,筑摩书房1970年版。
[日]平野显照:《唐代的文学与佛教》,业强出版社1987年版。
[日]加地哲定:《中国佛教文学》,刘卫星译,佛光出版社1993年版。
[美]梅维恒:《唐代变文》,杨继东、陈引驰译,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版。
[美]梅维恒:《绘画与表演》,王邦维、荣新江、钱文忠译,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陈寅恪:《四声三问》,《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胡适:《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饶宗颐:《“法曲子”论》,《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文学卷(一),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饶宗颐:《印度波你尼仙之围陀三声论略——四声外来说平议》,《梵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饶宗颐:《文心雕龙声律篇与鸠摩罗什通韵》,《梵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俞敏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陈允吉:《〈目连变〉故事基型的素材结构与生成时代之推考》,《唐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杜斗城:《关于敦煌本〈五台山赞〉与〈五台山曲子〉的创作年代问题》,《敦煌学辑刊》1987年第1期。
雷闻:《祈雨与唐代社会研究》,《国学研究》第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周裕锴:《宋代禅宗渔父词研究》,《中国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柴剑虹:《敦煌写本中的愤世嫉俗之文》,《敦煌学与敦煌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徐湘霖:《敦煌偈赞文学的歌词特征及其流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李永宁、蔡伟堂:《〈降魔变文〉与敦煌壁画中的“牢度叉斗圣变”》,《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编·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张先堂:《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
张先堂:《晚唐至宋初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
伏俊琏:《关于变文体裁的一点探索》,《敦煌文学文献丛稿》,中华书局2011年版。
伏俊琏:《上古时期的看图讲诵与变文的起源》,《敦煌文学文献丛稿》,中华书局2011年版。
车锡伦:《形成期之宝卷与佛教之忏法、俗讲和“变文”》,《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冉云华:《“俗讲”开始时代的再探索》,《普门学报》2010年1月第55期。
林仁昱:《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中正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侯冲:《中国佛教仪式研究:以斋供仪式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汤君:《敦煌燕乐歌舞考略》,《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
郝春文:《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王书庆:《敦煌文献中的〈斋琬文〉》,《敦煌研究》1997年第1期。
龚泽军:《敦煌写本祭悼文研究》,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劲草:《〈敦煌文学概论〉证误纠谬》,《敦煌学辑刊》1994年第1期。
莫道才:《以诗为文:骈文文体诗化特征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陈鹏:《论六朝时期诗歌对骈文的影响》,《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张兵:《对“佛教文学”研究范围的一点看法》,《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普慧:《佛教文学刍议》,《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高华平:《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走向》,《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王晓平:《晋唐愿文与日本奈良时代的佛教文学》,《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2期。
吴肃森:《论敦煌佛曲与词的起源》,《敦煌学辑刊》1989年第2辑。
刘清玄、刘再聪:《敦煌咒愿文刍议》,《社科纵横》2008年第4期。
黄征:《敦煌愿文研究述要》,《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
罗争鸣:《杜光庭著述考辩》,《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
田青、凌海成:《佛教音乐对话》,《佛教文化》1999年第3期。
田青:《佛教音乐的华化》,《净土天音:田青音乐学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徐文明:《鱼山梵呗与早期梵呗传承的几个问题》,《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王小盾:《经呗新声与永明时期的诗歌变革》,《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张广达:《“叹佛”与“叹斋”》,《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项裕容:《话本小说与禅宗下火文》,《浙江学刊》2008年第4期。
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李小荣:《敦煌佛曲〈散花乐〉考源》,《法音》2000年第10期。
[日]波多野太郎:《任半塘教授最近的科学研究工作》,佟金铭译,《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Z1期。
[日]砂冈和子:《敦煌散花和声曲辑考》,《社科纵横增刊》1996年。
[日]安腾信广:《圣武天皇“杂集”所收〈周赵王集〉释注》,《日本文学》2000年3月第93期。
[日]荒见泰史:《敦煌的唱导资料及其分类方法》,《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2010年。
[美]太史文:《试论斋文的表演性》,《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