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ok takes the key gentleman of medical reform - doctors as the core, combined with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of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the reality of China's medical reform, from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form, doctor's rol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doctor-patient role interaction, doctor-role construction, doctor's rol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integration of theory,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soci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discussion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of the role of doctors in hospitals in China.(AI翻译)
刘瑞明:(著)
刘瑞明 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与法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卫生经济与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东莞市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理事。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厅级课题七项。出版专著两部,主编(副主编)教材五部,发表科研论文近四十篇;在《光明日报》《中华时报》《中国校园文学》等传播媒介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1][英]J.A.MuirGray:《聪明的病人》,秦颖、唐金陵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保加利亚]尼科洛夫:《人的活动结构》,转引自黄枝连《社会情境论》,(中国香港)中华书局1992年版。
[3][波兰]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启泰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6][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8][法]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加拿大]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10][美]Charles Rosenberg:《当代医学的困境》,张大庆等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版。
[11][美]W.I.托马斯:《不适应的少女》,钱军、白璐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刘红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3][美]比德尔:《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曾霖生译,姜文彬校,《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年第11期。
[14][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16][美]亨利·E.西格里斯:《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徐明明译,刘继同校,《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年第11期。
[17][美]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石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乔江涛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19][美]罗宾斯、贾奇:《组织行为学》(第12版),李原、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1][日]青井和夫:《社会学原理》,刘振英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2][苏联]安德烈耶娃:《社会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3][苏联]安德烈耶娃:《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李翼鹏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4][英]G.邓肯·米切尔主编:《新社会学词典》,蔡振扬、谈谷铮、雪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5][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李惠斌、杨霄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27][英]阿兰·谢里登:《求真意志——米歇尔·福柯的心路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8][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9]安乐哲等:《儒家角色伦理》,《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5期。
[30]白剑峰、申少铁:《深化医改:医患都有获得感(砥砺奋进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报》2017年7月15日第7版。
[31]白剑峰:《医改世界难题的中国解法》,《法治与社会》2017年第9期。
[32][德]鲍曼等:《道德的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美]博普诺:《社会学》(上),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4]曹建文:《现代医院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曹雪芹:《红楼梦》,中华书局2005年版。
[37]曾原琳等:《论医疗行业公共人人性择拟与制度构建》,《医学争鸣》2016年第2期。
[38][加拿大]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39]常小艳:《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社区全科医生工作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0]陈成文、汪希:《西方社会学家眼中的“权力”》,《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
[41]陈建国:《委托—代理视角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1期。
[42]陈晶等:《两家三级医院临床医师职业认同现状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年第12期。
[43]陈里予:《医改一年每院少收几百万》,《新闻晨报》2014年2月14日第A04版。
[44]陈倩雯:《国内外医患关系研究述评》,《医学与哲学》2014年第3期。
[45]陈姗等:《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1年第5期。
[46]陈圣祺:《医生的角色定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第52期。
[47]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5期。
[48]陈万春、曹书杰:《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办法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7年第1期。
[49]陈祥槐:《公益导向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50]陈晓阳等:《关于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与伦理》,《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9期。
[51]陈孝平:《关于将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患者”一词统一更改为“病人”的建议》,《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年第1期。
[52]程度:《从社会学角度试述强化医生角色意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7年第8期。
[53]程度:《医生的角色行为与道德》,《医学与哲学》1993年第4期。
[54]程灶火等:《医患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患方利益诉求》,《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55]仇雨临等:《我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转型与发展路径研究》,《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2期。
[56]崔冰:《医生职业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7]崔静等:《病人对医生角色行为认知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7年第32期。
[58]崔香芬等:《农民就医过程中关系资本运作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59][英]大卫·休谟:《人性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60]代英姿等:《中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失衡与调整》,《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61][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
[62]丁水木、张绪山:《社会角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63]丁水木:《运用角色理论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生活》,《探索与争鸣》1992年第2期。
