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ssue of punishability that cannot be attempted is one of the most discussed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rime theories,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This issue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source of discord" in criminal law, and has also been likened to the "litmus paper" in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The handling of this issue will force the addressee to express the basic position of criminal law, so it will also become an ideal test platform for (attempted) lawlessness. This book basically affirms the punishability of an attempt and argues that the danger in the attempt is a planned danger. The judgment of the risk of attempted attempt should be sought from the imagination or calculation of the perpetrator pointing to the infringement of legal interests, and the theory of restricted interpretation of planned danger as a subjective attempt theory is also the choice that is most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various theoretical resources.(AI翻译)
张志钢(著): 暂无简介
一 中文文献类
(一)中文著作类:
[德]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第二版),刘幸义等译,2012年版。
[德]安塞尔姆·里特尔·冯·费尔巴哈著、C.J.A.米特迈尔出版:《德国刑法教科书》(第十四版),徐久生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
《奥地利刑法典》(2002年修订),徐久生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一)》,台湾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
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二)》,台湾元照出版社2013年版。
陈家林:《不能犯初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家林:《外国刑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兴良主编、周光权副主编:《刑法总论精释》(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陈兴良:《判例刑法学》(教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陈子平:《刑法总论》(2008年增修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储槐植、江溯:《美国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日]川端博:《刑法总论二十五讲》,余振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大谷实:《刑法总论》(新版第2版),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国刑法典》(2002年修订),徐久生、庄敬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德国刑法典》,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注评版),陈忠林译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芬兰]冯·赖特:《知识之树》,陈波等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洛塔尔·库伦:《刑法总论Ⅰ——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赵秉志执行主编:《刑法学》(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高仰止:《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3年版。
[英]哈特:《法理学与法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何鹏、李洁主编:《危险犯与危险概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上)》(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江溯:《犯罪参与体系研究——以单一正犯体系为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修订版),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法]卡斯特·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 总论(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最高法院判例刑法总论》,何庆仁、蔡桂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德]克劳斯·罗克辛:《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第二版),蔡桂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总论(第2卷)》,王世洲主译与校订,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德]莱茵荷德·齐柏利乌斯:《法学导论》,金振豹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黎宏:《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黎宏:《刑法学总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李立众:《犯罪成立理论研究——一个域外方面的尝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李立众:《刑法一本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成》(第十三版),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德]李斯特著、施密特修订:《德国刑法教科书》(修订译本),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梁根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林东茂:《刑法综览》(修订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林山田:《刑法通论 上册》(增订十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林山田:《刑法通论 下册》(增订十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林钰雄:《新刑法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刘媛媛:《现代刑法中的危险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马克昌主编,莫洪宪副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马克昌主编:《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昌:《比较刑法学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聂立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德]齐佩利乌斯:《法学方法论》,金振豹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6版),曾文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美]乔治·P.弗莱彻:《刑法的基本概念》,王世洲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乔治·P.弗莱彻:《反思刑法》,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曲新久:《刑法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曲新久等著:《刑法学》(第五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日本刑法典》(第2版),张明楷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瑞士刑法典(1996年修订)》,徐久生译,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瑞士刑法典(2003年修订)》,徐久生、庄敬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日]山口厚:《从新判例看日本刑法》,付立庆、刘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舒国滢等著:《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日]松宫孝明:《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补正版),钱叶六译,王昭武审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苏俊雄:《刑法总论Ⅱ》,台湾大地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修正版。
