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Ⅵ Marxist State Theory and Current Chinese Governance
李紫娟:(著)
李紫娟,女,汉族,1983年11月出生,甘肃庆阳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曾在《江海学刊》《学术研究》《学海》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Andrews,Matt,“Good Government Means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Vol.23,No.1,2010.
Alejandro Colas,“The Class Politics of Globalization,”In Mark Rupert and Hazel Smith(eds.),,New York:Routledge,2002.
Alford,Robert R.&Friedland,Rog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Alan Hunt,,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80.
Allum,Percy,,Cambridge:Polity Press,1995.
Adam Seligman,,NewYork:Free Press,1992.
Andrew Linklater,,New York:St.Martin Press,1989.
Bob Jessop,“The Rise of Governance and the Risks of Failure:The C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ese version),1999.
Bob Jessop,“A Regulationist and State-theoretical Analysis”,in Richard Boyd and Tak-Wing Ngo(ed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Curzon.2005.pp.19-29.
Bob.Jessop,,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Bob Jessop,,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Baogang He,,Massachusetts:Macmillan PressLTD,1997.
Bob Sutcliffe,“How Many Capitalisms?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Debates about Imperialism and Globalization”,In Mark Rupert and Hazel Smith(eds.),,New York:Rout-ledge,2002.
Brantly Womack, Mao Tse-tung’ 1917-1935,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2.
Block,Fred,“Revising State Theory:Essays in Politics and Postindustrialism”,,1987.
Berch Berberoglu,,New York:General Hall,1990.
Bendix,Reinhand,,Boston:Little,Brownand Company,1968.
Birch,A.H.,“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Federalism”,,Vol.X,No.1,1996.
Christopher CHood,David Heald,,British A cadem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Cheng Yung-nien,“The Chinese Model of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ay 2010.
Clyde W.Barrow,,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3.
Christer Pursiainen Aldershot,,Burlington:Ashgate Publishing,2000.
Carl Boggs,,NewYork:Routledge.1995.
Charles Taylor,,Durham:public Culture,1991.
Cf.Bosanquet,,London:Macmillan,1920.
Car1.J.Friedrich,,Boston:Ginn&Co.1950.
David Leopol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D.G.Tannenbaum and D.Sehultz,,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
Delhey,Jan,and Kenneth Newton,“Predicting Cross-National Levels of Social Trust:Global Pattern or Nordic Exceptionalism?”,No.21,2005.
David Held&Anthony McGrew,(eds.),,Cambridge:Polity Press,2002.
Dunean,G.(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Dickson,Bruce J.,,Oxford:Clarendon Press.1997.
Deng Xiaoping,.Volume 2.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4.
Erik Van Ree,“,London:Routledge Curzon,2002.
Edward shills,“The Virtue of Civil Society”,,Vol 26,No 1,Winter1991.
Edward S.Greenberg and Thomas F.Mayer,,California:SAGE,1990,P13.
Friedrich Engels,“Introduction of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1891 Postscript”,,Volume 1,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58.
Frederick Engels,,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47.
Frederick Engels,“Origins of the Family,Private Property,and the state”,,Volume 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6.
Frederick Engels,,Part 4,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46.
Frederick Engels,“The Housing Problem”,,Volume 2,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6.
Frederick Engels,“Engels to Conrad Schmidt In Berlin”,,Volume 49,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46.
Frederick Engels,“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sm”,,Volume 1,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9.
Frederick Engels,“Draft of a Communist Confession of Faith”,,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71.
Fredric Jameson,“Actually Existing Marxism”.In Makdisi,Saree,Cesare Casarino,Rebecca E.Karl(eds.).,New York:Routledge,1996.
Franz Schurmann, a,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968.
Frederic Wakeman,,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3.
Grindle,Marilee S,“Good Enough Governance:Poverty Reduction and Refor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Vol.l7,no.4,2004.
Gerhard Simon,translated by Karen Forster and Oswald Forster,,Colorado:Westview Press,Inc.,1991.
Ian Marsh,Jean Blondel,and Takashi Inoguchi,(eds.)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1999.
J.H.Bunes,ed.,,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J.C.Laire,,Oxford:City of Oxford the Alaen Press,1775.
Jessop,B.,,Oxford:Blackwell,1982.
J.M.Porter,,Toronto:Premtis Hall Canada Inc.,1997.
J.N.Roseauande.o.Czempei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Joseph Stiglitz,“An Agenda for Develop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n Boris Pleskovic at.Al.,Annual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1997,p.20
John Wong,,SingaPore and London: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and World Scientific,2001.
Jon Pier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Jon Pierre and B.Guy Peters,,London:Macmillan PressLtd,2000.
