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图书类
“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21世纪日本构想》,日本政府咨询报告,2000年。
陈海宏:《美国军事史纲》,长征出版社1991年版。
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陈志敏、肖佳灵、赵可金:《当代外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戴可来、童力:《越南关于西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文件资料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冯梁:《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郭文路、黄硕林:《南海争端与瀚海渔业资源区域合作管理研究》,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2010—2020中国海洋战略研究——建设中等海洋强国》,2009年。
海洋政策研究财团:《2008年度海洋白皮书》,《日本政府白皮书》,2008年。
海洋政策研究财团:《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的提议——以真正的海洋立国为目标》,日本政府咨询报告,2006年。
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李建军、崔树义:《世界各国智库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李双建:《主要沿海国家的海洋战略研究》,海洋出版社2014年版。
刘稚:《当代越南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孟亮:《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软实力》,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潘石英:《现代战略思考冷战后的战略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曲金良:《海洋文化与社会》,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石莉:《美国海洋问题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年版。
王琪、王刚等:《海洋行政管理学》,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吴东民、董西明:《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萧曦清:《南沙风云》,台湾学生书局2010年版。
徐质斌:《和谐社会建设指向下的政府海洋管理转型》,《中国海洋经济评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阎学通、孙学峰:《中国崛起及其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杨金森:《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
杨全喜、钟智翔:《东盟国家军事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越共九大文件集》,国家政治出版社2001年版。
《越南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世界出版社1996年版。
张启良:《海军外交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炜、冯梁:《国家海上安全》,海潮出版社2008年版。
赵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周达军、崔旺来:《海洋公共政策研究》,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法]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美]阿尔弗雷德·马汉:《海军战略》,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阿伦·米利特、彼得·马斯洛斯金:《美国军事史》,张淑静等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美]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姚伟、王黎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安常容、成忠勤译,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美]马汉:《海权论》,萧伟中、梅然译,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王吉美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美]约瑟夫·奈:《软权力和硬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日]渡边启贵:《承载日本外交未来的文化外交》,载“外交”编辑委员会编《外交第3卷》,日本外务省2010年版。
[日]富久尾义孝:《不变的海事社会的改革提议》,海文堂2006年版。
[日]高坂正尧:《海洋国家日本的构想》,中央公论社1965年版。
[日]吉田茂:《十年回忆》(第一卷),韩润棠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
[日]铃木美胜:《面对海洋前沿的新挑战——如何修补构想的缺陷》,载“外交”编辑委员会编《外交第13卷:海洋新时代的外交构想力特辑》,日本外务省2012年版。
[日]小仓和夫:《日本的“自我定位”与逆向思维——广报文化外交的转换》,载“外交”编辑委员会编《外交第3卷》,日本外务省2010年版。
[日]星山隆:《日本外交与公共外交——软实力的活用与对外发信的强化》,世界和平研究所咨询报告,2008年。
二 期刊
[美]贝茨·吉尔:《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1期。
蔡静:《东北亚地区海洋文化观的建构与思考》,《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当代亚太》2006年第5期。
陈继华、韩晓:《越南人民武装力量的新生代——海上警察》,《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7期。
丁建兵:《越南国防“由陆向海”》,《环球军事》2010年第1期。
冯梁:《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2期。
傅广典:《海洋文化研究与海洋战略构建》,《民间文化论坛杂志》2013年第5期。
何昊、周芳文:《国家营销构筑中国软实力》,《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1期。
何萍:《越南海军》,《兵器知识》2008年第1期。
何胜:《越美关系步入成熟期》,《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23期。
何志工、安小平:《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当代亚太》2010年第1期。
侯金亮:《中美战略对话,可为中国海洋外交“减压”?》,《求知》2012年第9期。
胡鞍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践与总结》,《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胡德坤、刘娟:《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蒋英州、叶娟丽:《对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解读》,《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5期。
蒋英州、叶娟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金家厚:《政府智库与民间智库合作的分析》,《党政论坛》2012年第8期。
李建锋:《新时期越南海军建设思想》,《现代舰船》2002年第8期。
李励年、邱卫华:《越南水产养殖概况》,《现代渔业信》2007年第12期。
刘佳、李双建:《新世纪以来美国海洋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评述》,《国际展望》2012年第4期。
刘佳:《美国海洋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刘娟:《从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的转变——试论美国海权战略的确立与强国地位的初步形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刘新华、秦仪:《现代海权与国家海洋战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刘中民、赵成国:《关于中国海权发展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娄成武、王刚:《论当代中国海洋文化价值观》,《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陆中山:《越南国防20年简要回顾与展望》,《东南亚纵横》2008第3期。
倪国江、文艳:《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推进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第6期。
覃丽芳:《越南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研究》,《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5期。
曲金良:《海洋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曲金良:《“环中国海”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保护》,《新东方》2011年第4期。
沈雅梅:《当代海洋外交论析》,《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4期。
史春林:《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述评》,《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4期。
宋广智:《海洋社区渔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1期。
宋宁而:《日本海民群体研究初探》,《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孙海荣:《从和平发展战略看中国海权观新的价值纬度》,《实事求是》2007年第1期。
孙璐:《中国海权内涵探讨》,《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10期。
谭显兵:《南海问题中的越南因素研究初探》,《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
天鹰:《不容忽视的地区海上力量——越南海军观察》,《国际展望》2005年第23期。
