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China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book focuses on 13 different topic areas, covering the main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methods and problem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panoramic scan of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important academic controversies,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on these topics. It shows us a roadmap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China.(AI翻译)
张宇燕(主编): 暂无简介
《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巴里·布赞、琳娜·汉森:《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余潇枫编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白云真:《当代中国外交变迁与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保健云:《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蔡拓:《全球学的构建与全球治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曹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查道炯:《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
陈必达、许月梅:《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陈汉文:《在国际舞台上——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学概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陈健:《中国的联合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陈鲁直、李铁城:《联合国与世界秩序》,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陈启达:《多维的世界与多维的思维——国际问题研究方法概论》,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陈仁新:《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陈尚胜:《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陈雁:《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玉刚:《超国家治理——国际关系转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陈玉刚:《超国家治理——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陈志敏:《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陈志敏、肖佳灵、赵可金:《当代外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程毅、杨宏禹主编:《国际关系基础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崔大鹏:《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丁金光:《国际环境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樊勇明、薄思胜:《区域公共产品理论与实践——解读区域合作新视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张建新:《激进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樊勇明、贺平、黄河:《贸易摩擦与大国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方长平:《国家利益的建构主义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冯绍雷等:《国际关系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冯特君、宋新宁:《国际政治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冯玉军:《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高金佃主编:《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宫力主编:《邓小平外交思想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顾德欣:《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国际军事关系》(学科分册 I)(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编:《环球同此凉热——一代领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郝雨凡、林甦主编:《中国外交决策: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因素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何茂春:《经济外交学教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黄德明:《现代外交特权与豁免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黄河:《跨国公司与当代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黄河:《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黄金祺:《概说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黄金祺:《外交外事知识和技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黄仁伟:《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黄仁伟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王辑思:《中国学者看世界·全球治理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姜安;《外交谱系与外交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金桂花:《话说外交调研》,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金应忠、倪世雄、冯少雷:《世纪风云的产儿——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金正昆:《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科兰:《大使馆和外交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邝梅:《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的政治因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邝梅:《美国金融危机:新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邝梅《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的政治因素分析》(第2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李本松:《国际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李滨:《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视野下的市场与国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渤编著:《新编外交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洪志:《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若干数量化分析方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李其泰:《外交学》,台北正中书局1962年版。
李若晶:《失衡的依赖——美国对中东石油外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1945—197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李少军:《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李铁城:《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李铁城:《联合国五十年》,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年版。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李兆祥:《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肇星:《说不尽的外交》,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梁宝山:《实用领事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梁碧莹:《艰难的外交——晚清中国驻美公使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梁守德、刘金质、李石生主编:《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梁西:《现代国际组织》,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廖德珍:《外交学》,大东书局1921年版。
杨熙时:《现代外交学》,民智书局1931年版。
林炫铃:《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刘达人:《外交科学概论》,中华书局1941年版。
刘光溪:《共赢性博弈论: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刘连第:《中美关系的轨迹》,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刘贞晔:《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刘贞烨:《方法论国家主义批判与全球学的构建》,《全球学的构建与全球治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刘中民、左彩金、骆素青:《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鲁毅等:《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马骧聪:《国际环境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毛泽东:《实践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门洪华主编:《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倪世雄、金应忠:《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倪世雄、金应忠主编:《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倪世雄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牛军:《冷战与中国外交决策研究》,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
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牛军主编:《中国对外政策分析:理论、历史与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
庞森:《走进联合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裴坚章主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裴默农:《周恩来外交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裴默农:《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彭澎:《国际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齐建华:《影响中国外交的五大因素》,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钱其琛主编:《世界外交大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秦亚青:《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饶戈平:《国际组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饶戈平主编:《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阮宗泽:《中国崛起与东亚国际秩序的转型:共有利益的塑造与拓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编:《国际关系理论初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邵鹏:《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吉林出版集团2010年版。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宋世方:《国际经贸政策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孙小礼主编:《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唐家璇:《劲风煦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唐家璇主编:《中国外交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唐永胜、徐弃郁主编:《寻求复杂的平衡:国际安全机制与主权国家的参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陶军主编:《当代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外交部主编:《中国外交》1983—2013年,各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2013年版。
王帆、卢静主编:《国际安全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王福春、张学斌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缉思:《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缉思:《文明与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缉思主编,查道炯编著:《中国学者看世界·非传统安全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王缉思主编,阎学通编著:《中国学者看世界·国际安全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王缉思主编:《文明与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健:《国际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杰:《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杰:《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问题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锦霞、张奇:《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军:《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王军、但兴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四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王军主编:《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王鸣鸣:《外交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吴建民:《外交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树春:《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王杏芳:《中国与联合国:纪念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王义桅:《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