Jan Aart SchOlter,“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cy in Global Governance”,,August 2002
Jan Kooiman,,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3.
John Bryan Starr,,New York: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1979.
Jessop,Bob,,Oxford:Blackwell.1985.
J.Rourke and M.Boyer,,Brief,Duskin/McGraw-Hill,1998.
J.L.Cohen and A.Arato,,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92.
Karl Marx,“The German Ideology”,,Volume 5,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9.
Karl Marx,“”,Part I,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0.
Karl Marx,“The British Rule in India”,,June 1853.
Karl Marx,,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66.
Karl Marx,“The Character of the Commune”,,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66.
Karl Marx,,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66.
Karl Marx,“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Rhine Province Assembly.Third Article”,,Volume 1,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Progress Publishers,1968.
Karl Marx,“Marx to J.Weydemeyer in New York”,,Volume 39,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6.
Karl Marx,,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37.
Karl Marx,“The Civil War in France.The Third Address”,,Volume 1,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58.
Karl Marx,“Preface to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Volume 1,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0.
Karl Marx,“Marx To Ludwig Kugelmann In Hanover”,,Volume 4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9.
Karl Marx,,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
Karl Marx,“The Class Struggles in France,1848 to 1850”,,Volume 1,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9.
Karl Marx,“Theses On Feuerbach”,,Volume 1,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9.
Karl Marx, 1844,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7.
Karl Marx,,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55.
Karl Marx,“Feuerbach:Opposition of the Materialist and Idealist Outlooks”,,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8.
Karl Marx,“Le Socialisme et l’impôt,par Emile de Girardin”,,Volume 10,London:Lawrence&Wishart,1978.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1849 1851,Berlin:Dietz Verlag,I/10,1977.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Berlin:Dietz Verlag,I/11,1985.
Karl Marx,,1858-1861,Ⅱ/2,Berlin:Dietz Verlag,1980.
Karl Marx,,Paris:Editions Sociales,1951.
Karl Marx,”,Ⅱ/10,1890.
Kurtz,Marcus J,andrews Schrank,“Growth and Governance:Models,Measuresand Mechanisms”,,Vol.69,No.2,2007.
King,Alexander and Bertrand Schneider,,London:Simon&Schuster Ltd.,1991,p.137-138。
Kenneth W.Thompson,,Marylan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2.
Kennedy-Pipe,Caroline,,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5.
Kennedy-Pipe,Caroline, 1917-1991,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8.
King,Roger,,London:Macmillan Company,1986.
K.Papaionnou,.London:Routledge.1990.
Leo Straus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2.
Lucio Colletti,,New York and London:Monthly Review Press,1972.
Linz Juan J,“Presidential or Parliamentary Democracy:Does it Make a Different?”Jan J.Linz and Arturo Valenzuela,eds.,,Baltimore:John Hpskins University Press,1994.
Lukes,Steven(ed.),,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6.
L.Colletti,“A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Interview”,,No.86,July/August 1974.
L.Hobhouse,,London:Allen & Unwin Publishing LTD.,1927,P137.
Mao Tse-tung,,Volume 4,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1.
Mao Tse-tung,,Volume 1,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0.
Mao Tse-tung,,Volume 2,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86.
Mao Tse-tung,,Volume 7,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9.
Mao Tse-tung,.Volume 9,Beijing:Central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1997.
Mungiu-Pippidi,Alina,“Corrup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Vol.17,No.3,2006.
M.Scott Solomon,Mark Rupert,“Historical Materialism,Ideology,and the Politics of Globalizing Capitalism”,In Mark Rupert and Hazel Smith(eds.).,New York:Rout-ledge,2002.
Merle Goldman&Roderick MacFarquhar,ed, s,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Mark Turner&David Hulme,,London:Macmillan presss Ltd,1997.
Miliband R, “”,Abingdon:Routledge,2003.
Nicos Poulantzas,,London:Macm illan,1990.
Nicos Poulantzas,,Cambridge:Polity Press,2002.
Nicos Poulantzas,,Cambridge:Polity Press,1982.
Nikki Slocum-Bradley,Andrew Bradley,“Is the EU’s Governance Good?:An Assessment of EU Governance in its Partnership with ACP States”,,Vol.31,No.1,2010.
Niall Rothnie,,1924-1953,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shire:Macmillan,1991.
Nicolai N Petro,Alvin I Rubinstein,,London:Longman,1997.
Nicholas V.Riasanovsk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Peter B,Evans e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7.
Philip G.Lerny,,London:SAGE,1990.
Peter B.Evans,,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5.
Richard S.Kats,,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0.
Rothstein,B,,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1.
Rothstein,Bo,and Jan Teorell,“What Is Quality of Government?”A Theory of Imparti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s.Governance Vol.21,No.2,2008.
