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the unified leadership and deploym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is book is jointly completed by colleagues from the eight institutes of the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which not only includes the research focu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external world, but also analyzes some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and views,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some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and reviews the expl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rnal world by New Chinese scholars in a more concentrated manner. This book is divided into ten articles: World Economics Studie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Studies, Russian Eurasian Studies, European Studies, African Studies, Middle East Studies, Latin American Studies, Asia-Pacific Studies, American Studies, and Japanese Studies, forming a relatively neat and distinctive research perspective.(AI翻译)
周弘(主编): 暂无简介
艾周昌编注:《中非关系史文选(1500—191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安维华、钱雪梅:《海湾石油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安维华主编:《中东市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毕健康:《埃及政治现代化和政治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车效梅:《全球化与中东城市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车效梅:《中东中世纪城市的产生、发展与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德成:《全球化与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德成主编:《中东政治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陈嘉厚:《现代伊斯兰主义》,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陈建民编著:《当代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陈乐民:《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陈鲁直、李铁城主编:《联合国与世界秩序》,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陈启能主编:《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陈万里编著:《阿拉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陈晓律:《欧洲政治经济之历史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陈玉刚:《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陈芝芸:《拉丁美洲对外经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陈志敏等:《中国、美国与欧洲:新三边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陈宗德、吴兆契主编:《撒哈里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程卫东:《欧洲市场一体化:市场自由与法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程永明、石其宝:《中日经贸关系六十年(1945—2005)》,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戴晓琦:《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丁俊:《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丁明仁编著:《对中东地区贸易指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东方晓:《伊斯兰与冷战后的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房乐宪:《欧洲政治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冯基华:《犹太文化与以色列社会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现实与理论探讨:全球化的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冯绍雷主编:《构建中的俄美欧关系:兼及新帝国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冯舜华、杨哲英、徐坡岭等:《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高洪:《日本当代佛教与政治》,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高祖贵:《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葛公尚、于红主编:《世界民族·非洲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葛佶、何丽儿、杨立华、孙耀楣:《南部非洲动乱的根源》,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宫占奎、孟夏、刘晨阳等:《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与政策选择》,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版。
谷源洋、周圣葵、谈世中:《亚洲四小龙起飞始末》,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顾俊礼主编、田德文副主编:《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顾俊礼主编:《西欧政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关达等编著:《第二次大战后的拉丁美洲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郭存海主编:《我们和你们:中国与阿根廷的故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18年版。
哈全安:《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哈全安:《中东现代化进程中的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以埃及、伊朗和土耳其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韩琦主编:《拉丁美洲文化与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韩铁英等编著:《列国志·日本》(新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韩镇涉、高连福等:《亚太地区的崛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贺双荣主编:《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贺文萍:《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研究》,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洪国起、王晓德:《冲突与合作——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的历史考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
洪育沂主编:《拉美国际关系史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
胡国成主编:《透视美国——近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胡康大:《英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胡令远、雷玉虹:《中国的日本外交研究》,《南开日本研究201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黄民兴:《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冀开运、蔺焕萍:《二十世纪伊朗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江淳、郭应德:《中阿关系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江时学等:《拉美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江时学:《拉美发展模式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江时学主编:《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姜桂石主编:《战后中东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发展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金泓汎:《亚洲“四小”崛起的奥秘——其战略和体制的比较》,中国政法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金计初、陆国俊、李祥、钱明德:《拉丁美洲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金宜久:《伊斯兰教与当代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金忠杰主编:《“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地区金融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孔田平:《东欧经济改革之路——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拉丁美洲研究所:《当代中国拉丁美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李安山:《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
