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典籍
1.(清)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年版。
2.(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清)林云铭:《楚辞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杨金鼎等编选:《楚辞评论资料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清)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
6.(清)劳孝舆:《春秋诗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
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8.(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9.(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0.(元)杨维桢:《东维子集》,《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1.(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77年版。
12.(清)崔述:《读风偶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清)冯班:《钝吟杂录》,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4.(清)郝懿行:《尔雅郭注义疏》,《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5.汪荣宝撰,陈仲夫校点:《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16.(清)张玉穀撰,许逸民点校:《古诗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7.(清)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2006年版。
18.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19.(清)王念孙:《广雅疏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0.(唐)芮挺章:《国秀集》,《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1.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
22.(清)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23.(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24.(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25.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巴蜀书社2006年版。
26.(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27.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28.孙致中等校点:《纪晓岚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9.(清)王夫之著,舒芜校点:《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30.(元)揭傒斯著,李梦生标校:《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1.(清)王引之:《经义述闻》,《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2.傅亚庶:《孔丛子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版。
33.(宋)卫湜:《礼记集说》,《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4.(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
35.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36.(唐)姚思廉:《梁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7.龚克昌、苏瑞隆等:《两汉赋评注》,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8.(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齐鲁书社2002年版。
39.(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
40.许维遹撰,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09年版。
41.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4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3.(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
44.(清)焦循:《毛诗补疏》,《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5.(清)马瑞辰撰,陈金生点校:《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
46.(明)郝敬:《毛诗原解》,《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7.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48.(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49.吴文治编:《明诗话全编》,凤凰出版社1997年版。
50.(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中华书局2001年版。
51.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
52.(清)朱彝尊:《曝书亭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影印线装本。
53.(清)赵在翰辑,钟肇鹏、萧文郁点校:《七纬(附论语谶)》,中华书局2012年版。
54.(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
55.(清)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6.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7.费振刚等校注:《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8.(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9.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60.(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
61.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凤凰出版社2002年版。
62.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3.(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版。
64.(宋)朱熹注,赵长征点校:《诗集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
65.(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
6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67.(南朝·梁)钟嵘著,曹旭笺注:《诗品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68.(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69.(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70.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
72.(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清)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中华书局2008年版。
73.(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74.(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5.(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6.(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
77.(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78.(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79.《宋本玉篇》,中国书店1983年影印本。
80.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81.(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82.(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83.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84.(明)高棅:《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85.(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86.郁沅、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87.(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88.[日]遍照金刚撰,卢盛江校考:《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中华书局2006年版。
89.(元)陈绎曾:《文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90.(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91.(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92.(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86年版。
93.(清)洪震煊:《夏小正疏义》,《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4.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95.(汉)贾谊撰,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96.(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97.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98.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1993年版。
99.(元)敖继公:《仪礼集说》,《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00.(清)刘熙载撰,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101.(清)钱绎:《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笺疏》,《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2.(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3.王英中校点:《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04.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105.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106.(汉)张衡著,张震泽校注:《张衡诗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107.(清)方东树著,汪绍楹校:《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108.(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109.(清)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0.(清)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
111.(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点校:《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年版。
二 现代著作
1.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编:《燕园论诗——中国古代诗歌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蔡英俊:《比兴、物色与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1986年版。
3.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曹淑娟:《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文津出版社1987年版。
