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 研究 中国 现代
2016-09-01
978-7-5161-8994-8
10
扫码阅读
Development is the them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the world and China's civilization with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rend.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China's development enters a new stage in the new century, a series of new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will come one after another, and how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se new practical issues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especial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t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deeply study the positioning and value of contemporary China'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fairnes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velopment and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and peace, etc., is what must be answer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s society. This book adheres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not only start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t development theory, deeply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China's development,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China's development and seeks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is indefinite, and the innovation of development theory has no end, and this book aims to provide a new display for the theoretical trajec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AI翻译)
夏文斌等:(著)
夏文斌 男,北京大学副校级干部、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中亚文明与向西开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新疆发展与中亚合作高校智库联盟秘书长,兼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疆方略与新疆长治久安》、重点项目《区域公平与新疆跨越发展》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社会和谐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公平研究》等5项,著有《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走向正义之路》,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获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1972、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200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2001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995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1995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5][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德]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9]《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0]《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1]《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22]《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3]《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4]《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5]《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6]《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8]《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9]《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0]《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1]《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6]《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7]邓小平: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8]《江泽民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4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4]《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8]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0]《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5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5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54]《哲学原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5]《关于波兰目前局势》,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56]蔡昉:《三农、民生与经济增长——中国特色改革与发展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7]陈凤英、江涌主编: 《中国经济与世界和谐发展》,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58]程新英:《发展的意蕴:发展观的历史嬗变与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9]丰子义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0]冯天瑜主编: 《中华文化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1]何显明、吴兴智:《大转型:开放社会秩序的生成逻辑》,学林出版社2012年版。
[62]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3]胡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64]江宜桦: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65]金惠敏: 《全球化与身份危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李景源、吴元梁: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7]李清场:《后发优势》,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68]李慎之、何家栋:《中国的道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69]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70]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1][美]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72]刘爱军:《生态文明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3]刘传江:《生态文明的产业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74]倪世雄、金应忠主编: 《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75]潘万木: 《简明中国传统文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6]沈立江、马力宏主编: 《生态文明与转型升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77]石仲泉:《中共八大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8]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柯金良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9]孙承叔、王东:《对〈资本论〉历史观的沉思》,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80]孙熙国、李翔海主编:《北大中国文化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81]《汪堂家讲德里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2]汪同三、何德旭主编:《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83]王一鸣等:《走向2020:中国中长期发展的挑战和对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年版。
[84]吴汉全、邓欣: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探索和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5]吴俊杰、张红: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
[86]夏文斌:《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7]徐春: 《人的发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8]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89]谢春涛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0]谢名家: 《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1]薛建明:《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社会》,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2]颜晓峰、谈万强:《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下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3]张存武、汤熙勇主编:《海外华族研究论集》第3卷《文化、教育与认同》,台北:华侨协会总会出版,2001。