[德]特奥多尔·菲韦格:《论题学与法学——论法学的基础研究》,舒国滢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王安异:《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世洲:《现代刑法学(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王玉全:《对应原理与错误理论——解析因果流程错误》,台湾学林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
[德]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德]乌尔里希·齐白:《全球风险社会与信息社会中的刑法——二十一世纪刑法模式的转换》,周遵友、江溯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吴从周:《概念法学、利益法学与价值法学探索——一部民法方法论的演变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日]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戴波、江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肖吕宝:《主、客观违法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许玉秀、陈志辉合编:《不移不惑献身法与正义——许乃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集》,台湾新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许玉秀:《主观与客观之间——主观理论与客观归责》,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日]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德]英格博格·普珀:《法律思维小学堂:法律人的6堂思维训练课》,蔡圣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李昌珂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张德友:《不能犯——刑事上的法外空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明楷:《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成文堂(日本)联合出版1997年版。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张明楷:《法益初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 上),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2012年版。
张明楷:《刑法的私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赵秉志:《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赵秉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 (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郑军男:《不能未遂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日]中山研一:《刑法的基本思想》,姜伟、毕英达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周光权:《刑法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周光权:《刑法总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周光权:《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最高人民法院编:《刑事审判参考》(第5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中文论文类:
[德]G.雅各布斯:《刑法保护什么:法益还是规范适用?》,王世洲译,《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1期。
[德]艾斯勒:《抽象危险犯的基础和边界》,蔡桂生译,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14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日]奥村正雄:《不能犯之危险判断》,载何鹏、李洁主编《危险犯与危险概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蔡圣伟:《德国犯罪理论演进简史》,载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二)》,台湾元照公司出版社2013年版。
蔡圣伟:《评2005年关于不能未遂的修法——兼论刑法上行为规范与制裁规范的区分》,载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一)》,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版。
陈河源:《试论未遂可罚性基础上的不能未遂》,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陈洪兵:《关于不能犯的案例研究进路》,《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陈家林:《不能犯新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陈家林:《德国的不能犯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1期。
陈家林:《我国不能犯理论基本立场的再定位》,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陈家林:《论刑法中的危险概念》,《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2期。
陈家林:《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陈兴良:《不能犯与未遂犯——一个比较法的分析》,《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陈兴良:《客观未遂论的滥觞——一个学术史的考察》,《法学家》2011年第4期。
陈兴良:《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
陈璇:《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中外法学》2011年第2期。
陈璇:《客观的未遂犯处罚根据论之提倡》,《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
陈璇:《论客观归责中危险的判断方法——“以行为时全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一般人预测”之提倡》,《中国法学》2011年第3期。
储槐植、蒋建锋:《过失危险犯的存在可能性与可存在性思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瑞典]冯·赖特:《行动的理解与说明》,载[瑞典]冯·赖特《知识之树》,陈波等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冯军:《论〈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范目的及其适用》,《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
甘添贵:《“不能未遂”之“不能”与“危险”》,《月旦法学杂志》(台湾)第77期(2010年10月)。
高艳东:《规范学视野中预备行为可罚性的反思与重构》,《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
[日]关哲夫:《现代社会中法益论的课题》,王充译,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12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英]哈特:《英国国会上议院论不能犯未遂》,载[英]哈特《法理学与法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黄祥青:《误认尸块为毒品予以运输,应如何定罪处刑?——兼谈不能犯的定罪与量刑》,《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2期。
