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松燕:《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果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组织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韩俊魁:《境外在华NGO:与开放的中国同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黄浩明,石忠诚,张曼莉,杨洪萍:《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黄浩明:《民间组织国际化的趋势——兼谈中国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年9月。
黄浩明,赵国杰:《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3期。
黄浩明:《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研究》,《中国发展简报》,2014年第2期。
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江忆恩(Alastir Iain Johnston):《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
灵子:《一个官办基金会的转身》,《南风窗》,2010年第23期。
逯莹:《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浅析——以全球能源研究所为例》,《黑河学刊》,2011年第6期。
李峰:《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李韬:《沉默的伙伴——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李先波:《主权人权国际组织》,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李赞:《国际组织的司法管辖豁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李英:《论联合国对区域性国际组织的监督与制约》,《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李瑞昌:《试论国际组织风险规制强化及其政治后果》,《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2期。
李小瑞:《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分析》,《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李安山:《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4期。
倪健:《民间组织在公共外交中大有可为》,《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号第2期(总第15期)。
吕晓莉:《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民间外交领域中的作用研究》,《中国治理评论》,2013年第4期。
吕晓莉:《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路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12期。
马广志:《民间组织的国际化路径》,《华夏时报》,2013年2月21日。
[美]玛格丽特·E.凯克、[美]凯瑟琳·辛金克:《超越国界的活动家:国际政治中的倡议网络》,韩召颖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鸿武、沈蓓莉:《非洲非政府组织与中非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刘贞晔:《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名:《英国非营利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1978—2008):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王名:《中国非营利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王名、李勇、黄浩明编著:《德国非营利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杰等:《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孙发锋:《涉外民间组织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领导科学》,2014年第6期。
唐兴霖:《国家与社会之间: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2期。
徐莹:《中国参与能源国际组织的现状及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2期。
肖杨、严安林:《台湾基金会》,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
[美]詹姆士·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中译本),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约瑟夫·S.奈、约翰·唐纳胡:《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中译本),王勇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德]贝亚特·科勒-科赫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中译本),顾俊礼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中译本),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美]B.盖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西奥多·H.波伊斯特:《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方法与应用》,肖鸣政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美]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楠:《民间外交与政府外交关系探析——以东亚地区民间外交为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苏力:《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冯彩红、刘桥、刘姗姗、罗莎、马琳:《关于在中国的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的调研报告》。
胡卫清:《英国长老会在客家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81—1949)》,《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8期。
龙宁丽:《区域性社会组织的集聚发展——对国际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在深圳前海集聚发展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组织》,2013年第3期。
刘鹏:《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灵子:《一个官办基金会的转身》,《南风窗》,2010年第23期。
李安山:《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4期。
黎尔平:《多维视角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3期。
刘佑平:《美国NGO在华活动的现状和影响》,《凤凰周刊》,2012年第13期。
韩俊魁:《境外NGO在中国15年的影响利大于弊》,《公益时报》,2010年10月12日。
张海滨:《依法管理不做“鸵鸟”》。http://www.newpathfound.org/html/volunteer/shiye/20080619/322.html.
俞可平:《对中国公民社会若干问题的管见》,见高丙中等:《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
江忆恩、肖欢容:《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
王岳:《俄罗斯如何应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2期。
王妮丽、王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云南的项目运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余晖:《论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监管》,《江海学刊》,2004年1月。
赵黎青:《如何应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学习时报》,2006年9月18日第004版。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理论模式与研究框架》,《现代哲学》,2006年第2期。
钱春元:《美国私人基金会与美中关系:兼论国际政治社会化》,外交学院博士论文,2005年。
胡敏:《境外公益性民间组织在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蔡旻:《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依法登记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1.唐红丽:《主动应对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和挑战草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第5期。
2.于娜:《福特基金会悄然脱离NGO?》,《华夏时报》,2011年8月5日。http://www.chinatimes.cc/pages/moreInfo1.htm?id=25268.
3.《美国NGO在华慈善活动分析报告》,《中国公益慈善网》,2013年7月29日。http://www.charity.gov.cn/fsm/sites/ngoreport/index.jsp
4.《美国非营利组织运作和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民政部赴美代表团学习考察报告,《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3月。
5.徐彤武:《慈善委员会——英国民间公益性事业的总监管》,2007年6月15日。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dfxx/zffzyj/200706/20070600057 239.shtml.
6.郭鲲:《涉外民间组织拟合法登记》,《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7-03-13/024411396501s.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府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20130329.
8.《广东放宽民间组织注册 境外组织担忧区别对待》,凤凰网资讯频道,http://news.ifeng.com/shendu/sdzb/detail_2011_12/01/11033858_0.shtml.
9.《广州规定 NGO 接受境外资金需报告》,财新网政经频道,ht-tp://china.caixin.com/2014-11-05/100747180_1.html.
10.《广东对在粤境外非政府组织推行年检制》,凤凰网资讯频道,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5/18/6464785_0.s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政府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jggl/201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