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余宁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3.[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解文化》,杨渝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英]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张萍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英]Don Slater:《消费文化与现代性》,林佑圣、叶欣怡译,台北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
6.[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8.[英]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陈一筠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9.[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伯受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0.[德]韦伯:《韦伯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12.[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13.[荷兰]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4.[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5.[美]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16.[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等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英]奥立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汪凯、刘晓红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8.[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9.[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20.[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1.[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德]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4.[英]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郇建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5.[英]齐格蒙特·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郁建兴等译,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26.[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7.[英]齐格蒙·包曼:《工作、消费与新贫》,王志弘译,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
28.[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9.[美]苏特·杰哈利:《广告符码》,马姗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30.[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1.[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33.[荷兰]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4.[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史安斌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35.[美]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6.[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胡正荣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7.[德]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曹卫东选编,渠东、付德根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
38.[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美]西奥多·彼得森、[美]威尔逊·施拉姆:《传媒的四种理论》,戴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英]尼克·史蒂文森:《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顾宜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英]卡伦·桑德斯:《道德与新闻》,洪伟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著:《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吴琼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美]麦克切斯尼:《富媒体 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谢岳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44.[英]R.W.费夫尔:《西方文化的终结》,丁万江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5.[法]克劳德—让·贝特朗:《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宋建新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6.[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与问题案例讲义》,萧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7.[美]隆·莱博:《思考电视》,葛忠明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48.[美]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9.[英]罗杰·西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陶天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0.[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史安斌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51.[美]尼古拉·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2.[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英]黛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4.[德]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王燕平、侯小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5.[美]克里斯托弗·贝里:《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6.[美]捷克逊·李尔斯:《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任海龙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7.[日]清水公一:《广告理论与战略》,胡晓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报业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潮流的关系》,苏金琥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9.[加]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0.[法]让—诺埃尔·让纳内:《西方媒介史》,段惠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62.[美]米切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陈安全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3.[美]詹姆斯·特威切尔:《美国的广告》,屈晓丽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5.[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6.[美]约瑟夫·塔洛著:《分割美国,广告主与新媒介世界》,洪兵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7.[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8.[英]克里斯·罗杰克:《名流——关于名人现象的文化研究》,李立玮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69.[美]阿尔伯特·格雷利编著:《媒体与娱乐产业》,饶文靖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0.[法]加里布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美]特里·N.克拉克编,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1.[英]大卫·帕金翰:《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72.[美]凡勃伦:《有闲阶级伦》,蔡百受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73.[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74.[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6.[英]安尼东·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77.[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8.[美]塞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曾静平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9.[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80.[英]詹姆斯·库兰、[美]米切尔·古尔维奇编:《大众媒介与社会》,杨击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81.[英]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刘自雄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82.[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4.[美]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等:《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蔡文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85.[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6.[英]斯各特·拉什:《信息批判》,杨德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7.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8.于光远:《谈谈消费文化》,《消费经济》1992年第1期。
89.尹世杰:《加强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光明日报》1995年4月30日。
90.尹世杰:《消费文化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1.《尹世杰选集》(第二卷),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2.王乐忠:《中国消费文化探析》,《东岳论丛》1999年第1期。
93.欧阳卫民:《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94.马千里:《中国消费文化的传统与现实》,《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95.杨伯溆、李凌凌:《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演变、媒体的作用和全球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1期。
96.徐小立、秦志希:《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现代传播》2007年第2期。
97.李蓉:《论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98.辜秋菊、费丽君:《传媒消费主义热潮的冷思考》,《新闻界》2007年第4期。
99.岳璐:《生活的政治:传媒消费主义对当代政治生活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100.宋小卫:《媒介消费的法律保障——兼论媒体对受众的底限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101.童兵:《保障“四权”和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记者》2008年第2期。
102.杜志红:《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原因与实现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7期。
103.薛瑞汉:《传媒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州学刊》2008年第2期。
104.任金州、袁玉兴、刘玮:《重大突发事件直播:电视媒体的态度与责任》,《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
105.芮必峰:《现代社会与现代传媒—从汶川地震中我国媒介的表现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4期。
