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段小华
2012-06-01
978-7-5161-0771-3
212千字
高技术产业 政府投资 研究 中国
科技投入是促成技术创新向新兴产业演化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科技公共投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有待研究。本书从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案例,综合研究科技公共投入促成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提出相关的理论依据、支持方式和评价指标,并针对当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科技公共投入的组织方式、支持阶段、创新路径、产业规制等政策选择。
王英伟
2015-06-01
978-7-5161-4594-4
211千字
现代化建设 研究 中国
本书基于对中国现代性历史发展过程、内在逻辑和现实困境的详细考察,从理论和逻辑层面解答了现代性是否能够以社会工程的方式加以建构的疑问,提出了现代性建构社会工程化的思维。在分析社会工程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提供的方法论支撑的基础上,本书围绕我国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四个核心问题,即社会发展的价值抉择问题、社会制度的正当性问题、社会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以及社会个体的主体性问题,提出了详细的现代性建构方案。
邵慰
2016-01-01
978-7-5161-7671-9
209千字
制造工业 技术革新 转型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研究 中国
该书结合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首先区别了经济发展的“旧常态”和“新常态” 的概念,然后对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基本发展趋势、装备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关系及困境做出判断;进而研究了旧常态下的中国装备制 造业竞争力;新常态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技术跃升、人才培引和制度创新,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跃迁的一般路径、海外并购路径和自主创 新路径及策略;最后就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制度创新机制优化和制度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
张晓等
2015-01-01
978-7-5161-5422-9
229千字
环境 问题 研究 中国
当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带来了世界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增加,即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经济增长的收益。但是,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各国之间是不均衡的、影响是非中性的。甚至有分析指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贫富差距缩小,各国之间发展的差异反而越来越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变得更加突出。 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特别是全球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相关,或者说全球化使得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评判,经济的全球化加大了各国之间资源、生态环境的“贫富”差距,形成了新的不公平。 在全球化的外部发展环境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变得尤为艰难。为了应对全球化、促进和成就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全球环境与发展的态势及中国处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讨论。本卷《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全书分为四部分12章。第一部分总论;第二部分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气候变化;第三部分国际贸易对中国可持续性影响分析;第四部分全球化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书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注重研究的独立判断与理性分析、注重定性分析讨论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注重对已有文献和数据的把握,力求刻画全球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思想理论积累。
田云
2018-08-01
978-7-5203-2503-5
200千字
节能 农业经济发展 生产效率 研究 中国
本书以低碳农业生产率为切人点,围绕其时序演变规律、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理展开了系统性探索。研究发现: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长总体偏慢,且主要依赖于农业前沿技术的进步而非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同时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即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目前地区差距正逐步缩小并表现出分散化的区域集聚特征。影响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不大;而生产实践中的低碳农业技术采纳与否主要受户主个人特征影响。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宏观政策体系与中观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也需关注农户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选择偏好。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