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818/c120837-25489622.html.
蔡雯:《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蔡雯:《媒体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5期。
蔡雯、邝西曦:《对话式传播与新闻工作者角色之变——由“僵尸肉”新闻真假之争谈起》,《新闻记者》2015年第9期。
陈红梅:《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行为和传播策略——国外相关研究概述》,《新闻记者》2007年第12期。
陈欣钢:《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政治传播创新策略——以全国两会融合报道为例》,《当代传播》2017年第3期。
丁方舟:《创新、仪式、退却与反抗——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类型研究》,《新闻记者》2016年第4期。
付茜茜:《Web3.0时代媒介技术演进与文化形态变迁》,《当代传播》2015年第2期。
郭丽:《平媒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以浙报传媒、现代传播、粤传媒为例的分析》,《新闻记者》2014年第2期。
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中心”与“四个基本点”》,《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
郭全中:《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产业新趋势》,《新闻记者》2014年第7期。
郭全中:《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与传媒集团发展战略选择》,《新闻记者》2009年第6期。
韩立新:《时空转移与智慧分流:媒体的分化与重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5期。
郝永华、阁睿悦:《移动新闻的社交媒体传播力研究》,《新闻记者》2016年第2期。
洪宇:《中国与国际互联网:博弈式的国际融合》,《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S1期。
胡正荣:《深度融合需要重构全媒体生态》,《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10期。
黄楚新:《“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发展路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9期。
黄楚新、王丹:《万物皆媒——媒体技术在创新中连接》,《新闻论坛》2017年第6期。
黄鹤、方志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融合——对电视产业创新性发展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黄可、柯惠新:《本源、动力与核心:媒介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4期。
江虹、程琳:《互联网电视网络状产业链整合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蒋纯:《报业融合转型,需深挖“技术”这块儿宝藏》,《传媒》2016年第1期。
蒋晓丽、梁旭艳:《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力量——场景传播的符号学解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蒋晓丽、邹霞、叶茂:《传媒“系统工程”再造——传媒体制“合并潮”的现状与未来》,《编辑之友》2013年第10期。
鞠宏磊、黄琦翔、王宇婷:《大数据精准广告的产业重构效应硏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8期。
李彪:《融媒时代“动新闻”的三种模式》,《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
李慧娟、李彦:《从线下到线上: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0期。
李慧娟、喻国明:《家庭场域的数字化重构——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空间的功能异化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李惊雷:《报业“内容联盟”本质探析》,《新闻战线》2006年第9期。
梁益畅、蒋玉鼐:《在摸索中寻找突破机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记者》2015年第9期。
梁智勇:《移动互联网入口竞争的市场格局及传统媒体的竞争策略》,《新闻大学》2014年第3期。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林晖:《网络时代的媒体转型与“大众新闻”危机》,《新闻大学》2015年第2期。
林如鹏、汤景泰:《政治逻辑、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论习近平的媒体融合发展思想》,《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11期。
林翔、池薇:《平台竞争:电视媒体独播策略的经济学分析》,《电视研究》2015年第6期。
刘峰:《出版机构IP化经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策略探析》,《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9期。
刘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电视媒体资本运营策略探析》,《电视研究》2015年第2期。
刘峰:《由“全”到“融”:融合背景下SMG全媒体战略的深化路径》,《电视研究》2017年第4期。
刘峰、吴德识:《“互联网+资本”背景下面向东南亚的视听产业融合发展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刘洁、万陈芳:《互动背后的可能性——武汉城市圈报业联盟及融合研究》,《新闻前哨》2008年第3期。
刘俊、胡智锋:《内容、机构、人才与收益:论当前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编辑之友》2015年第3期。
刘鹏:《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若干趋势》,《新闻记者》2015年第4期。
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人民日报》2014年4月23日,第6版。
刘琼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聚焦点与实践路径——基于高效反腐倡廉何以可能的视角》,《探索》2014年第5期。
刘晓雪:《媒体融合视角下的传统电视转型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
马知远、刘海贵:《报业全媒体转型中的“报纸”定位》,《新闻大学》2014年第5期。
彭华新:《论当代媒介环境中舆论监督的权力嬗变》,《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5期。
彭兰:《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12期。
彭兰:《“内容”转型为“产品”的三条线索》,《编辑之友》2015年第4期。
彭兰:《文化隔阂:新老媒体融合中的关键障碍》,《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2期。
彭兰:《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
