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婉玲:《主体认知与合作社法律文化的构建——从民国时期〈合作社法〉的绩效看〈农民合作社法〉之施行》,《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2]崔宝玉:《农民合作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治理》,《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3]崔宝玉:《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与资本控制》,《改革》2010年第10期。
[4]崔宝玉、陈强:《资本控制必然导致农民合作社功能弱化吗?》,《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5]崔宝玉、李晓明:《资本控制下的合作社功能与运行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期。
[6]崔宝玉、刘峰、杨模荣:《内部人控制下的农民合作社治理——现实图景、政府规制与制度选择》,《经济学家》2012年第6期。
[7]崔宝玉、张忠根、李晓明:《资本控制型合作社合作演进中的均衡——基于农户合作程度与退出的研究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9期。
[8]杜吟棠:《〈农民合作社法〉的立法背景、基本特色及其实施问题》,《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9]高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10]高海:《农地入股合作社的组织属性与立法模式——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名实不符谈起》,《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1]高海、刘红:《合作社终止时对债权人社会责任的立法完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2]郭富青:《西方国家合作社公司化趋向与我国农民合作社法的回应》,《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6期。
[13]郭红东、蒋文华:《“行业协会+公司+合作社+专业农户”订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4期。
[14]郭晓鸣、任永昌、廖祖君:《中新模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探索——基于四川蒲江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11期。
[15]郭晓鸣、廖祖君:《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形成机理与制度特征——以四川省邛崃市金利猪业合作社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5期。
[16]景富生:《略论农民合作社法的经济法属性》,《现代财经》2008年第8期。
[17]黄胜忠:《以地入股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及产权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3期。
[18]黄祖辉、邵科:《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9]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0]孔祥智、周振:《分配理论与农民合作社盈余分配原则——兼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社法〉的修改》,《东岳论丛》2014年第4期。
[21]孔祥智、蒋忱忱:《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影响分析——以四川省井研县联合水果合作社为例》,《农村经济》2010年第9期。
[22]李继生:《论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社员主体资格——以〈农民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为分析对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1期。
[23]李胜利:《合作社反垄断豁免制度研究》,《财贸经济》2007年第12期。
[24]林坚、黄胜忠:《成员异质性与农民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
[25]林坚、王宁:《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度安排》,《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9期。
[26]刘水林:《农民组织法律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
[27]刘小红:《论〈农民合作社法〉的立法完善——以经济法的干预方式为进路》,《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
[28]马彦丽:《论中国农民合作社的识别和判定》,《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3期。
[29]马彦丽、孟彩英:《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兼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5期。
[30]马跃进:《合作社的法律属性》,《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
[31]马跃进、孙晓红:《中国合作社立法——向着本来意义的合作社回归》,《法学家》2008年第6期。
[32]米新丽等:《我国农业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3]米新丽:《论农民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制度——兼评我国〈农民合作社法〉相关规定》,《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34]欧阳仁根、陈岷等:《合作社主体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5]潘劲:《中国农民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6期。
[36]任大鹏:《合作社法修订的几个问题》,《农村经营管理》2014年第4期。
[37]任大鹏、张颖:《农民合作社责任制度的完善——合作社成员承诺责任的引入》,《河北法学》2009年第7期。
[38]生秀东:《订单农业的契约困境和组织形式的演进》,《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2期。
[39]唐宗焜:《合作社真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40]宋刚、马俊驹:《农业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农民合作社法〉》,《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41]仝志辉、温铁军:《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开放时代》2009年第4期。
[42]仝志辉、楼栋:《农民合作社“大农吃小农”逻辑的形成与延续》,《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4期。
[43]王军:《中国农民合作社变异的经济逻辑》,《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1期。
[44]吴彬、徐旭初:《合作社的状态特性对治理结构类型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省80县266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第1期。
[45]吴义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农民合作社的法律兼容性》,《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第7期。
[46]向勇:《驳合作社法人所有权》,《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
[47]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基于组织能力的产权安排——对浙江省农民合作社产权安排的一种解释》,《浙江学刊》2006年第3期。
[48]徐旭初:《农民合作社发展辨析:一个基于国内文献的讨论》,《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第5期。
[49]应瑞瑶:《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0]于会娟、韩立民:《要素禀赋差异、成员异质性与农民合作社治理》,《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51]苑鹏:《关于修订〈农民合作社法〉的几点思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
[52]苑鹏:《对公司领办的农民合作社的探讨——以北京圣泽林梨专业合作社为例》,《管理世界》2008年第7期。
[53]苑鹏:《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经营管理》2006年第8期。
[54]苑鹏:《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制度的变异现象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3期。
[55]苑鹏:《“公司+合作社+农户”下的四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析——从农户福利改善的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4期。
[56]苑鹏:《利益相关群体在合作社治理中的参与》(英文),载《合作社创新:中国与西方合作社比较》,麦克米伦出版社2014年版。
[57]苑鹏:《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探析》,《东岳论丛》2014年第7期。
[58]张晓山:《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59]张晓山:《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农村经营管理》2011年第1期。
[60]张晓山:《为合作社多元化发展提供法律支撑》,《中国合作经济》2015年第3期。
[61]张晓山:《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是当前中国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选择》,《中国合作经济》2012年第4期。
[62]张晓山:《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1期。
[63]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4]赵泉民:《政府·合作社·乡村社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65]赵新龙:《法理与机理:合作社法律支持体系的机制分析》,《财贸研究》2008年第4期。
[66]曾文革、王热:《〈农民合作社法〉关于社员权相关规定的缺失及其完善》,《法治研究》2010年第6期。
[67]郑鹏、李崇光:《“农超对接”中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及规制——基于中西部五省市参与“农超对接”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9期。
[68]周春芳、包宗顺:《农民合作社产权结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69]周应恒、王爱芝:《我国农民合作社股份化成因分析——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稀缺性视角》,《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5期。
[70]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编:《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走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