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随心(著): 暂无简介
1.国外类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2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01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6][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7][比]亨利·皮郎:《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10][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1][德]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2][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3][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4][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5][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卷),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6][德]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铃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17][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上下卷),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尹田:《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冲突与平衡》,载《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19][英]I.伯林:《两种自由概念》,载《公共论丛·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20][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21][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2][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3][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伍庆、王文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7][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8][德]康德:《康德文集》(第6卷),邓晓芒译,改革出版社2001年版
[29][加]罗伯特·韦尔、凯·尼尔森编:《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鲁克俭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美]理查德·隆沃思:《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31][美]罗伯特·A.高尔曼:《劳动法基本教程》,马静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德]W.杜茨:《劳动法》,张国文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3][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5][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王闯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37][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刘富胜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38][意]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李日章、梁捷、王利译,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
[39][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0][德]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庞学铨、李张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
[41][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两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42][德]施塔姆勒:《正义法的理论》,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43][荷]罗杰·布兰潘:《欧盟劳动法》(第一册),付欣等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5月版。
2.国内类
[44]史尚宽:《劳动法原论》,台湾正大印书馆1978年版。
[45]管欧:《当前法律思潮问题》,载刁荣华主编《法律之演进与适用》,台湾汉林出版社1977年版。
[4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7]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8]高放:《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49]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50]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5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92年版。
[5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3]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54]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55]傅静坤:《20世纪契约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6]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9]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0]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6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2]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63]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4]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65]王全兴主编:《劳动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6]周长征:《劳动法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7]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9]沈晓阳:《正义论经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0]吕廷君:《消极自由的宪政价值》,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1]何勤华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2]姚大志:《何谓正义》,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3]曹亚雄:《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历史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4]林进平:《马克思的“正义”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75]郭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76]柳平生:《当代西方经济正义理论流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77]廖申白、仇彦斌:《正义与中国——纪念罗尔斯正义论出版四十周年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78]洪冬英:《实现正义的选择与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9]刘振江、彭富明:《追寻正义: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80]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形成》,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
[81]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82]王正萍:《论社会主义劳动力的非商品属性——兼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党建研究》1995年第5期。
[83]陈国泰、谭颖卓:《雇佣劳动与市场经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84]王东升:《雇佣劳动问题新论——雇佣劳动与实践中的市场经济》,《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85]王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论“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
[86][美]Daniel Foote:《美国劳动法的放松规制》,杜钢建、彭亚楠译,《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87]刘刚:《论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对策——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就业问题》,《中国物价》2003年第3期。