Robert C,Tucker,,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77.
R.Miliband,,London:Quarter Books Limited,1977,P4.
Ralf Torstendahl(ed.),,London:SAGE,1992,P1.
R.King,,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86,P98.
Stepanie Lautard,,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20,No.3,July 1999.
Stuart R.Schra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S.Ross Terrill,,Califonva: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S.Avineri,,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p.41.
Stuart Elden,,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m,2004.
Smith,Mark J.,,London:Routledge,2000.
S.Migd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The World Bank,10 ,in World Bank East Asia and Pacific Updated,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pril 2007,p.3.
Tony Bovaird,,New York:Routledge,2003.
Vladimir Lenin,“The State and Revolution”,,Volume 25,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2
VladimirLenin,“The Tasks of the Proletariat in Our Revolution”,,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4,1964.
Vladimir Lenin,“First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8,1964.
Vladimir Lenin,“Greetings to the Hungarian Workers”,,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9,1972.
Vladimir Lenin,“Can the Bolsheviks Retain State Power?”,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6,1972.
Vladimir Lenin,“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nd the Renegade Kautsky,”,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8,1974.
Vladimir Lenin,“The April Theses”,,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4,1964.
Vladimir Lenin,“The Immediate Tasks of the Soviet Government”,,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7,1972.
Vladimir Lenin,“How to Organise Competition?”,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6,1972.
Vladimir Lenin,“Eighth Congress of the R.C.P.(B.)”,,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9,1972.
Vladimir Lenin,“‘Left-Wing’Childishness and the Petty-Bourgeois Mentality”,,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7,1972.
Vladimir Lenin,“‘Left-Wing’Communism:An Infantile Disorder”,,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31,1964.
Vladimir Lenin,,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32.
Vladimir Lenin,“A Caricature of Marxism and Imperialist Economism”,,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Volume 23,1964.
Vladimir Lenin,“‘Left-Wing’Communism:an Infantile Disorder”,,Volume 31,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4.
Vladimir Lenin,“A Revolution of the 1789 or the 1848 Type?”,Volume 2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4.
Vladimir Lenin,“Social-Democracy and the Provisional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Volume 8,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62.
Vladimir Lenin,“On the Tasks of the Proletariat at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Bourgeois-Democratic Revolution”,,Volume 41,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7.
Vladimir Lenin,“Two Tactics of Social-Democracy in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Volume 9,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62.
Vladimir Lenin,“The Victory of the Cadets and the Tasks of the Workers’Party”,,Volume 10,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5.
Vladimir Lenin,“The New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Tasks 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Volume 3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5.
Vladimir Lenin,“The Tax in Kind”,,Volume 32,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5.
Vladimir Lenin,“Rough Draft of Rul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oviet Institutions”,,Volume 28,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2.
Vladimir Lenin,“Deception of the People with Slogans of Freedom and Equality”,,Volume 29,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72.
Vladimir Lenin,“On Cooperation”,,Volume 3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5.
Vladimir Lenin,“Pages from a Diary”,,Volume 3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5.
Vladimir Lenin,“Five Year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nd the Prospects of the World Revolution,Four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Volume 3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5.
Vladimir Lenin,“Role and Functions of the Trade Union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Policy”,,Volume 33,Moscow:Progress Publishers,1965.
Vivek Chibber,“Bureaucratic Ration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Vol.107,No.4,January 2002.
World Ban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Zhou X-G,“Unorganized Interests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Communist China”,,1993.
