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寿源主编:《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大众传播独特的风景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管文虎:《国家形象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杨伟芬主编:《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张昆:《国家形象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刘小燕:《政府对外传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7.彭伟步:《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孙有中:《解码中国形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9.张长明:《让世界了解中国——电视对外传播40年》,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
10.刘继南、何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何辉、刘朋:《新传媒环境中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外交出版社2008年版。
12.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刘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15.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16.高波:《政府传播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马诗远:《国际旅游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研究》,光明出版社2010年版。
19.吴友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柯惠新、王兰柱等:《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1.郭可:《国际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亚洲传媒研究(论文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3.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4.陈日浓:《中国对外传播史略》,外文出版社2010年版。
25.中国外文局编:《史料选编》(一),新星出版社1999年版。
26.甘险峰:《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7.中国外文局:《中国外文局50年大事记》(1—2),新星出版社1999年版。
28.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9.关世杰:《国际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31.刘康主编:《国家形象与政治传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2.张昆:《政治传播与历史思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3.刘康:《文化·传媒·全球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36.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7.柯泽:《理性与传媒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38.彭怀恩:《政治传播与沟通》,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39.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王沪宁:《政治的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郁建兴:《马克思国家理论与现时代》,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3.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岩主编:《中外政治哲学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李佃来:《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9.郭晓东:《重塑价值之维——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刘金源、李义中、黄光耀:《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13.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王晓升:《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5.杨金海:《人的存在论》,中华书局2009年版。
16.沈学军:《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解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7.赵可金、孙鸿:《政治营销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王正毅:《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0.汪晖:《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2.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4.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5.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6.郭湛主编:《社会公共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7.周光辉:《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28.饶戈平主编:《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0.蔡拓主编:《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李元书主编:《政治体系中的信息沟通——政治传播学的分析视角》,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2.王新生:《市民社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美]哈罗德·伊罗生著,于殿利、路日宇译:《美国的中国形象》,中华书局2006年版。
2.[英]安德鲁·海伍德著,吴勇译:《政治学核心概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英]安德鲁·海伍德编,李智译:《政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5.[英]休·希顿—沃森著,吴洪英、黄群译:《民族与国家——对民族起源于民族主义政治的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7.[英]霍布斯著,吴克峰编译:《利维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8.[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9.[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园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0.[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刘北成、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
12.[德]马克斯·韦伯著,阎克文译:《经济与社会》(第一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版。
13.[法]让—马克·夸克著,佟心平、王远飞译:《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4.[英]霍布斯著,吴克峰编译:《利维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5.[德]亨利希·库诺著,袁志英译:《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16.[意]葛兰西著,李鹏程编译:《葛兰西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7.[英]鲍桑葵著,汪淑钧译:《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8.[德]卡尔·曼海姆著,姚仁权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美]唐纳德·坦嫩鲍姆、戴维·舒尔茨著,叶颖译:《观念的发明者——西方政治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21.[美]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22.[英]洛克著,瞿菊农、叶启芳译:《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3.[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4.[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张绍宗译:《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5.[美]戴维·伊斯顿著,王浦劬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6.[美]罗伯特·福特纳著,刘立群译:《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7.[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28.[英]大卫·麦克里兰著,孙兆政等译:《意识形态》(第二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30.[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1.[英]布莱恩·麦克奈尔著,殷祺译:《政治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32.[新加坡]郑永年著,郁建兴、何子英译:《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3.[美]赫伯特·席勒著,刘晓红译:《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34.[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郑如涛等译:《现代世界体系》(1—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5.[美]特伦斯·K.霍普金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吴英译:《转型时代:世界体系的发展轨迹1945—2025》,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6.[德]安德烈·冈德·弗兰克著,高铦、高戈译:《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37.[德]贡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8.[英]戴维·米勒和韦农·波格丹诺著,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9.[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40.[美]诺姆·乔姆斯基著,张鲲译:《霸权还是生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41.[美]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42.[瑞典]约翰·诺尔贝格:《为全球化申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43.[美]沃勒斯坦著,刘琦岩、叶萌芽译:《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三联书店2008年版。
