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s livelihood and happiness is the unremitting pursuit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overage of people's livelihood welfare, so that more people's livelihood welfare can benefit a wider range of citizens. This book points out that while creating an economic miracle, the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puts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same important position, strengthens the top-leve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eople's livelihood welfare, increases investment i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s the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of development;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that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are shared by the people, always take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well-being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development, and make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shared by the people; Always regar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of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exp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i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timulate social vitality; Always take science and the rule of law as the support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intelligent, professional and rule-of-law level of social governance. This book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n Shenzhe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AI翻译)
陈少兵:(著)
陈少兵,工学博士,现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其中用英文发表六篇;曾经获得湖北省科技论文一等奖,包括硕士、博士论文在内的许多观点被多次引用、转载。参加过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主持深圳市重大课题研究十多项。
谢志岿:(著)
谢志岿,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化和转型社会治理。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六十余篇,其中CSSCI论文三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级、市级重大研究项目数十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广东省或深圳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1.专著
董华、张吉光:《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郭济等:《政府应急管理实务》,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胡瑗:《安徽通志·松滋县学记》卷10,光绪四年刻本。
李炳安:《劳动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刘敏:《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福利现代化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
潘家华等主编:《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秦丽:《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建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编:《深圳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版。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
谢庆奎:《民生视阈中的政府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薛长礼:《劳动权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叶民辉、张骁儒主编:《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张骁儒等主编:《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张骁儒、陈东平主编:《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张骁儒、邹从兵主编:《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张骁儒等主编:《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周俊:《社会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庄一强等:《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期刊与学位论文
曾维和:《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理论创新、体系构筑、实践推进》,《理论探索》2016年第3期。
陈昌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行动路线图》,《财会研究》2008年第2期。
陈佩云:《完善深圳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8年。
陈遂:《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研究——以深圳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大学,2010年。
戴建兵、曹艳春:《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2012年第1期。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
顾欢:《上海外来务工青年管理——包容性治理角度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4年。
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体育科学》2016年第3期。
黄晨熹:《社会救助的概念、类型和体制:不同视角的比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黄文洁:《深圳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李创:《深圳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允许助理医师执业注册》,《中国卫生》2016年5月。
李金泉:《外来人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保障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13年。
李咏霞:《深圳保障性住房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梁凯、吴靖宇:《解读深圳市“十三五”住房建设规划——历史规划落实情况与发展方向探索》,《住宅与房地产》2015年第6期。
刘铎:《开放式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的演化趋势》,《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刘菲菲:《保障性住房——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12年。
刘楠楠:《住房公积金福利效应改进路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刘卫民:《发挥政府与市场优势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上海房地》2015年第6期。
龙雯:《公共住房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2年。
陆学艺:《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
彭华民:《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3期。
乔耀章:《关于“民政”问题的理论探微》,《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3卷第2期。
邱曼丽:《职责法定化是制定权力清单的前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4期。