江溯:《二元违法论与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金光旭:《日本刑法中的实行行为》,《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德]克劳斯·罗克辛:《刑法的任务不是法益保护吗?》,樊文译,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劳东燕:《论实行的着手与不法的成立根据》,《中外法学》2011年第6期。
劳东燕:《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由故意的体系地位说起》,《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4期。
劳东燕:《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初步考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黎宏:《从一案例看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黎宏:《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判断——从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出发》,《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李川:《适格犯的特征与机能初探——兼论危险犯第三类型的发展谱系》,《政法论坛》2014年第5期。
李海东:《社会危害性与危险性:中、德、日刑法学的一个比较》,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洁:《不能犯的可罚危险判断》,《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梁根林:《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的困境与突围——〈刑法〉第22条的解读与重构》,《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
廖万里:《试论我国刑法中不能犯条款之增设》,《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5期。
廖万里:《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界说——以危险判断学说为基准》,《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
林东茂:《危险犯的法律性质》,《台大法学论丛》(台湾)第24卷第1期。
林宗翰:《风险与功能——论风险刑法的理论基础》,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大学,2006年。
刘晓山、刘光圣:《不能犯的可罚性判断——印象说之提倡》,《法学评论》2008年第3期。
[德]罗克信(Roxin):《“客观归责理论”之问题研讨》,许玉秀、郑铭仁译,《政大法学评论》(台湾)第50期。
[德]马库斯·德克·达博:《积极的一般预防与法益理论——一个美国人眼里的德国刑法学的两个重要成就》,杨萌译,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1期),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马乐:《为刑法主观主义辩护》,《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2期。
钱叶六:《未遂犯与不能犯之区分》,《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日]山口厚:《日本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金光旭译,《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
舒洪水:《预备犯的处罚根据》,《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第1期。
[日]松宫孝明:《日本的犯罪论体系》,冯军译,《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
[日]松宫孝明:《犯罪论体系再考》,张小宁译,《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
[日]松宫孝明:《“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的意义对比》,张晓宁译、付玉明校,《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德]托马斯·魏根特:《刑法未遂理论在德国的发展》,樊文译,《法学家》2006年第4期。
王强、胡娜:《着手理论的规范学定位与功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5月。
王新、张志钢:《我国刑法的有罪免刑制度论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王新:《我国刑法中“明知”的含义和认定——基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
[德]乌尔里希·齐白:《全球性网络犯罪的管辖权》,周遵友译,载[德]乌尔里希·齐白《全球风险社会与信息社会中的刑法——二十一世纪刑法模式的转换》,周遵友、江溯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德]乌尔里希·齐白:《预防性刑法的发展》,王钢译,载[德]乌尔里希·齐白《全球风险社会与信息社会中的刑法二十一世纪刑法模式的转换》,周遵友、江溯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日]西原春夫:《刑法上的危险概念》,载[日]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戴波、江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德]许乃曼:《刑法体系思想导论》,许玉秀译,载许玉秀、陈志辉合编《不移不惑献身法与正义——许乃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集》,台湾新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许恒达:《“行为非价”与“结果非价”论——论刑事不法概念的实质内涵》,《政大法学评论》(台湾)第114期。
许恒达:《论不能未遂——旧客观说的古酒新酿》,《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许恒达:《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与流变》,《月旦法学杂志》(台湾)2011年10月。
张德友:《不能犯的判断方法——危险概念的理性探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5期。
张建军:《我国预备犯立法之检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张明楷:《新刑法与客观主义》,《法学研究》1997年第6期。
张明楷:《危险犯初探》,《清华大学法律评论》(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明楷:《日本刑法的发展及其启示》,《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
赵秉志:《论我国刑法中的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法学杂志》1985年第4期。
郑军男:《不能未遂犯论争——“客观危险说”批判》,《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6期。
郑军男:《论定罪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解读刑法理论中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4期。
郑泽善:《论未遂犯与不能犯之区别》,《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5期。
周光权:《不能犯理论的最前线 编者絮语》,《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周光权:《区分不能犯和未遂犯的三个维度》,《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二 外文文献类
(一)外文著作类:
Albrecht,Der untaugliche Versuch,Stuttgart: Helbing & Lichtenhahn,1973.
Alwart,Strafwürdiges Versuchen: eine Analyse zum Begriff der Strafwürdigkeit und zur Struktur des Versuchsdelikts,Berlin: Duncker & Humbolt,1982.
Amelung,Rechtsgüterschutz und Schutz der Gesellschaft: Untersuchungen zum Inhalt und zum Anwendungsbereich eines Strafrechtsprinzips auf dogmengeschichtlicher Grundlage; zugleich ein Beitrag zur Lehre von der“Sozialschädlichkeit”des Verbrechens,Frankfurt am Main: Athenäum Verlag,1972.
Anastaspoulou,Deliktestypen zum Schutz kollektiver Rechtsgüter,München:Beck,2005.
Baumann/Weber/Mitsch,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11.Aufl.Bielefeld:Gieseking,2003.