[64]杜鸿林等:《国内外集体主义思想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3期。
[65]杜治政:《医师的权威与病人自主——三论医师专业精神》,《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第6期。
[66]杜治政:《医学伦理学探新》,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7]樊艳芳:《唐代医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2年。
[68]方鹏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专题》,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69]方彦明:《依法治国的关键是用权利制约权力》,《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第6期。
[70]房国宾:《精神病强制医疗与人权保障的冲突与平衡》,《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7期。
[71][英]菲力普·亚当、克罗迪娜·赫尔兹里奇:《疾病与医学社会学》,王吉会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2]冯冬冬等:《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心理学报》2008年第4期。
[73]冯俊敏等:《418篇医疗纠纷文献回顾性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13年第9期。
[74]冯同强等:《对医师执业环境的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4期。
[75]冯英:《论网络舆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6]高顺文:《我国职业声望研究二十年述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7][英]丹尼尔·戈尔曼:《日常接触》,徐江敏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78]顾莉莉等:《医生角色认知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年第7期。
[79]顾昕:《从价格管制改革到支付制度改革——美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80]顾昕:《反腐大潮中的医生:如何获得阳光收入》,《中国医院院长》2017年第4期。
[81]顾昕:《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82]顾昕:《摇摆于再行政化与去行政化间》,《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第12期。
[83]顾昕等:《公立医院中的政府投入政策:美国经验对中国医改的启示》,《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84]管志利:《村庄医患互动的权力平衡》,《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85]郭建:《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6]郭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7]郭庆等:《突出重点、全方位地开展卫生支农》,《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年第7期。
[88]郭永松:《保健社会学:健康价值与社会文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89]何成森:《医患关系的演变对当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启示》,《江淮论坛》2015年第2期。
[90]何乐:《医改20载:痛并前进着》,《中国市场》2006年第11期。
[91]何宁、刘月树:《医改济民生,和谐促发展——我国医改3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年第1期。
[92]何维达、杨仕辉:《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93]何文炯:《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7期。
[94]侯卉芳:《“医生”与“病人”角色的分析》,《医学与哲学》1983年第9期。
[95]侯健:《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96]胡梦珠、沈春明:《刍议医生“道德人”与“经济人”的角色平衡》,《医学与哲学(A)》2016年第2期。
[97]胡明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期。
[98]黄丞等:《“医药合谋”内在机理的数理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99]黄冬梅等:《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制度支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第1期。
[100]黄二丹等:《世界医改启示录(五)——法国医改的镜鉴价值》,《中国医院院长》2011年第14期。
[101]黄希庭等:《简明心理学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2]黄燕:《医生激励不能仅靠薪酬改革》,《医药经济报》2016年12月30日A02版。
[103]黄耀宁等:《对广东医学院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实践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第5期。
[104][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05]季韶荣等:《医生角色压力与职业成长的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三甲医院医生为例》,《医学与哲学(A)》2016年第10期。
[106]姜瑾:《医患晤谈中角色的冲突与和谐》,《医学与哲学》1998年第3期。
[107]蒋辉、马恩祥:《医院投诉管理的卫生经济成本分析及政策探讨》,《现代医院管理》2012年第4期。
[108]蒋天文等:《中国医疗系统的行为扭曲机理与过程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109]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0]康兴发:《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长效机制探讨》,《临床合理用药》2013年第6期。
[111]孔祥金等:《红包与医患诚信:全国10城市4000名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研究之七》,《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第5期。
[112]乐国安:《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3]乐国安等:《入职期望与员工离职的关系——期望落差假设在中国情境下的验证》,《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3期。
[114]雷光和、刘瑞明等:《“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绩效考评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第9期。
[115]黎俊平:《基于员工心理预期的湘雅三医院激励机制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8年。
[116]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第6期。
[117]李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求是》2013年第23期。
[118]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3年第5期。
[119]李超平等:《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第12期。
[120]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21]李大壮等:《经济人视角下医疗趋利行为及其制约机制》,《医学与哲学(A)》2015年第2期。
[122]李德成等:《医患关系法律属性和伦理属性探讨》,《重庆医学》2013年第7期。
[123]李德顺等:《价值论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4]李家伟等:《患者就医参与行为研究:维度、动机及其对策》,《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4年第8期。
[125]李隽等:《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发展动因的多视角分析与研究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5期。
[126]李茂花:《公立医院医生角色冲突情况及管理——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为例》,《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18期。
[127]李强:《不同医学模式下医生角色之比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第5期。
[128]李强:《转型时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129]李强等:《不同医学模式下医生角色之比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第5期。
[130]李伟民:《红包、信任与制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31]李小平等:《权威人格与权力感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心理学报》2012年第7期。
[132]李毅萍:《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8年第7期。
[133]李永生:《医疗职业人格与语言艺术医疗职业人格研究之三》,《中国医学伦理》2005年第4期。
[134]李泽厚:《世纪新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35]李子云:《通过软法的权力控制》,《唯实》2008年第8期。
