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ook is the first academic monograph that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and theoretically explains the vocabulary of the Gan dialect, and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dialectology. The author link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Gan dialect vocabulary wit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and studies it from all angles. On the basis of tracing the origin of Gan dialect vocabular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on theory of "time, space and language subject" in language change,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s the appearance of dialects in various historical stages, and draw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history, archaeology, anthropology, ethnology, cultural studies and linguistics to make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development motives, word formation rationale,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interrelationship with other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n dialect and related history and culture, social life, ethnic 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thus revealing the gener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Gan dialect. In this regard, Professor Li Kai, a well-known linguist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of Nanjing University, commented: "In the dimension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 gives one-dimensional linear coordinates of time, and even more gives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coordinates, which is an insightful approach. "This book is informative and rich in content, absorbing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e author has well integrate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ialect geography while conducting ontological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addition, the author has made bold explorations in many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many new ideas, both in content and method, which are original. This not only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role for th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alectology and even Chinese history, but also has excellen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folklore, anthropology, sociology, cultural studies and so on.(AI翻译)
肖九根:(著)
肖九根 男,1960年出生,江西吉安人,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语言学会理事,全国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长期担任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汉语与汉语方言研究。2006年以来,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2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主持在研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2项本科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参研完成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和1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并在国家核心诸如《江汉论坛》、《江西社会科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社会科学家》和《广西社会科学》等期刊以及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一)专著
1.古代
陈彭年:《钜宋广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丁度:《集韵》,中国书店1983年版。
顾野王:《宋本玉篇》,中国书店1983年版。
桂馥:《说文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
刘熙:《释名》(毕沅疏证,王先谦撰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陆德明:《经典释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钱绎:《方言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
司马光:《类篇》,中华书局1984年版。
释·行均:《龙龛手镜》,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
唐训方:《里语征实》,岳麓书社1986年版。
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2004年版。
邢昺:《尔雅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扬雄:《方言》(周祖谟《方言校笺》),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翟灏:《通俗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武汉古籍书店1983年版。
2.现代
A
A.怀特:《文化科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B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C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陈世松:《四川简史》,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陈昌仪:《赣方言概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陈昌仪:《江西方言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陈文华、陈荣华:《江西通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陈光磊:《汉语词法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崔荣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五卷 明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D
丁惟汾:《俚语证古》,齐鲁书社1983年版。
丁启阵:《秦汉方言》,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邓晓华:《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邓文彬:《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巴蜀书社2002年版。
董楚平、金永平:《吴越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E
[德]恩格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中译本)1980年版。
F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G
郭在贻:《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校》,《敦煌语言文学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H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何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胡松柏:《赣东北方言调查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黄盛章:《亚洲文明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黄尚军:《四川方言与民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J
季羡林:《现代语言学丛书·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2年版。
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江西省自然地理志》编委会:《江西省自然地理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L
罗常培:《临川音系》,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四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李国正:《生态汉语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李如龙、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1种分卷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1998年版。
李崇兴、黄树先、邵则遂:《元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版。
李葆嘉:《汉语起源与演化模式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李葆嘉:《中国语言文化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李恕豪:《扬雄〈方言〉与方言地理学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版。
李国强、傅伯言:《赣文化通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李少林:《中国文化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李军:《近代江西赣方言语音考论》(博士论文稿),2006年。