Berz,Formelle Tatbestandsverwirklichung und materialer Rechtsgüterschutz:eine Untersuchung zu den Gefährdungs-und Unternehmensdelikten,München:Beck,1986.
Binding,Die Normen und ihre Übertretung: eine Untersuchung über die rechtmäβige Handlung und die Arten des Delikts,Leipzig: Wilhelm Engelmann,1918.
Brehm,Zur Dogmatik des abstrakten Gefährdungsdelikts,Tübingen: Mohr (Siebeck),1973.
Cramer,Der Vollrauschtatbestand als abstraktes Gefährdungsdelikt,Tübingen:Mohr(Siebeck),1962.
Demuth,Der normative Gefahrbegriff: ein Beitrag zur Dogmatik der konkreten Gefährdungsdelikte,Bochum: Studienverlag Brockmeyer,1980.
Duff,Criminal Attempts,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6.
Dölling(Hrsg.),Gesamtes Strafrecht.3.Aufl.Baden-Baden: Nomos,2013.
Ebert,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3.Aufl.Stuttgart: UTB Uni-Taschenbücher Verlag,2001.
Ebermayer(Begr.),Strafgesetzbuch-Leipziger Kommentar.Einleitung,§ § 1 bis 31,10.Aufl.Berlin: De Gruyter,1985(Zit.: LPK).
von Feuerbach,Lehrbuch des gemeinen in Deutschland gültigen peinlichen Rechts,Berlin: Nabu Press,2011.
Fischer,Strafgesetzbuch mit Nebengesetzen,61.Aufl.München: Beck,2014.
Frister,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6.Aufl.München: Beck,2013.
Freund,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Personale Straftatlehre,2.Aufl.Berlin:Springer,2009.
Germann,Über den Grund und die Strafbarkeit des Versuchs,Diss.,1914.
Graul,Abstrakte Gefährdungsdelikte und Präsumtion im Strafrecht,Berlin:Duncker & Humblot,1991.
Gropp,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3.Aufl.Berlin: Springer,2005.
Heckler,Die Ermittlung der beim Rücktritt vom Versuch erforderlichen Rücktrittsleistung anhand der objektiven Vollendungsgefahr,Baden-Baden: 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2002.
Heintschel-Heinegg(Red.),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 1-37 StGB.2.Aufl.München: Beck,2011(zit.: MK).
Herzog,Gesellschaftliche Unsicherheit und strafrechtliche Daseinsvorsorge: Studien zur Vorverlegung des Strafrechtsschutzes in den Gefährdungsbereich,Heidelberg: v.Decker,1991.
von Hippel,Deutsches StrafrechtⅡ,Berlin: Springer,1930.
Hoyer,Die Eignungsdelikte,Berlin: Duncker & Humblot,1987.
Jakobs,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die Grundlagen und die Zurechnungslehre,2.Aufl.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1993.
Jean Pradel/Alberto Cadoppi(Hrsg.),Fälle und Lösungen zur Strafrechtsvergleichung,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2009.
Jescheck/Weigend,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5 Aufl.Berlin:Duncker & Humblot,1996.
Joecks,Strafgesetzbuch,10.Aufl.München: Beck,2012.
Kindhäuser(Hrsg.),Strafgesetzbuch Allgemeiner Teil,§ § 1-79b.4.Aufl.Baden-Baden: Nomos,2013(zit.: NK).
Kindhäuser,Strafgesetzbuch,5.Aufl.Baden-Baden: Nomos,2013.
Kindhäuser,Gefährdung als Straftat:rechtstheoret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Dogmatik der abstrakten und konkreten Gefährdungsdelikte,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1989.
Kratzsch,Verhaltenssteuerung und Organisation im Strafrecht: Ansätze zur Reform des strafrechtlichen Unrechtsbegriffs und der Regeln der Gesetzesanwendung,Berlin: Duncker & Humbolt,1985.
Lagodny,Strafrecht vor den Schranken der Grundrechte: die Ermächtigung zum strafrechtlichen Vorwurf im Lichte der Grundrechtsdogmatik,Tübingen:Mohr,1996.