宋林飞:《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与评估》,《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孙来斌、刘近:《中国民生概念发展论要》,《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万鄂湘、毛俊响:《文化权利内涵刍议》,《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王飞鹏:《我国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2期。
王锋:《关于深圳公共住房制度建设的建议》,《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年第4期。
王茜:《外来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发展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王书斌、徐盈之、魏莎:《逃离“北上广深”背景下一线城市房价涟漪效应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37卷第2期。
王思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3期。
王雪珍:《增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合力的路径选择》,《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吴文恒、李同昇、朱虹颖、孙锦锦:《中国渐进式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实践与启示》,《人口研究》2015年第3期。
谢立中:《关于所谓“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讨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谢志岿、曹景钧:《房地产调控:从行政控制到利益协调——目标替代的非正式规则与房地产调控模式转型》,《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第3期。
谢志岿、李卓:《移民文化精神与新兴城市发展:基于深圳经验》,《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徐道稳:《社会基础、制度环境和行政化陷阱——对深圳市社区治理体制的考察》,《人文杂志》2014年第12期。
张香云:《民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导向》,《中国统计》2010年第6期。
郑文升、金玉霞、王晓芳等:《城市低收入住区治理与克服城市贫困——基于对深圳“城中村”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棚户区”的分析》,《城市规划》2007年第5期。
朱庆芳:《小康社会及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2003年8月1日。
3.报纸与网络文献
《马兴瑞的深圳 600 天》,2016年 12月 30日,搜狐财经(http://www.sohu.com/a/123069241_390121)。
《深圳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后市长见面会上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答记者问文字实录》,2017年 1月 17日,深圳政府在线(http://www.sz.gov.cn/cn/xxgk/xwfyr/wqhg/20170117/)。
《深圳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深圳特区报》2014年11月13日。
《深圳医保实现全民医保构建三大保障体系》,《南方都市报》2016年11月28日。
《勇当尖兵为全国司法改革提供“深圳样本”》,《深圳特区报》2017年7月 7日(http://www.szszfw.gov.cn/polispec/qhzfdw/qhzfdw1/201707/t20170707_8247896.htm)。
曹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以“织网工程+”行动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联盟中国,2016年1月9日。
陈如桂:《深圳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南方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
陈育柱、王星:《深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王伟中作工作报告》,人民网(http://sz.people.com.cn/n2/2017/)。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
何畅:《许勤:供给侧要“跑赢”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深圳新闻网(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
黄明健等:《深圳:“智慧+忠诚”耕好改革创新“示范田”》,《人民公安报》2016年12月。2017年1月17日(content_14844445_2.htm)。
李荣华、陈奕璇:《深圳在编警察全部上街巡逻徒步为主警车为辅》,《南方日报》2012年3月8日。
李锐忠、张丽娥:《先行先试三年实践打造司法改革“深圳样本”》,《民主与法制时报》2017年7月15日。
林根:《深圳十大新政整治房地产市场》,《证券时报》2007年3月12日。
林玟珊:《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深圳新闻网(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17-10/27/content_)。
罗成:《保障房异地建设的金融支持——论深圳湾区城市发展基金设立》,《开放导报》2016年第1期。
马兴瑞:《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2015年6月16日,人民网(http://sz.people.com.cn/n/2015/0616/c202846-25254643.html)。
欧阳力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邱川芷:《深圳人才落户政策 深圳人才落户不设上限无需积分》,《深圳特区报》2016年8月25日。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2016年司法改革》,2017年4月19日。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公共安全白皮书》,2013年。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深圳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研究报告》,2015年12月。
深圳市医改办:《罗湖区基层医疗集团改革调研报告》,2017年6月。
沈婷婷:《深圳七成残疾人想就业 其中九成已就业》,《羊城晚报》2016年5月19日。
盛佳婉、常俊卓:《深圳社工收到“开工利是”,月均工资有望提至10647元》,《深圳特区报》2018年2月23日。
王锋:《〈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要点辑录》,《住宅与房地产》(综合版),2006年。
王虎峰:《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30年》,2008年(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news/2008/11/4178.html)。
王清波等:《推进落实“四项建设”加快创新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人民公安报》2015年10月19日。
王若琳:《深圳司法体制改革起步早效果好》,《深圳特区报》2016年7月12日。
王淑静:《广东深圳司法改革为全国提供样本》,《南方日报》2017年9月22日。
王晓晴:《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计划发布》,《深圳特区报》2013年10月14日。
翁惠娟、韩文嘉:《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深圳特区报》2015年9月23日。
肖云龙:《宝安区“织网工程+”让老百姓不再办事难》,《南方都市报》2015年12月16日。
谢志岿:《社会组织价值观创新》(http://www.szmhf.com/acti_info.aspx?id=55)。
许勤:《深圳市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2017年3月。
闫龑:《让基层医生不再单打独斗》,《健康报》2016年8月9日。
杨阳腾:《深圳着力推进慈善事业创新实践》,《羊城晚报》2016年9月1日。
余海蓉:《大医院专科号源优先给社康》,《深圳特区报》2016年6月15日。
张卫宁:《明年深圳GDP将首超香港,“各部门”已就位》,深圳新浪房产(https://wx.abbao.cn/a/)。
张晓玲、丁杰英:《万科挖掘租赁市场机遇 打包运营深圳城中村》,《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0月23日。
郑升:《深圳药品零加成破局》,《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7月12日。中国法学会:《深圳市司法体制改革第三方评估报告》,2017年。
周保军等:《全面布局深化改革,强力奠定现代警务基础》,《人民公安报》2015年1月15日。
周红梅:《深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7年2月。
周伟良:《深圳:基层医院看病更省 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广州日报》2016年6月15日。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中国越学.第十二辑
社会之霾——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逻辑与现实
Haze of the society-The logic and reality of social risk in contemporary China创新·繁荣·发展:中国政治学四十年巡礼与撷英
INNOVATION,PROSPERITY,DEVELOPMENT: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关于“中国问题”的一种分析框架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