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家风家训与乡风文明建设:山西闻喜裴柏村的个案研究

    邵凤丽

    2020-12-01

    978-7-5203-7003-5

    223千字

    7

    家庭道德 研究 闻喜县 农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本书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一“宰相村”为个案,探究一个村落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的动力所在。“宰相村”是裴氏家族的祖居地。作为地方望族,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兴起,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裴氏家族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形成了“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下,传统家训作为训诫、教化民众的有效方式,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载体。优秀家风家训的良性传承,可以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以及村落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 中国医改进程中的医生角色

    刘瑞明

    2018-08-01

    978-7-5203-2907-1

    358千字

    12

    医生 医院 管理 研究 中国

    该书以医改的关键先生——医生为核心,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变化的环境,特别是结合当前我国医改的实际,从医改的缘起与发展、医生角色与职业认同、医生与病人角色互动、医生角色建设、医生角色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将理论和实证融合,借助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系统而全面地对我国医院医生角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经验探讨。

  • 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来自武汉江夏的“中国经验”

    江立华

    2018-01-01

    978-7-5203-0446-7

    216千字

    7

    城乡一体化 发展 研究 中国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2004年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17年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连续下发了14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农业政策,并明确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一系列论述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确定了重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措施,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但城乡二元结构还未彻底解决,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存在一些隐患,例如,有的地方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空城空地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负荷过大,超前过度发展;有的地方农民户口“被城市化”,应享受待遇未“同等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不健全,行政命令高于城乡规划,规划引领作用难以发挥;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筹措难,投融资平台亟待完善,靠土地征用支撑建设现象较为普遍;产业支撑尚未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水平较低,规模效益亟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未健全,城乡公民待遇水平悬殊较大,政策标准亟待衔接;体制机制创新瓶颈制约较多,行政区划利益壁垒复杂,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等等,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党和政府的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地方到相关部门都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创新发展的理念、思路和途径。各个地方和基层的创新性探索,是形成自身特点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城镇化、农村发展之“中国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江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做法,反映了当地对于城乡协调发展这一历史性、战略性课题的深入思考和重新探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为了展现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面貌,本课题组多次深入到武汉市江夏区进行调查研究,深切感到武汉市江夏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已经迈上了新阶段。因此,从理论意义上看,对江夏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经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因为整个中国经验是由中央经验、地方和部门经验、基层经验三个层次构成。正如已故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所说:在三个层次的实践创新和探索中,中央经验是“中国经验”的核心、灵魂和指导。“地方和部门经验、基层经验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经验’一个个亮点、一个个支点,共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历程的一个个轨迹点、成长点。”郑杭生、杨敏、奂平清等著:《“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江夏以新产业、新社区为抓手,着力打造美好家园,涉及农业生产、社会关系和自然生态多重视角。这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之“中国经验”来自基层的一个典型案例,从新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经验”的丰富内涵。从现实意义上说,江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在“全域规划”“产业互动”“设施互通”“产镇融合”“城镇多元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创新,其先进思路和做法需要经由社会科学从多个角度来概括、凝练和提升。从中国社会学的使命出发,对江夏创新性经验进行调查和研究,使业已成型的“江夏经验”或“江夏模式”与更多地方的实践展开对话,转而更好地指导江夏乃至全国的实践。作为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社会学有义务和使命对其经验进行调查研究,做出自己的符合实际的理论概括,以提升自己的理论品质,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一书,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江夏实践经验所做的一种社会学提炼和概括。书中深度分析了城乡一体发展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城乡“规划统筹科学”“产业优化提升壮大”“基础设施健全配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健全均等”“生态和谐持续”“城镇多元协调集群发展”等重大问题,力图回答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建设和谐、现代、亮丽农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何在这些理论和现实问题,展示和深描我国基层和地方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全新成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增添又一个典型案例。希望此书不仅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的支撑,还为各地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益的启迪。

  • 当代中国群团组织研究:2000-2021

    葛亮

    2021-11-01

    978-7-5203-8431-5

    209千字

    13

    社会团体 研究 中国

    本书所指群团组织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妇联和工会等组织。作者在对传统基层政治组织社会基础、组织生成、组织运行、组织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群团组织已从单位政治组织转型为社会政治组织,并提出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作者运用国家/社会的分析范式描绘群团组织培育发展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内在逻辑,提出“社会反哺”的本土化概念,并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探寻未来群团组织的发展路径,探讨促其变革的时代动因,进而基于群团改革的实践经验,阐释新基层政治组织的概念框架和相关特性。

  •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治理研究

    孙发锋

    2019-12-01

    978-7-5203-5522-3

    251千字

    6

    社会组织管理 研究 中国

    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呼吁包括政治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这对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什么是政治学?在弄清什么是政治学之前,需要先弄清什么是政治。早在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末,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这段著名论述告诉我们,一个大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仅决定政治的上层建筑,而且进而决定文化的上层建筑。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一定条件下,政治对经济、政治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着决定性的反作用。一定形态的政治又与一定形态的经济一道首先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所以,一定的政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政治学,让我们进一步从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中寻找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列举的所有学科中,习近平总书记没有直接讲到法学,这决不是总书记的疏漏。法学本身不是一个领域,它仅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个工具,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学也十分重要。但在总书记的讲话中,法学在哪,我个人理解,法学在政治学的涵盖之中。无论从毛泽东的论述,还是习近平的论述,都说明我们不能把政治学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窄甚至偏颇。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其研究对象应该是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者组成中的“政治”即也可以称之为“大政治”,应是与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个领域相并列的政治领域、而不是仅仅限定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人事管理、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方面的“小政治”。具体而言,政治学就是研究群众、阶级、领袖、政党、国家、政府、军队、法律以及统一战线、战略策略等方方面面发展变化着活动及其联系并上升到规律和本质的学问。仅仅研究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人事管理、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方面的“小政治”学,既不能有效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又不利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学的创新发展。政治学作为治国理政的学问,其研究应当顺应历史趋势、围绕时代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满足人民期待。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创新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随时代步伐,站在历史高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学术方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和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在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互动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不断解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国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今世界,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政治学研究者应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政治学放到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历史中去创新,着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学。郑州大学政治学团队正是立足“大政治学”的研究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研究“互联网国际政治学”“政治安全学”“文化政治学”,并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其中,余丽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出版了一部开创性学术著作《互联网国际政治学》,并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业界空白,对我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郑州大学政治学学科荣获河南省重点学科之际,郑州大学政治学学科团队出版“郑州大学政治学丛书”,助力推进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李慎明2019年7月于北京

跳转共2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