[136]梁飞琴:《从性别视角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37]林秉贤:《社会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138]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9]林火旺:《伦理学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40]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修订版),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4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2]刘丹等:《某省级专科医院医生职业认同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1期。
[143]刘芳:《基于医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医院文化建设新思维和路径探析》,《现代医院》2016年第9期。
[144]刘理想:《我国古代医生社会地位变化及对医学发展的影响》,《中华医史杂志》2003年第2期。
[145]刘鹏飞等:《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看中国医患矛盾》,《北方论丛》2017年第1期。
[146]刘平安:《推进医改政府要做四件事情》,《健康报》2014年12月12日第8版。
[147]刘权莹:《8成以上医务人员认为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9期。
[148]刘瑞明:《对口支援中存在的误区》,《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149]刘瑞明:《医生权力的异化与控制》,《重庆医学》2016年第10期。
[150]刘瑞明:《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51]刘瑞明:《支援农村医师的绩效考评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5年第10期。
[152]刘瑞明等:《医生和患者权利(力)的来源、内涵及特点——互动视域下医患权利(力)运作形式一》,《中国医院管理》2015年第10期。
[153]刘瑞明等:《医生权力权威的建构——互动视域下医患权利(力)运作形式二》,《中国医院管理》2015年第10期。
[154]刘瑞明等:《医疗冲突与暴力的缘起、发展与消弭——互动视域下医患权利(力)运作形式三》,《中国医院管理》2015年第10期。
[155]刘瑞明等:《合作与参与、患者成熟度与医生的领导方式——互动视域下医患权利(力)运作形式四》,《中国医院管理》2015年第10期。
[156]刘瑞明等:《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机制研究》,《中国医院》2014年第6期。
[157]刘瑞明等:《我国医生角色认同危机与出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58]刘瑞明等:《医生权力(利)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年第3期。
[159]刘瑞明等:《医生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期望的中介作用》,《中国全科医学》2016年第3期。
[160]刘铁芳:《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61]刘维忠:《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与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版。
[162]刘欣怡、刘俊荣等:《卫生经济学视野中的医患合谋》,《医学与哲学》2013年第8期。
[163]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164]刘永中、金才兵:《英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词汇手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65]刘玉恩:《我国医疗保障公平性研究》,《中国卫生法制》2006年第5期。
[166]刘志博:《医疗机构法律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67]柳经纬等:《医患关系法论》,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168]龙冠海:《社会学》,(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版。
[169]陆建明、康小明:《医院文化的内涵与建设》,《医院管理论坛》2006年第7期。
[170]罗国杰:《罗国杰文集(上)》,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1][美]罗洛·梅:《人寻找自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2]罗司亮:《综合型医院医务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9年。
[173]罗宗志:《百年来人类学巫医研究的综述与反思》,《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74]骆海燕:《医院相关群体对护士长角色期望的调查》,《护理研究》2009年第14期。
[175]马辉:《再论医患关系的性质与类型》,《中国医院管理》2014年第1期。
[176][古希腊]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7]马进:《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医改》,《中国卫生》2015年第2期。
[178]马磊等:《中国城市居民的分配公平感研究》,《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179][苏联]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80]马孟杰:《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181]马文元:《社区医学心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版。
[182]马文元:《医生角色权利与义务》,载《社区医学心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版。
[183]马永庆:《道德自律的特性解读》,《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84]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5]孟祥敏:《乡村技术精英的地位重构:人情、身份、市场》,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86]苗相圃:《伦理学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7]潘传德:《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11期。
[188]潘宁、丁丽丽:《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89]潘新丽:《中国传统医患伦理解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90]漆多俊:《论权力》,《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91]齐向红:《心理护理中病人角色转换及遵医行为的强化策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年第2期。
[192]钱小泉等:《医患关系的核心是做好医生》,《医院管理论坛》2012年第10期。
[193][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4]秦启文、周永康:《角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5]邱隆树等:《中国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初探》,《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18期。
[196]屈英和:《“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的错位与重构》,《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
[197]屈英和:《“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关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8]瞿晓萍、叶旭春:《不同群体对医生、护士、患者角色认知的刻板印象》,《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年第13期。
[199]瞿晓萍、叶旭春:《医生角色认知刻板印象测量工具的编制及评价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4年第2期。
[200]全鹏、刘瑞明:《医生权力现状和前景自我认知分析》,《中国医院》2016年第8期。
[201]任初明:《我国大学院长的角色冲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02]任伊雯等:《理想医生角色:医患双视角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6期。
[203]韶红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4期。
[204]邵雨薇:《心理资本调节下的医生角色压力与职业成长相关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5年。
[205]申曙光等:《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与制度整合目标》,《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206]石宏伟等:《基于3C理论的医生内在动力激励机制研究》,《重庆医学》2012年第30期。
[207]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08]时延安:《中美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之比较》,《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209]舒坤尧:《单位微权力异化原因与应对措施探析》,《领导科学》2017年第28期。
[210]宋爱红等:《教师组织承诺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2期。
[211]宋广文等:《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心理发展与健康》2006年第1期。
[212]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3]宋希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4]苏明丽等:《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长效机制探讨》,《中国医院管理》2009年第8期。
[215]孙茜:《医生自由执业重在身份平等》,《中国医院院长》2017年第Z1期。
[216]孙世伟:《权利与权力辩证关系的法哲学探析》,《现代交际》2013年第12期。