[94]叶山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95]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6]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7]余谋昌:《生态文明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98]俞可平: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99]张维为:《中国震撼》,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0]张旭东: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1]张艳玲: 《论“以人为本”——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2]郑必坚:《思考的历程——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由来、根据、内涵和前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103]周志山:《整合与构建——马克思“和谐社会”解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4]庄锡昌、顾晓鸣、顾云深主编: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5][埃]萨米尔·阿明:《世界一体化的挑战》,任友谅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06] [奥地利]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 《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07][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8][德]恩斯特·卡西尔:《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刘述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10][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1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12][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13][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彭富春译,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114][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韩水法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5][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张宁、丰子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1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17][加]约翰·索尔:《全球化崩溃》,江美娜等译,青岛出版社2009年版。
[118][美]C.恩伯、M.恩伯: 《文化的变异》,杜杉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9][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 《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0][美]阿瑟·奥肯: 《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21][美]查尔斯·K.威尔伯主编:《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高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2][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陈景彪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
[123][美]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4][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5][美]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10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6][美]道格拉斯·米尔斯:《激进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7][美]费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何帆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128][美]弗·卡特、汤姆·戴尔:《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9][美]福山: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0][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131][美]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杨治宜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132][美]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3][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4][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印金强、赵荣美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135][美]曼弗雷德·斯蒂格:《全球化面面观》,丁兆国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136][美]乔纳森·弗里德曼: 《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37][美]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38][美]塞缪尔·亨廷顿等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39][美]施里达斯·拉尔夫:《我们的家园——地球》,夏泓堡等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0][美]泰勒·考恩:《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王志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1][美]威廉·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王晓毅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42][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4][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何小东等译,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45][美]约瑟夫·奈等:《全球化世界的治理》,肖东燕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146][美]詹姆逊:《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王逢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7][匈牙利]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8][意]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9][英]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0][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51][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52][英]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3][英]马林诺思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
[154][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155][荷]克里斯·洛伦兹:《比较历史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156][美]希利斯·米勒: 《论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第1期。
[157]习近平: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
[158]蔡昉、王美艳: 《为什么劳动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159]曾楠:《历史与逻辑:当代文化认同的中国阐释》,《学术探索》2011年第6期。
[160]陈家付:《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之维》,《理论学习》2013年第7期。
[161]陈学明:《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162]陈泽水:《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4期。
[163]陈志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164]程洪:《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反思——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透视》,《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165]傅炎康: 《谋划跨越式发展》, 《浙江经济》2011年第4期。
[166]王孔雀:《走中国式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新论举要》,《前沿》2007年第3期。
[167]原永胜:《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河南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68]宫希魁、徐晓暖: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红旗文稿》2009年第19期。
[169]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70]何传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前景》,《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6期。
[171]何建文: 《21世纪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172]林炎志: 《对“跨越式发展”的一些认识》, 《经济纵横》2001年第2期。
[173]胡汉昌、郭熙保: 《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江汉论坛》2002年第9期。
[174]方忠:《国外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回顾及述评》,《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75]胡绪明: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形成与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兰州学刊》2011年第6期。
[176]黄坤明: 《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 《求是》2015年第13期。
[177]贾根良:《“鞍钢宪法”的历史教训与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78]范民英:《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23期。
[179]李君如:《在文化认同上下大工夫真功夫》,《共产党员》2012年第1期。
[180]李孟潮、王高华:《对弗洛伊德著作中认同的概念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第2期。
[181]雷云飞:《跨越式发展及其启示》,《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82]李白鹤:《文化认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汉论坛》2008年第11期。
