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类文献
《新青年》,群益书局1915—1926年版。
《新潮》,新潮社1918—1922年版。
《东方杂志》,商务印书馆1904—1948年版。
《小说月报》,商务印书馆1910—1932年版。
《晨报副镌》,晨报副镌社1921—1928年版。
《新月》,新月社1926—1933年版。
《现代》,现代书局1932—1935年版。
《安徽俗话报》,安徽俗话报社1904—1905年版。
《警钟日报》,警钟日报社1901—1905年版。
《知新报》,知新报社1897—1901年版。
《杭州白话报》,杭州白话报社1901—1910年版。
《妇女杂志》,妇女杂志社1915—1931年版。
《文艺阵地》,文艺阵地社1938—1942年版。
《文学季刊》,立达书局1934—1935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上海书店1994年版。
贾文昭:《中国近代文论类编》,黄山书社1991年版。
赵家壁:《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出版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胡适:《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鲁迅译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茅盾:《茅盾全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周作人:《周作人自编文集》,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周作人:《泽泻集》,北新书局1933年版。
周作人:《雨天的书》,北新书局1933年版。
郁达夫:《达夫自选集》,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徐志摩:《徐志摩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郑振铎:《郑振铎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赵树理:《赵树理全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周立波:《周立波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芦焚:《黄花苔》,良友图书出版公司1937年版。
芦焚:《芦焚散文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梁遇春:《小品文续选》,北新书局1936年版。
陈望道:《小品文与漫画》,生活书店1935年版。
李广田:《李广田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陈白尘:《寂寞的童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何其芳:《还乡杂记》,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版。
王统照:《王统照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实秋:《梁实秋论文学》,(台北)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8年版。
林语堂:《林语堂名著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杨沫:《青春之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梁斌:《红旗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汪曾祺:《汪曾祺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汪曾祺:《蒲桥集》,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
汪曾祺:《草木春秋》,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陆文夫:《陆文夫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苏炜:《远行人》,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苏炜:《迷谷》,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苏炜:《米调》,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苏炜:《独自面对》,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郭小东:《中国知青部落》,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张浩文:《三天谋杀一个乡村作家》,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莫言:《莫言讲演新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赵淑侠:《童年·生活·乡愁》,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曾焕鹏:《中国当代散文精粹类编之七:乡土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贾平凹:《邻家少妇》,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贾平凹:《小月前本》,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贾平凹:《如语堂·关于小说创作的问答》,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版。
贾平凹:《我是农民》,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
周涛:《周涛散文:插图珍藏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韩少功:《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林贤治:《我是农民的儿子》,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赛妮亚:《乡村哲学的神话》,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季羡林:《季羡林散文全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散文特写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八十年代散文选:1981》,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八十年代散文选: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八十年代散文选:1984》,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八十年代散文选: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八十年代散文选:1988》,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袁珂:《山海经校注》,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胡怀琛:《新文学浅说》,泰东图书局1921年版。
谭彼岸:《晚清白话文运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刘经庵:《中国纯文学史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霍衣仙:《最近二十年中国文学史纲》,北新书局1936年版。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中华书局1940年版。
郭小东:《中国当代知青文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陈德锦:《中国现代乡土散文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的审美建构》,海天出版社1997年版。
曾令存:《贾平凹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贺仲明:《喑哑的夜莺——何其芳评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范培松:《中国散文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夏晓虹:《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王景科:《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理论研究十六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82年版。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吴秀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杭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蓝爱国:《游牧与栖居——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化身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杜国景:《合作化小说中的乡村故事与国家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卢善庆:《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春敏:《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吴冶平:《空间理论与文学的再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李建华:《罪恶论:道德价值的逆向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黄子平:《革命 历史 小说》,(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裴毅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王海明:《新伦理学:优良道德的制定与实现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增补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逢振:《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光明日报》1979年10月31日。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文艺报》1985年7月6日。