[217]汤小薄:《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7年。
[218]唐龙妹等:《10省、市、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第2期。
[219]唐旭昌:《大卫·哈维城市空间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20]陶乃煌:《医学社会学概论——第九讲医生角色》,《医院管理》1984年第3期。
[221]滕亚等:《应当重视医生“公共人”的角色定位》,《医学与哲学(B)》2014年第10期。
[222]田孟:《医疗体制、临床医学与患者的伦理困境——“魏则西事件”的问题与启示》,《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223]田秀云:《角色伦理的理论维度和实践基础》,《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4期。
[224]田秀云:《儒家名分论中的合理内涵与现代角色伦理建设》,《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6期。
[225]涂丹、何中臣等:《医患合谋诱导医疗保险消费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医学与哲学》2014年第4期。
[226]汪晓凡等:《中医医疗服务患者服从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1期。
[227]汪新建等:《媒体中的医方形象及其对医患信任的影响》,《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
[228]汪新建等:《医患信任关系的特征、现状与研究展望》,《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229]王琛莹等:《夹缝中行医:68.1%受访医生直言医生执业环境差》,《中国青年报》2015年4月20日第7版。
[230]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1]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32]王春玉、鲜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政策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第12期。
[233]王春玉:《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实践与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第12期。
[234]王丹等:《医患关系,我们将持续关注》,《健康报》2015年3月6日第4版。
[235]王涵乙等:《国内外医院管理者胜任力研究进展》,《中国医院》2014年第4期。
[236]王静:《我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回顾》,《现代医院管理》2011年第1期。
[237]王俊:《中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研究——三个误区及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7年第2期。
[238]王立杰、许舟平:《敏捷无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39]王丽波等:《护士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第6期。
[240]王列军等:《医生激励机制:医院改革核心之处》,《中国医院院长》2016年第17期。
[241]王琳:《和谐医患关系的“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思考》,《医学与社会》2009年第5期。
[242]王世清等:《当代医患关系与医生服务观念的思考》,《当代医学》2006年第11期。
[243]王帅:《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研究及政策建议》,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244]王贤吉等:《医药分开的内涵与实现途径探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年第1期。
[245]王秀美:《论社会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3期。
[246]王学栋:《公共人:行政自由裁量权伦理化的可能性》,《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247]王阳:《医生角色伦理的三维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48]王耀忠:《市场经济下的宏观卫生政策与微观激励——医疗医保改革与医药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综述》,《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249]王仲:《对新医改下病人就医需求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医院管理》2014年第4期。
[250][美]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杨辉、张拓红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51][英]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朱生豪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52]魏玲:《医生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53]魏万宏:《国内外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比较与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2期。
[254]温忠麟等:《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心理学报》2005年第2期。
[255]伍德志:《论医患纠纷中的法律与信任》,《法学家》2013年第5期。
[256]伍凤兰等:《公立医院改革——历史演进、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年第1期。
[257]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58][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4年版。
[259]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60]夏云:《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第11期。
[261]向玉乔:《“信任与医患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2期。
[262]向准等:《重庆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实施效果分析》,《重庆医学》2011年第34期。
[263]谢晋宇等:《企业雇员流失——原因、后果与控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264]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65]谢铮:《患者因素如何影响医方对医患关系的看法》,《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第2期。
[266]谢志青:《提高医务人员医德素质的基本路径——自律与他律》,《中国医院管理》2004年第4期。
[267]徐菁菁:《重新认识疾病、医疗与生死医生的角色》,《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3期。
[268]徐茂云:《医生人格特征与医疗纠纷的相关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69]徐双燕等:《成都医院医患关系普遍认知调查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12期。
[270]徐昕、卢荣荣:《暴力与不信任——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研究:2000—2006》,《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期。
[271]徐玉梅等:《论调动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关键点》,《卫生软科学》2012年第3期。
[272]徐渊洪:《人际关系运作对建立医患互信作用的思考》,《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第5期。
[273]徐耘:《我国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学与社会》2016年第11期。
[274]许栋等:《中外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研究差异》,《中国医院》2012年第12期。
[275][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76]杨开城:《浅论课程开发理论中的角色分析和知识组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9期。
[277]杨漫欣等:《医院组织气氛对医生组织承诺的影响》,《中国医院管理》2011年第2期。
[278]杨天宇:《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理论评析》,《学术论坛》2000年第2期。
[279]杨同卫:《论医疗制度变革时期的医生角色冲突》,《中国医学理论学》2006年第6期。
[280]杨威:《“从事公务”问题刍议——由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取回扣行为定性问题引发的思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6期。
[281]杨永朋:《“医药分开”的视角解析我国“看病贵”的难题》,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82]伊焱、陈士福:《医患关系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优化探讨》,《中国医院管理》2014年第5期。
[283]佚名:《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版。
[284]殷振华:《教师自我角色期望量表的编制》,《心理研究》2011年第1期。
[285]尹倩:《身份寻求与角色冲突:近代医生诊金问题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86]尹秀云:《医患关系认知中的两个误区及伦理分析》,《医院管理论坛》2005年第2期。