44.[美]理查德·尼斯贝特:《思维的版图》,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45.[澳]迈克尔·A.豪格、[英]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著,高明华译:《社会认同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6.[日]佐佐木毅、[韩]金泰昌主编:《国家·人·公共性》,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7.[德]康保锐:《市场与国家之间的发展政策:公民社会组织的可能性与界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8.[美]温度尔卡·库巴科娃、尼古拉斯·奥鲁夫、保罗·科维特著,肖锋译:《建构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9.[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0.[荷]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美]汉斯·摩根索著,李晖、孙芳译:《国家间政治:为了权力与和平的斗争》,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
52.[美]迈克尔·帕伦蒂:《美国的新闻自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3.[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4.[英]齐格蒙特·鲍曼著,欧阳景根译:《共同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5.[美]罗杰·菲德勒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6.[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齐心等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孙有中:《国际政治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国际论坛》2002年第3期。
2.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3.叶虎:《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当代亚太》2010年第2期。
4.刘琛:《“官方媒体”形象与国家形象关系研究——以中央电视台与doordashan电视台为例》,《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
5.甘险峰、孔令顺:《电视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责任》,《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
6.陈林侠、彭云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及其建构前瞻》,《艺术广角》2010年第5期。
7.徐刚:《“中国大片十年”与电影中国家形象的重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8.乔旋:《构建中国文化外交新战略 提升国家形象》,《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5期。
9.孙英春:《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
10.史安斌:《5·12四川大地震:中国对外传播的变局和转机》,《对外传播》2008年第6期。
11.万晓红:《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证分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月第6期。
12.荆学民、施惠玲:《政治与传播的视界融合:政治传播研究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辨析》,《现代传播》2009年第4期。
13.黄旦:《由功能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化》,《新闻大学》2008年第2期。
14.杨永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15.李溢:《对“国家形象论”引入文艺批评后的理论思考》,《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
16.刘康:《如何打造丰富多彩的中国国家形象》,《新闻大学》2008年第3期。
17.陈晏清、王新生:《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南开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8.陈启懋:《中国政治理念的历史性转变》,《国际观察》2006年第6期。
19.《我国对外宣传一定要实事求是》,《人民日报》1986年12月4日。
20.《要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日报》1990年11月3日。
21.梁效:《永远按毛主席既定方针办》,《光明日报》1976年10月4日。
22.白钢、林广华:《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23.周丕启:《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合法性》,《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3期。
24.[加拿大]赵月枝:《为什么今天我们对西方新闻客观性失望》,《新闻大学》2008年第2期。
25.袁峰:《价值认同与当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6.陈秉公:《国家核心价值建设的规律性》,《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
27.于沛:《生产力革命和交往革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28.[埃及]萨米尔·阿明:《论脱钩》,《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
29.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及其文化挑战》,《中国文化报》2001年4月17日。
30.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上),《南方周末》2011年9月22日。
31.陈弱水:《中国历史上的“公”的观念及其现代变形》,《公共性与公民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2.吴育林:《论公共生活及其主体性品质》,《江海学刊》2006年第6期。
33.[香港]余振、郭正林:《中国大学生的家庭政治社会化》,《开放时代》1999年第1期。
34.樊浩:《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35.韦宗友:《权力、软权力与国家形象》,《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
36.鄂晓梅:《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法的影响》,论文集《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黄楠森:《关于人的若干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38.王南湜:《全球化时代政治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博弈》,《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
39.吕新雨:《解读二○○二年“春节联欢晚会”》,《读书》2003年第1期。
40.陈卫星:《微博时代的媒体围观》,《今传媒》2011年第2期。
41.张昆:《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传播观念》,《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2期。
42.阎立峰:《外宣“内外有别”原则:地理与心灵的辩证法》,《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
43.潘天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文化传播——访全国政协委员张国良》,《对外传播》2009年第9期。
44.张维迎:《市场制度最道德》,《南方周末》2011年7月14日。
45.叶皓:《对温州高铁事故新闻发布会的反思》,《现代传播》2011年第10期。
46.费郁红、刘红霞:《北京奥运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6期。
47.陈力丹:《健全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检查和权限机制》,《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48.杨建国:《透明政府视阈下政府发言人制度建构》,《东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9.冉华 、王润珏:《中国社会矛盾凸显期媒介政治传播功能的调适》,《新闻与传播评论》2007年第1期。
50.马凌:《政治文明、政治沟通与政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4期。
51.李宏:《传媒政治研究的几个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52.张昆:《政治魅力与大众传媒》,《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3.周靖:《浅谈先秦儒家的传播思想》,《新学术》2009年第1期。
54.刘坚:《仁政思想与孔子的政治传播观》,《华夏文化论坛》2008年第2期。
55.陈谦:《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政治》,《东方论坛》2005年第4期。
56.李凯:《读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研究》,《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
57.张翅:《先秦法家传播思想述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58.白文刚:《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实践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12日。
59.马兰州:《线性模式与迂回模式两种说服语境对比分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60.李智:《论国际政治传播的基本特征》,《现代传播》2006年第4期。
61.陈岳、雷伯勇:《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4期。
62.张亮:《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综述及展望》,《山东经济》2009年第1期。
1.陈世阳:《国家形象战略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答辩通过。
2.宋黎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机制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答辩通过。
3.周清:《中国共产党社会沟通机制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答辩通过。
4.黄家勇:《建国初期政治传播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6月答辩通过。
5.周武军:《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12月11日答辩通过。
6.陈世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答辩通过。
7.张永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宣传的反思》,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1日答辩通过。
1.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
3.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
4.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
5.中国经济新闻网:http://www.cet.com.cn。
6.羊城晚报:http://www.abbao.cn。
7.信息时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
8.三联生活周刊:http://lifeweeker.dooland.com。
9.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凤凰出版集团2010年版。
3.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二十五章》,中华书局2008年版。
4.暴庆刚:《千古逍遥——庄子》,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6.甘阳:《古今中西之争》,三联书店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