5.曹旭:《中日韩〈诗品〉论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6.陈国球:《结构中国文学传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陈国球、王德威编:《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8.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9.陈世骧:《陈世骧文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冯浩菲:《历代诗经论说述评》,中华书局2003年版。
11.傅杰编:《王国维论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古代文论学会编:《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4.顾颉刚编著:《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5.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6.黄怀信:《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解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7.柯庆明、萧驰编:《中国抒情传统的再发现》,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版。
18.李达三、罗钢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20.李湘:《〈诗经〉名物意象探析》,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
21.刘操南:《〈诗经〉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刘永济:《词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3.《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吕正惠:《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大安出版社1989年版。
25.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6.潘啸龙、蒋立甫:《诗骚诗学与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7.《庞朴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29.裘锡圭:《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
30.裘锡圭:《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31.任树民:《先秦两汉抒情文学的诗性特质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32.山东大学文学院编:《人文述林》(第9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苏渊雷:《易学会通》,世界书局1935年版。
34.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增订版。
35.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6.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
37.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8.王小盾编:《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9.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0.王洲明:《诗赋论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闻一多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42.萧驰:《中国抒情传统》,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
43.徐承:《高友工与中国抒情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4.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4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7.扬之水:《诗经别裁》,中华书局2007年版。
48.杨国荣:《存在的澄明》,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9.杨宽:《古礼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版。
50.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1.姚孝遂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版。
52.姚一苇:《艺术的奥秘》,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53.叶舒宪:《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4.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55.于省吾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5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7.袁长江:《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58.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9.《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0.张立文:《和合哲学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1.张淑香:《抒情传统的省思与探索》,大安出版社1992年版。
62.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
63.《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4.赵敏俐:《汉代诗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5.赵沛霖:《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66.赵毅衡:《新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7.周策纵:《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68.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69.朱立元主编:《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0.朱自清:《诗言志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1.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三 国外译著
1.[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王宇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2.[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赵毅衡编:《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瑞典]高本汉:《汉文典》(修订版),潘悟云等编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5.[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加拿大]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8.[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9.[德]M.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10.[美]孙康宜:《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钟振振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11.[美]罗伯特·休斯:《文学结构主义》,刘豫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12.[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莫家祥编:《西方爱情诗选》,漓江出版社1981年版。
14.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北大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6.王佐良:《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7.赵甄陶:《英诗讲座》,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8.[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9.[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陈立夫主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0.[美]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1.[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金泽、何其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 期刊论文
1.陈国球:《从律诗美典到中国文化史的抒情传统——高友工“抒情美典论”初探》,《郑州大学中文学报》2008年第10期。
2.陈静:《张立文与他的“和合”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17日。
3.陈桐生:《论正变》,《诗经研究丛刊》第1辑,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4.程千帆、张宏生:《“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论“白战体”及杜、韩对它的先导作用》,《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5.邓程:《对兴的误解与遗忘:汉儒的诗学理论与汉诗》,《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6.葛晓音:《“毛公独标兴体”析论》,《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春之卷。
7.郭齐:《“和合”析论》,《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8.韩东屏:《和谐文化的内涵、功能与打造方法》,《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9.韩经太:《诗艺与“体物”——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写真艺术传统》,《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10.李正纲:《“体物七法”研究》,《固原师范专科学报》1989年第4期。
11.刘鄂培:《“兼和”——张岱年先生哲学思想的精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2.刘起釪:《〈洪范〉成书时代考》,《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
13.鲁洪生:《赋比兴本义的转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14.蒙培元:《张岱年的中西哲学观及其“综合创新论”》,《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5.任树民:《“士志于道”与屈原蹈死》,《求索》2011年第8期。
16.任树民:《先秦两汉情感言述所昭示的中国抒情传统》,《唐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7.尚学锋:《乐语传统与汉代的兴喻文学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8.施淑:《汉代社会与汉代诗学》,《中外文学》第10卷第10期,1982年3月。
19.孙筑瑾著,韩冀宁译:《中国诗的情景描写与英国诗的内外世界呈现模式》,《广西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20.王秀臣:《“礼仪”与“兴象”——兼论“比”“兴”差异》,《文学评论》2011年第4期。
21.王占奎:《读金随札——内史亳同》,《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
22.吴镇烽:《内史亳丰同的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
23.颜昆阳:《从“言意位差”论先秦至六朝“兴”义的演变》,《清华学报》新28卷第2期,1998年6月。
24.颜昆阳:《混融、交涉、衍变到别用、分流、布体——“抒情文学史”的反思与“完境文学史”的构想》,《清华中文学报》2009年第3期。
25.张安祖:《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含义辨》,《求是学刊》2006年第6期。
26.张岱年:《漫谈和合》,《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
27.张晶:《体物与精微——中国美学思想中的另一种景观》,《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28.张晶:《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体物说”》,《天府新论》1999年第6期。
29.张晶:《“体物”的诗歌美学含义》,《光明日报》2003年8月27日。
30.张立文:《和合人文精神与21世纪》,《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第4期。
31.张立文:《世纪之交的文化战略的构想——和合学概论自序》,《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