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著
1.[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伦理》,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英]Lisa Taylor、Andrew Willsa:《大众传播媒体新论》,简妙如等译,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1999年版。
3.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4.刘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5.吴友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李智:《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7.张昆:《国家形象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刘朋:《国家形象传播的方式及其问题》,刘朋编著:《中国形象传播的历史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管文虎:《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乔舒亚·库珀·雷默等:《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沈晓雷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2.孟华主编:《比较文学现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美]罗伯特·达恩顿:《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萧知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周明伟:《国家形象传播论丛》,外文出版社2008年版。
15.农小龙:《从形象到认同——社会传播与国家认同建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刘继南主编:《大众传播和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7.刘继南、何辉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刘继南、何辉:《镜像中国:世界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20.徐蓉:《核心价值与国家形象建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1.刘康主编:《国家形象与政治传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2.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3.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4.盖琪:《全球化时代的影视形象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25.杨松芳:《美国媒体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建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6.陈林侠:《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7.[法]达尼埃尔-亨利·巴柔:《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阿·高兰出版社1994年版。
28.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美]张英进:《多元中国:电影与文化论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0.[美]张英进:《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美]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判重构及跨国想象》,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32.[美]周蕾:《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欲、民族志与中国当代电影》,孙邵谊译,远流出版社2001年版。
33.厉震林主编:《中国国际获奖电影的国家形象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版。
34.杨元婴:《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35.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张颐武:《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尹鸿编著:《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40.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41.陈旭光:《影像与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和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2.张明编:《与张艺谋对话》,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
43.陆朝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美]张英进、[澳]胡敏娜主编:《华语电影明星》,西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5.[英]理查德·戴尔:《明星》,严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英]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余琼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7.颜纯钧:《与电影共舞》,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48.贾磊磊:《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尹鸿:《镜像阅读:九十年代影视文化随想》,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50.李尔葳:《直面张艺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51.鲁晓鹏:《文化 镜像 诗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2.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3.陈晓云:《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的阐释》,中国广播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
54.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5.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6.章柏青、贾磊磊:《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57.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58.旷新年:《现代文学与现代性》,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59.[美]张英进:《电影的世纪末怀旧:好莱坞·老上海·新台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60.路春艳:《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想象与文化表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1.陈晓云:《中国电影:中国城市与城市电影(1990—2007)》,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62.汪民安:《身体、空间和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3.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英]阿雷恩·鲍尔温德等:《文化导论研究》,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5.赵园:《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孙绍宜:《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孙绍宜:《电影经纬:影像空间与文化全球主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8.樊仲云:《上海的将来》,新中华杂志社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934年版。
69.[美]张英进主编:《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苏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0.李天纲:《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1.孙慰川:《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72.(台湾)焦雄屏:《映像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3.(台湾)卢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8年版。
74.(台湾)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75.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6.李幼蒸:《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77.[法]让·米特里(Jean Mitry):《电影符号学质疑:语言与符号》,方尔平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版。
78.[法]克里斯丁·麦茨:《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李幼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79.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年鉴》(1988—2013年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2014年版。
80.孟建、李亦中:《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张凤铸、黄式宪、胡智锋:《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82.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版。
83.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4.尹鸿:《影视时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5.王一川:《张艺谋神话的终结》,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6.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7.[美]爱德华·W.赛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88.[美]阿里夫·德里夫:《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后殖民者主义》,王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 重要论文
1.[美]尼克·布朗:《论西方的中国电影批评》,陈犀禾、刘宇清译,《当代电影》2005年第5期。
2.[美]乔舒亚·库珀·雷默:《淡色中国》,乔舒亚·库珀·雷默等:《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沈晓雷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美]邱静美:《<黄土地>:西方分析与非西方文本》,《电影季刊》(Flim Quarterly)1987年至1988年第41卷第2期。
4.[美]卡普兰:《跨文化分析存在的问题:近期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实例》,《广角镜》1989年第2期总第2期。
5.张彩虹:《身体·家国·天下:当代中国电影女明星的谱系学研究》,《当代电影》2013年第6期。
6.陈晓云:《电影明星、视觉政治与消费文化——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明星》,《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7.[德]马丁·泽吉尔曼:《探析中国电影在德国成功的因素——中国明星在国外形象的个案研究》,孟建、李亦中、[德]Stefan Friedrich 主编:《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美]R.科尔多瓦:《明星制的起源》,肖模译,《世界电影》1995年第2期。
9.钟惦棐:《谢晋电影十思》,《文汇报》1986年9月13日。
10.王一川:《张艺谋神话的终结》,《文艺研究》1997年第5期。
11.鲍绍霖:《民族形象与文化交流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4期。
12.尹鸿:《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文艺研究》2006年第6期。
13.梁黎:《100年,银幕上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国民族》2005年第12期。
14.帕巴群增、赵鸿博:《西藏电影50年》,www.tibetinfor.com.cn.2004-11-29。
15.满却顿智:《关于藏族题材电影》,www.tibetcu.lcom。
16.[美]张英进:《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3年2月11日。
17.吴月辉:《评电影<在西藏七年>》,www.ctibe.torg.cn。
18.张汉音:《电影<在西藏七年>的负效应》,http//cnlu.net。
19.[美]卡斯特斯等:《流动的空间和全球转型》,《读书》2005年第10期。
20.[美]张英进:《重绘北京地图:多地性、全球化与中国电影》,《建筑与文化》2011年1月。
21.[美]张英进:《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空间》,《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
22.聂伟:《想象的“本邦”与“看不见”的都市——试论新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当代电影》2009年第6期。
23.李娜:《从<海角七号>到<1895>》,《南风窗》2009年第8期。
24.陈林侠:《港台电影中的后殖民演绎:从“双城故事”到“台湾意识”》,《文艺研究》2009年第3期。
25.张江艺:《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银海网:Filmse@.com,2006.9.23。
26.孙绍谊:《从审查到分类——解读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世界电影》2005年第4期。
27.《尹鸿、贾磊磊:中国电影分级期待最好的时机》,中国电影网,2008年3月20日。
28.刘静、魏晋茹:《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三 英文资料
1.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ckwell,1992.
2.Henri Lefebvre,Writtings on Cities,Wiley-Blckwell,1996.
3.Esther Yau,Nick Browne,Paul G.Pickowicz,Vivian Sobchack:N ew Chinese Cinemas:Forms,Identitis,P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4.Pasi Falk,The Consuming Body,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4.
5.Christopher Howe,Shanghai: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n Asian Metropol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6.Lu Xiaopeng,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Identity,Nationhood,Gender,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
7.Zhang Yingj in,The City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Configurations of Space,Time,and Gende 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8.Steve Pile,The Body and the City:Psychoanalysis,Space and Subjectivity,Routledge Prsee,1996.
9.Johannes Itten,The Art of Color,Wiley,1974.
10.Chou Rey,Women and Chinese Modernity:The Politics of Reading between West and East,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1.
11.Zhang Yingjin,Zhiwei Xiao,EncyloPedia of Chinese Film,London:Routledge Prsee,1998.
12.Tu,Weiming:Cultural China,The Periphery as the Center,Daedalus 120.2(1991).
13.Abbas Ackbar,Hong Kong,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7.
14.Bhabha Homik,Nation and Narration,London:Routledge Prsee,1990.
15.Robert Jarvis,The Logic of Ima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9.
16.Engene Jaffe,Isreal Nebenzahl,National Ima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
17.Lee,Leo Ou-fan,Shanghai Modern: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8.Jameson,Fredric,Geopolitical Aesthetic:Cinema and Space in the World Syste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