Leipold(Hrsg.),Strafgesetzbuch,2.Aufl.Heidelberg: Müller,2011.
Lilie(Hg.),Strafrechtliche Problem,BandⅡ,Berlin: Duncker & Humblot,2009(zit.: ProblblemⅡ).
Murmann,Versuchsunrecht und Rücktritt,Heidelberg: Müller,1999.
Köhler,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Berlin: Springer,1997.
Kühl,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7.Aufl.München: Vahlen,2012.
Kühl(Bearb.),Strafgesetzbuch,28.Aufl.München: Beck,2014.
von Liszt,Lehrbuch des deutschen Strafrechts,1.Aufl.Berlin/Leipzig.1881.
Maier,Die Objektivierung des Versuchsunrechts: eine strafrechtliche Analyse de lege lata,Berlin: Duncker & Humblot,2005.
Matt/Renzikowski,StGB,München: Vahlen,2013.
Malitz,Die untaugliche Versuch beim unechten Unterlassungsdelikt:zum Strafgrund des Versuchs,Berlin: Duncker & Humblot,1998.
Maurach/Gössel/Zipf,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Teilband 2: Erscheinungsformen des Verbrechens und Rechtsfolgen der Tat,Heidelberg:Müller,2014.
Mezger,Strafrecht Lehrbuch,3.Aufl.München: Beck,1951.
Niepoth,Der untaugliche Versuch beim unechten Unterlassungsdelikt,Frankfurt am Main: Peterlang,1994.
Prittwitz,Strafrecht und Risiko:Untersuchungen zur Krise von Strafrecht und Kriminalpolitik in der Risikogesellschaft,Frankfurt am Main:Klostermann,1993.
Puppe,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im Spiegel der Rechtsprechung.1.Aufl.Band 2,Sonderformen des Verbrechens.Baden-Baden: Nomos,2005.
Radtke,Die Dogmatik der Brandstiftungsdelikte: zugleich ein Beitrag zur Lehre vonden gemeingefährlichen Delikten,Berlin: Duncker & Humblot,1998.
Roxin,Strafrecht AT Ⅱ,München: Beck,2003.
Roxin,Strafrecht ATⅠ,4.Aufl.München: Beck,2006.
Roxin/Stree/Zipf/Jung,Einführung in das Strafrecht und Strafprozessrecht,1.Aufl.Heidelberg: Müller,1973.
Roxin/Stree/Zipf/Jung,Einführung in das Strafrecht und Strafprozessrecht,7.Aufl.Heidelberg: Müller,2006.
Rudolphi(Hrsg.),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7&8.Aufl.Köln: Heymann,2000(zit.: SK).
Satzger(Hrsg.),Strafgesetzbuch,2.Aufl.Köln: Heymann,2014.
Schönke/Schröder/Eser(Begr.),Strafgesetzbuch,29.Aufl.München: Beck,2014(zit.: SSK).
Schmidhäuser/Alwart,Strafrecht Lehrbuch AT,2.Aufl.Tübingen: Mohr Siebeck,1975.
Stratenwerth,Strafrecht,Allgemeiner Teil.6.Aufl.München: Vahlen,2011.
Stratenwerth,Schweizerisches Strafgesetzbuch Handkommentar,3.Aufl.Bern:Stämpfli,2013.
Volk,Wahrheit und Materielles Recht im Strafprozess,Konstanz: Universitätsverlag,1980.
Volz,Unrecht und Schuld abstrakter Gefährdungsdelikte,Diss.,1968.
Walter,Der Kern des Strafrechts,Tübingen: Mohr Siebeck,2006.
Weigend(Bearb.),Strafgesetzbuch-Leipziger Kommentar.Einleitung,§ § 1 bis 31.12.Aufl.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2007(zit.: LPK,12.Aufl).
Welzel,Strafrecht,11.Aufl.Berlin: De Gruyter,1969.
