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典籍 (包括今人辑校、注释、今译等)
《汉魏古注十三经》,中华书局1998年版。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86年版。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续修四库全书》第5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陈乔枞:《诗纬集证》,《续修四库全书》第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皮锡瑞:《尚书中候疏证》,《续修四库全书》第5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朱彝尊:《经义考》,中华书局1998年版。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纬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郑杰文主编:《两汉谶纬文献》,董治安主编《两汉全书》第三十三、三十四册,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版。
汪文台辑,周天游校:《七家后汉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张烈点校:《两汉纪》(荀悦《汉纪》、袁宏《后汉纪》),中华书局2002年版。
孙星衍等辑:《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版。
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何清谷校注:《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洪适:《隶释、隶续》,中华书局1986年版。
高文:《汉碑集释》,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徐天麟:《西汉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徐天麟:《东汉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版。
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
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岳麓书社1994年版。
刘知几著,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1975年版。
《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2002年版。
袁珂:《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1993年版。
王先谦:《庄子集解》(与《庄子集解内篇补证》合刊),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王洲明、徐超:《贾谊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向宗鲁:《说苑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汪荣宝:《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陈立:《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年版。
桓谭:《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中华书局1990年版。
彭铎:《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
孔鲋:《孔丛子》(与《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荀悦:《申鉴》(与《中论》《傅子》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萧吉:《五行大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虞世南:《北堂书钞》,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李昉等编:《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严可均辑:《全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65年版。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费振刚等:《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震泽:《扬雄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鲁迅:《古小说钩沉》,齐鲁书社1997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二 今人研究论著
[日]安居香山著,田人隆译:《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日]本田成之著,李俍工译:《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边家珍:《两汉之际的谶纬论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边家珍:《汉代经学史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边家珍:《汉代经学与文学》,华龄出版社2005年版。
蔡慧清:《汉代经学谶纬化的过程及其动因》,《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曹建国:《〈诗〉纬与汉代〈诗〉学关系论略》,《中国诗歌研究》第3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曹建国:《〈诗〉纬三基、四始、五际、六情说探微》,《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曹建国:《〈诗纬〉二题》,《文学遗产》2010年第5期。
曹建国:《谶纬叙事论略》,《文艺研究》2010年第11期。
曹胜高:《论谶纬学说的文学价值》,《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恩明:《东汉谶纬学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陈君:《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陈槃:《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国立编译馆1991年版。
陈其泰:《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与谶纬说的演变》,《孔子研究》1993年第4期。
陈桐生:《〈孔子论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
陈直:《汉镜铭文学上潜在的遗产》,《文史哲》1957年第4期。
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程勇:《汉代经学文论叙述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版。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邓红:《王充新八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丁鼎、杨洪权:《神秘的预言——中国古代谶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董平:《论汉代谶纬之学的兴起》,《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张国忠译:《国家的神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方志平:《谈谶纬文献》,《文献》1993年第4期。
冯维林:《论谶纬与汉赋创作的关系》,《兰州学刊》2008年第6期。
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高步瀛选注:《两汉文举要》,中华书局1990年版。
葛晓音:《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葛志毅:《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意义》,《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龚鹏程:《汉代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华书局1988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洪春音:《纬书与两汉经学关系之研究》,东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洪乾佑:《汉代经学史》(上下),国彰出版社1996年版。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卷二),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侯文学:《汉代经学与文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胡淑芳:《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胡学常:《文学话语与权力话语——汉赋与两汉政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黄复山:《东汉谶纬学新探》,台湾学生书局2000年版。
黄复山:《汉代〈尚书〉谶纬学述》,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黄国桢:《董仲舒〈春秋繁露〉与纬书〈春秋纬〉之关系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黄金鹏:《纬书与汉魏六朝文论》,《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黄开国:《论汉代谶纬神学》,《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1期。