李秉忠:《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和库尔德问题的演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李春放:《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李东燕:《联合国》(第2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李福泉:《从边缘到中心:黎巴嫩什叶派政治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李静杰、郑羽主编:《俄罗斯与当代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李明德主编:《拉丁美洲和中拉关系——现在与未来》,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李若谷:《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李少军:《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绍先:《一脉相传阿拉伯人》,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
李薇主编:《当代中国的日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李维建:《西部非洲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李伟建:《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国家对外关系》,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李艳枝:《中东政党政治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李永全主编,庞大鹏副主编:《“俄罗斯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李卓:《近十年来中国的日本研究——社会文化研究(1997—2008)》,载莽景石主编《南开日本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栗硕:《日本军事转型评介》,时事出版社2016年版。
梁根成:《美国与非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林春辉、苏振兴、徐世澄主编:《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林丰民等:《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11年版。
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刘冬:《石油卡特尔的行为逻辑:欧佩克石油政策及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刘鸿武、罗建波:《中非发展合作理论、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刘纪新:《拉美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刘竞、安维华主编:《现代海湾国家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刘竞主编:《苏联中东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刘竞主编:《中东手册》,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刘靖华、张晓东:《现代政治与伊斯兰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刘天明:《伊斯兰经济思想》,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刘文龙、朱鸿博:《全球化、民族主义与拉丁美洲思想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
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月琴:《冷战后海湾地区国际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刘月琴:《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刘中民:《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刘中民:《民族与宗教的互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刘中民:《中东政治专题研究》,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
刘作奎:《国家构建的“欧洲方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柳丰华:《俄罗斯与中亚:独联体次地区一体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陆建人主编:《东盟的今天与明天——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亚太的地位》,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陆南泉等主编:《苏东剧变之后——对119个问题的思考》,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
陆庭恩:《非洲与帝国主义》(一九一四—一九三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陆庭恩、刘静:《非洲民族主义政党与政治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罗红波主编:《欧洲经济社会模式与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骆为龙、徐一平主编:《中国的日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马丽蓉:《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马胜利、邝杨主编:《欧洲认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马秀卿主编:《石油·发展·挑战——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东经济》,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毛相麟:《古巴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纳忠:《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潘光等编:《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年版。
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彭树智:《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彭树智主编:《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彭树智主编:《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彭树智主编:《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钱俊瑞:《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钱学文:《中东恐怖主义研究》,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
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与中东的能源合作》,时事出版社2016年版。
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裘元伦、沈雁南:《欧洲与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曲洪:《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任晓:《共生:上海学派的兴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
沙丁、杨典求、焦震衡、孙桂荣:《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尚会鹏:《心理文化学要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尚会鹏:《中国人与日本人——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石源华主编:《中国周边学研究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条约文献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舒运国:《泛非主义史1900—2002》,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舒运国:《失败的改革——20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结构调整评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苏振兴、徐文渊主编:《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苏振兴、袁东振:《发展模式与社会冲突——拉美国家社会问题透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苏振兴主编:《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苏振兴主编:《拉美国家社会转型期的困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苏振兴主编:《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孙德刚:《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大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实证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孙若彦:《独立以来拉美外交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孙哲:《美国学——中国对美国政治外交研究(1979—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孙壮志:《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索萨:《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谈世中主编:《反思与发展:非洲经济调整与可持续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宝才:《冷战后大国与海湾》,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唐大盾、张士智、庄慧君、汤平山、赵慧杰:《非洲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唐志超:《中东库尔德民族问题透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滕维藻、陈荫枋:《跨国公司概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汪熙等主编:《150年中美关系史论著目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王德迅、熊爱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王鹤:《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王鹤:《欧洲一体化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王金岩:《利比亚部落问题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王京烈:《动荡中东多视角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王京烈主编:《当代中东政治思潮》,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王京烈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王军、但兴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40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林聪:《中东国家民主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王萍:《走向开放的地区主义:拉丁美洲一体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三义:《工业文明的挑战与中东近代经济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泰、陈小迁:《追寻政治可持续发展之路:中东现代威权政治与民主化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王铁铮:《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