王逸舟:《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新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王逸舟:《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王逸舟主编:《磨合中的建构: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多视角透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王逸舟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逸舟主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勇辉:《东亚货币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王之佳:《中国环境外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卓然、刘达人主编:《外交大辞典》,中华书局1937年版。
王子昌:《国际政治经济学新论》,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吴建民:《外交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吴兴唐:《政党外交和国际关系》,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席来旺:《外交谋略》,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
夏莉萍:《领事保护机制改革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视角》,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
肖娴:《刘少奇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谢启美:《走向21世纪的联合国——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谢益显:《中国外交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新中国领事实践编写组编:《新中国领事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熊李力:《专业性国际组织与当代中国外交基于全球治理的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熊文驰:《全球治理中的伦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徐亚南、李建英:《外事翻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徐莹:《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许月梅:《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阎学通:《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阎学通、金德湘主编:《东亚和平与安全》,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阎学通、孙学峰:《中国崛起及其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阎学通、徐进编:《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阎学通、徐进等:《王霸天下思想及启迪》,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阎学通等:《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颜为民:《怎样当驻外记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杨闯主编:《外交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杨春长、刘戟锋:《论军事软实力——兼论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杨冠群:《国际会议:策划举办参与》,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杨国庆:《危机与霸权:亚洲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杨剑:《数字边疆的权力与财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杨玲玲:《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国家利益》,重庆出版社199年版。
杨松河:《军事外交概论》,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版。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2年版。
杨振先:《外交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叶自成:《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叶自成:《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研究: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叶自成:《中国大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叶自成:《中国崛起——华夏体系500年的大历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叶自成等:《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叶自成等:《中国大外交》,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叶自成等:《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叶宗奎、王杏芳:《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余淼杰:《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余潇枫、潘一禾、王江丽:《非传统安全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俞源主编:《世界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袁士槟、钱文荣:《联合国机制与改革》,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约翰·鲁杰主编:《多边主义》,苏长和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贵洪:《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骥主编:《世界主要国家国家安全委员会》,时事出版社2014年版。
张建新:《能源与当代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张建新:《权力与经济增长:美国贸易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历历:《外交决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张历历:《现代国际关系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张季良主编,《国际关系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张学斌:《经济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宇燕:《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宇燕、李增刚:《国际关系的新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赵可金:《当代中国外交制度的转型与定位》,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
赵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赵可金:《外交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赵兰英:《派系与外交:民国时期对日外交思想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赵理海:《联合国宪章的修改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赵晓春:《发达国家外交决策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郑华:《首脑外交:中美领导人谈判的话语分析(1969—197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郑启荣、牛仲君主编:《中国多边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周方银:《国际问题数量化分析——理论·方法·模型》,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周琪主编:《人权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周启朋、杨闯等编译:《国外外交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周永生:《经济外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朱文莉:《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庄贵阳、陈迎:《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资中筠主编:《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俄]柯尔查诺夫斯基:《现代外交的组织形式》,梁达、郝立译,新华书店1949年版。
[美]埃尔默·普利斯科:《首脑外交》,周启朋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美]艾奇逊:《实力与外交》,熊友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美]布里吉特·斯塔奇等:《外交谈判导论》,陈志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2001年版。
[美]基辛格:《核武器与对外政策》,北京编译社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美]基辛格:《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的前景》,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室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美]路易丝·戴蒙德、约翰·麦克唐纳:《多轨外交》,李永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美]马丁·梅耶:《外交官》,王祖煃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美]伊莉莎白·埃克诺米、米歇尔·奥克森伯格主编:《中国参与世界》,华宏勋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美]詹姆斯·多尔蒂等:《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宋以敏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苏]塔尔列:《资产阶级外交方式》,葆煦、吴祖烈译,新华书店1950年版。
[苏]维戈兹基等编:《外交史》,大连外语学院俄语系翻译组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苏]维辛斯基等主编:《苏联外交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2年版。
[印度]Ramgopal Agarwala(阿嘎瓦拉):《中国的崛起:威胁还是机遇》,陶治国等译,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印度]基尚·拉纳:《21世纪的大使:从全权到首席执行》,肖欢容、后显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印度]基尚·拉纳:《双边外交》,罗松涛、邱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埃里克·克拉克:《外交官生涯》,杨修、祖源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英]巴斯顿:《现代外交》,周启朋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英]贝里奇等:《外交理论:从马基雅弗利到基辛格》,庞中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费尔萨姆:《外交手册》,胡其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英]戈尔·布思主编:《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杨立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英]哈罗德·尼科尔森:《外交学》,眺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英]赫尔德·麦克格鲁主编:《治理全球化》,曹荣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英]杰夫·贝里奇:《外交理论与实践》,庞中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杰夫·贝里奇等:《外交理论:从马基雅弗利到基辛格》,陆悦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杰夫·贝里奇等著:《外交辞典》,高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编译室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美]彼得·卡赞斯坦等编:《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秦亚青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美]德尔伯特·C.米勒、内尔·J.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弗雷德里克·皮尔逊、西蒙·巴亚斯里安:《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体系中的冲突与合作》,杨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美]玛莎·费丽莫:《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袁正清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斯贝茹:《国际经济关系学》,储祥银等译,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美]斯蒂芬·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版。
[瑞士]布鲁诺·弗雷:《国际政治经济学》,吴元湛等译,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Alastaire Iain Johnst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Ashwani Kumar,Dirk Messner,,Anthem Press,2010.