[287]尹岩:《论个体自我认同危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88]应亚珍:《政府卫生投入: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289]尤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的困境》,《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90]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91]余菲:《权力、自我相似面孔影响择偶复制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92]余晖:《一个独立智库笔下的新医改(上)》,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年版。
[293]俞双燕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比较》,《卫生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294]俞晓华:《医学高技术背景下的诊断思维误区》,《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9期。
[295]宇红:《论韦伯科层制理论及其在当代管理实践中的运用》,《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3期。
[296]岳朝晖等:《我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企业家天地》2013年第9期。
[297]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98]张国清:《他者的权利问题——知识—权力论的哲学批判》,《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299]张洁:《只要改变逐利机制才能建立医患互信》,《全球商业经典》2014年第9期。
[300]张美:《列宁防范公共权力异化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301]张勉、张德:《Price-mueller离职模型中价值观变量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6年第9期。
[302]张勉等:《IT企业技术员工离职意图路径模型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4期。
[303]张勉等:《Price-Mueller离职模型中价值观变量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6年第9期。
[304]张淼:《医生角色冲突的现状及其伦理调适》,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305]张奇林:《制度的逻辑:中美医疗保障制度比较》,《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4期。
[306]张琪等:《医患关系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版。
[307]张文娇:《从医生的角色冲突看中国“看病贵”问题》,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308]张艳莉、李向花:《关于角色冲突的研究概述》,《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2期。
[309]张英姿等:《众专家把脉医患关系“病根”在于政府投入不足》,金羊网-新快报,2012年5月9日。
[310]张昱等:《南京地区医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11]张云飞等:《从传统医德到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第6期。
[31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13]赵明等:《我国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改革模式及效果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第3期。
[314]赵琪等:《我国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及身心健康状况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年第32卷。
[315]赵玉英、崔晓波等:《医院改革十年实践回顾》,《中国医院管理》1989年第11期。
[316]赵志裕:《中庸思维的测量:一项跨地区研究的初步结果》,《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8期。
[317]郑大喜:《医生的行为角色及其控制策略——基于经济学的分析》,《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6期。
[318]周浩等:《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6期。
[319]周寿祺:《卫生事业性质的争鸣与实践》,《卫生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320]周宪:《当前的文化困境与艺术家的角色认同危机》,《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第12期。
[321]周晓红:《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及整合的可能性》,《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32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23]周晓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24]周志新等:《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与医务人员离职倾向关系探讨》,《医学与社会》2012年第9期。
[325]朱碧新:《帕累托最优应成为中央企业EVA绩效评价的目标》,《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326]朱博文、罗教讲:《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吗?——基于数据CSS2013的实证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327]Seligman,Adam B.,,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p.170.
[328]Aiken,L.S.,West,S.G.and Reno,R.R.,,Sage Publications,1991.
[329]Alexander Wend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p.45-64.
[330]Allen,T.D.,Poteet,M.L.and Russell,J.E.,“Attitudes of Managers Who are More or Less Career Plateaued”,,Vol.47,No.2,1998,pp.159-172.
[331]Anderson,L.A.and Dedrick,R.F.,“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 Physician Scale:A Measure to Assess Interpersonal Trust in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s”,,Vol.67,No.3,1990,pp.1091-1100.
[332]Anderson,R.M.and Funnell,M.M.,“Patient Empowerment:Reflections on the Challenge of Fostering the Adoption of a New Paradigm”,,Vol.57,No.2,2005,p.153.
[333]Anthony Giddens,,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1.
[334]Culyer,Anthony J.,“The Normative Economics of Health Care Finance and Provision”,,Vol.5,No.1,1989,pp.34-58.
[335]Arneson,H.and Ekberg,K.,“Measuring Empowerment in Working Life:A Review”,,Vol.26,No.1,2006,pp.37-46.
[336]Arnet,Z.J.E.,Arnet,Z.B.B.and Petterson,I.,“Violence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Occupational and Lifestyle Risk Factors in Swedish Nurses”,,Vol.10,No.6,1956,pp.119-127.
[337]Arnold,H.J.and Feldman,D.C.,“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Job Turnover”,,Vol.67,No.3,1982,pp.350-360.
[338]Arrow,K.J.,“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Vol.26,No.53,1978,pp.347-375.
[339]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Vol.1,No.4,1977,pp.139-161.
[340]Baron,R.M.and Kenny,D.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Vol.51,No.6,1986,pp.1173-1182.
[341]Bond,M.H.,,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NY,U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p.208-226.
[342]Cao,J.and Wei,J.,“Evolu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Doctor’s Role in China”,,Vol.384,No.9945,2014,pp.742-742.
[343]Caplan,G.,,New York:Behavioral Publications,1974.
[344]Chatman,J.A.and Spataro,S.E.,“Using 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 to Understand Relational Demography-based Variations in People’s Responsiveness to Organizational Culture”,,Vol.48,No.2,2005,pp.321-331.
[345]Cheng-Ju Chang,“Work Stress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Taiwanese Clinical Psychologist and the Effects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Turnover Intention,and Intention to Change Professions”,,No.24,2013,pp.37-48.