王铁铮主编:《全球化与当代中东社会思潮》,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王铁铮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中东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王彤主编:《当代中东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逸舟:《仁智大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王逸舟、袁正清主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逸舟主编:《中国外交60年(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宇洁:《宗教与国家:当代伊斯兰教什叶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王正伟:《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王志坚:《战后日本军事战略研究》,时事出版社2014年版。
吴白乙主编:《拉美国家的能力建设与社会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吴冰冰编:《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吴国平主编:《21世纪拉美经济发展大趋势》,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吴国庆:《当代法国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吴洪英:《巴西现代化进程透视——历史与现实》,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吴弦:《欧洲经济圈——形成、发展与前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吴云贵、周燮藩:《近现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吴志成:《治理创新:欧洲治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伍庆玲:《现代中东妇女问题》,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伍贻康、戴炳然主编:《理想、现实与前景:欧洲经济共同体三十年》,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伍贻康等:《多元一体:欧洲区域共治模式探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伍贻康、周建平、戴炳然、蒋三铭:《欧洲共同体》,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肖凌:《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肖楠等:《当代拉丁美洲政治思潮》,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肖宪:《传统的回归——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肖宪:《当代中国—中东关系(1949—2014)》,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年版。
肖宪主编:《世纪之交看中东》,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邢广程、孙壮志主编:《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徐济明、谈世中主编:《当代非洲政治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徐世澄等:《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徐世澄:《拉丁美洲现代思潮》,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徐世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徐万胜:《当代日本安全保障》,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徐向群、宫少明主编:《中东和谈史:1913—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徐新、凌既要等编译:《犹太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阎学通:《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杨宝荣:《债务与发展——国际关系中的非洲债务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杨伯江主编:《日本研究报告2016:日本“安全蜕变”与中日战略博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杨光、温伯友主编:《当代西亚非洲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杨光主编:《西亚非洲经济问题研究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杨光主编:《中东市场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年版。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杨灏城、江淳:《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杨灏城、朱克柔主编:《民族冲突和宗教争端:当代中东热点问题的历史探索》,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杨灏城、朱克柔主编:《当代中东热点问题的历史探索:宗教与世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杨建民:《拉美国家的法治与政治——司法改革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杨洁勉:《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杨玉圣、胡玉坤编:《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1979—1989)》,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杨兆钧:《土耳其现代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杨祖功、顾俊礼等:《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殷罡主编:《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
余国庆:《大国中东战略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余建华主编:《中东变局研究》(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袁东振等:《拉美国家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袁东振、徐世澄:《拉丁美洲国家政治制度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袁东振主编:《拉美国家的可治理性问题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昝涛:《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曾令良:《欧洲共同体与现代国际法:欧洲共同体对外关系法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曾令良:《欧洲联盟法总论——以〈欧洲宪法条约〉为新视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曾昭耀:《拉丁美洲发展问题论纲》,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曾昭耀:《现代化与政治稳定:墨西哥政治模式的历史考察》,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曾昭耀主编:《现代化战略选择与国际关系——拉美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张宝宇:《巴西现代化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张伯玉:《日本政党制度政治生态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张凡:《当代拉丁美洲政治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张海洋:《欧盟利益集团与欧盟决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张弘:《转型国家的政治稳定研究:对乌克兰危机的理论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张宏明:《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张宏明主编:《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与非洲经贸合作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30年(经济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张建立:《艺道与日本国民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金平:《中东恐怖主义的历史演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俊彦主编:《变化中的中东经济:现状与前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张俊彦主编:《中东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张磊:《欧洲议会中的党团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倩红、艾仁贵:《犹太文化》,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张倩红:《以色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倩红:《犹太人 犹太精神》,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张士智、赵慧杰编:《美国中东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版。
