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田云
2018-08-01
978-7-5203-2503-5
200千字
节能 农业经济发展 生产效率 研究 中国
本书以低碳农业生产率为切人点,围绕其时序演变规律、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理展开了系统性探索。研究发现: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长总体偏慢,且主要依赖于农业前沿技术的进步而非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同时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即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目前地区差距正逐步缩小并表现出分散化的区域集聚特征。影响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不大;而生产实践中的低碳农业技术采纳与否主要受户主个人特征影响。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宏观政策体系与中观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也需关注农户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选择偏好。
孙希有
2015-03-01
978-7-5161-5775-6
257千字
中国经济 经济发展战略 研究
本书的理论开启点是基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想,书中的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思维不仅仅是经济流动性发展的元叙事战略,也是人类主义发展的元叙事战略;不仅仅是从经济效益角度注重了发展问题,而且是从人类整体效益角度注重了发展问题,这是更宏大的视野和发展胸怀。本书提出,经济是靠流动才能存在和发展的。没有流动,就没有经济。经济的流动,就是要素的流动。要素的流动,才有经济的发展。整体与全局的发展,都是由于某些区域的领先发展,并由领先发展区域的开放与要素、能量的输出、扩散而引起的。本书把这一切归于流量经济概念范畴之内。流量经济理论定义是本书作者2000年初独创的。因“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启示,作者在本书中将其原提出的流量经济理论与实践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原有的流量经济要素及要素内涵也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完善,提出了“八个流量经济要素”和“强流动”“弱流动”两个分类定义。本书得出的结论性观点是:从理论内涵上看,全球具有研究流动性经济发展的理论都处于支持“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状态,而“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就是对流动性经济理论的实践验证。为此,本书再次独创了至少两个以上的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思维的经济发展新理论,即“增长决堤律理论”和“差序增长极律理论”等。
蔡跃洲
2018-09-01
978-7-5203-3047-3
262千字
中国经济 转型经济 研究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等现实挑战,加快增长动力变革迫在眉睫。本书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为背景,依托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厘清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转换、动力变革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制,着重考察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的宏微观数据开展相应的实证分析,旨在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参考。
王建林
2015-05-01
978-7-5161-6212-5
223千字
电力工业 价格政策 研究 中国
本书介绍了世界低碳经济背景,分析了低碳约束下的电力价格问题,以及碳排放贸易对电力价格的影响。本书认为,中国电力价格体制的问题主要有:碳成本对电力价格的传导难以在短期内化解;电力生产与上游煤炭供给之间的价格关系协调性差;新能源电力价格体制制约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等。本书详细分析了中国电力价格体制的现状和特点,对中国上网、输配、销售电价的管制与设计提出了看法;研究了煤炭与电力的纵向价格联动关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煤炭价格对电力价格的影响;对新能源电力价格的形成机制与管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新能源电力价格的影响因素和新能源电力价格制定方案等。
孙艳香
2017-07-01
978-7-5203-0829-8
165千字
农产品生产 研究 中国
技术因素是影响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双刃剑”。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应包括不同方向技术进步对政策的内生反应。本书以农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药技术市场的实证分析,构建了效用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农业技术进步方向模型,分别对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进行了追溯。本书拓宽了技术进步方向模型的应用范围,并在现有的农业技术进步理论范围内进一步边际拓展,为分析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与思路。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