王子琳:《国家学说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邹永贤:《国家学说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邹永贤:《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张光博:《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孙宪平、腾世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彭澎:《政府角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尹树广:《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批判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肖扬东:《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进展——杰索普“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罗许成:《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黄亮宜:《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何自力、张俊山、刘凤义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郭宝宏:《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魅力》,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人民论坛编:《大国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
江必新等:《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大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张效敏:《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刘智峰:《国家治理论——国家治理转型的十大趋势与中国国家治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许海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
江红义:《国家自主性理论的逻辑——关于马克思、波朗查斯与密里本德的比较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刘军:《国家起源新论——马克思国家起源理论与当代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冷溶、杨耕主编:《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国昀、巩军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的国家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陈炳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宋惠昌等:《政治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任吉悌:《国家哲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新生:《市民社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秦国容:《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的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何增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何增科、包雅钧:《公民社会与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李瑜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陈明明:《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曹军辉、王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范式转换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法]列斐伏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李青宜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英]密里本德:《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黄子都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密里本德:《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沈汉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希腊]普兰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叶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德]亨利希·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
[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刚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德鲁克:《社会的管理》,徐大建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陈昭方:《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雷达:《经济全球化和国家职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7期。
王铁军:《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作用》,《欧洲》2000年第5期。
罗许成:《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1期。
罗许成:《无产阶级专政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浙江学刊》2009年第1期。
肖扬东、周利兴:《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转型》,《思想战线》2009年第3期。
唐任伍:《论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及其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期。
黄亮宜:《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复原”与创新》,《学术论坛》2004年第12期。
黄亮宜:《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刘公润:《试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几个问题》,《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仇小敏:《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价值取向》,《学术论坛》2005年第6期。
郝亚威:《国家消亡及其经济基础》,《群文天地》2008年第9期。
聂立洋:《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南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杨慧新:《对“国家消亡”的反思》,《前沿》2007年第12期。
王振海:《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与特征的思考》,《文史哲》1999年第3期。
郁建兴:《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
郁建兴:《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现时代》,《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
郁建兴:《黑格尔的国家观》,《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3期。
郁建兴:《论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郁建兴、周俊:《马克思的国家自主性概念及其当代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7期。
郁建兴、关爽:《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2期。
郁建兴:《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学说新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1期。
梅荣政、陈留根:《唯物史观的丰碑——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4期。
汪前元、刘寒梅:《论国家起源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6期。
杨军:《对恩格斯“起源论”的三个误解》,《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李桂锋:《以经济角度谈卢梭、恩格斯国家起源说》,《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杨明佳、潘文辉:《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姜大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主题解析》,《贵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9期。
刘军:《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研究》2014年第5期。
刘军:《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二重性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4年第1期。
刘军:《马克思的国家观的三大理论创新》,《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
杨共乐:《对国家起源问题的再思考》,《河北学刊》2006年第3期。
任晓伟:《从“国家消亡”论到“社会主义国家”观念——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何增科:《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1期。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线》2014年第1期。
俞可平:《经济全球化与治理的变迁》,《哲学研究》2000年第10期。
阎孟伟:《国家的性质、职能及其合法性——从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2期。
吴宁、宋晶:《列菲伏尔视野中列宁斯大林的国家理论》,《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朱昌宁:《列宁的半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形态》,《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孙玉健:《列宁的国家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有机统一》,《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刘新春:《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曹浩瀚:《列宁工农民主专政思想的回顾与思考》,《探索》2007年第5期。
左高山、孙娜:《论国家治理中的国家理性及其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6期。
韦建平:《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论略》,《学术探讨》2000年第9期。
姜正君:《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之辩护与澄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姜正君:《希望还是神话:马克思的国家消亡论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1期。
冯新舟、何自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张亮:《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当代发展——柯林·海伊教授访谈录》,《学海》2011年第2期。
冯留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2期。
王诚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赵家祥:《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杨光斌:《新国家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7期。
张登文:《试论马克思后发展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桂海论丛》2004年第1期。
李延明:《对打碎旧国家机器的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
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汪信砚:《社会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陈曙光:《“人本神话”:资本主义人本价值观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2期。
陈东英、刘忠权:《马克思的国家批判理论新绎——论国家消亡理论的四个视角》,《探索》2007年第4期。
陈松林、甘润雨:《共产主义理想的哲学阐释》,《探求》2004年第1期。
仰海峰:《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探析》,《东岳论丛》2005年第2期。
邹永贤:《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马书波:《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时和兴:《国家治理变迁的困境及其反思:一种比较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1期。
王列:《关于现代国家职能的理论探讨》,《文史哲》2002年第4期。
梁周敏:《论国家职能及其变化》,《中州学刊》2008年第1期。
陈思涵:《马克思国家观的再探讨》,《文史研究》2009年第1期。
李邦铭、曾长秋:《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求实》2012年第1期。
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府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理论探讨》2007年第2期。
唐铁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新视野》2005年第5期。
龚剑飞:《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兼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社会管理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白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
曾峻:《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研究——可能性、必要性与基本取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杨奎,李慧:《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思想及当代启示》,《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5期。
谭吉华:《马克思关于人民管理国家的思想》,《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秦龙:《马克思关于国家作为“虚幻共同体”思想的文本解读》,《求实》2008年第2期。
隋秀英:《列宁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观》,《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
刘云祥:《试论无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河北学刊》1983年第1期。
刘佩弦:《谈谈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5期。
张锡恩:《无产阶级专政的三个发展公式透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赵家祥、唐昆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历史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辛向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问题》,《理论探讨》2014年第2期。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6月。
张文龙:《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
盐池的精准扶贫之路:英文
Yanchi's Targeted Measures for Poverty Relief and Its International ImplicationPractice of BRI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RDI Annual Report 2017(Volume Ⅱ)
Practice of BRI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RDI Annual Report 2017(Volume Ⅱ)新时代深圳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英文)
The Road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