[183]李忠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184]林宏宇:《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战略关系》,《人民论坛》2012年第11期。
[185]林毅夫、刘培林: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86]刘娟:《全球化下的后发优势与我国跨越式发展》,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87]刘军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增刊。
[188]刘湘溶、罗长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态化及其路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89]刘旭贻: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美国研究》1991年第1期。
[190]刘远传:《社会本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1]刘正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192]吕爱权:《后发优势理论与赶超发展战略的选择》,《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193]庞中英:《中国的亚洲战略:灵活的多边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
[194]秦宣:《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195]冉文伟:《论和谐视角下的公民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1期。
[196]舒小昀: 《中心、世界、交往——全球化语境下解读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关键词》,《求索》2004年第4期。
[197]苏平富:《恩格斯的自然观及施密特的批评》,《求索》2006年第4期。
[198]孙熙国:《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99]田洪星、林乐兴: 《新常态背景下社会秩序的转换与重塑》,《学术论坛》2015年第10期。
[200]万希平:《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理论探索》2010年第5期。
[201]王宁:《重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和文化认同》,《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202]王汉宏: 《后发优势与我国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03]陈秀山、王舒勃:《论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0期。
[204]王孝哲:《促进和保障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205]温聪、乔中国:《我党对文化认识的深化》,《理论探索》2011年第3期。
[206]吴根友:《当代中国哲学形态构建面临的时代问题与可能回答》,《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07]夏文斌、魏敏:《生态公平的当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
[208]夏文斌、刘志尧:《区域公平视角下的新疆跨越式发展》,《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209]夏文斌: 《走向公平正义之路——中国共产党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10]谢丽君: 《中美文化产业之比较》, 《金田》2013年第2期。
[211]徐崇温:《国外有关中国模式的评论》,《红旗文稿》2009年第8期。
[212]徐卫国:《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邓小平的世界历史观》,《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13]杨国昌:《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及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214]杨雪冬:《西方全球化理论:概念、热点和使命》,《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15]杨永恒:《公共文化服务的五个难题》,《人民论坛》2011年第31期。
[216]张岱年:《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清华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217]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218]赵斌:《关于绿色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19]赵剑英、干春松: 《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
[220]赵磊:《理解中国软实力的三个维度:文化外交、多边外交、对外援助政策》,《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5期。
[221]庄贵阳:《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222]陈学明:《从马克思的公平观看两极分化之根源》,2014 年6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载。
[223]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3月25日第2版。
[22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
[225]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第2版。
[226]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 月6日第2版。
[22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22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第2版。
[229]胡锦涛: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9月16日。
[23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第1版。
[23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版。
[232]《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会谈》,《人民日报》2014年4月1日第1版。
[23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7日第1版。
[234]《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人民日报》2013年4月11日。
[235]《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3日第1版。
[23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第1版。
[237]《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第1版。
[23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人民日报》2002年11月9日第1版。
[239]《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第1版。
[240]《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第1版。
[241]《温家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人民日报》2010年3月14日。
[242]《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光明日报》2000年6月19日。
[243]《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人民日报》2015年2月27日第1版。
[24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2008年6月23日。
[245]刘云山:《同舟共济 合作共赢 共创中欧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24日。
[246]《中国积贫积弱才是世界的麻烦》,《东方早报》2013年 3月24日第1版。
[247]窦昊: 《中国文化软实力差在哪?》,《山东商报》2015 年7月2日。
[248]黄海霞:《中国多边外交取得15个方面成果》,《瞭望》2009年8月31日。
[249]欧冶:《中国式“增量改进”推动国际制度变革》,《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15日第2版。
[250]田学斌:《促进社会公正 增进人民福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4年6月25日第1版。
[251]王桂兰等:《关于当前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认同情况的调研报告》,《光明日报》2013年5月14日。
[252]王平:《文化产业 一场新型的“国际战争”》,《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1月29日。
[253]王岳川:《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光明日报》2010年7月29日。
[254]颜晓峰:《“24”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255]俞可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阐述系列之一:公平优先,应成为新的策略选择》,《解放日报》2014 年2月13日。
[256]赵启正:《珍视我们自己的信仰》,《人民日报》2013年5月14日。
[257]柴逸扉:《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4月28日第1版。
[258]中国财政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及效果》,2009年12月。
[259]《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06/c_121982103_2.htm)。
[260]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人民网(http:// 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index.html)。
[261]Ben J. Wattenberg,Neo - Manifest Destinarianism: America's purose.
[262]Denis - Constant Martin,“The Choice of Identity”,Social Identity,Vol. 1,No. l,1995.
[263]E. Gellner ,Nationalism,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1997.
[264] Robert Merton,So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y,The Free press,1957.
[265]Samuel S. Kim and Lowell Dittmer,“Whither China,’Quest for National ldentity?”In China's Quest for National,Ithe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3.
[266]Stephen Nathanson,Economic Justice,Upper Saddle River,N. J. ,Prentice Hall,1998.
[267] Stuart Hall,“Who Needs ldentity?”in Stuart Hall ed.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London: Sage,1996.
[268]William E. Connolly,Ldentity /Differenee: Democratic Negotiations of Political Paradox,Ithaca,N. 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1.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