黄开国:《论谶纬神学的产生》,《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黄开国:《经学管窥》,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黄朴民:《两汉谶纬简论》,《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江晓原:《星占学与传统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江晓原:《中国星占学类型分析》,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姜忠奎:《纬史论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金德建:《经今古文字考》,齐鲁书社1986年版。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邝芷人:《阴阳五行及其体系》,文津出版社1998年版。
冷德熙:《纬书与政治神话研究》,《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冷德熙:《河洛之学源流略记》,《中国文化》第五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冷德熙:《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李炳海:《汉代文学的情理世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丰楙:《六朝隋唐仙道类小说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版。
李丰楙:《十洲记研究》,《六朝隋唐仙道类小说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版。
李剑国:《早期小说观与小说概念的科学界定》,《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李立:《汉代七言体铜镜铭文文体学意义初探》,《学术交流》2002年第6期。
李小波:《辞赋中的古都规划思想》,《文史杂志》2001年第1期。
李零:《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李零:《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李梅训:《谶纬文献史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李学勤:《纬书集成序》,载[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学勤:《〈易纬·乾凿度〉的几点研究》,《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李学勤:《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李中华:《神秘文化的启示——纬书与汉代文化》,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李中华:《谶纬与神秘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林辰:《神怪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林金泉:《诗纬星象分野考》,《成大学报》二一卷 (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
林庆彰编:《日本研究经学论著目录》(1900—1992),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1993年版。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陈亦玲编辑《中国经学相关研究博硕论文目录》(1978—2007),万卷楼图书公司2009年版。
林耀潾:《西汉三家诗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林政言:《谶纬学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林忠军:《〈易纬〉导读》,齐鲁书社2002年版。
廖群:《“说”、“传”、“语”:先秦“说体”考索》,《文学遗产》2006年第6期。
廖群:《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
刘明:《两汉〈诗纬〉研究》,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
刘师培:《谶纬论》,载邬国义、吴修艺编校《刘师培史学论著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刘松来:《礼记漫谈》,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刘松来:《两汉经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刘跃进:《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刘跃进:《秦汉文学论丛》,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刘小枫:《纬书与左派儒教士》,《儒教与民族国家》,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刘毓庆:《由人学到天学的〈诗〉学诠释》,《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
刘泽华:《汉代“纬书”中神、自然、人一体化的政治观念》,《文史哲》1993年第1期。
刘泽华、胡学常:《汉赋的政治神话》,《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3期。
刘志伟、王翠红:《虚构与志怪:谶纬神学话语制作的实质特征》,《西北师大学报》2013年第7期。
[英]鲁惟一著,王浩译:《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罗根泽:《七言诗之起源及其成熟》,《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骆玉明、陈尚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补遗》,《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
吕凯:《郑玄之谶纬学》,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77年版。
吕凯:《郑玄之谶纬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吕宗力:《汉代的谣言》,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吕宗力:《东汉碑刻与谶纬神学》,载《研究生论文选集》(中国历史分册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吕宗力:《从汉碑看谶纬神学对东汉思想的影响》,《中国哲学》第十二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吕宗力:《两晋南北朝之纬学——经学界的通纬风尚》,载《揖芬集——张政烺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吕宗力:《谶纬与魏晋南朝文学》,载葛晓音主编《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聂春华:《纬书与汉代美学》,《学术论坛》2009年第9期。
聂济冬:《简论纬书〈河图〉的小说特性》,《孔子研究》2005年第3期。
潘海东、林训涛:《汉镜铭文:完整七言诗成于西汉的确证》,《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潘啸龙:《〈九歌〉六论》,《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钱志熙:《两汉镜铭文本整理及文学分析》,《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1期。
邱龙升:《两汉镜铭文字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饶龙隼:《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饶宗颐:《诗言志再辨——以郭店楚简资料为中心》,载沈建华编《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饶宗颐:《中国古代“肋生”的传说》,载沈建华编《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饶宗颐:《论道教创世纪及其与纬书之关系》,《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任继愈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任蜜林:《汉代内学——纬书思想通论》,巴蜀书社2011年版。
沈建华编:《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孙钦善:《汉代的纬学与纬书》,《文献》1985年第4期。
孙少华:《桓谭年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孙少华:《诸子“短书”与汉代“小说”观念的形成》,《吉林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孙蓉蓉:《谶纬的“有助文章”》,《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5期。
孙蓉蓉:《刘勰论谶纬之“有助文章”》,《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孙蓉蓉:《论诗纬对〈文心雕龙〉诗论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孙蓉蓉:《“四始”说考论》,《齐鲁学刊》2005年第6期。
孙蓉蓉:《〈诗纬〉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
孙蓉蓉:《〈诗纬〉与汉魏六朝文论》,《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孙蓉蓉:《〈诗纬〉对〈诗经〉的阐释》,《求是学刊》2011年第1期。
孙蓉蓉:《谶纬与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
孙英刚:《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谭德兴、杨光熙:《〈齐诗〉诗学理论新探》,《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汤志钧等:《西汉经学与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万晴川:《命相·占卜·谶应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王葆玹:《西汉经学源流》,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
