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霞:《关注手语电视新闻,共促社会和谐发展》,《中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班弨:《濒危语言抢救的紧迫性和可行措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曹志耘:《方言濒危、文化碎片和方言学者的使命》,《中国语言学报》2014年第16期。
陈仁涛:《宪政民主:一种理想的政制——一种基于宪政与民主关系的分析视角》,《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陈荧:《盲人的眼睛——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盲人服务实践与发展对策研究》,《图书馆建设》2008年第10期。
陈章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成就与发展》,《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3期。
陈征:《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功能》,《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丹尼尔·西蒙斯:《对言论自由的可允许限制》,《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4期。
邓建宏:《论法律责任》,《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5期。
冯杰:《从粤语受到的冲击看社会与语言的共变及方言的保护问题》,《语文学刊》2011年第2期。
冯蔚宁:《网络广告语言的语法与语用特征》,《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付义荣:《论汉语方言的萎缩——以安徽无为县傅村为例》,《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高欢、丁见民:《从国家统一到语言权利:加拿大语言政策的历史考察》,《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高原:《听障人士公共电视服务研究》,《东南传播》2014年第5期。
高志明:《法律的人文关怀与法制的现代化——一种人文主义的维度》,《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6期。
耿延宏、潘桂娟:《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方言保护的思考——以河北为例》,《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耿焰:《地域方言权:从习惯权利到宪法权利》,《政法论坛》2017年第1期。
顾定倩:《加快手语、盲文规范化进程构建无障碍沟通环境》,《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第1期。
管琰琰:《语用视角下的网络广告语言的语体探讨》,《语文建设》2014年第29期。
胡洁人:《繁体字复兴之争》,《检察风云》2014年第3期。
胡蓉、蒋于花:《对怀化市鹤城区中小学学生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胡肖华、徐靖:《论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性与限制原则》,《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
黄涛:《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江小英:《对〈中国手语〉修订意见的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3期。
靳燕凌:《论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与开放》2015年第11期。
鞠宏磊、王宇婷:《改写广告业的“实时”与“竞价”——实时竞价(RTB)广告的产业链流程和运行机制研究》,《编辑之友》2015年第4期。
孔维荣:《中国盲文出版物的现状及问题》,《青年记者》2010年第23期。
李翠云:《语言的经济价值》,《金融经济》2014年第8期。
李桂南:《新西兰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介绍》,《当代语言学》2012年第1期。
李海峰:《网络广告语言探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
李凯:《聋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手语规范化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8期。
李凯、张书珍、袁甜甜:《中国手语数据库建设的构想》,《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李克勇:《法国保护法语的政策与立法》,《法国研究》2006年第3期。
李莉:《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纳西语为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
李薇薇:《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平等与不歧视》,《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
李晓东:《我国视障者的媒介使用及大众媒介的无障碍供给研究》,《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李旭练:《少数民族语言类型使用现状调查分析》,《民族翻译》2013年第1期。
刘飞宇、石俊:《语言权的限制与保护——从地方方言译制片被禁说起》,《法学论坛》2005年第6期。
刘红臻:《人权的制度表达》,《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刘修明、吴乾兑:《封建中央集权制和中国——读中国政治制度史札记》,《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
罗昕如:《湖南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孟繁玲、关雪松、王俊珍:《基于实践的手语翻译问题与解决途径——关于第七届世界手语大会手语翻译问题的反思》,《现代特殊教育》2015年第4期。
孟万春:《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作家》2011年第22期。
彭飞扬:《手语翻译员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年第9期。
沈玉林:《手语多样性、标准化及手语语言建设的问题与思考——从荷兰CLSLR2会议看中国手语规范化工作》,《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6期。
沈玉林:《台湾与大陆电视手语新闻的比较》,《传媒观察》2015年第5期。
舒国滢:《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比较法研究》1995年第4期。
苏金智:《语言权保护在中国》,《人权》2003年第3期。
覃涛、王寰:《民族语言权利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托弗·坎加斯的民族语言权利观分析》,《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王东:《自然手语与规约手语之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3期。
王磊:《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之思考》,《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王莉:《博物馆的社会使命与服务内涵》,《人民论坛》2011年第17期。
