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专著
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2004年版。
陈兰村、张新科:《中国古典传记论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陈兰村、叶志良:《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世纪中国艺术史文集编委会编:《艺术的历史与事实》,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房福贤:《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研究十六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郭久麟:《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高文升主编:《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何元智、朱兴榜:《中西传记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韩兆琦:《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香港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梁)刘勰:《文心雕龙》,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
(唐)刘知几:《史通》,黄寿成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清)李渔:《闲情偶记》,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李祥年:《传记文学概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李祥年:《汉魏六朝传记文学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雷达:《文学活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罗新璋选编:《莫洛亚研究》,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美术》杂志社编:《齐白石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彭刚:《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全展:《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王成军:《纪实与纪虚——中西叙事文学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王兆彤编著:《传记·回忆录写作导引》,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
王水照、武鸿春编:《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杨正润:《传记文学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杨正润:《现代传记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杨正润:《众生自画像——中国现代自传与国民性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岳仁译注:《宣和画谱》,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俞樟华:《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朱东润:《八代传叙文学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朱文华:《传记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新科:《〈史记〉与中国文学》,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张新科:《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二 译著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川合康三:《中国的自传文学》,蔡毅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法]阿尔贝·杜鲁瓦:《虚伪者的狂欢节》,逸尘等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英]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惠、袁宪军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英]托马斯·卡莱尔:《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周祖达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法]菲利浦·勒热讷:《自传契约》,杨国政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美]戴维·利明、埃德温·贝尔德:《神话学》,李培茱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英]罗素:《论历史》,何兆武、肖巍、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法]罗丹、葛赛尔:《罗丹艺术论》,傅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匈]乔治·卢卡契:《审美特性》,徐恒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浦安修:《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汤因比等:《历史的话语》,张文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随笔全集》,王斌、王保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汪荣祖:《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中华书局2003年版。
王忠琪等译:《法国作家论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英]艾伦·谢尔斯顿:《传记》,李永辉、尚伟译,昆仑出版社1993年版。
[德]尧斯、[美]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三 期刊、报纸
卞兆明:《胡适最早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时间定位》,《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陈兰村:《中国传记文学:一个发展着的文类》,《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陈兰村:《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与展望》,《文艺评论》1999年第1期。
陈兰村:《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位置及其基本走向》,《学术论坛》1999年第3期。
程千帆:《先唐文学源流论略》,《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
董炳月:《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从几部现代作家传记谈“作家传记”观念》,《文学评论》1992年第1期。
戴光中:《论中国现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3期。
房福贤:《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简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郭久麟:《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郭久麟:《略谈传记文学的主题提炼》,《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郭久麟、吴日华:《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选评》,《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郭久麟:《应该给予传记文学独立的文学文体地位》,《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辜也平:《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观念的诞生》,《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4期。
辜也平:《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民族特色》,《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辜也平:《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重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辜也平:《论郁达夫传记文学的“文学”取向》,《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顾春华:《浅论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高鉴国:《关于传记文化及其意义》,《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何言宏:《传记伦理的尴尬与超越》,《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贺仲明:《当代作家传记写作的原则和方法》,《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何玉蔚:《试析传记中的一人多传现象》,《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