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增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步贵:《神秘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长华、刘明:《〈诗纬〉与〈齐诗〉关系考论》,《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王国良:《海内十洲记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王洪军:《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焕然:《谶纬的流行及其对汉赋的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王晖:《柏梁台诗真伪考辨》,《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王利器:《谶纬五论》,载《当代学者自选文库·王利器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王令樾:《纬学探原》,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4年版。
王令樾:《纬书与文学——〈昭明文选〉征引纬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王令樾:《〈诗经〉与〈诗纬〉》,《辅仁国文学报》第十三集。
王培元:《汉代小说作品辨证》,载《研究生论文选集》(中国古代文学分册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王启发:《礼学思想体系探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王守亮:《汉代小说史叙论》,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王铁:《论纬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王铁:《汉代学术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王洲明:《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洲明:《中国文学精神》(汉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洲明:《诗赋论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巫鸿著,柳扬、岑河译:《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吴承仕:《论衡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吴承学:《论谣谶与诗谶》,《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
吴从祥:《王充经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吴从祥:《汉代女性礼教研究》,齐鲁书社2013年版。
吴政哲:《崇纬抑谶:东汉到唐初谶纬观念的转变》,台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夏述贵:《谶纬学与汉晋志怪小说》,载[日]中村璋八编《纬学研究论丛——安居香山博士追悼》,平河出版社1993年版。
萧登福:《谶纬与道教》,文津出版社2000年版。
萧登福:《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文津出版社2001年版。
[日]小南一郎:《论小说的起源:从“语”到“说”》,《南开学报》2008年第5期。
[日]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2006年版。
谢松龄:《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徐栋梁:《春秋纬与汉代春秋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徐公持:《论诗纬》,《求是学刊》2003年第3期。
徐克谦:《论先秦“小说”》,《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5期。
徐兴无:《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中华书局2003年版。
徐志啸:《历代赋论辑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徐志啸:《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徐志啸:《古典与比较》(自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许结:《汉代文学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杨柳桥:《“河图”与“洛书”是两种出土文物》,《文史》第十五辑。
杨清之:《从“隶事”之风到理论的自觉——论六朝文人对谶纬文学价值的认识》,《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尧后火德”说考论》,中华书局2006年版。
杨树达:《汉书管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叶岗:《汉〈郊祀歌〉与谶纬之学》,《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叶岗:《〈汉志〉“小说”考》,《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殷善培:《谶纬思想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殷善培:《谶纬中的宇宙秩序》,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于迎春:《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于迎春:《秦汉士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余冠英:《七言诗起源新论》,《古代文学杂论》,中华书局1987年版。
余江:《谶纬与两汉经学》,《天府新论》2002年第1期。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余英时著,侯旭东译:《东汉生死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俞志慧:《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2007年第1期。
俞志慧:《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俞志慧:《古“语”有之——先秦思想的一种背景与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袁济喜:《两汉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袁珂:《中国神话史》,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袁行霈:《〈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考辨》,《文史》第七辑。
曾德雄:《谶纬的思想与时代》,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6年版。
曾德雄:《谶纬中的孔子》,《人文杂志》2006年第1期。
曾德雄:《谶纬中的帝王世系及受命》,《文史哲》2006年第1期。
曾德雄:《寻求合法性——从经学到纬学》,《人文杂志》2008年第1期。
曾德雄:《〈白虎通〉中的谶纬思想》,《人文杂志》2009年第1期。
张峰屹:《翼奉〈诗〉学之“五际”说考释》,《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张广保:《纬书与汉代政治》,《原道》第5辑,贵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张玖青、曹建国:《〈诗〉纬论〈诗〉》,《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张树国:《谶纬神话与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构建》,《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张泽兵:《谶纬与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赵敏俐:《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赵敏俐:《中国诗歌通史》(汉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赵明等:《两汉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郑杰文:《禅让学说的历史演化及其原因》,《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郑杰文:《齐派今文经学与谶纬关系的初步考察》,《齐鲁学刊》2003年第5期。
郑均:《谶纬考述》,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
[日]中村璋八编:《纬学研究论丛——安居香山博士追悼》,平河出版社1993年版。
钟肇鹏:《〈白虎通义〉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钟肇鹏:《谶纬论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钟肇鹏:《谶纬与齐文化》,《管子学刊》1993年第3期。
钟肇鹏、周桂钿:《桓谭王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周德良:《〈白虎通〉谶纬思想之历史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周桂钿:《秦汉思想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周延良:《〈诗纬·泛历枢〉“四始”之说考原》,《东方丛刊》2004年第1期。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朱玉周:《法天而行——由谶纬天论看汉代天人关系》,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庄大钧:《王充经学观论略》,《孔子研究》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