[346]Cheung,G.W.and Lau,R.S.,“Testing Mediation and Suppression Effects of Latent Variables:Bootstrapping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2007.
[347]Cm,F.C.,Van,O.P.and Van Marwijk,H.W.et al.,“A Patient doctor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PDRQ-9)in Primary Car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Vol.26,No.2,2004,p.115.
[348]Coe,Rodney M.,(2nd ed.),New York:McGraw-Hill,1978.
[349]Roter,D.,“The Enduring and Evolving Nature of the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Vol.39,No.1,2000,pp.5-15.
[350]Delbanco,E.L.,“Enrich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y Inviting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Vol.116,No.5,1992,pp.414-418.
[351]Demerouti,E.,Eeuwijk,E.and Snelder,M.et al.,“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a‘Personal Effectiveness’Training on Psychological Capital,Assertiveness and Self-awareness Using Self-other Agreement”,,Vol.16,No.1,2011,pp.60-81.
[352]Dierdorff,E.C.,Bell,S.T.and Belohlav J.A.,“The Power of‘We’: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ollectivism on Team Performance over Time”,,Vol.96,No.2,2011,p.247.
[353]D′Lima,D.M.,Murray,E.J.and Brett,S.J.,“Perceptions of Risk and Safety in the ICU:A Qualitative Study of Cognitive Processes Relating to Staffing”,,Vol.46,No.1,2017,pp.60-70.
[354]Dong,H.,Bogg,L.and Rehnberg,C.et al.,“Drug Policy in China: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in Rural Areas”,,Vol.48,No.6,1999,pp.777-786.
[355]Douglas McGregor,,McGraw Hill Education,1960,pp.43-58.
[356]Egan,T.M.,Yang,B.and Bartlett,K.R.,“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and Job Satisfaction on Motivation to Transfer Learning and Turnover Intention”,,Vol.15,No.3,2004,pp.279-301.
[357]Event Van de Vlient,“Role Conflict between Supervisor and Subordinate”,,Vol.5,No.1,1976,pp.19-23.
[358]Farndale,E.et al.,“Context-bound Configurations of Corporate HR Function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Vol.49,No.1,2010,pp.45-66.
[359]Frazer,J.G.,London:Macmillan,Third Edition,1980,p.53.
[360]Fuchs,V.R.,“The Supply of Surgeons and the Demand for Operations”,,Vol.13,No.236,suppl,1978,pp.35-56.
[361]Furrow,B.R.,“From the Doctor to the System:The New Demands of Health Law”,,Vol.14,No.1,2004,pp.67-90.
[362]Goffman,,Garden City,NY:Anchor,1967,p.33.
[363]Griffeth,R.W.,Hom,P.W.and Gaertner,S.,“A Meta-analysis of Antecedents and Correlates of Employee Turnover:Update,Moderator Tests,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Vol.26,No.3,2000,pp.463-488.
[364]Gross,Mason,McEachern,,New York:Wiley,1958.
[365]Gustave Le Bon,,Authorhouse Press,2008.
[366]Györffy,Z.,Dweik,D.and Girasek,E.,“Workload,Mental Health and Burnout Indicators among Female Physicians”,,No.4,2016,pp.14-12.
[367]Hall,M.A.,Dugan,E.and Zheng,B.et al.,“Trust in Physician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What Is It,Can It Be Measured,and Does It Matter?”,Vol.79,No.4,2010,pp.613-639.
[368]Harrington,J.,Noble,L.M.and Newman,S.P.,“Improving Patients’Communication with Doctors: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 Studies”,,Vol.52,No.1,2004,pp.7-16.
[369]Hayes-bautista and David,E.,“Modifying the Treatment:Patient Compliance,Patient Control and Medical Care”,,Vol.10,No.5,1967,pp.233-238.
[370]Hill,M.J.and Decherney,A.H.,“Negotiation for Physicians”,,Vol.31,No.3,May 2013,pp.215-218.
[371]Holmbeck,G.N.,“Toward Terminological,Conceptual,and Statistical Clarity in the Study of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Examples from the Child-clinical and Pediatric Psychology Literatures”,,Vol.65,No.4,1997,pp.599-610.
[372]Holtom,B.C.,Mitchell,T.R.and Lee,T.W.et al.,“Shocks as Causes of Turnover:What They Are and How Organizations Can Manage Them”,,Vol.44,No.3,2005,pp.337-352.
[373]Hu,L.,Yin,X.and Bao,X.et al.,“Chinese Physicians’Attitudes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Vol.25,No.2,2014,pp.135-147.
[374]Hurwitz,S.,Kelly,B.and Powis,D.et al.,“The Desirable Qualities of Future Doctors-astudy of Medical Student Perceptions”,,Vol.35,No.7,2013,pp.1332-1339.
[375]Ferraz A.Guedes,“Protagonist-patient and Servant-doctor:A Medicine for the Sick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No.41,2017,pp.S683-S683.
