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于沛
2021-05-01
978-7-5203-7552-8
546千字
世界史 史学史 研究 中国
这是一部关于近代中国世界历史编纂的学术史著作,起讫时间为从鸦片战争前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正是近代中外的历史大变局,催生并发展着与时代同行的中国世界史编纂。这是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宝贵遗产,历史的启迪、经验抑或教训,都值得认真总结。本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世界历史编纂的丰富内容、生动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某些规律性内容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曹小文
2015-11-01
978-7-5161-6721-2
402千字
世界史 历史编纂学 研究 中国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学者的世界通史研究与编纂的发展历程,从史学理论和历史教育相结合的视角,发掘了中国学者在世界历史研究领域中取得的理论成就与学术特色,既是一部深入反省世界史学科发展和经验教训的探索之作,又是一部辨析世界通史研究领域诸思潮,展望中国的世界历史学未来发展路向的创新之作。
魏孝稷
2015-04-01
978-7-5161-6021-3
226千字
古典时期 希腊族群 中国
本书以上古时期中国和希腊为中心,讨论了两大族群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所经历的认同变迁问题。作者认为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族际大互动促成了华夏和希腊认同的文化转向。族际大互动之前,华夏和希腊的族群认同主要以血缘为标准,而族际大互动之后,文化标准成为族群边界的新的界标,形成了文化认同的传统,同时也产生了对他者的文化偏见意识。华夏与希腊的族群认同变迁除具有这种相似性之外,还具有差异性。华夏国家摒弃了认同的血缘标准,以文化标准为本位;希腊人采用的是文化、血缘兼具的复合标准,血缘标准的遗存表现出了种族主义的早期形态。华夏国家采用一体并立的思维方式认识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而希腊人采取的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希族群认同的差异分别为中华文明和希腊—西方文明带来不同的文化遗产。
武寅
2014-12-01
978-7-5161-5130-3
612千字
世界史 通俗读物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养成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探索之风。在历代的官修正史中,不但有对本国历史的详细记载,而且留下了对周边乃至更加遥远的世界所做的描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今天的世界有了更为详尽和准确的了解。然而,探索昨天世界的欲望不但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变得更加强烈。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影响今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重大问题都有历史根源。比如,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民族国家及其边界和领土主权是怎样演变至今的?为什么欧洲能够很容易整合在一起,形成欧盟那样的组织,而亚洲就很难做到?中东和平乃至巴以关系为什么那样难以解决?为什么……要找到解答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要以这些答案为基础,去科学地预测和把握未来,就离不开对世界历史的学习与探索。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大约39亿年前。能够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存在于约550万—100万年前。人类可能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或若干支脱胎而来。人类社会的进化是以加速度的形式进行的。起初工具制作技术的微小进步至少以几十万年计,但进入磨制石器时代,进化的速度加快到以千年计。在工业文明时代,进化的速度已快至以几十年或几年计。尽管如此,同地球上生命进化的时间相比,同人类未来的历史相比,我们人类的发展还处在自己历史的开端或童年时期。因此,我们要对历史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历史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自然界的过程叫自然史。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史,它是人们世代所进行的活动的总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历史可以分成若干阶段。如以工具或生产力的进步为标准,世界历史可以分成石器时代、金属器时代、机器时代等阶段;以文明或文化形态为标准,可以分成采集与狩猎的前文明时代、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以社会形态为标准,可以把人类史分成史前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等。作为人类的一种自我认识形式,历史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发展需求。假如人类没有历史,我们将不知道自己是谁,从何处来,现在在何处,将来到何处去,更不知道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我们甚至连时间观念与语言文字都要缺乏,将倒退回仅凭本能行事的纯粹动物祖先的状态。历史与现实、未来虽然是三个独立的时间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三者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继续,未来是现实的投射。现实已逝,它只存在于我们对过去的追念中。没有我们的追忆,没有我们的历史重建,过去就不存在,而未来也只是未知数,历史是人们判断现实和预测未来的唯一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世界历史的大型成果已不鲜见,包括剑桥三史(《剑桥古代史》《新编剑桥中世纪史》《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以及刚刚出版的、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大型多卷本《世界历史》。此外,较小规模的世界史著作也有不少,从单卷本到两卷本、三卷本、六卷本,以及系列丛书,等等。但是为了学习的便利,人们还需要一种简明扼要的、通俗易懂的,同时又包含了世界史研究最新成果的读本类书籍。《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正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这一需要而撰写的。参与读本写作的都是多年从事世界历史研究的知名学者。书中讲述的历史,在时间上,可以上溯到史前时代。在内容上,囊括了二三百万年前人猿揖别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文明的产生与国家的形成;各大洲的王朝兴衰与战争风云;科学艺术的精华与宗教的影响力;环境、反恐与人类今天面临的各种新挑战,等等。既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总体把握,也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关怀的专题性阐述,使读者能够清晰、系统、连贯、扼要地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和主要问题。中国史是世界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读本在叙述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时,把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很自然地糅入其中,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启发人们在全球视角下,对本国历史进行深深的思考。比如书中写道,15世纪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却未能成为引领以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先驱。今天,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速度,大步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同异域文明接触和互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资金和商品,在中国境内外流动和周转;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需要中国去参与和发声。因此,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世界。不但要了解世界的今天,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昨天。愿《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成为你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沟通中外、丰富知识的好伴侣。武寅2014年10月
陈玉林,陈凡
2021-01-01
978-7-5203-6922-0
291千字
技术史 研究 西方国家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技术史文化研究的多种理论与方法论,并对相关技术史学理论做系统探讨的著作。本书追踪了技术史转向文化解释的内、外部动力,进而系统讨论了技术史家对文化研究和建构论的反应,深入分析了围绕文化理论和建构论展开的技术史学讨论;再围绕技术史中的文化研究路径这一主题,对极为广泛的文献理论背景与基本预设,题材范围、问题与假设,基本范畴与理想类型,核心概念、分析层面、逻辑思路,范例与历史素材、具体的研究方法等,做了细致分析,梳理和提炼出各文化研究路径的基本研究程序与方法,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幅当代西方技术史研究的学术地图。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