裘新:《在融合发展中巩固拓展主流舆论阵地》,《新闻记者》2017年第11期。
沈浩、袁璐:《人工智能:重塑媒体融合新生态》,《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7期。
沈阳:《媒体融合仍在试错尚未抓到痛点》,《中国广播》2015年第10期。
时统宇、吕强:《抵制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经济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9期。
史安斌、张耀钟:《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
孙玮:《赛博人: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融合》,《新闻记者》2018年第6期。
谭天:《从渠道争夺到终端制胜,从受众场景到用户场景》,《新闻记者》2015年第4期。
唐佳梅:《从众包新闻到众智新闻:国际报道的新闻创新及其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陶丹、张浩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佳炜、杨艳:《移动互联网时代程序化广告的全景匹配》,《当代传播》2016年第1期。
王天定:《大规模业余化时代,专业新闻何为?》,《新闻记者》2015年第10期。
吴茂林:《采编为宝,才能内容为王——〈文汇报〉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探索》,《新闻记者》2015年第6期。
吴信训:《4G前景下我国媒体融合的新变局与进程展望》,《新闻记者》2015年第9期。
武志勇、赵蓓红:《二十年来的中国互联网新闻政策变迁》,《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肖赞军:《媒介融合中规制政策的基本取向分析》,《新闻大学》2014年第1期。
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记者》2003年第5期。
许同文:《“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新闻记者》2018年第6期。
许向东:《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新模式:传感器新闻的理念、实践与思考》,《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0期。
严三九:《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研究》,《当代传播》2016年第11期。
严三九:《从形态融合到生态变革——传媒形态与生态在融合中的颠覆与发展》,《编辑之友》2014年第8期。
严三九:《媒体融合过程中传媒体制改革研究》,《新闻记者》2016年第12期。
严三九:《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新闻大学》2017年第2期。
严三九:《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3期。
严三九:《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渠道融合发展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7期。
严三九:《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渠道融合发展研究》,《新媒体与社会》2016年第1期。
严三九:《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创新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严三九、刘峰:《我国传统媒体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990〉为例》,《当代传播》2015年第2期。
殷俊、李月起:《文化界面的传媒形态整合之道》,《编辑之友》2015年第1期。
殷琦:《从“国家一元论”到多元治理框架的构建:中国传媒治理结构改革的路径、逻辑及其转型取向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4期。
于正凯:《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理解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进路》,《新闻大学》2015年第5期。
余婷、陈实:《从“互动”到“卷入”——新闻入口移动社交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社交团队发展趋势探析》,《新闻记者》2016年第4期。
喻国明:《关于我国报刊广告市场的现实态势与未来走向》,《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2年。
喻国明:《中国媒介规制的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喻国明、刘旸:《“互联网+”模式下媒介的融合迭代与效能转换》,《新闻大学》2015年第4期。
喻国明、潘佳宝:《“互联网+”环境下中国传媒经济的涅槃与重生》,《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1期。
喻国明、弋利佳、梁霄:《破解“渠道失灵”的传媒困局:“关系法则”详解》,《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11期。
张春华:《传媒体制、媒体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3期。
张小强:《传统新闻机构对社交媒体的控制及其影响:基于对国外30家机构内部规范的分析》,《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12期。
张屹:《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4期。
张志安、吴涛:《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业的重构——以结构、生产、公共性为维度的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张志安、曾子瑾:《从“媒体平台”到“平台媒体”——海外互联网巨头的新闻创新及启示》,《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
赵凯:《信息不对称时产业链企业研发投资行为及产业集群效应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
赵曙光:《突破广告:高转化率的媒体盈利模式》,《新闻记者》2014年第7期。
赵瑜:《媒介市场化、市场化媒体与国家规制——从净化荧屏、反三俗和限娱令谈起》,《新闻大学》2015年第1期。
赵云泽:《记者职业地位的殒落:“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12期。
郑忠明、江作苏:《网络用户劳动与媒介资本价值——基于美国社交新闻媒体 Reddit 的案例分析》,《新闻记者》2015年第9期。
周小普、韩瑞、娜凌姝:《多屏发展背景下网络收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热播电视剧为例》,《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12期。
周艳、龙思薇:《内容银行:从学术概念、框架到产业实践》,《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邹贤启:《在与新媒体的共享融通中寻求多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实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记者》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