[376]Jackson,C.L.,Colquitt,J.A.and Wesson,M.J.et al.,“Psychological Collectivism:A Measurement Validation and Linkage to Group Member Performance”,,Vol.91,No.4,2006,pp.884-899.
[377]Price,James L.,“Reflection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Turnover”,,Vol.22,No.7,2001,pp.600-624.
[378]James,L.R.and Brett,J.M.,“Mediators,Moderators,and Tests for mediation”,,Vol.69,No.2,1984,pp.307-321.
[379]James,L.,“Price,Reflection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turnover”,,Vol.22,No.7,2001,pp.600-624.
[380]Jenkins,R.,,Routledge,1996.
[381]Jones,M.L.,“Role Conflict:Cause of Burnout or Energizer?”,Vol.38,No.2,1993,pp.136-141.
[382]Jr.P.French and Caplan,R.D.,,New York:Amacon,1972,pp.1-66.
[383]Kabaa,R.and Sooriakumaran,P.,“The Evolu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Vol.5,No.1,2007,pp.57-65.
[384]Kim,J.S.,Kaye,J.and Wright,L.K.,“Moderating and Mediating Effects in Causal Models”,,Vol.22,No.1,2001,pp.63-75.
[385]Kozlowski,D.et al.,“The Role of Emotion in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Vol.17,No.1,Dec 2017,p.255.
[386]Kuokkanen,L.,Leino-Kilpi,H.and Katajisto,J.,“Nurse Empowerment,Job-related Satisfaction,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Vol.18,No.3,2003,pp.184-192.
[387]Laugesen,M.J.and Rice,T.,“Is the Doctor in?The Evolving Role of Organized Medicine in Health Policy”,,Vol.28,No.2-3,2003,pp.289-316.
[388]Lockett,M.,“Culture and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Management”,,Vol.9,No.4,1988,pp.475-496.
[389]Marysia Zalewski,Cynthia Enloe,“Questions about Ident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Ken Booth and Steve Smith eds.,,2000,pp.282-283.
[390]MeCall,G.J.and Sinunons,J.L.,,New York:The Free Press,p.68.
[391]Mechanic,D.,Ettel,T.and Davis,D.,“Choosing among Health Insurance Options:A Study of New Employees”,,Vol.27,No.1,1990,pp.14-23.
[392]Miller,K.,Joseph,L.and Apker,J.,“Strategic Ambiguity in the Role Development Process”,,Vol.28,No.3,2000,pp.193-214.
[393]Mobley,W.H.,Horner,S.O.and Hollingsworth,A.T.,“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Vol.63,No.4,1978,pp.408-414.
[394]Mobley,W.H.,“Intermediate Linka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Vol.62,No.2,1977,pp.237-240.
[395]Mowday,R.T.,Porter,L.W.and Steers,R.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2.
[396]Mukherjee,D.,Hanlon,S.C.and Kedia,B.L.et al.,“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mong Global Virtual Team Members:The Role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nd Uncertainty Avoidance”,,Vol.19,No.4,2012,pp.526-545.
[397]Ogden,J.,Andrade,J.and Eisner,M.et al.,“To Treat?To Be Friend?To Prevent?Patients’ and GPs’Views of the Doctor’s Role”,,Vol.15,No.3,1997,pp.114-117.
[398]Old,A.,Adams,B.and Foley,P.et al.,“Society’s Expect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Doctor in New Zealand: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Vol.124,No.1342,2011,pp.10-22.
[399]Omer,F.and Malik,Abbas Q.et al.,“Perceived Investment in Employee Develop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A Social Exchange Perspective”,,Vol.5,No.5,2011,pp.1904-1914.
[400]Samuelson,P.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Vol.36,No.4,1954,pp.387-389.
[401]Samuelson,P.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Vol.37,No.4,1955,pp.350-356.
[402]Parsons,T.,,Free Press,Collier Macmillan,1964.
[403]Pauly,M.V.,“The Economics of Moralhazard”,,No.49,1968,pp.531-537.
[404]Peng,J.C.,Lee,Y.L.and Tseng,M.M.,“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Turnover Intention:Explor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Work Engagement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Demand-ability Fit”,,Vol.22,No.1,2014,pp.1-11.
[405]Peng,K.and Nisbett,R.E.,“Culture,Dialectics,and Reasoning about Contradiction”,,Vol.54,No.9,1999,pp.741-754.
[406]Pettigrew,T.F.and Tropp,L.R.,“How Does Interguoup Contactreduce Meta-analytic Tests of Three Mediators”,,Vol.38,No.9,2008,pp.22-34.
[407]Podsakoff,N.P.,LePine,J.A.and LePine,M.A.,“Differential Challenge Stressor-hindrance Stressor Relationships with Job Attitudes,Turnover Intentions,Turnover,and Withdrawal Behavior:A Meta-analysis”,,Vol.92,No.2,2007,p.438.
