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张明,王碧珺
2020-06-01
978-7-5203-6707-3
201千字
海外投资 风险评价 研究报告 中国 2020 英文
In 2018,China's stock of outbound direct investment(ODI)ranked the third place around the world,and flow of ODI ranked the second place. In addition,the share of China’s stock ODI in the world gets its historical record,as well as the flow of ODI. However,with the further aggravation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and the outbreak of COVID-19,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round the world is deteriorating,and the risks of overseas investment continues to 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terprises and sovereign wealth,this report constructs 42 sub-indicators of five major indicators,which are Economic Foundation,Debt Repayment Capacity,Social Elasticity,Political Risk and China Relations. This 2020 Report covers 114 sample countries(regions),comprehens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es the major risks fac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versions,the 2020 Report extends the sample size and indicators,as well as improv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rating method. From the rating results,developed economy always has better Economic Foundation,lower Political Risk and stronger Debt Repayment Capacity. In general,overall investment risk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lower than that in emerging economies. However,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cores in China Relation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merging markets,even lower than in 2019. The uncertainty caused by Sino-U.S. trade frictions has further dampened Chinese investment in North America. The score of China Relations and the overall ranking of the U.S. have declined continually. For emerging economies,the scores of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Political Risk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However,the emerging economies have investment potentials with the investment demand. At present,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region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of China's ODI. Finally,we should emphasize that the risk of overseas investment in 2020 needs to be treated seriously.
张明,王碧珺
2018-10-01
978-7-5203-3224-8
246千字
海外投资 权益保护 调查研究 中国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然而各种投资受挫甚至失败的案例也频繁发生。全面总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利益,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分析海外利益保护的相关理论,中篇着重分析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各种风险,下篇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团队在2016年和2017年进行实地调研的直接成果。本书作者提出了保护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利益的具体建议。
徐秀军等
2016-08-01
978-7-5161-8810-1
422千字
世界经济 经济发展 研究
张宇燕思考现在的全球秩序与过去有无不同,可能首先要看那些影响全球秩序的基本变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在我看来,有三个基本事实并没有发生改变:一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由于世界主要国家都是核大国,因此大国间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的可能性降得越来越低。二是各国的相互依存度非常之高,而且越来越高的可能性很大,以至于闭关锁国的代价巨大。三是不存在世界政府。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仍在继续,同时全球又需要各类公共产品。这三个基础性变量或基本事实,决定了国家间博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确立国际规则或秩序来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同时还必须兼顾他人的利益。“秩序”实际上就是一套规则。国家之间的“游戏”都是在特定的国际规则下“玩”的。比赛的胜负取决于选手的实力,这话对,但不够完整。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赛胜负也取决于规则。举个例子:100米赛跑,世界上恐怕没人跑得比牙买加人博尔特快;但如果修改一下规则,比如跑到50米时必须停下来解两道数学题,答对后再接着跑,那比赛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尽管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它表明了这样一种情形:在很多情况下是规则决定比赛的胜负,或者说,实力如果没有规则作后盾,其效果至少是要大打折扣的。规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绝大多数都具有“非中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规则对不同国家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这预示着未来全球秩序来自各国尤其是各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围绕规则制定而进行的博弈。谁都想让最终建立起来的国际规则对自己更有利,因为只要大家都接受对我更为有利的规则,比赛我就赢了,至少我能占据优势了。由此引出的进一步的问题就是:决定一国在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给出的答案是:一国的物质力量,特别是经济产出总量和贸易总量,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军事实力。引发全球秩序变迁的基本变量或事实,在于大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美国和欧盟是当今世界两个产出最大的经济体,这为它们主导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过去30年间,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规模上的差异,主要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在经济规模方面迅速赶超。尽管经济实力和规则制定影响力之间存在时滞,但未来世界秩序因新兴经济体迅速壮大而有所调整甚至深刻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接受力量对比变化导致国际秩序变迁这一逻辑,那么讨论未来国际秩序问题也就转换成了大国经济长期增长问题。决定大国经济长期增长绩效的因素大致有六个,分别为技术进步、人口数量和质量、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制度、货币流通域。技术进步除了通常理解的创新外,还包括引进模仿、消化吸收。人口数量多是成为大国的必要条件之一。人口质量主要指人力资本状况,特别是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态度。丰富的资源能源对经济长期增长是福音,但在现实世界中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坏,则主要取决于制度基础设施状况,后者主要指对财产权的保护强度和对契约的尊重程度,以及所处的国际制度环境。市场规模的意义在于影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并进而作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货币流通域指的是一国货币在全球交易中被使用的广泛程度,主要指在计价、结算和储备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美元空前规模的国际化使美国成为前一轮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考虑到前面提到的三个未变的基本事实,当今全球秩序的主导力量,也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既得利益集团,在面对力量对比持续改变的现实与未来趋势面前,可选择的应对策略恐怕只有一种:创立于己有利的国际规则从而对新兴大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TTIP)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这种努力,构成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试图改变非中性国际制度的进程已经开始。围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与份额改革便是一个典型事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建立也带有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竞争的色彩。既得利益的改变从来都是艰难的。更高水平的、同时非中性色彩更为浓烈的新国际规则,也迫使新兴大国深入思考如何与现行的和未来的全球秩序共存。对于金砖国家而言,构建一个与西方发达国家平行且竞争的体系绝非恰当的选项,因为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大家都需要的,或许处于目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更需要它。在全球秩序转型期,金砖国家自身也是引起全球秩序转型的主要变量之一。金砖国家经济政治体量巨大且发展极快,已经对既定国际格局产生冲击并“威胁”到以美国为首的既得利益国家集团的利益,从而成为后者重点防范的对象,尤其是来自国际规则的现实或潜在约束。为此,金砖国家特别需要利用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来应对和分散这些压力。这就意味着要坚定地深化金砖国家各领域合作,要更多地促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崛起。整体看,金砖国家是现行国际规则的接受者。随着实力增强,金砖国家自然会寻求推动国际规则中性化改革。同时要看到,国际制度变迁是一个长期过程。对非中性国际秩序进行革命性的改变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未来十年金砖国家需要和能够做的,在于利用机遇和联合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对现有非中性的国际规则进行局部改良,循序渐进,以求集细流而成江河之功效。对于金砖国家这样的新兴大国,多承担一些国际责任,不仅必要,而且应该。金砖国家承担国际责任需要依据以下三个原则:其一是责任必须与权利相对应;其二是必须符合国情,从自身能力和需求出发;其三是要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徐奇渊
2021-08-01
978-7-5203-8692-0
268千字
金融开放 研究 中国
不论是金融改革还是金融开放,初心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紧张。在此背景下,金融开放是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加强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很快,但在华外资机构仍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与外资机构的获得感之间仍有一定的温差。金融开放最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但其最直接地还是服务于外资金融机构。我们的这项研究通过线上问卷、对话访谈、文本分析对外资机构的诉求进行整理。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会谈和求证,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金融开放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希望本书能够为关注金融开放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参考。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中国金融开放观察:政府与市场的感知差异》的研究成果。
姜英梅,王灵桂
2021-10-01
978-7-5203-8857-3
105千字
金融 国际合作 经济合作 研究报告 中国、中东
201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精神,成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旨在同非洲各国深化文明互鉴,加强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习近平主席在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中指出,希望中国非洲研究院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非和中非同其他各方的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以来,着力打造中非交流平台,密切中非学术交往,促进人心相通;发挥研究基地作用,开展共同研究,助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人才高地作用,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发挥传播窗口作用,讲好中国故事、非洲故事和中非友好合作故事。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