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著作或史料
B
达尼埃尔·亨利·巴柔:《形象学理论研究:从文学史到诗学》,剻轶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皮埃尔·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C
褚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J
蒋洪新:《庞德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L
林语堂:《林语堂英文作品集:古文小品译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M
马茂元:《楚辞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Q
钱锺书:《管锥篇》,中华书局1979年版。
R
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T
汤漳平:《楚辞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W
王宏用:《〈诗品〉 注译与司空图诗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王晓路:《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版。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研究与世界文学》,载[美]搭姆罗什等主编《世界文学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吴广平:《楚辞译注》,岳麓书社2012年版。
X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徐志啸:《美国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特点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Y
叶维廉:《中国诗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卷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宇文所安:《他山的石头记》,田晓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宇文所安:《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程章灿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宇文所安:《初唐诗》,贾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宇文所安:《盛唐诗》,贾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宇文所安:《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郑学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叶舒宪:《原型与跨文化阐释》,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Z
张少康:《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赵一凡、张中载:《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二 中文论文
曹顺庆:《中国文论话语》,《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陈斌、蔡亮:《他者的现身与文化的解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陈橙:《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选编之贡献》,《求索》2009年第11期。
陈橙:《论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选集与经典重构:从白之到刘绍明铭》,《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4期。
陈橙:《从词人到女人:李清照在英语世界中的形象重塑——以 〈金石录后序〉 为切入点》,《名作欣赏》2011年第12期。
陈福明、展宏玮:《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楚辞中自然意象的英译研究》,《汉字文化》2019年第8期。
蔡新乐:《作为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推己及人”与“能近取譬”——以宇文所安的曹丕 〈典论论文〉 英译为例》,《中国外语》2014年第4期。
杜娟:《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宇文所安 〈文赋〉 译文》,《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14期。
高超:《他山之石:宇文所安如何译释中国古代文论——以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 为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高超:《形象学视域中的“唐代诗人形象”——以宇文所安的 〈初唐诗〉、〈盛唐诗〉 为中心》,《江淮论坛》2011年第4期。
葛红:《美国汉学研究简述》,《作家杂志》2010年第4期。
葛文峰:《美国李清照文学作品英译的女性形象探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顾伟列:《文学解读的世界性——以中国古代文学的国外传播和研究为例》,《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郭晖:《典籍英译的风格再现——小议 〈楚辞〉 的两种英译》,《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4年第1期。
胡晓明:《远行回家的中国经典》,《文汇报》2003年3月14日。
蒋才娇:《对盛唐诗歌的重新解读——读宇文所安的 〈盛唐诗〉》,《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蒋洪新:《新时代翻译的挑战与使命》,《中国翻译》2018年第2期。
蒋晖:《〈中国文学理论:英译和评论〉 中文本选择和翻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蒋坚松、刘超先:《西利尔·白之 〈中国文学作品选集〉》,《娄底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蒋艳萍:《文学史写作的反思与重构——论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蒋艳萍:《宇文所安跨文化文学解读模式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李红绿:《〈九歌〉 中的原型意象及其英译——以许渊冲和卓振英先生的译本为例》,《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李庆本:《宇文所安:汉学语境下的跨文化中国文学阐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李特福、李国林:《辨义·表达·风格—— 〈诗大序〉 宇译本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李正栓、贾晓英:《乐府诗海外翻译与传播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陆蜀玉、汪洋、徐友香:《“体性”翻译说》,《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路雪莹:《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与陆机 〈文赋〉》,《国际汉学》2014年第1期。
马越涧、廖志勤:《诗歌翻译中的前景化成分:以李白诗歌 〈行路难〉 英译为例》,《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宁一中:《米勒论文学理论的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5期。
潘纯琳:《译释并举——论钱钟书对中国古代文论术语的翻译方法及其意义》,《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
潘晓莹:《五言唐诗英译中的音律再现对比》,《学术研究》2011年第11期。
钱锡生、季进:《探寻中国文学的“迷楼”——宇文所安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10年第9期。
区鉷、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翻译文学中的经典化》,《中国翻译》2008年第3期。
施佳胜:《中国典籍外译:“逆向翻译”与“直接翻译”——一项基于 〈文心雕龙〉 英译的比较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利(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
屠国元、朱献珑:《翻译与共谋——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译者主体性透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王静:《〈将进酒〉 的翻译对比研究》,《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王敏:《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史观及文学史研究法》,《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王晓龙:《侧重文论思想传播的中国古典文论文本英译评析》,《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王晓路:《术语的困惑——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
王炎:《跨文化视域:北美汉学的历史与现状》,《文艺研究》2008年第1期。
魏家海、赵海莹:《宇文所安英译唐诗空白的翻译策略——以孟郊诗歌的翻译为例》,《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魏家海:《宇文所安唐诗英译诗学三层次》,《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魏家海:《宇文所安英译 〈离骚〉 的隐喻“象思维”》,《中译外研究》2013年第1期。
魏家海:《宇文所安英译汉诗的诗性认知能力》,《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伍凌:《论典籍翻译中的过度诠释——以宇文所安所译 〈文心雕龙〉的3个核心术语为例》,《外语学刊》2014年第6期。
谢梦昕:《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谢文娟:《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1期。
许钧:《翻译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中国翻译》2012年第1期。
闫雅萍:《〈文心雕龙〉 书名的英译:必也正名乎?》,《东方翻译》2013年第2期。