张宇燕:《全球化与中国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宇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张宇燕主编:《当代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张蕴岭、高程主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蕴岭:《中国与世界:新变化、新认识与新定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蕴岭主编:《欧洲剧变与世界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张蕴岭主编:《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蕴岭主编:《亚洲现代化透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赵晨、赵纪周、黄萌萌:《叙利亚内战与欧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赵国忠主编:《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赵国忠主编:《简明西亚北非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赵华胜:《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赵怀普:《当代美欧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赵伟明:《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
郑秉文主编:《社会凝聚:拉丁美洲的启示》,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郑励志主编:《日本公务员制度与政治过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郑羽:《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1991—2001)》,中国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编:《中美关系十年》,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编:《中国的中东非洲研究(194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战后中苏关系走向(1945—1960)——中俄(苏)关系学术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周方银:《国际问题数量化分析——理论·方法·模型》,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周海金:《非洲宗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周弘:《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周弘主编:《欧盟是怎样的力量:兼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弘主编:《中欧关系研究报告:盘点战略伙伴关系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周烈、蒋传瑛:《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周小川、谢平、肖梦、杨之刚:《走向人民币可兑换》,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朱和海:《中东,为水而战:插图本2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朱立群主编:《国际体系与中欧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朱威烈:《中东反恐主义研究》,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朱晓琦:《日本政治文化与选举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朱晓中主编:《中东欧转型2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祝文驰、毛相麟、李克明:《拉丁美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资中筠、陶文钊:《架起理解的新桥梁——中美关系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左文华、肖宪主编:《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北石:《战后60年来中国的日本研究》,《日本学论坛》2005年第3、4期。
陈峰君:《亚太概念辨析》,《当代亚太》1999年第7期。
陈鲁直:《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经济研究学报》1993年第3期。
陈雨露、陆猛:《引入欧元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研究》1999年第6期。
成红、赵苹编:《非洲问题研究中文文献目录(1997—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史学会、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2006年。
仇启华:《论世界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世界经济文汇》1984年第4期。
褚葆一、陈彪如、储玉坤:《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世界经济研究》1983年第4期。
崔世广:《30年来中国的日本文化研究》,《日本学刊》2011年第3期。
冯绍雷:《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与三个“十年”的俄国问题研究:基于前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一项观察》,《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4期。
冯玉军:《中国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的客体与路径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2期。
冯昭奎:《日本外交:从战后到冷战后》,《太平洋学报》1994年第2期。
高飞:《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综述》,《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4期。
高海红:《最优货币区:对东亚国家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6期。
高洪:《30年来中国的日本研究概况——中华日本学会2011年年会暨学科综述研讨会发言摘要》,《日本学刊》2011年第3期。
郭才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17期。
郭佳:《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督教的历史与现实》,《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3期。
郭树勇:《创建中国学派的呼吁》,《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2期。
韩东、王述芬:《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研究文献综述》,《对外经贸》2018年第1期。
洪银兴:《中国经济转型和转型经济学》,《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7期。
胡令远:《日本政局的困局》,《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5期。
胡澎:《日本社会研究的轨迹、特点及问题——中国的日本社会研究综述》,《东北亚学刊》2014年第1期。
胡宗山:《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析论》,《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
宦乡:《亚太地区发展前景与环太平洋合作》,《国际问题资料》1985年第1期。
黄定天:《二十世纪的中俄关系史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江瑞平:《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外交评论》2009年第5期。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蒋立峰:《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国家对发展经济的作用》,《日本研究》1987年第4期。
金中夏:《论中国实际汇率管理改革》,《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
冷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本质和内涵》,《党的文献》2011年第6期。
李春顶:《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世界经济》2010年第7期。
李琮:《关于世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一些意见》,《世界经济》2000年第3期。
李琮、刘国平、谭秀英:《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50年》,《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2期。
李建民:《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十年评析》,《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5期。
李铁城、魏能涛:《论联合国建立阶段的几个问题——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世界历史》1985年第12期。
李薇:《中国的日本研究及中日关系研究的焦点》,《日本学刊》2011年第6期。
李文刚:《非洲伊斯兰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西亚非洲》2009年第5期。
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李智彪:《非洲经济增长动力探析》,《西亚非洲》2013年第5期。
梁守德:《试论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研究》1994年第1期。
梁守德:《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的探索》,《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
林昶:《“杂志”视点:中国日本研究的深化及其与世界的链接——学术讨论会综述》,《日本学刊》2011年第2期。
林晓光:《日本防卫政策、军事战略的演变及其近年来的重大调整》,《世界经济与政治》1993年第9期。
刘克明:《建国以来的苏联东欧研究》,《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
刘显忠:《当代俄罗斯史学界研究苏联民族关系史的特点》,《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3期。
刘显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苏联史问题的争论》,《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6期。
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2期。
吕耀东:《中国30年来的日本外交研究》,《日本学刊》2015年增刊。
马惠平编:《非洲问题研究中文文献目录(1949—1981)》,中国非洲史学会、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文献研究室印制,1982年。
莽景石:《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1997—2007)》,载中华日本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编《中国的日本研究(1997—2009)》,2010年。