[88]董保华、周开畅:《也谈“从契约到身份”——对第三法域的探索》,《浙江学刊》2004年第1期。
[89]常凯:《论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兼及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趋向》,《中国劳动》2004年第4期。
[90]林进平、徐俊忠:《伍德对胡萨米:马克思和正义问题之争》,《现代哲学》2005年第2期。
[91]林进平、徐俊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
[92]王新生:《马克思超越政治正义的政治哲学》,《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
[93]谢德成、穆随心:《英国劳动法限制解雇制度》,《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
[94]穆随心:《试论就业权的限定性》,《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95]杨鹏飞:《美国劳动法改革激励争议背后》,《社会观察》2007年第5期。
[96]袁祖社:《社会秩序·制度理性·公正理想——西方思想文化中公正观念之范式沿革》,《唐都学刊》2007年第5期
[97]曹玉涛:《“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述评》,《哲学动态》2008年第4期。
[98]穆随心:《试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99]李旸:《当代英美学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
[100]王新生:《马克思是怎样讨论正义问题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01]穆随心、郭捷:《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浅探》,《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
[102]李晶:《美国就业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其启示》,《辽宁经济》2010年第4期。
[103]成志刚、吴彬:《国外就业保障的经验及启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04]李佃来:《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学术研究》2011年第12期。
[105]李佃来:《论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06]王新生:《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107]袁祖社:《“正义”对“制度”的介入与规制——马克思正义观的实践难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108]邓晓芒:《中西正义观之比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09]穆随心:《论惩戒解雇制度中的正当原则——基于美国雇佣法》,《河北学刊》2016年第1期。
[110]黄程贯:《劳动基准法之公法性质与私法转化》,《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社会法理论研讨会会议》(下册)。
[111]2009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活动报道:《Rüdiger Krause教授主讲第14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论坛,阐述“管制与放松——全球化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动法的变革”》。
[112]林进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构建》,2016年7月1—2日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意识形态建设”重点研究方向和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如何建构中国的马克思正义观”研讨会论文。
[113]段忠桥:《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2016年7月1—2日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意识形态建设”重点研究方向和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如何建构中国的马克思正义观”研讨会论文。
[114]《国际观察:法国罢工现象更像一种文化》,《南方日报》,2006年3月29日。
[115]《世界各国对雇主解雇工人的严格限制》,《工人日报》,2008年3月12日。
[116]《孔子的十种形象》,《中国文化报》,2009年1月4日。
[117]《希腊举行全国性大罢工 国内运输瘫痪报纸将停刊》,《中国日报》,2010年12月16日。
[118]张超:《日拟修改劳动基准法改革工资制度》,《法制日报》,2014年6月3日。
[119]吴志明:《把协商民主和法治思维贯穿社会治理创新全过程》,《人民政协报》,2015年1月27日。
[120]阮向民:《就业歧视该怎样解读》,《浙江工人日报》,2015年2月6日。
[121]蒋黛:《县以上政府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西安日报》,2015年8月29日。
[122]蔡如鹏:《国研室司长:有政策储备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3月18日。
[123]《印度总理敦促放松劳动法》,《世华财讯》,2010年11月23日。
[124]《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新华网》,2010年7月1日。
[125]《温家宝记者会语录: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中国新闻网》,2010年3月14日。
[126]《台“劳动基准法”翻修 弹性雇佣时代将来临》,中国新闻网,2011年1月20日。
[127]《女民工模仿外交部发言人讨薪 网友:好笑又心酸》,人民网,2012年10月9日。
[128]黎虹:《朱正栩:劳动争议纠纷处理仲裁前置制度应取消》,中国法院网,2015年3月14日。
[129]朱晶晶:《上了全国两会的十大职工利益话题⑨:劳动仲裁难题》,中工网,2015年3月17日。
[130]吴强:《印度大罢工考验莫迪改革决心》,新华网新德里2015年9月5日电。
[131]李金磊:《2015中国经济成绩单四大看点:基尼系数“七连降”》,人民网北京2016年1月19日电。
[132]《10大佬:劳动合同法到了该改改的时候了》,“正和岛”网2016年2月26日。
[1]John Rawls,Political Liberal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2]From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Critical assessments,Jessop,Bob Roudedge,vol 1,1993.
[3]Rae,Douglas,Equalites,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4]J.K.Liebeman(1981),The Lingious Society,N.Y.
[5]Buchanan Allene E,1982,M arx and Justice The Radical Gritique of Liberalism London Methuen.
[6]Buchanan,Exploitation,Alienation and Injustice,CanadianJournal of Philosophy,No.1,1979.
[7]Solidarity Center(2004)Justice for All:The Struggle for Workers’Rights in China,Washington DC:Americ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bor Solidarity.Munro,R.(2006).
[8]Buchanan,Exploitation,Alienation and Injustice,CanadianJournal of Philosophy,No.1,1979.
[9]Buchanan,Exploitation,Alienation and Injustice,CanadianJournal of Philosophy,No.1,1979.
[10]‘he Lot of Chinese Workers:Do China's Labor Laws Work?,Roundtable before the Congressional 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109th Congress,2nd Session,Washington,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1]Chan,A.(2006)Organising Wal-Mart:The Chinese Trade Unions at a Crossroads.
[12]Japan Focus,September8,http://japanfocus.org/products/details/2217.
[13]Mingwei Liu(2010)UNION ORGANIZING IN CHINA:STILL A MONOLITHIC LABOR MOVEMENT?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4]Harper,Paul 1969,“The Party and the Unions in Communist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 37.
法治中国的实践逻辑
立宪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CONSTITUTIONALISM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MODERN CHINA比较法视角下中国判决效力体系化研究
Research on Systemization of Effects of Judgment in China with a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中国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政策与法律
The Reuse And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 In China:Policies And Laws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之影响
On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Jurisprudence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