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魏红英 何静
2017-06-01
978-7-5161-9804-9
261千字
社会团体 行政管理 研究中国
本书从管理体制、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管理要素四方面构建了中国涉外民间组织政府管理模式;在法律政策层面、执行层面、监管层面及组织管理体制层面,分析了中国涉外民问组织政府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在借鉴域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涉外民间组织政府管理的战略及改进管理的实现途径。内容包括分类管理、管理体制、合法性管理、登记注册管理(包括整合管理)、资金监管、监督管理等。
袁则文
2021-03-01
978-7-5203-8031-7
323千字
街道办事处 管理体制 研究 中国
本书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视角,从历史、结构、功能、过程和改革五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梳理了街道办事处的历史起源与形态流变、制度属性与权力、制度机理与政治功能及其实际运作,指出了街道办事处本质上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国家权力对城市基层社会的政治嵌入机制,它的演变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战略变动关系紧密。简要探讨了街道办事处的未来改革问题,指出其未来走向主要取决于其能否通过改造,符合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要求。
周庆智
2017-10-01
978-7-5203-0860-1
315千字
基层组织 群众自治 研究 中国
《中国基层社会自治》是用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基层社会结构变迁的一幅工笔画长卷。阅后新奇扑面,处处有一种新鲜感。第一,删繁就简,高度浓缩了中外名家关于基层社会的基本观点及其真知灼见,作为立论的由头,言简意赅,虽不穷形极状,却也使人一目了然。例如,讲“基层社会自治”,免不了要追溯它的“历史基础”,用“帝制时期”、“乡绅自治”之类概念,轻松转换为“集权制”下“代理治理”。巧妙越过乡里制度、保甲制度等种种乡村社会治理权力的门坎,单刀直入,直接叙说“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过程,提纲挈领,层次分明。这在林林总总探讨中国基层社会自治的著作中,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第二,剥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层次的论列之中,并已成全书理论展现的基本路径。无论是乡村治理,还是社区治理;抑或是底层社会的权利、文化与制度变迁,还是城乡治理体系的重建,都是从乡村治理的结构形式、组织形式以及村民自治与基层社会自治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厘清治理主体范畴并做出相应改革,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这其中也包括科层治理领域、社群治理领域和市场治理领域的各自专有的理论根据、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协调方式和控制机制等。层层相因,环环相扣,鞭辟入里,头头是道。第三,贵在创新,不落俗套。面对变革的社会,重构基层社会自治,没有普世价值可循。不能用“西方社会自治形态”来判断和衡量中国的社会自治。因为用个人权利来衡量社会自治,必须从社会的基本价值和基础结构出发,而且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要充分注意社会自治所具有的民族共同体的制度文化特性,防止把西方社会的社会自治的利益组织化形式和结构形态作为“样板”,要中国削足适履。作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站在中国基层社会自治研究的前沿,以创新为务,对社会自治的治理、转型、秩序诸问题,都做了不一样的阐释,发人深省,具有创新意义。用班固评司马迁的话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真学问也!是为序。白钢2017年7月22日 大暑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