王存刚:《论中国外交调整——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1期。
王刚、王琪:《我国的海洋行政组织及其存在的问题》,《海洋信息》2010年第3期。
王宏海:《海洋文化的哲学批判——一种话语权的解读》,《新东方》2011年第2期。
王历荣、陈湘珂:《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求索》2007年第7期。
王琪、季晨雪:《海洋软实力的战略价值——兼论与海洋硬实力的关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王逸舟:《中国外交十难题》,《世界知识》2010年第10期。
王印红、王琪:《中国海洋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4期。
王印红:《中国海洋软实力的提升途径研究》,《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4期。
王勇:《浅析中国海权发展的若干问题》,《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5期。
吴春明:《“环中国海”海洋文化史的两个问题》,《闽商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肖鹏、孙东余:《南中国海上的“海狼”——越南》,《海洋世界》2004年第7期。
徐晓望:《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学术研究》1998年第3期。
许梅:《2009年越南政治经济形势回顾与前景展望》,《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2期。
薛澜:《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智库特色发展之道》,《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5期。
闫玉科:《南海海洋捕捞渔民增收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12期。
杨金森:《关注蔚蓝色的国土——我国海洋的价值和战略地位》,《中国民族》2005年第5期。
杨然:《越南海洋事业发展概况》,《东南亚纵横》1991年第2期。
姚立:《越南石油工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东南亚》1991年第4期。
叶自成、慕新海:《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
于向东:《越南全面海洋战略形成述略》,《当代亚太》2008年第5期。
郁志荣:《建设海洋强国,须科技引领》,《社会观察》2012年第12期。
张德华、冯梁:《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影响因素探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3期。
张国玲:《和谐海洋社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4期。
张文木:《论中国海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0期。
赵宗金、崔凤:《我国海洋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海洋社会学论坛综述》,《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赵宗金:《海洋环境意识研究纲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周琪、李枏:《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
周琪:《美国智库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人民论坛》2013年第35期。
朱虹:《探索高水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道路》,《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朱旭峰:《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5期。
庄世坚:《生态文明:迈向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三 报纸
曹文振:《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是首先战略》,《学习时报》2012年4月9日。
钭晓东:《美国海洋发展战略起步最早,领先全球》,《中国海洋报》2011年9月9日第4版。
黄海敏、王晓洁:《越南成最具投资成长价值的亚洲国家》,《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9月13日。
雷波:《海洋社团要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中国海洋报》2013年1月8日第1版。
王义桅:《美国宣扬“全球公域”有何用心?》,《文汇报》2011年12月27日第5版。
俞可平:《“中国模式”:经验与鉴戒》,《文汇报》2005年9月4日第6版。
《越共十届中央委员会四中全会公报》,《人民报》2007年1月25日。
张志洲:《“抵消美国”与中国海洋话语权的构建》,《东方早报》2012年第6期。
《专家建议尽快制定海洋基本法,建立海洋警备队伍》,《法制日报》2012年12月31日。
四 论文
乐烁:《兰德公司发展经验与对我国智库发展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大学,2013年。
李克军:《环境文化与儒道传统》,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05年。
王蕾:《中国制定 〈海洋基本法〉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王力荔:《大连沿海公众海洋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卫竞:《我国海洋管理现状与改革路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8年。
庾婧:《青岛市大学生海洋环境意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五 英文文献
Biliana,Cicin-Sain and Robert W.Knecht,The Future of U.S.Ocean Policy: Choices for the New Century,Island Press,2000.
Carlyle A.Thayer,“Vietnam People's Army: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Bandar Seri Begawan,Brunei Darussaiam,April 30,2009.
Claire Taylor,“Military Balance in Southeast Asia”,Research Paper,14 December,2011.
Department of State,News Breifing,State Department Report,Apr.12,1995: Spratly Islands,By Nicholas Burns,ARC Text Link:387073.EPF301.04/12/95-p.2.
E.B.Potter,Sea Power: A Naval Histor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Inc.,1960.
Eif.Dukee,“Oil Claim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Mar 30,1995.
European Commission,“An IntegratedMaritime Policy for the European U nion”,Blue Book,2007.
European Commission,“Green Paper.Towards a FutureMaritime Policy for the Union: a European Vision for the Oceans and Seas”,2006.
European Commission,“Towards a FutureMaritime Policy for the Union”,Memo/05/72,2005.
James McGann,Think Tanks and Policy Adv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cademics,Advisors and Advocated,London: Routledge Press,2007.
King C.Chen,China's War With Vietnam,1979: Issues Decisions.and Implications,Standford: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1986.
Mark A.Berhow,American Seacoast Defense: A Reference Guide,Coast Defense Study Group Press,2004.
Norwegian Government,“Norwegian contribution to the Green Paper on a EuropeanMaritime Policy”,2005.
Robert Dayley and Clark D.Neher,Southeast Asia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Era,Westview Press,2010.
Robert O.Work,“Winning the Race,A Naval Fleet Platform Architecture for EnduringMaritime Supremacy”,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2005.
Swedish Government,“Commission Consultation on aMaritime Policy for the EU”,Sweden's Reply,2007.
United Kingdom,Government,“Towards a FutureMaritime Policy for the Union; A European Vision for the Oceans and Seas”,“Contribution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on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Green Paper”,2006.
US Commission onMarine Science,“Engineering and Resources,Our Nation and the Sea: A Plan for National Action”,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9.
Wegge N.,“Small State,Maritime Great Power? Norway's Strategies for Influencing theMaritime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nion”,Marine Policy,Vol.35,No.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