鲁国尧:《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林宝卿:《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同源词典》,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刘坚:《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俐李:《现代汉语方言核心词·特征词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M
《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马巨贤、石渊:《中国人口·江西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O
欧阳觉亚、郑贻青:《黎语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P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Q
钱乃荣:《北部吴语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桥本万太郎:《语言地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R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S
孙常叙:《汉语词汇》,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中华书局2000年版。
舒新城:《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石方:《中国人口迁移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沈益民、童乘珠:《中国人口迁移》,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版。
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T
田继周:《秦汉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谭其骧:《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唐钰明:《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唐钰明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W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王力:《王力文集》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王力:《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锳:《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伍新福:《三苗历史探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吴曙光:《楚民族论》,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魏钢强:《萍乡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魏慧萍:《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X
许宝华:《吴语论丛(后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五卷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
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
许怀林:《江西省行政区划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许怀林:《江西通史·北宋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徐朝华:《上古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徐中舒:《汉语大字典》(缩印本),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向熹:《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熊正辉:《南昌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项梦冰、曹晖:《汉语方言地理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版。
Y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
袁宾、段晓华、曹澄明:《宋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俞理明:《历时词汇学》(稿)。
约瑟夫·房德里耶斯(J.Vendryes):《语言》,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颜森:《黎川方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颜森:《黎川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余悦、吴丽跃:《江西民俗文化叙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
严学宭:《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日]岩田礼:《汉语方言解释地图》,东京:白帝社2009年版。
Z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邹嘉彦:《语言接触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咏史〉鉴赏》,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3年版。
张静:《现代汉语》(张志公校订),1979年版。
张寿康:《构词法和构形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张荷:《吴越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张翊华:《赣文化纵横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张绍麒:《汉语流俗词源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张华文:《昆明方言词源断代考辨》,民族出版社2002年。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朱正义:《关中方言古词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钟旭元、许伟建:《上古汉语词典》,海天出版社1987年版。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中华书局1988年版。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江西省地图册》(杜怀静主编)、《湖南省地图册》(张红主编)、《湖北省地图册》(晋淑兰主编)、《安徽省地图册》(高秀静主编)、《福建省地图册》(高秀静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版。
(二)论文
C
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考释方法论——〈魏晋南北朝词语汇释〉编撰琐议》,《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陈昌仪:《江西余干方言词汇》(一、二),《方言》1995年第3、4期。
陈昌仪:《江西余干方言词汇》(三、四、五),《方言》1996年第3、4、5期。
陈昌仪:《江西汉语方言主要常用口语本字考》,《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陈忠敏:《作为古百越语底层形式的先喉塞音在今汉语南方方言里的表现和分布》,《民族语文》1995年第3期。
陈其光:《汉语源流设想》,《民族语文》1996年第5期。
陈立中:《湖南境内客家方言分布概况》,《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陈立中:《论汉代南楚方言与吴越方言的关联性》,《中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常再盛:《从物象空间到心灵空间——石涛“片石山房”设计释读》,《艺术设计史论》2005年第12期。
曹志耘:《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5期。
D
丁声树:《关于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一些意见》,《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
邓晓华:《客家话跟苗瑶壮侗语的关系问题》,《民族语文》1999年第3期。
邓晓华、王士元:《古闽、客方言的来源以及历史层次问题》,《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东石:《〈客赣方言比较研究〉评介》,《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G
郭沫若:《释应监甗》,《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
郭锡良:《汉语史的分期问题》,《语文研究》2013年第4期。
古永继:《明清时期云南的江西移民》,《思想战线》2011年第2期。
H
黄尚军:《湖广移民对四川方言形成的影响》,《川东学刊》1997年第1期。
黄笑山:《中古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4期。
J
江西博物馆《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7期。
蒋冀骋:《湖南沅陵乡话词缀“立”[li]的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12期。
L
[美]罗杰瑞:《闽语词汇的时代层次》,《方言》1979年第4期(英文)。
[美]罗杰瑞:《从音韵看汉语方言》,《方言》2006年第1期。
罗美珍:《论族群互动中的语言接触》,《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
罗美珍:《划分客家方言之我见》,《龙岩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罗昕如:《湘语与赣语词汇异同研究》,《求索》2006年第10期。
李伯谦:《我国南方几何形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其有关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李学勤:《应监甗新说》,《江西历史文物》1987年第1期。
李学勤:《新干大洋洲商墓的若干问题》,《文物》1991年第10期。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1989年第4期。
李春:《人类语言的大趋势》,《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李兆同:《云南方言的形成》,《思想战线》1999年第1期。
李小凡、陈宝贤:《从“港”的词义演变和地域分布看古吴语的北界》,《方言》2002年第3期。
李冬香:《从湖南、江西、粤北等方言中的“咖”看湘语、赣语的关系》,《语文研究》2003年第4期。
李永新:《汉语方言中的混合形式——以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方言为例》,《宁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的区域性特征》,《云梦学刊》2011年第3期。
刘自齐:《湘西方言本字考》,《吉首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1982年第1期。
刘泽民:《客赣方言中的侗台语词》,《民族语文》2004年第5期。
林惠祥:《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
林亦:《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廖晋雄:《从出土文物看始兴古代的历史》,《韶关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梁国均:《从〈蜀语〉看四川方言语汇的构成和来源》,《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练春招:《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暨南学报》2000年第3期。
M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P
潘悟云:《汉语方言的历史层次及其类型》(稿)。
潘悟云:《汉语方言史与历史比较法》(稿)。
