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7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ese philosophers have adhered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not forgetting the original, absorbing foreigners, and facing the future", launched ideological debates around major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ssue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sinicization, era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formed a complete disciplinary system This book has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hilosophical disciplines in the 7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includes Marxist bamboo science,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Eastern philosophy, logic, ethic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various sub-disciplines, including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theory,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objective and fair discussion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academic system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I翻译)
王立胜(主编): 暂无简介
一 中文文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二)专著
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本刊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日报》1978年5月11日。
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曹俊峰:《康德美学引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凡:《技术社会化引论——一种对技术的社会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陈昊:《情感与趣味——休谟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陈来:《仁学本体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陈少明:《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现代唯物主义导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陈忠梅:《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康德美学的现象学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邓晓芒:《冥河的摆渡者——康德的 〈判断力批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刁榴主编:《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范景武:《民族文化与国民性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范景武:《神道与日本文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1980年修订本)》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二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葛晨虹主编:《新中国60年·学界回眸:伦理学与道德建设卷》,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
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郭贵春:《科学哲学的新趋势》,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郭连友主编:《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韩庆祥主编:《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003年版。
韩水法主编:《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史》,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胡适:《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耿云志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奥义书》,黄宝生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4页。
黄楠森、林利、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北京出版社1989—1996年版。
黄遵宪:《日本国志》,载《续修四库全书》第74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季羡林、张光麟主编:《东西文化议论集》(上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季羡林:《季羡林文集第三卷:印度古代语言》,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金吾伦:《生成哲学》,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金宜久:《王岱舆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金岳霖、王宪钧、胡世华:《数理逻辑》,载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主编《十年来的中国科学·数学:1949—1959》,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金岳霖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李达:《〈实践论〉〈矛盾论〉解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李德顺主编:《价值论译丛》(12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993年版。
李家莲:《道德的情感之源——弗兰西斯·哈奇森道德情感思想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李景源:《史前认识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李景源主编:《中国哲学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甦平:《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李甦平:《石田梅岩》,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
李甦平:《东亚与和合——儒释道的一种诠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哲学述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林美茂、郭连友主编:《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5)》,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刘兵:《克里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刘大椿:《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刘一虹:《当代阿拉伯哲学思潮》,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刘一虹:《回儒对话——天方之经与孔孟之道》,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卢春红:《情感与时间——康德共通感问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牟钟鉴:《新仁学构想——爱的追寻》,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潘知常:《中西比较美学论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彭修银:《中西戏剧美学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齐振海:《认识论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乔清举:《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邱仁宗:《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现代科学哲学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汝信、杨宇:《西方美学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汝信主编:《西方美学史》(四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汝信主编:《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全3册),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沙宗平:《中国的天方学——刘智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文坚:《逻辑学的传入与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孙伯 :《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孙晶:《近现代中国印度哲学研究概况》,载李景源主编《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孙小礼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孙正聿、杨晓、丁宁:《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哲学史(1978—2009)》,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谭忠诚、程少峰:《伦理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童天湘、林夏水主编:《新自然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王俊荣:《天人合一物我还真——伊本·阿拉比存在论初探》,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王柯平:《〈理想国〉的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柯平:《流变与会通——中西诗乐美学释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奎:《康德论美的演绎》,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青主编:《日本哲学思想研究论文集——卞崇道纪念特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希:《安萨里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
