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若斓达·昂(Yolanda Am Wang)、李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王贵祥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英]乔纳森·M.伍德姆:《20世纪的设计》,周博、沈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英]约翰·罗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张璘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朱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美]约翰·沃克、朱迪·阿特菲尔德:《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周丹丹、易菲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美]约翰·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刘先觉、陈宇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美]Alan Cooper,Robert Reimann,David Cronin:《交互设计精髓》,刘松涛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世界设计》,周博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美]维克多·帕帕奈克:《绿色律令》,周博、赵炎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许平:《走向真实的设计世界》,中译本代序,《为真实世界设计》,周博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常青:《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建筑师》2008年第6期。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初议:从胡塞尔和梅罗·庞蒂谈起》,《建筑学报》1998年第12期。
扬之水:《终朝采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扬之水:《明式家具之前》,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
丁佩:《绣谱》,中华书局2012年版。
[丹]S.E.拉斯姆森:《建筑体验》,刘亚芬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美]约瑟夫·派恩二世(B.Joseph Pine Ⅱ)、基姆·C.科恩(Kim C. Korn):《湿经济》,王维丹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罗仕鉴、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法]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欧洲建筑纲要》,顾凌云、张渝杰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版。
王展:《人体工学与环境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彭妮·斯帕克:《设计与设计文化导论》,钱凤根、于晓红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邹其昌:《进新修〈营造法式〉序》研究——《营造法式》设计思想研究系列,《设计与创意》2012年第1期。
邹其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营造法式〉校勘说明》,李诫《营造法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英]乔治娅·布蒂娜·沃森、伊恩·本特利:《设计与场所认同》,魏羽力、杨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英]Jennifer Harris主编:《纺织史》,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
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黄煜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澳]若斓达·昂、李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丹尼尔·米勒:《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费文明、朱晓宁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傅志红、彭玉成:《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法》,《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年第2期。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八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美]维克多·马格林编著:《设计问题:历史·理论·批评》,柳沙、张朵朵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考工记译注》,闻人军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王展:《人体工学与环境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查尔斯·辛格、E.J.霍姆亚德、A.R.霍尔:《技术史·第Ⅰ—Ⅶ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美]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毛怡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马雍、马巨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法]马塞尔·莫斯、爱弥尔·涂尔干、亨利·于贝尔:《论技术、技艺与文明》,蒙养山人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法]爱弥儿·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乔治·E.马尔库斯、弗雷德·R.迈尔斯编:《文化交流:重塑艺术和人类学》,阿嘎佐诗、梁永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张云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加]约翰·奥尼尔:《身体五态》,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克里斯·希林:《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英]埃德蒙·利奇:《文化与交流》,郭凡、邹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法]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意义与方向感》,胡继华译,《生产·第五辑·德勒兹机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年版。
[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蒋梓骅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夏建中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美]凡伯伦:《有闲阶级论》,李华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莉恩·M.哈特:《三面墙:地区美学和国际艺术界》,《文化交流:重塑艺术和人类学》,阿嘎佐诗、梁永佳译,广西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安德鲁·斯特拉桑:《身体思想》,王业伟、赵国新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叶舒宪:《身体人类学随想》,《民族艺术》2002年第2期。
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麻国庆:《身体的多元表达:身体人类学的思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英]布莱恩·特纳:《身体与社会》,马海良、赵国新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美]简·盖洛普:《通过身体思考》,杨莉馨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杨曦帆:《修行梵音:藏传佛教觉囊派藏哇寺院器乐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人类艺术与科学成就(公元前800—1950年)》,胡利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李大光:《锻剑:20世纪武器的进步与战争的演变》,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肖晨阳、晋军、郭建如、李艳红、宋秀卿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英]尼古拉斯·布宁:《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郑元者:《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英]贡布里希:《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张昌荣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格奥尔格·西美尔:《生命直观》,刁承俊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基思·特斯特:《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宏伟:《技术阐释的身体维度:超越工程与人文两种研究传统的技术哲学理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7期。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超越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德]马克斯·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倪梁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德]赫尔曼·施密茨:《身体与情感》,庞学铨、冯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德]克劳斯·黑尔德:《现象学的意向性伦理学》,孙华来译,《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倪梁康:《现象学的始基: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理解与思考》,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张任之:《现象学伦理学的基础:意向性感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克劳斯·黑尔德编,倪梁康、张廷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德]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思索德勒兹美学的一个视角》,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古希腊]格尔达·帕格尔:《拉康》,李朝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巴门尼德:《论自然》,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艺术形态”的技术和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 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曹卫东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赫伯特·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王炳文、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美]唐·伊德:《技术与生活世界》,韩连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二卷·作品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英]罗吉·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袁德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年版。
李清华:《格尔茨与科学文化现象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李清华:《感官经验与美感生成:西方美学的戈尔迪之结》,《理论界》2012年第1期。
[英]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曹昭:《格古要论》,中华书局2012年版。
《唐宋十三经注疏·二·周礼注疏》,上海中华书局据阮刻本校刊。
[法]大卫·勒布雷东:《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王圆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W. Brian Arthur,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FREE PRESS, January 2011.
