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详情

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经济转型期 中小企业 企业发展 研究 中国

2012-12-01

978-7-5161-2031-6

416

32

扫码阅读

  • 内容简介
  • 书籍目录
  • 作者简介
  •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了较快发展。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的数据,到2010年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00万个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增至7000多万人,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80%。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另据国务院2011 年12月31日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数据,全国各类中小企业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可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转型期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但2011年以来,受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市场不利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运行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新情况,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市场需求萎缩、订单不足、融资难、税费负担重、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等。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和叠加,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剧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倒闭潮”、“跑路潮”。可以说,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对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是挑战,也是倒逼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市场的重要时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壮大中小企业实力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一大重要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也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我们编著《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前沿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及基础计量研究,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首先,通过就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效率及功能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小企业创业与成长性分析、中小企业风险传染与风险管理、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自主创新、中小企业政策机制创新、地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重要理论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其次,针对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重点选取投融资、出口贸易、产品市场、县域经济、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等研究案例,提出一系列有现实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另外,基于定量和定性指标综合计算出2011年和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系统地分析我国省际及不同地区和主要城市中小企业新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我国,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的著述很多,但以转型期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前沿理论、应用对策和基础研究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及评价,同时可提供全方位参考价值的论著并不多见。本书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撰写的。
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解明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动态原理,从网络强度、密度结构廓清了中小企业创新网络风险传染、学习导向、功能与绩效提升等机理,揭示了国内外中小企业政策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提供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多条突围路径。本书第一篇的理论研究成果被各类研究引用达170余次,总计被下载6820次,产生了较强的学术影响。
第二,在应用对策研究上,聚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书第二篇的专题研究先后得到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中央宣传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成果要报》(第58期、第65期),浙江省委副书记李强、副省长毛光烈、副省长陈加元等党政领导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的批示采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三,在基础研究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迄今我国企业景气指数评价方法上的不足。通过对我国省际、地区和主要城市中小企业指数的测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供了决策依据。2011年和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发布以来,得到了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人民网、央视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经济网、新浪网、雅虎资讯、搜狐网、腾讯网、股市360网、证券之星网、中融网、东方财富网、凤凰网、海峡财讯、中国评论通讯社等50多家国内及境外媒体的采访、报道及传播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本书由三篇构成。第一篇是我国转型期中小企业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包括第一章至第十六章。具体内容包括:产业集群结构、适应能力与升级路径;行业集聚度、集聚结构类型与技术进步的动态关系;企业集群的进化规则与适应度模拟;信息源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社会资本、融资结网与企业间风险传染;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节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外部节点、内部资源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学习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网络密度、知识流入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企业创业导向促进创业绩效提升的Meta分析检验;不同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下的企业成长性分析;新产品开发的自主创新管理模式研究;中小企业政策的演变特征与政策前沿;地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比较;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发展比较。
第二篇是我国转型期中小企业发展若干应用对策研究报告。由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六章构成。具体内容包括:我国小微企业面临“四贵三难”的严峻困境及解决思路的研究;我国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的研究;发展“新三板”市场创建我国高技术企业融资新平台的研究;发展中国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新模式的研究;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促进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面临风险与应对策略的研究;加快改善我国不合理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县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着力提升企业市场话语权,加快推进浙江产品制造转型升级的研究;杭叉集团转型升级的“五力”驱动模式的研究。
第三篇是我国近两年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由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章构成。具体内容包括: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理论与方法;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评价研究;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评价研究;2012年我国主要城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评价研究。
本书是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99、08&ZD039、12&ZD098)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重点资助出版的科研成果。全书由池仁勇、林汉川、谢洪明、刘道学负责出版策划、组织和统撰工作。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刘道学、池仁勇、汤临佳、许强、许必芳、许伟杰、孙伟、寿秀华、李正卫、李海华、李鸽翎、杨潇、吴宝、张化尧、张霞蓉、陈盈、陈文兵、陈侃翔、陈衍泰、林汉川、林洲钰、金陈飞、金慧英、胡淑静、骆秀娟、夏友富、郭巍、郭元源、崔正朔、程聪、程宣梅、谢洪明、蓝庆新、蔡曜宇、穆家柱。池仁勇、林汉川、刘道学对全书初稿进行了编纂。
本书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一直得到教育部社科司、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世界工业和技术研究组织协会(WAITRO)等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部门与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使得本书内容充实,数据准确,资料丰富,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时,还要由衷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出版中心主任卢小生编审及其专业团队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诸多心血和努力,他们细致、敬业、高效的工作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
尽管参加本书撰写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部门的工作者都对自己撰写的内容进行了专门潜心研究,但由于我国转型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众多新问题,加之时间又紧,难免存在不足。本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池仁勇
2012年10月

Team Leader Chi Renyong Lin Hanchuan Deputy Team Leader Xie Hongming Liu Daoxue Chen Yantai Main Authors (in alphabetical order) Liu Daoxue Chi Renyong Tang Linjia Xu Bifang Xu Weijie Xu Qiang Sun Wei Shou Xiuhua Li Zhengwei Li Haihua Yang Xiao Wu Bao Zhang Huayao Zhang Xiarong Chen Wenbing Chen Kanxiang Chen Yantai Chen Ying Lin Hanchuan Lin Zhouyu Jin Chen Fei Jin Huiying Jin Huiying Hu Shujing Luo Xiujuan Xia Youfu Guo Wei Cui Zhengshuo Cheng Xuanmei Cheng Cong Xie Hongming Lan Qingxin Cai Yaoyu(AI翻译)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