潘悟云:《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温州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
S
沈文洁:《成都话与普通话及各方言词汇的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孙宜志、陈昌仪、徐阳春:《江西境内赣方言区述评及再分区》,《南昌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邵百鸣:《南昌话词汇的历史层次》,《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邵百鸣:《南昌话词汇的历史层次新探》,《南昌职工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邵宜:《赣语宜丰话词汇变调的类型及其表义功能》,《方言》2006年第1期。
T
覃远雄:《部分方言否定语素“冇/冒”所反映的读音层次》,《方言》2007年第3期。
W
王福堂:《关于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方言》1998年第1期。
王珏:《见系、照三系互谐与上古汉语方言分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王宁:《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王宁、黄易青:《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温昌衍:《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温昌衍:《客赣方言中的古楚语词》,《农业考古》2009年第3期。
温美姬:《客赣方言共有的几个本字考辨》,《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X
熊正辉:《南昌方言的子尾》,《方言》1979年第3期。
熊正辉:《南昌话里的难字》,《方言》1980年第1期。
熊正辉:《南昌方言词汇》,《方言》1982年第4期,1983年第1期。
熊正辉:《南昌方言的文白读》,《方言》1985年第3期。
许宝华:《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方言》1999年第1期。
谢留文:《汉语南方方言几个常用词的来历》,《方言》2000年第4期。
谢留文:《赣语“公鸡”的本字及其反映的读音层次》,《语言科学》2006年第5期。
谢留文:《赣语的分区(稿)》,《方言》2006年第3期。
谢奇勇:《湘南宁远县“土话”分布状况及特点》,《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谢奇勇、李益:《湖南省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肖萍:《江西吴城方言农业词汇例释》,《农业考古》2008年第3期。
肖萍:《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词汇差别》,《南昌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Y
余心乐:《赣西北方言词考释》,《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64年第2期。
颜森:《高安(老屋周家)方言的语音系统》,《方言》1981年第2期。
颜森:《高安(老屋周家)方言词汇》(一、二、三),《方言》1982年第1、2、3期。
颜森:《新干方言本字考》,《方言》1983年第3期。
颜森:《江西方言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1期。
颜森:《江西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云南汉语方言志编写组:《云南方言的形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杨锡璋:《南方古印纹陶与汉语南方语言》,《华夏考古》1990年第4期。
严修鸿:《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汕头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俞理明:《中古汉语的分期和词类研究》(稿)。
俞理明、潭代龙:《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Z
张光宇:《汉语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
张光宇:《东南方言关系综论》,《方言》1999年第1期。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方言》2000年第1期。
张振兴:《赣语几个重要字眼的方言研究启示》,《汉语学报》2010年第1期。
周光庆:《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心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周振鹤:《汉语方言地理是怎么形成的》,《地图》2009年第5期。
赵振铎:《论先秦两汉汉语》,《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3期。
郑张尚芳:《古越语地名人名解义》,《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庄初升:《粤北土话中类似赣语的特点》,《韶关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曾献飞:《湘南方言的形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三)方志
鲍洪深:《万载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白溪生:《吉安县志》,新华出版社1994年版。
陈萍:《铜鼓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89年版。
戴佳臻:《高安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花象太:《弋阳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版。
黄志鹏:《湖口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黄式国:《萍乡市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
金达迈:《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
景德镇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景德镇市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
蒋南星:《星子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康臣纬:《泰和县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乐平县志》编纂委员会:《乐平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刘极灿:《永修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刘丹:《莲花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刘汉艳:《波阳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刘希林:《安义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刘振川、周慧:《抚州市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刘永光:《永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柳培元:《清江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罗毅中、蓝宗英:《万安县志》,黄山书社出版社1996年版。
李寅生:《贵溪县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李振雨:《鹰潭市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
梅中生:《修水县志》,海天出版社1991年版。
毛惠人、李贵发:《余江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南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南城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南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昌市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
欧阳轩:《吉安市志》,珠海出版社1997年版。
孙自诚:《德安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邵天柱、罗水生:《都昌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涂兆庆、张镜渊:《武宁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王德全:《宜春市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王化成:《上高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王建成:《分宜县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王先顺:《安福县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温剑:《永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肖源隆:《吉水县志》,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
熊寿松:《乐安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谢峰:《新干县志》,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0年版。
徐冰云、魏在宽:《奉新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版。
徐克茂、赵水泉:《金溪县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徐鹤龄:《彭泽县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徐禹谟:《宜黄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新余市地方志编委会:《新余市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
姚行先:《宜丰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89年版。
姚瑞琪:《广昌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余干县志》编辑委员会:《余干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叶元富:《横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游锦生:《资溪县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
杨佐经:《临川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钟健华:《靖安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钟应瑞:《宁冈县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郑维雄:《铅山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郑卫平:《万年县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赵国祥:《峡江县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曾琼英:《遂川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邹馥光:《井冈山志》,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说明:参考文献按通行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或多篇论文按其时间先后顺序列出;同一姓氏的作者列在一起,其著作或论文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