106.王天定:《谁的责任、向谁负责、负什么责任——浅议媒体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特点》,《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第2期。
107.尤雅文:《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品位》,《学术交流》2005年第6期。
108.逯改:《传媒社会责任的理论审视》,《兰州学刊》2007年第9期。
109.陈昕:《救赎与消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0.彭华民:《消费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1.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12.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3.赵勇:《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4.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116.唐润华主编:《解密国际传媒集团》,南方日版出版社2003年版。
117.戴慧思、卢汉龙:《消费文化与消费革命》,《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18.戴慧思、卢汉龙译著:《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19.许俊基主编:《中国广告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0.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1.孟繁华:《众神狂欢》,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122.奂平清:《中国奢侈性消费的忧思》,《世界知识》2005年第22期。
123.刘继南:《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24.王学成:《全球化时代的跨国传媒集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5.李晓娟、董娅:《城市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状况的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9期。
126.杨朝阳著:《广告理论》,台北新文京开发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127.张少龙主编:《中国市场消费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8.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29.李蓉:《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30.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1.肖鹰:《中国学者为何“不学而术”——兼谈于丹现象》,《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1日。
132.崔保国主编:《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33.欧阳友权、柏定国主编:《2006: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版。
134.张贵:《办报人的读者意识与报纸可读性》,《工人日报》1996年4月3日。
135.梁兆松、何志强:《京沪穗深四市居民接触大众传媒的调查报告》,《新闻出版报》1996年8月26日。
136.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改革开放中的我国报纸出版业》,《传媒》2005年第9期。
137.陆元林:《集团采购,破解农村报荒》,见林江主编《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38.周晓虹主编:《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39.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0.喻国明:《传媒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41.喻国明:《“囧”时代:传媒业的角色与使命》,《青年记者》2009年第7期。
142.蔡铭泽主编:《新时期广东报业发展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3.东方源著:《报业风云:南方都市报经营实录》,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44.新快报《深度阳光》编辑委员会编:《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新闻十大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5.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6.薛国林、侯东阳等:《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147.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编:《传媒与生活:生活服务类报刊经营之道》,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48.席文举:《21世纪的都市报》,《新闻战线》2001年第12期。
149.郑崇选:《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0.丁一海、姚镜波:《从报纸的商品属性看党报走向市场的趋势》,《新闻通讯》1993年第17期。
151.禹建强:《传媒市场化的陷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2.宋小卫:《媒介消费的法律保障——兼论媒体对受众的底限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153.马锋:《新闻即“公共物品”:一种经济视域的分析路径》,《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8期。
154.魏颖:《不容忽视的新闻娱乐化趋势》,《新闻通讯》2000年第1期。
155.刘红玉:《“新闻广告”与媒体社会责任》,《青年记者》2006年第12期。
156.上宫子木:《网络交往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57.崔中文:《广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告人》1993年第6期。
158.曾华国:《媒体的扩张》,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159.唐润华主编:《解密国际传媒集团》,南方日版出版社2003年版。
160.戴玉庆:《报业竞争呼吁商业文明》,《中国报业》2007年第1期。
161.刘建鸣、刘志忠等:《200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电视研究》2008年第3期。
162.黄勇主编:《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3.王逢振主编:《电视与权力》,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64.刘建鸣、刘志忠等:《200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电视研究》2008年第3期。
165.张亮:《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电视》,《文艺研究》2008年第4期。
166.李幸:《大众立场:李幸电视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7.徐瑞青著:《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8.阚乃庆:《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电视的传播特征及其文化悖论》,《现代传播》2008年第3期。
169.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编:《07—08传媒主张》,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170.时统宇:《抵制电视低俗化现象》,《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10期。
171.张同道主编:《时尚拼贴:解析中国电视栏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2.冷丁、亦冬编:《〈开心辞典〉完全手册》,接力出版社2002年版。
173.高鑫:《“超级女声”:电视本体理念的思考》,《现代传播》2005年第6期。
174.张闳:《“娱乐至死”的文化狂潮——2007年文化现象批判》,《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2期。
175.张法、肖鹰、陶东风等著:《会诊〈百家讲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76.杜志红:《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原因与实现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7期。
177.周云龙:《一个电视记者的困惑:怎么能用血腥赚取收视率》,《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8日。
178.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79.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80.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编:《06—07传媒主张》,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
181.零点调查编著:《中国消费文化调查报告》,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182.于德山:《当代媒介文化》,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83.明安香:《传媒全球化与中国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84.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5.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6.陶东风:《去精英化时代的大众娱乐文化》,《学术月刊》2009年第5期。
187.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版。
188.樊葵:《论媒介崇拜》,《当代传播》2007年第5期。
189.梁莹:《现代公共治理中的话语民主——以后现代语境中的公共行政理论为研究范式》,《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90.新周刊杂志社编:《向中产看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1.刘智锋主编:《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2.汪丁丁:《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93.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4.蒋建国:《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建构》,《探索》2005年第4期。
195.蒋建国:《和谐文化视域下的广播电视广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5期。
196.肖群忠:《关于社会公德的基本理论问题》,《河北学刊》2007年第11期。
197.罗以澄、詹绪武:《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和素养教育》,《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98.陈坤宏:《消费文化理论》,台北扬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
199.崔丕:《西方产业革命史观的演变》,《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
200.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1.高丙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3期。
202.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203.卢岚兰:《现代媒介文化——批判的基础》,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版。
204.仰海峰:《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
1.Yolanda Courtney,Pub Tokens:Material Culture and Regional Marketing Pattern in Victorian England and Wales, ,Vol.4,2000,pp.159—190.
2.Jane Webster,Resisting Traditions: Ceramics,Identity and Consumer Choice in the Outer Hebrides from 1800 to the Present, ,Vol.3,No.1,1999,pp.53—73.
3.Sjur Kass,US Trade Policy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Beef and Cars in North East Asia,26:2003,pp.75—100.
4.Ahmal Jamal,Retailing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the Interplay of Retailing Ethnic Identity and Consumption ,10,2003,pp.1—11.
5.Maxine Berg,Helen Clifford,,1650—1850,Manchester and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9.
6.Ralf Boscheck,New Media Economics are Transforming Consumer Relations, ,Vol.31.No.6,pp.873—878.
7.Sandra Carlisle,ed.,Status,Taste and Distinction in Consumer Culture:Acknowledging the Symbolic Dimensions, (2008)122,pp.631—637.
8.Davl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Critical Consumer, ,Vol.73,No.3,Fall 2003,pp.309—326.
9.Paula Shackel,Classical and Liberal Republicanisms and the New Consumer Culture, ,Vol.2,No.1,1998,pp.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