Wessels/Beulke/Satzger,Strafrecht AT,43.Aufl.C.F.Müller,2013.
Wohlers,Deliktstypen des Präventionsstrafrechts-zur Dogmatik moderner"Gefährdungsdelikte,Berlin: Duncker & Humbolt,2000.
Wolter,Objektive und personale Zurechnung von Verhalten,Gefahr und Verletzung in einem funktionellen Straftatsystem,Berlin:Duncker &Humbolt,1981.
Zaczyk,Das Unrecht der versuchten Tat,Berlin: Duncker & Humbolt,1989.
Zieschang,Die Gefährdungsdelikte,Berlin: Duncker & Humbolt,1998.
(二)外文论文类:
Adam/Shavell,Zur Strafbarkeit des Versuchs,GA 90,337.
Bloy,Unrechtsgehalt u.Strafbarkeit des grob unverständigen Versuchs,ZStW 113(2001),76.
Bosch,Unmittelbares Ansetzen zum Versuch,Jura 11,909.
Bottke,Untauglicher Versuch und freiwilliger Rücktritt,50 Jahre Bundesgerichtshof,Festgabe aus der Wissenschaft,2000,Band IV,135.
Bottke,Zur Möglichkeit u.Strafbarkeit des untaugl.Versuchs einer Straftat,Hruschka-FS 395.
Buri,Über die sog.untauglichen Versuchshandlungen,ZStW1(1881),185.
Cerezo Mir,Die Regelung des Versuchs im neuen span.StGB,Hirsch FS 127.
Ciacchi,Italien als Vorbild-Für die Straflosigkeit des untauglichen Versuchs,Samson-FS 3.
Dicke,Zur Problematik des untauglichen Versuchs,JuS 68,159.
Dohna,Der Mangel am Tatbestand,Güterbock-FG(1910)35.
Ebert/Kühl,Das Unrecht der vorsätzlichen Straftat,Jura 81,225.
Fornasari,Die Regelung des Versuchs u.des Rücktritts im dt.u.ital.Strafrecht,in Momsen(u.),49.
Freund,Gefahren und Gefährlichkeiten im Straf-und Maβgerecht Wider die Einspurigkeit im Denken und Handeln,GA 10,193.
Frisch,Strafrecht und Straftatsystem,in:Wolter/Freund(Hrsg.),Strafzumessung und Strafprozess im gesamten Strafrechtssystem,1996,135.
Gallas,Zur Struktur des strafrechtlichen Unrechtsbegriffs,Bockelmann FS 155.
Gallas,Abstrakte und konkrete Gefährdung,Heinitz-FS 171.
Geyer,A.,Über die sog.untauglichen Versuchshandlungen,ZStW1(1881),30.
Gössel,Über die Straftat des versuchten erfolgsqualifizierten Delikts,ZIS 11,386.
Gössel,Überlegung zu Strafgrund und Wesen des Versuchs,Wolter-FS 403.
Haas,Zum Rechtsgrund von Versuch und Rücktritt,ZStW 123(2011),226.
Hassemer,Professionelle Adäquanz,wistra 95,43.
Herzberg,Zur Strafbarkeit des untauglichen Versuchs,GA 01,257.
Hilgendorf,Strafrecht und Interkulturalität,JZ 09,139.
Hillenkamp,Zur „ Vorstellung von der Tat“,Roxin-FS 689.
Hohn,Grundwissen zum Handlung-und Erfolgsunrecht,JuS 08,494.
Hirsch,Der Streit um Handlungs-u.Unrechtslehre usw.,ZStW93(1981),831; ZStW94(1982),239.
Hirsch,Untaugl.Versuch u.Tatstrafrecht,Roxin-FS 711.
Hirsch,Zur Behandlg.des ungefährl.„ Versuchs“de lege lata u.de lege ferenda,Vogler-GS 31.
Hirsch,Konkrete und abstrakte Gefährdungsdelikte,Buchala-FS 151.
Hirsch,Die subjektive Versuchstheorie,JZ 07,494.