韩少功:《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
郜元宝:《从“美文”到“杂文”》(上),《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期。
于文秀:《对文学本质的超越性诉求——梁实秋文学观论析》,《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林分份:《论周作人的审美个人主义——兼及对其评价史的考察》,《东南学术》2008年第3期。
叶公觉:《试论何其芳散文风格的演变》,《红岩》1983年第2期。
公仲:《人性的开拓·宏大的叙事》,《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3期。
钟晓毅:《林中空地——论郭小东及其〈青年流放者〉》,《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黄少波:《荒漠的苦吻——郭小东及〈雨天的曼陀罗〉》,《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印晓红:《人文精神的真实展现——论张浩文的小说创作》,《新东方》1999年第3期。
丁杨:《韩少功:醉心山野的“局外人”》,《中华读书报》2006年12月23日。
厚夫:《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 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名作欣赏》2001年第5期。
邵长缨、李凤军:《藏北原风景与西藏的马丽华》,《临沂师专学报》1998年第5期。
刘俐俐:《构筑当代精英文化乌托邦的歌者》,《西藏文学》2000年第6期。
范培松:《西部散文:世纪末最后一个散文流派》,《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贾艳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西部散文》,《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
吴玉杰:《谢宗玉乡土散文的双重叙述》,《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
王景科、牟洪建:《一代鸿儒多磨难 十分本真见精神——略论季羡林的散文创作》,《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乐黛云:《真情 真思 真美——我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秋之卷。
谷海慧:《传统的人格理想与古典的美学精神——季羡林先生散文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宋宝伟:《祛魅之后:新世纪诗歌中广场意象的书写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刘渊、邱紫华:《维柯“诗性思维”的美学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赵蕾:《毛泽东对全球化的思考与实践》,《理论学刊》2013年第5期。
姜言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原则》,《理论学刊》2006年第2期。
杨联芬:《二十世纪初文人的边缘化与文学“游戏说”的萌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张法、张颐武、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文艺争鸣》1994年第2期。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我不同意米勒先生的观点》,《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6日。
吴义勤:《批评何为?——当前文学批评的两种症候》,《文艺研究》2005年第9期。
胡潇:《空间的社会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张清华:《时间的美学——论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文艺研究》2006年第7期。
程慧敏、李和平:《马克思时间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论学刊》2011年第8期。
张国启、李欣宇:《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解读》,《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吴宁:《列斐伏尔对空间的政治学反思》,《理论学刊》2008年第5期。
二 外文类文献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美]卡洪:《现代性的困境:哲学、文化和反文化》,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法]贡巴尼翁:《现代性的五个悖论》,许钧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英]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迢迎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英]奥斯本:《时间的政治:现代性与先锋》,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匈]赫勒:《现代性理论》,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英]阿尔布劳:《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高湘泽、冯玲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赵旭东、方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美]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法]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张逸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苏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德]卡西尔:《启蒙哲学》,顾伟铭、杨光仲,郑楚宣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德]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英]培根:《人生论》,何新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巴里:《正义诸理论》,孙晓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美]小拉什·多兹尔:《仇恨的本质》,王江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法]潘鸣啸:《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欧阳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法]塞尔托:《历史书写》,倪复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法]塞托:《日常生活实践1·实践的艺术》,方琳琳、黄春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英]大卫:《意识形态》,孙兆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孔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法]勒菲弗:《空间与政治》第2版,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迪尔:《后现代都市状况》,李小科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美]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吴子枫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美]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城市的精神》,吴万伟译,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英]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日]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加]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美]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捷]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唐晓渡译,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英]洛奇:《小说的艺术》,王俊岩译,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述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英]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法]保尔·利科:《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第二卷,王文融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英]卜立德:《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陈广宏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加坡]徐舒虹:《五四时期周作人的文学理论》,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王泰来:《叙事美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瞿世镜:《意识流小说理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吕同六:《二十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薛毅:《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Terry eagleton.Ideology:an Introduction,London·Newyork:verso,1991.
Peter Gay: The Enlightment:An Interpretation-The rise of modern paganism,Newyork: Norton Library,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