杨成虎:《典籍的翻译与研究—— 〈楚辞〉 几种英译本得失谈》,《宁波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杨乃乔:《从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裔传萍:《宇文所安唐诗翻译的诗学建构语境与考据型翻译模式》,《外语研究》2015年第1期。
殷晓燕:《他者视野下的经典女性书写声音比较——以唐代女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为例》,《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殷晓燕:《文化语境与“文学经典”的释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
袁倩:《〈沧浪诗话〉 英文翻译初探》,《剑南文学》2011年第8期。
查明建:《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2期。
张宏生:《“对传统加以再创造,同时又不让它失真”──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斯蒂芬·欧文教授》,《文学遗产》1998年第1期。
张剑:《他者》,《外国文学》2011年第1期。
张锦:《宇文所安英译李贺诗的翻译伦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张万敏:《中国古代文论的通天塔——对中国古代文论译介问题的几点思考》,《名作欣赏》2011年第11期。
张雯:《跨文化传播视域中德文学经典形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张秀仿:《宇文所安 〈中国文论选读〉 的研究型翻译解析》,《文史纵横》2008年第6期。
张煜、冯华:《〈文心雕龙〉 英译中的文化流失补偿策略》,《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章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赵新林:《寻象以求中西言意通达之径》,《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朱徽:《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朱徽:《英译汉诗经典化》,《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4期。
朱玲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艺术阐释——以 〈典论·论文〉 的英译与评论为例》,《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朱易安、马伟:《论宇文所安的唐诗译介》,《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1期。
邹涛:《他者的视角:西方中国文论研究——以宇文所安的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 为例》,《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第1期。
三 英文著作或史料
Abrams,Meyer.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Fort Worth: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88.
Bassnett,Susan and Trivedi,Harish.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9.
Bassnett,Susan.andLefevere,Andre.Rewriting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1993.
Bassnett,Susan.andLefevere,Andre(eds.).Translation,History &Culture.London: Pinter Publisher,1990.
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80/1991.
Birch,Cyril,(ed).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Four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New York: Grove Press,1972.
Birch,Cyril and Keene,Donald,(eds).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Early Times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New York: Grove Press,1965.
Crammer-Byng,L.A Lute of Jade: Being Selections from the Classi cal Poets of China.London: John Murray Ltd.,1909.
Hawks,David.Ch' u Tz' u: the Songs of the South,an Ancient Chinese Anthology.Boston: Beacon Press,1962.
Genette,Gérard.Paratexts: 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Translated by Jane E.Lewi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Architext: An Introduction.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Clevedon: MultilingualMatters Ltd.,2001.
Giles,Herbert A.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New York: D.Appleton& Co.,1901.
Jakobson,Roman.Linguistics and Poetics,Krystyna Pomorska and Stephen Rudy(eds).Language in Literatur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
Levefere,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2.
——,ed.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2.
Lim,Boon Keng.The Li Sao: An Elegy on Encountering Sorrows by Chu Yuan.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Limited,1974.
Liu,James J,Y.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5.
Lodge,David.Language of Fiction.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Mair,Victor(ed).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Minford,John and Lau,Joseph(eds).Classi 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s,Volume I: From Antiquity to the Tang Dynas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00.
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Routledge,2012.
Niranjana,Tejaswini.Sitting Translation: History,Post-structuralism,and the Colonial Context.Berkeley,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Owen,Stephen.The Poetry of Early T' ang.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7.
——,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New York& London: Norton and Company,1996.
——,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g.New York:Quirin Press,2013.
Robinson,Douglas.Translation and Empire.Manchester,UK: St Jerome,1997.
Shaw,Jonathan S.Anthologizing as a Radi cal Act.http://harvardmagazine.com/1998/07/norton.2.html(2009-8-13).
Simon,Sherry.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6.
Spivak,Gayatri.Th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Gayatri Spivak(ed),Outside in The TeachingMachine.New York: Routledge,1993.
Toury,Gideo.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PA: John Benjamins,1995.
Waley,Arthur.The Nine Songs: A Study of Shamanism in Ancient China.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1955.
Yang,Hsien-yi and Yang,Gladys trans.The Twenty-four Modes of Poetry.Chinese Literature,1963(7).
四 英文论文
Birrell,Anne M.Book Review: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 ginnings to 1911.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1997,7(2).
Dolby,William.Book Review: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1997,60(3).
Even-Zohar,Itamar.Polysystem Studies.Poetics Today,1990,11(2).
Hung,Eva.Book Review: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Translation & Literature,1998,7(1).
Lan,H.R.Book Review: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1997,4(1).
五 学位论文
高超:《宇文所安唐诗研究及其诗学思想的建构》,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施佳胜:《经典·阐释·翻译—— 〈文心雕龙〉 英译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赵征军:《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 〈牡丹亭〉 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