王隆文:《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庭审翻译服务制度构建之探讨》,《中国翻译》2014年第3期。
王晴晴:《从“文本”看“历史心性”下“炎黄子孙”的形成》,《读天下》2006年第11期。
王素芳:《从物理环境无障碍到信息服务无障碍: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残疾群体服务现状调研及问题、对策分析》,《图书馆建设》2010年第11期。
王祥:《语言共同化背景下的方言保护》,《济宁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魏丹:《语言文字立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其思考》,《语文研究》2003年第1期。
魏建国:《民主与宪政关系的历史检视——以英美与法德之间的比较为线索》,《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第1期。
温端政:《论方言的特征和特点——兼论用“综合判断法”观察晋语的归属问题》,《语文研究》2003年第1期。
翁金箱:《当前中国语言权立法状况之分析——以近年来的语言事件为契机》,《政法论坛》2011年第2期。
乌兰那日苏:《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保护现状及立法探讨》,《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肖建飞:《语言权利产生的背景及其法定化》,《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
徐国利:《论民主与宪政》,《江汉论坛》2003年第9期。
杨解君:《行政法平等原则的局限及其克服》,《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杨解君、蒋都都:《我国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的宪治考量》,《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杨解君、姚志伟:《论网络广告语言文字的法律规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杨永和、陈英红:《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用学解读》,《外语学刊》2014年第3期。
殷啸虎:《积极宪政与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路径选择》,《法学》2009年第5期。
余人、高乔:《新〈广告法〉中互联网广告规定的更新与实践》,《中国出版》2016年第3期。
余晓婷、贺荟中:《国内手语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4期。
袁子凌、许之所:《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占美柏:《有限政府之合法性论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张慰:《普通话推广的祛魅化——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为研究对象》,《人大法律评论》2015年卷第2辑。
张慰:《宪法中语言问题的规范内涵——简论中国宪法第19条第5款的解决方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张翔:《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与国家的给付义务——从基本权利分析框架的革新开始》,《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
张晓苏:《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及流行的文化原因》,《学术探索》2012年第5期。
张叶青:《论语言生态观视野下的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文学教育》(上)2014年第1期。
张震:《“方言学校”事件评析——以我国宪法文本中普通话条款的规范分析为路径》,《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郑璇:《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年第6期。
钟经华:《简写是汉语盲文升级的必由之路》,《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11期。
钟经华:《盲文应用的现实困境与思考》,《现代特殊教育》2016年第13期。
钟经华、肖航、张海丛等:《基于盲文语料库的现行盲文标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5年第6期。
周克庸:《网络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治外法权”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庄初升:《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言》2017年第2期。
庄汉、侯苈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司法中的地位及其实现——以诉权保障为视角》,《法治论坛》2017年第3期。
左卫民、朱桐辉:《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法学》2001年第4期。
左秀兰、吕雯钰:《关于方言使用及态度的调查研究——以威海地区胶东方言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陆卓远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俄]B.A.依琳斯特:《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培爱编著:《广告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版。
黄景湖:《汉语方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辑:《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5)》,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德]考夫曼著:《法律哲学》,刘幸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美]劳伦斯·莱斯格:《代码2.0:网络空间的法律》,李旭、沈伟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建良:《宪法理论与实践》(一),台北学林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
刘敏:《诉权保障研究——宪法与民事诉讼法视角的考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莫纪宏:《实践中的宪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施正锋、张学谦:《语言政策及制定“语言公平法”之研究》,前卫出版公司2003年版。
[日]市桥克哉等:《日本现行行政法》,田林等译,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英]苏·赖特:《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陈新仁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苏新春:《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对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张凌、于秀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田鹏:《集体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汪习根:《法制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四新:《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吴庚:《宪法的解释与适用》,台北三民书局2003年版。