Hirsch,Systematik u.Grenzen der Gefahrdelikte Tiedemann-FS 145.
Hirsch,Gefahr und Gefährlichkeit,Arthur Kaufmann-FS 545.
Jakobs,Kriminalisierung im Vorfeld e.Rechtsverletzung,ZStW 97(1985),751.
Jahn/Ziemann,Die Frankfurter Schule des Strafrechts: Versuch einer Zwischen bilanz,JZ 14,943.
Jung,Zur Strafbarkeit des untaug.Versuchs,ZStW 117(2005),937.
Kaufmann(Armin),Objektive Zurechnung beim Vorsatzdelikt?,Jescheck-FS 251.
Kaufmann(Arthur),unrecht und Schuld beim Delikt der Volltrunkenheit,JZ 63,425.
Kawaguchi,Der untaugliche Versuch in japanischen Strafrecht-unt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deutschen Versuchslehre,ZStW110(1998),561.
Koriath,Zum Streit um die Gefährdungsdelikte,GA 01,51.
Kratzsch,Die Bemühungen um Präzisierung der Ansatzformel(§ 22 StGB),JA 83,420,578.
Krauβ,Erfolgsunwert und Handlungsunwert im Unrecht,ZStW 76(1964),19.
Kudlich,Objektives und subjektives Handlungsunrecht beim Vorsatzdelikt– zugleich Überlegungen zum Verhältnis zwischen Vorsatz-und Fahrlässigkeit,Benakis-FS 265.
Kühl,Grundfälle zu Vorbereitung,Versuch,Vollendung u.Beendigung,JuS 79,718,874; 80,120,273,506,650,811; 81,193; 82,110,189.
Kühl,Versuchsstrafbarkeit und Versuchbeginn,Küper-FS 289.
Kühl,Das Unrecht als Kern der Straftat,Kühne-FS 15.
Maiwald,Zur Strafbarkeit des untauglichen Versuchs—ein Zwischenruf aus rechtsvergleichender Sicht,ZStW 117(2005),937.
Maiwald,Über taugliche und grob unverständige Versuche.Eine rechtsvergleichende Bestandsaufnahme,im.Grundfragen des Strafrechts,Rechtsphilosophie und die Reform der Juristenausbildung,2010,159.
Mauel Cancio Meia',Zur Funktion der subjektiven Tatseite,Wolter-FS 298.
Meyer,Kritik an der Neuregelung der Versuchsstrafbarkeit,ZStW 87(1975),614.
Mir Puig,Über das Objektive und das Subjektive im Unrechtstatbestand,Armin Kaufmann-GS 253.
Mir Puig,Untaugl.Versuch u.statist.Gefährlichkeit im neuen span.StGB,Roxin-FS 729.
Mittermaier,Beitrag zur Lehre von Versuchs der Verbrechen,Neuer Archiv des Criminalrechts,1816/1817,163.
Momsen,Das„ unmittelbare Ansetzen“als Ausdruck generalpräventiver Strafbedürftigkeit,in:Momsen,Fragment.Strafrecht,2003,61.
Naka,Der Strafgrund des Versuchs,in: Hirsch/Weigend,Strafrecht u.Kriminalpolitik in Japa u.Dtld.,1989,100.
Putzke,Die strafbare Versuch,JuS 09,894,985,1083.
Puschke,Grundund Gefährdungsstrafrechts am Beispiel der Vorbereitungsdelikte,in: Hefendehl,Grenzenlose Vorverlagerung des Strafrecht?,2010,9.
Radtke,Gefährlichkeit und Gefahr bei den Straβenverkehrsdelikten,Wolter FS 466.
Rath,Grundfälle zum Unrecht des Versuchs,JuS 98,1106.
Roxin,Über den Strafgrund des Versuchs,Nishihara-FS 150.
Roxin,Gedanken zur Problematik der Zurechnung im Strafrecht,Honig FS 133.
Roxin,Tatentschluβ u.Anfang der Ausführung beim Versuch,JuS 79,1.