门洪华:《压力、认知与国际形象——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战略的历史解释》,《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4期。
庞珣:《定量预测的风险来源与处理方法》,《国际政治科学》2017年第3期。
裴长洪:《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规律与启示》,《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裴长洪:《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规律与启示》,《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朴英姬:《全球金融危机后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国际论坛》2018年第6期。
钱俊瑞:《发刊词——亚太的崛起与世界经济》,《亚太经济》1985年第1期。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与必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
任晓:《讲究方法,不惟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期。
任晓:《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一些思考》,《欧洲》2000年第4期。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编:《中国的日本研究》,1987年。
盛斌、马涛:《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基于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世界经济》2008年第3期。
施建淮:《人民币升值是紧缩性的吗?》,《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时殷弘:《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评判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宋国友:《基于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问题领域、理论突破和学科弥合》,《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
宋泓:《未来10年中国贸易的发展空间》,《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苏长和:《中国与国际制度——一项研究议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0期。
孙吉胜:《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实践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3期。
孙琦:《俄罗斯东欧中亚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构建》,《学术交流》2017年第3期。
孙壮志、王海媚:《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2期。
陶大镛:《论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1980年第5期。
田春生:《“华盛顿共识”及其政策评析》,《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田巍、余淼杰:《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2期。
田野:《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1期。
汪熙、王邦宪:《我国35年来的中美关系史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5期。
王存刚:《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5期。
王怀宁:《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问题》,《经济研究》1983年第3期。
王逸舟:《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欧洲》1993年第5期。
乌家培:《要用世界经济模型来预测世界经济》,《世界经济》1984年第5期。
吴大焜:《美国经济危机的新发展》,《世界经济》1982年第2期。
吴恩远:《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世界历史》2009年第1期。
吴怀中:《当代日本安全政策:激进修正还是渐进转变》,《日本学刊》2018年第5期。
吴怀中:《日本政治变动及其对华影响》,《日本学刊》2013年第1期。
吴心伯:《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研究范式变化及其含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
吴心伯:《日本与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
吴兆契:《非洲经济的宏观调整和改革》,《世界经济》1991年第7期。
伍贻康:《国际经济体系的变革、转型与中国的应对》,《学术月刊》2006年第11期。
冼国明、杨锐:《技术积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
谢多:《国际资本流入下的汇率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第6期。
徐梅:《日本经济研究30年》,《日本学刊》2015年增刊。
徐奇渊、何帆:《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人民币跨境结算渠道的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许涛:《中国中亚问题研究概览:回顾、问题与前景》,《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年第4期。
薛荣久:《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与“复关”》,《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12期。
阎学通:《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
杨伯江:《民主党新政与日本之“变”》,《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杨伯江:《战后70年日本国家战略的发展演变》,《日本学刊》2015年第5期。
杨伯江:《中国中日关系研究综述》,《日本学刊》2015年增刊。
杨成:《中国俄苏研究的范畴重构与智识革命:基于学术史回顾和比较研究的展望》,《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1期。
杨洁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构建方向》,《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3期。
杨洁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5期。
杨玉圣:《八十年代的中国美国学》,《美国研究》1990年第4期。
姚文礼:《中国学者眼中的日本外交——评〈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1994)》,《日本学刊》1996年第4期。
姚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易纲、汤弦:《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第2期。
余永定:《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和中国经济》,《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8期。
余永定:《再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5期。
张斌、何帆:《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张宁、张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张飘扬:《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研究:一个国内文献综述》,《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36期。
张幼文、梁军:《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
张宇燕:《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改革》1994年第2期。
张毓熙编:《非洲问题研究中文文献目录(1990—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中国非洲史学会印制,1997年。
张蕴岭:《中国的周边区域观回归与新秩序构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期。
张志超:《人民币汇价制度改革的新探讨》,《国际金融研究》1985年第1期。
赵传君:《关于创建中国俄罗斯学的探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0年第6期。
赵海宽:《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赵会荣:《当前乌克兰政治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俄罗斯学刊》2016年第2期。
赵可金:《探索外交理论的中国路径》,《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赵汀阳:《天下秩序的未来性》,《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政治室:《夯实理论基础建立学科规范:“俄罗斯政治社会文化”学科建设笔谈》,《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史》编写组:《西亚非洲研究所40年(1961—2001)》(征求意见稿),2001年6月。
钟飞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框架、指标体系与评估》,《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4期。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
周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周弘主编:《共性与差异:中欧伙伴关系评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朱锋:《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3期。
资中筠:《架起理解的新桥梁——改革开放十五年中美关系史研究成果评析》,《美国研究》1996年第3期。
资中筠:《中国的美国研究》,《美国研究》1987年第1期。
Shiping Ta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Yaqin Q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8.
中華日本学会、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監修『中国における日本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版。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