Baogang He and Yingjie Guo,,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0.
Benjamin J.Cohe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
Deborah J.Gerner,Philip A.Schrodt,Omür Yilmaz,Rajaa Abu-Jabr,“Conflict and Mediation Event Observations(CAMEO):A New Event Dat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Policy Interactions”,,New Orleans,2002.
Detlef F.Sprinz and Yael Wolinsky-Nahmias,eds.,,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3.
Ernest Satow,,4th ed.By Sir Neville Bland,London:Longmans,1957.
Hans J.Morgenthau,,Fifth Edition,Revised,New York:Alfred A.Knopf,1978.
Harold Nicolson,,London:Constable,1954.
Jack Linchuan Qiu,,unpublished manuscript submitted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of 2001.
Nayan Chanda and Kari Huus,“The New Nationalism”,,November 9,1995.
Paul D.Williams,,New York:Routledge,2008.
Peter Hays Gries,,Berkeley &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Peter Hays Gries,,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Peter Yui Chi Yue,“Civilization Online:How the Internet Challenges Elite Discourses of the Chinese Nation(s)”,Article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Hawaii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2003.
Preface,in Baogang He and Yingjie Guo,,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0.
Qin Yaqing,“Why Is There No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Volume 7,2007.
Robert O.Keohan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Rogers Brubaker,,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Steven Mufson,“China's New Nationalism:Mix of Mao and Confucius”,,March 20,1996.
Victoria Tin-bor Hui,,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Yan Xuetong,eds.by Daniel A Bell and Sun Zhe,,trans.Edmund Ryden,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
Yan Xuetong,eds.by Daniel A.Bell and Sun Zhe,,trans.by Edmund Ryden,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
Yongnian Zheng,,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Yuan-kang Wang,,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0.
Zhao Suisheng,,2004,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Allen Carlson,Moving Beyond Sovereignty?A brief consideration of recent changes in China's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tianxia concept, 2011,20(68),January.
Arend Lijphart,“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the Comparative Method”,,65,No.3,1971.
Brantly Womack,“Asymmetry and China's Tributary System”,,Vol.5,No.1,2012.
Chou Pei Ha,“Internet Activism and Trans-national Public Sphere:Internet as State Activation Apparatus in the Anti-Japanese Protests”,paper presented to the 47th annual ICA convention,San Diego,USA,March 22-25,2006.
Condoleezza Rice,“Rethink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Vol.87,No.4,July/August 2008.
David Shambaugh,“China's Security Policy in the Post Cold War Era”,,Vol.34,No.2,1992.
Friedman,Edward,1994,“Reconstructing China's National Identity:A Southern Alternative to Mao-Era Anti-Imperialist Nationalism”,,Vol.53,No.1.
Gregory Chin,Margaret M.Pearson & Wang Yong,“Introduction-IPE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s”,,Vol.20,No.6,2013.
G.John Ikenberry and Charles A.Kupchan,“Socialization and Hegemonic Power”,,Vol.44,No.3(Summer 1990).
Hui Victoria Tin-bor,“Building Castles in the Sand:A Review of Ancient Chinese Thought,Modern Chinese Power”,,Vol.5,No.4,2012.
Jeremy Paltiel,“Constructing Gobal Ord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Yan Xuetong and the Pre-Qin Response to International Anarchy”,,Vol.4,No.4,2012.
John Ikenberry,“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Vol.87,No.1 January/February,2008.
Kai He,“A Realist's Ideal Pursuit”,,Vol.5,No.2,2012.
Linsay Cunningham-Cross and William A.Callahan,“Ancient Chinese Thought,Modern Chinese Power”,,Vol.4,No.4,2012.
Oakes,Tim,2000,“China's Provincial Identities:Reviving Regionalism and Reinventing‘Chineseness’”,,Vol.59,No.3.
Oksenberg,Michel,1986-1987,“China's Confident Nationalism”,,Vol.65,No.3.
,Vol.20,No.6,2013.
Robert Heilbroner,,N.Y.:W.W.Norton,1980.
Shih-Diing Liu,“China's Popular Nationalism on the Internet.Report on the 2005 Anti-Japan Network Struggles”,,Vol.7,No.1,2006.
Shiping Ta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Stephen Van Evera,Hypotheses on Nationalism and war,in Michael E.Brown,Owen R.Cote,Jr.Sean M.Lynn-Jones and Steven E.Miller edited,,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7.
Susan Strang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Case of Mutual Neglect”,,Vol.46,No.2,1970.
Yan Xuetong,“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Norm Evolution”,,Vol.4,No.3.
Whiting,Allen,1983,“Assertive Nationalism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Vol.23,No,August.
Xu Wu,,New York: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7.
Zhou,Yongming,“Informed Nationalism:Military Websites in Chinese Cyberspace”,,Vol.14,No.4,2005.
Zhang Feng,“The Tsinghua Approach and the Inception of Chinese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5,No.1,2012.
Zhang Feng,“The Tsinghua Approach and the Inception of Chinese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