[408]Podsakoff,P.M.,MacKenzie,S.B.and Lee,J.-Y.et al.,“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Vol.88,No.5,2003,pp.879-903.
[409]Podsakoff,P.M.and Organ,D.W.,“Self-Reports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Problems and Prospects”,,Vol.12,No.4,1986,pp.531-544.
[410]Porter,L.W.and Steers,R.M.,“Organizational,Work,and Personal Factors in Employee Turnover and Absenteeism”,,Vol.90,No.2,1973,pp.151-176.
[411]Preacher,K.J.and Hayes,A.F.,“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Vol.40,No.3,2008,pp.879-891.
[412]Price,J.L.,“Reflection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turnover”,,Vol.22,No.7,2001,pp.600-624.
[413]Quill,T.E.and Brody,H.,“Physician Recommendations and Patient Autonomy:Finding a Balance between Physician Power and Patient Choice”,,Vol.125,No.9,1996,pp.763-769.
[414]R.Linton,,New York:Appleton-Century,1936,pp.581-582.
[415]Robert K.Merton,,New York:The Free Press,1976.
[416]Rvik,J.O.and Tyssen,R.,Hem,E.et al.,“Job Stress in Young Physician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Work-home Interface:A Nine-year,Nationwide and Longitudinal Study of Its Course and Predictors”,,Vol.45,No.5,2007,pp.662-671.
[417]Rowland,P.A.,Coe,N.P.W.and Burchard,K.W.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Physicians”,,Vol.62,No.2,2005,pp.214-219.
[418]Sahm,S.,“Of Mugs,Meals and More:The Intricate Relations between Physicians and the Medical Industry”,,Vol.16,No.2,2013,pp.265-73.
[419]Saito,S.,Mukohara,K.and Miyata,Y.,“Chronological Changes in Japanese Physicians’Attitude and Behavior Concerning Relationships with Pharmaceutical Representatives:A Qualitative Study”,,Vol.9,No.9,Sep 2014,p.e 106586.
[420]Steers,R.M.,“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Vol.22,No.1,1977,pp.46-56.
[421]Strous,R.D.,“Ethical Considerations during Times of Conflict:Challenges and Pitfalls for the Psychiatris”,,Vol.50,No.2,2013,pp.122-129.
[422]Stryker,S.and Burke,P.J.,“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 of anIdentity Theory”,,Vol.63,No.4,2000,pp.284-297.
[423]Szasz,T.S.and Hollender,M.H.,“A Contribu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edicine:The Basic Models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Vol.97,No.5,1956,pp.585-592.
[424]Talcott Parsons,,New York:Free Press,1951,p.280.
[425]Tayfur,O.and Arslan,M.,“The Role of Lack of Reciprocity,Supervisory Support,Workload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on Exhaustion:Evidence from Physicians”,,Vol.18,No.5,2013,pp.564-575.
[426]Thom,D.H.and Physicians,S.T.S.,“Physician Behaviors That Predict Patient Trust”,,Vol.50,No.4,2001,pp.323-328.
[427]McGuire,Thomas G.,,Amsterdam:Elsevier,2000,pp.461-536.
[428]Tobias,J.S.,“Hospital Doctor’s Role in the Health of the Nation”,,Vol.310,No.6984,1995,p.889.
[429]Toothaker,L.E.,“Multiple Regression: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Vol.14,No.2,1993,pp.167-168.
[430]Triandis,H.C.,,Westview Press:Boulder Co.,1995.
[431]Uzoigwe,A.G.,Low,W.Y.and Noor,S.N.,“Predictors of Work Family Role Conflict and Its Impact on Professional Women in Medicine,Engineering,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Nigeria”,,Vol.28,No.7,Oct.2016,pp.629-637.
[432]Van Dyne,L.,Graham,J.W.and Dienesch,R.M.,“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Construct Redefinition,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Vol.37,No.4,1994,pp.765-802.
[433]Verschuren,P.J.M.and Masselink,H.,“Role Concepts and Expectations of Physicians and Nurses in Hospitals”,,No.7,1997,pp.1135-1138.
[434]Liddell,W.W.Slocum,J.W.,“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Role Compatibility Upon Group Performance:An Extension of Schutz’s FIRO Theory”,,No.19,1976,pp.413-426.
[435]Weber,Max H.H.and Gerth,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
[436]Weiss,D.J.,Dawis,R.V.and England,G.W.,“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No.22,1967,pp.110-111.
[437]Yuan,Y.and MacKinnon,D.P.,“Bayesian Mediation Analysis”,,Vol.14,No.4,2009,pp.301-322.
[438]Zhang Ming-ming,Li Jing and Zhang Xiao-li et al.,“Doctor’s Perceptions of Difficulties in Patient Involvement in Making Treatment Decisions:Questionnaire Study in Chinas”,,Vol.6,No.11,2006,p.784.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