何元智:《简述传记文学的功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何元智:《论中外传记文学的主题嬗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胡辛:《虚构在纪实中穿行——传记作者主体性不容忽视》,《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1期。
李祥年:《论传记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李祥年:《略论传记文学的伦理学因素》,《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第3期。
李祥年:《略论传记文学的理论建设》,《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
李相:《应该怎样对待传主的叙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1期。
李健:《论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史传合一”与西方传记的“史传分离”》,《当代文坛》2007年第4期。
刘海峰、王成军:《莫洛亚传记美学初探》,《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
刘明银:《追忆与膜拜——对近年传记文学的多维审视》,《当代文坛》1997年第2期。
刘远:《论世纪之交的传记文学》,《文艺评论》1996年第4期。
焦雨虹:《消费时代传记研究三题》,《文艺评论》2007年第5期。
焦雨虹:《图像、媒介与娱乐——消费文化与传记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1期。
孟丹青:《田汉传记研究》,《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孟丹青:《论现代文学作家传记中的“隐讳”》,《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全展:《“被遮蔽的历史”的发掘——平民传记文学三题》,《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全展:《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轨迹》,《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全展:《读图时代的传记文学》,《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6期。
全展:《新世纪六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全展:《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成就、问题与经验教训》,《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第3期。
全展:《传记文学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石万鹏:《中国“现代性”传记文学的形成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邵东方:《当代人物传记写作状况述评》,《河北学刊》1997年第1期。
吴炫、王干等:《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读书》1994年第6期。
吴晓明:《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创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王成军:《“事实正义论”:自传(传记)文学的叙事伦理》,《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许菁频:《百年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综述》,《学术界》2006年第5期。
肖峰:《魂兮归来——怀林风眠老师》,《新美术》1992年第3期。
晓华、汪政:《作家传记与文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姚雅欣:《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
杨正润:《论传记的要素》,《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杨正润:《传记的界线——史学、文学与心理学的考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俞樟华、詹漪君:《论传记文学的“不虚美,不隐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俞樟华:《论传记文学的艺术加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叶志良:《新中国初期的英雄传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邹溱:《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学说与海明威传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赵白生:《传记里的故事——试论传记的虚构性》,《国外文学》1997年第2期。
赵白生:《一沙一世界——论传记主人公的选择与整体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赵白生:《自传就是别传吗?——论自传叙述中事实的三要素》,《国外文学》2001年第4期。
赵白生:《武断的理念——心理分析传记的阐释陷阱》,《国外文学》2002年第3期。
赵山奎:《传记文学的移情问题探讨》,《国外文学》2005年第1期。
赵山奎:《传记伦理及其现代转向》,《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赵志义:《历史叙事中的“真实”与“虚构”问题》,《文艺理论》2008年第5期。
朱上瑞:《传记分类理论的新思考》,《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朱东润:《论传记文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
朱东润:《传记文学》,《人物》1982年第1期。
朱东润:《我怎样写〈张居正大传〉的》,《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
朱文华:《传记文学作品的史学性质与文学手法的度》,《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
张慧芳:《“张爱玲传记”不同文本之比较》,《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张瑗:《论当代传记文学的文体品格》,《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张光芒:《当代作家宜“评”不宜“传”》,《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张新科:《消费与接受:传记终极目标的实现》,《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
张木荣:《漫谈文学批评中的传记学方法》,《学术交流》1999年第5期。
张文飞:《苦涩的丰收——对我国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热潮”的粗略考察》,《文艺评论》1999年第3期。
朱旭晨:《传记事实中的真实与伪真实》,《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郑笑平:《新时期传记文学社会作用管窥》,《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郑笑平:《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成就述评》,《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郑笑平:《韵流空外 别具仙骨——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美学特征浅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郑笑平:《新时期传记文学论略》,《中州学刊》2004年第5期。
《传记文学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召开现代作家传记作者座谈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第2期。
梅江海、刘可译:《传记文学——〈新大英百科全书〉条目》,《传记文学》1984年第1期。
[英]崔瑞德:《中国的传记写作》,张书生译,《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3期。
[法]安德烈·莫洛亚:《传记作品的艺术性》,刘可、程为坤译,《传记文学》1988年第4期。
[美]塞缪尔·皮尔逊:《传记在思想史中的地位》,张旭霞译,《国外文学》1997年第2期。
普希金:《茶余饭后的漫谈》,《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3期。
[英]哈罗德·尼科尔森:《现代英国传记》,刘可译,《传记文学》1984年第3期。
李辉:《发现隐私与传记写作》,《中华读书报》1998年6月24日。
钱理群:《不敢写传记》,《中华读书报》1998年6月24日。
林木:《谁是识齐白石之伯乐》,《光明日报》1999年10月29日。
洪治纲:《生命是永远解读不尽的》,《扬子晚报》2001年2月24日。
鲁彦周:《〈沧海〉沉浮》,《文艺报·艺术周刊》2002年11月28日。
张树:《传记文学:真实地记载生活》,《中华读书报》2005年8月30日。
韩小蕙:《艺术赤子吴冠中》,《光明日报》2007年4月5日。
四 主要参考博士论文
孟丹青:《近二十年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中国现代女作家传记研究》。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中国现当代诗人传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