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重构之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

    尹鸿,梁君健

    2021-10-01

    978-7-5203-8819-1

    389千字

    8

    电影制作 研究 中国 现代

    本书是《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的姊妹篇,与作者的《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2015年再版)和《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构成了相互关联的“三部曲”,共同成为1990年代到2020年代中国电影30年发展过程完整的备忘、评价、阐释和思考。本书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变迁为大背景,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代表性作品、创作者和主题类型的年度分析,系统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创作的演变历程。本书力图呈现新世纪不断变化的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关系、中国电影与时代社会的关系、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中国电影的美学系统、中国电影的创作集体构成、中国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及中国电影的文化取向和类型特征,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改变的动力、过程、逻辑、效果。

  •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改编

    周仲谋

    2015-04-01

    978-7-5161-5993-4

    234千字

    7

    电影改编 电影评论

    本书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改编中的娱乐化、世俗化现象的全面考察,探讨了消费文化语境下电影改编观念的嬗变及其误区。结合一系列具体改编影片,分析了娱乐化、世俗化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理论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当前电影改编尤其是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走出“过度娱乐化”困境提供借鉴,使其既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发挥出延续文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 建构和想象: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之研究

    李晓灵,王晓梅

    2016-05-01

    978-7-5161-7808-9

    329千字

    7

    电影评论 中国 现代

    中国电影因其独特的建构与想象,成为国家形象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影像话语和系统的媒介建构,沉淀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记忆,并凝聚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自我民族史志之一。中国电影国家形象的想象与建构基于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式的建模。它以1978年新时期以来的35年(1978年-2013年)作为时间区间,以11大国际电影节获奖为标准,表现为“人像”(艺术形象、明星形象、导演形象为主)、“族像”(藏族形象为典型)、“空间形象”(以村落形象、县镇形象和台湾形象为构成的区域形象,以及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形象为主干)、“符号形象”(以场景符号、语言符号和音乐符号为主)和“产业像”(由产品数量、票房、市场占有率和管理体制等构成)为内容的整体建构。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凸显了影像化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特殊维度。其中,中国/世界、东方/西方、我者/他者、被凝视/凝视、女性/男性、少数/主流以及客体/主体是主要的关系模式,同时,权力、认同和传播是深层的动因所在,而想象和建构则是永恒的命题。

  • 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研究

    Study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Public Security Film

    宋强

    2015-04-01

    978-7-5161-5886-9

    153千字

    10

    电影评论 中国 现代

    《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研究》是全国公安文联2014年度“琴剑丛书”之一。该著分为“创作论”“发展论”和“经典解读”三部分,其中,“创作论”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安题材电影的一些创作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展论”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时代变迁以及艺术思潮的嬗变,梳理并勾勒中国公安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和创作走向;“经典解读”选取中国公安题材电影在60多年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经典影片进行比较研究和细读分析。

  •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

    周才庶

    2016-03-01

    978-7-5161-7566-8

    253千字

    8

    电影事业 文化研究 中国 现代

    文化资本潜在地塑造电影产业的面貌。文化资本强调生产者的文化资质、创意能力、专业素养等无形资产。文化资本的生成经历长期的过程,它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并产生实在的效益。充分认识并发挥文化资本的作用,将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跳转共2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