相庆梅:《从逻辑到经验——民事诉权的一种分析框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赵世举:《语言与国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甄树青:《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周庆生、王杰、苏金智:《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周叶中:《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美]朱迪·弗里曼:《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毕洪海、陈标冲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祝华新、单学刚:《2009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左为民:《诉讼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单磊:《网络出版新规下,自媒体到底要不要“办证”》,http://www.tmtpost.com/1510341.html。
飞兵、爱心:《勤学手语,服务聋人》,《中国残疾人》2001年第9期。
国家工商局广告司:《第二十讲 关于〈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的适用》,《工商行政管理》1998年第10期。
黄维震、曹志玲:《浅析跨境电商职业打假诉讼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中国国门时报》2016年9月29日。
李国斌、王桂芳:《看汪涵的方言保护行动》,《人民周刊》2016年第2期。
李凌清、易敏:《成都在西南率先推出银行手语服务》,《成都日报》2009年8月14日。
李卫红:《依法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http://kszy.jnjyw.edu.cn/yywz/201405/2461.html。
李兆琪:《中国盲文出版社研制开发“阳光”系列软件》,《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11月21日。
刘兴祥:《全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召开》,《贵州民族报》2011年12月19日。
柳雁军、杨乐、彭宏洁等:《平台时代反思:互联网平台行政义务之缘起、流变及四大问题》,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79114018&ver=1&signature=O-YYIk5edU5fPL-uCwc16gaxkC*6V*JZsPzfCop-YCw4Wipae379wFGlFFpu6LI5Ezk9k6gMlU3X6Y0eVZQT2jkPTiLU-x6Y*i3UgJwXa59lBKL2pHzW1c1Hh5vO7Y*626wNIIocZc0PmyliqoT4f2ceZe-T4D6nr9it1mo8zx0z4=。
马中江:《亚文化符号:网络语言文字》,《中国青年报》2014年11月24日。
裴钰:《解读“世界濒危语言地图”》,《社会科学报》2009年4月23日。
彭玮:《汪涵接受专访谈自掏465万守护方言:自己能干,何必求人》,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0896.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5/0603/c364391-27098350-2.html。
太原:《手语翻译少,聋人生活多不便》,《中国残疾人》2013年第6期。
天笑:《盲生读书缺盲文纸,谁能帮一把?》,《苏州日报》2012年3月8日。
汪家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07/03/content_1481430.htm。
王凯:《警方微博追逃 逃犯投案自首》,《江淮晨报》2011年12月。
王伟健:《保护方言,该怎样发力》,《人民日报》2013年7月12日。
王欣:《达茂旗:开展蒙汉双语诉讼》,《人民法院报》2015年10月25日。
王秀旺、吴崇九:《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亟需有法可依——云南省颁布实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启示》,《贵州民族报》2013年5月27日。
武守哲:《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必修改选修》,观察者网,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3_05_397281。
夏金彪:《“魏泽西事件”拷问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5月5日。
向楠、许锦妹:《64.2%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5日。
肖成:《粤语的影响力》,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7/25/content_20569568.htm。
许小颖:《方言保护:留住乡音里的乡愁》,《光明日报》2016年3月26日。
严运涛:《盲文图书馆遇冷》,《湖北日报》2004年7月2日。
颜云霞:《方言保护,不只是语言问题》,《新华日报》2012年12月6日。
杨桦:《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开幕》,《人民政协报》2007年11月26日。
尹琨:《总局解读〈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热点问题》,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77316.shtml。
张铁鹰:《药品包装印盲文不算难》,《健康报》2007年5月29日。
张文华:《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汉江网,http://www.hj.cn/html/201012/18/1812286812.shtml。
章庭杰、夏声朝:《“中国盲文之父”黄乃传奇》,《湘潮》(上半月)2013年第7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P02016081239348-9128332.pdf。
《成都“淘宝体”交通提示牌引发热议》,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1/08/05/013259479.shtml。
《惊天逆转:成都被打女司机如何从舆论天堂掉入地狱?》,http://news.sina.com.cn/c/zg/jpm/2015-05-05/18211000.html。
《让盲人“看见”世界——中国盲文图书馆见闻,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5/10/c_123110043_3.htm。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李思思:《论网络语言中的语言污染》,硕士学位论文,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翟秀霞:《汉语网络语言的变异的认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汕头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