Edited by Rosanne Sommerson and Mara L.Hermano,The Art of Critical Making,, WILEY, 2013.
Tony Salvador, Genevieve Bell, Ken Anderson,,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Former Series), Volume 10, Issue 4, page 35-41, Fall 1999.
Philippe d'Anjou,, Sci Eng Ethics (2010) 16:355-370.
Clifford Geertz,, Basic Books, Inc, 1983.
David A.Statt,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Third Edition,published 1990 by Routledge.
Robert Audi,The Cambrideg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Jean Baudrillard,, translated by James Benedict, Verso, 2005.
Pierre Bourdieu,,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 2010 by Routledge.
Werner J. Glantschnig,, Electronics and the Environment, 1993, Proceedings of the 199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ifford Geertz,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1973 Basic Books.
Jerome Brun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Mads Nygaard Folkmann,The Aesthetics of Imagination in Design, The MIT Press.
Jacques Lacan,, Translated by Alan Sheridan, Routledge, 2001.
Kate Cregan, ,SAGE Publications,First published 2006.
Ann Thomson, Bodies of Thou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rst published 2008, First published 2008.
Patrizia Calefato, English translation by Lisa Adams,, Berg,2004.
richard shusterm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Hekkert P (2006),. Psychol Sci 48(2):158-164.
John McCarthy, Peter Wright,, interactions/September+October 2004.
E.H.L. Aarts J.L. Encarnação (Ed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6, 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Pieter Desmet and Paul Hekke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Vol.1 No.1 2007.
Ina Wechsung and Katrien De Moor,, Sebastian Möller·Alexander Raake Editors,,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4.
Daniel Chandler,. A berystwyth: University of Wales. 1995.
Panagiotis Louridas, 20 (1999) 517-535.
Alexander Raake, Sebastian Egger,, Sebastian Möller·Alexander Raake Editor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4.
EBRU ULUSOY AKGÜN, Consumer Experience Intensity: Towards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University of Texas-Pan American, A Dissertation for DOCTOR OF PHILOSOPHY August 2011.
Russell Beauregard and Philip Corriveau,, V.G. Duffy (Ed.): Digital Human Modeling, HCII 2007, LNCS 4561,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7.
Joachim Halse, ,Manuscript for PhD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March 2008.
Clifford Geertz..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Clifford Geertz..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Marc Hassenzahl,#8, 2010 by Morgan & Claypool.
Ana Carol Pontes de França1, Marcelo Márcio Soares1, and Luciano Rogério de Lemos Meira,, Design,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 Design Philosophy, Methods, and Tools,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UXU 2013 Held as Part of HCI International 2013, Las Vegas, NV, USA, July 2013, Proceedings, Part I.
Panagiotis Louridas, 20 (1999) 517-535.
Lasn, Kalle. “.” Adbusters. 2000.
Pak-Hang Wong, “, Sci Eng Ethics (2013) 19:27-42.
Werner J. Glantschnig,, 1993., Proceedings of the 199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atja Battarbee, ,Conference Proceedings,'03,June 23-26, 2003,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
Hekkert,. Psychol Sci 48(2):158-164.
Huatong Sun,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UXU 2013 Held as Part of HCI International 2013 Las Vegas, NV, USA, July 2013,,Proceedings, Part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