Roxin,Der strafrechtliche Unrecht im Spannungsfeld von Rechtsgüterschutz und individueller Freiheit,ZStW116(2004),929.
Roxin,Zur Strafbarkeit des untaugl.Versuchs,H.Jung-FS 829.
Safferling,Die Abgrenzung zw.strafloser Vorbereitung u.strafbarem Versuch im dt.,europ.u.Völkerstrafrecht,ZStW 118(2006),682.
Sax,„ Tatbestand“u.Rechtsgutsverletzung,JZ 76,430.
Schild,„ Objektive“und„ Subjektiv“in der strafrechtswissenschaftlichen Terminologie,Verdross-FS 215.
Schröder(Horst),Abstrakt-konkrete Gefährdungsdelikte?,JZ 67,522.
Schröder(Horst),Die Gefährdungsdelikte im Strafrecht,ZStW 81(1969),7.
Schroeder(von Fridrich-Christian),Der Siegeszug der Gefahr im Strafrecht,Wolter-FS 247.
Schünemann,Moderne Tendenzen in der Dogmatik der Fahrlässigkeits-und Gefährdungsdelikte,JA 75,435,792.
Schünemann,Kritische Anmerkungen zur geistigen Situation der deutschen Strafrechtswissenschaft,GA 95,201.
Sieber,Legitimation und Grenzen von Gefährdungsdelikten im Vorfeld von terror istischer Gewalt-Eine Analyse der Vorfeldtatbestände im„ Entwurf eines Gesetzes zur Verfolgung der Vorbereitung von schweren staatsgefährdenden Gewalttaten,NStZ 09,353.
Spendel,Zur Notwendigkeit des Objektivismus im Strafrecht,ZStW 65(1953)519.
Spendel,Kritik der subjektiven Versuchstheorie,NJW 65,1881.
Spendel,Zur Neubegründung der obj.Versuchstheorie,Stock-FS 89.
Steinberg,Taugl.Versuch u.konkrete Gefährdung,GA 08,516.
Stratenwerth,Zur Relevanz des Erfolgsunwerts im Strafrecht,Schaffstein FS 177.
Tiedemann,zum Verhältnis von Allgemeinem und Besonderem Teil des Strafrechts,Baumann-FS 7.
Timpe,Untauglicher Versuch und Wahndelikt,ZStW 125(2013),755.
Volk,Begriff und Beweis Subjektiver Merkmale,50 Jahre Bundesgerichtshof,Festgabe aus der Wissenschaft,2000,Band IV,739.
Weber,Die Vorverlegung des Strafrechtsschutzes durch Gefährdungs-und Unternehmensdelikte,hrsg.v.Jescheck,Beiheft 1987,1.
Weigend,Bewältigung von Beweisschwierigkeiten durch Ausdehnung des Materiellen Strafrecht,Triffterer-FS 695.
Weigend,Die Entwicklung der dt.Versuchslehre,in: Hirsch/Weigend,Strafrecht u.Kriminalpolitik in Japa u.Dtld.,1989,113.
Wörner,Die deutsche Versuchsdogmatik—eine Frage der Vorverlagerung der Strafbarkeit,im Sinn/Gropp/Nagy(Hg.): Grenzen der Vorverlagerung in einem Tatstrafrecht,2011,135.
Yamanaka,Zum Beginn der Tatausführung in japanischen Strafrecht,in: Hirsch/Weigend,Strafrecht u.Kriminalpolitik in Japa u.Dtld.,1989,101.
Zaczyk,Strafrecht,Rechtsphilosophie und der untaugliche Versuch,MaiwaldFS 885.
Zieschang,Der gefahrbegriff im Recht: Einheitlichkeit oder Vielgestaltigkeit,GA 06,1.
Zieschang,Das„ potentielle Gefährdungsdelikt“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GH,Wolter-FS 557.
Zoll,Der untaugliche Versuch in Polnischen Strafrecht,Eser-FS 655.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