王小锡等:《中国伦理学6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魏常海:《中华佛教史·中韩佛教交流史卷》,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巫白慧:《印度哲学——吠陀经探义和奥义书解析》,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吴国盛:《让科学回归人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吴彤:《生长的旋律——自组织演化的科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夏甄陶:《认识论引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辛敬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实践的唯物主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邢贲思主编:《中国哲学50年》,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徐碧辉:《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徐金凤:《九鬼周造的哲学思想研究——以自他关系为主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徐远和:《儒学与东方文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徐远和、李甦平等主编:《东方哲学史》(中古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一段问题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阎国忠:《古希腊罗马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阎国忠:《美是上帝的名字——中世纪神学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杨春贵主编:《中国哲学四十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殷鼎:《理解的命运——解释学初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工程哲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于光远:《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张海涛:《澄明与遮蔽——海德格尔主体间性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张立文、李甦平主编:《中外儒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张汝伦:《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赵修义、张翼星等编:《守道1957——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实录与反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纪念》(1956—199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讨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讨论集》(第1、2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周黄正蜜:《康德共通感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周晓亮:《休谟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朱刚、刘宁主编:《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朱志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德]第·博尔:《伊斯兰哲学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苏联]日丹诺夫:《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李立三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印度]乔荼波陀:《圣教论:蛙氏奥义颂》,巫白慧译释,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三)报刊论文
艾思奇:《关于几个哲学问题》,《新建设》1950年第1期。
奥伦:《备受瞩目的东方哲学研究》,《哲学动态》1999年第1期。
蔡德贵:《关于宗教和哲学之间的一致性》,《文史哲》1993年第4期。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阿拉伯世界》2008年第3期。
陈来:《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4期。
陈来:《关于“中国哲学”的若干问题浅议》,《江汉论坛》2003年第7期。
陈来:《中韩朱子学比较研究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12日。
范景武:《神道—日本民族の国民性の思想的動因》,《人文科学論集》2007年第81号。
冯今源:《中华文明史上的伊儒会通》,《人民政协报》2019年5月30日第8版。
丰子义:《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龚颖:《“哲学”、“权利”、“真理”在日本的定译及其他》,《哲学译丛》2001年第3期。
龚颖:《〈自由之理〉与 〈自由之权利〉——密尔 〈论自由〉两种日文译本的比较研究》,《哲学动态》2010年第6期。
龚颖:《接受与转化:近代日本伦理学史上的人格观念》,《哲学动态》2013年第7期。
龚颖:《蔡元培与井上哲次郎“本务论”思想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近代义务论形成初期的相关问题》,《中国哲学史》2015年第1期。
郭齐勇:《中国哲学:问题、特质与方法论》,《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1期。
贺雷:《简论福泽谕吉对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接受与转换》,《世界哲学》2014年第3期。
贺雷:《简论“实学”作为日本近代政治转型的思想基础》,《世界哲学》2015年第6期。
何萍:《如何书写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3期。
李存山:《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李甦平:《中日阳明学之比较》,《中州学刊》1986年第3期。
李甦平:《中、日、朝实学比较》,《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
李甦平:《中日心学比较——王阳明与石田梅岩的思想比较》,《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3期。
李振中:《法拉比哲学思想简介》,《回族研究》2002年第1期。
李振中:《回儒、回回理学及其他》,《伊斯兰文化研究》2009年第2期。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
刘一虹:《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研究在中国——问题与特性》,全球哲学论坛论文,阿联酋,2019年4月。
彭国翔:《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再反思——“援西入中”及其两种模式》,《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汤一介:《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
汪楠:《百年中国佛教量论因明学量式研究述评》,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大学,2017年。
王俊荣:《苏非思想与中国哲学》,《回族研究》2012年第3期。
王中江:《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如何可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魏常海:《21世纪的东方哲学研究——评五卷本 〈东方哲学史〉》,《哲学动态》2011年第12期。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吴震:《德川日本心学运动中的中国因素——兼谈“儒学日本化”》,《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期。
吴震:《德川儒者荻生徂徕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初探》,《中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吴震:《从伊藤仁斋“道论”的重构来看德川儒学“反朱子学”之特色》,《河北学刊》2015年第4期。
吴震:《19世纪以来“儒学日本化”问题史考察:1868—1945》,《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吴震:《德川日本心学运动的“草根化”特色》,《延边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徐崇温:《应该怎样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求是》1993年第20期。
徐金凤:《试论九鬼周造的偶然性哲学》,《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年第11卷第1期。
徐金凤:《江户时代“粹”的审美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日本问题研究》2016年第5期。
杨国荣:《具体的形上学》,《哲学分析》2011年第4期。
杨国荣:《再思中国哲学》,《船山学刊》2017年第6期。
张立文:《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论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和超越合法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张汝伦:《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谈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反向格义”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张世英:《尼采与老庄》,《学术月刊》1989年第1期。
张世英:《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文史哲》1992年第5期。
张志强:《时代·传统·中国哲学——时代课题与中国哲学史研究三十年来的演进逻辑》,《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3期。
朱明忠:《〈印度近现代哲学〉评介》,《南亚研究》1990年第4期。
朱七星:《中国的韩国哲学研究概况及其特点》,《当代韩国》1995年第2期。
[比]戴卡琳:《究竟有无“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2期。
二 外文文献
Barwise,Jon(ed.),1977,Handbook ofMathemati cal Logic,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Blackburn,Patrick,Johan van Benthem and FrankWolter(eds.),2006,Handbook of Modal Logic,Elsevier.
Gabbay,Dov and Franz Guenthner(eds.),1983-1989,Handbook of Philosophi cal Logic,volumes 1-4,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Gabbay,Dov and Franz Guenthner(eds.),2001-2018,Handbook of Philosophi cal Logic,volumes 1-18,Springer.
Wang,Lu,1997,“Logic in China”,in M.L.D.Chiara,K.Doets,D.Mundici and J.van Benthem(eds.),Structures and Norms in Science:Volume Two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Florence,August 1995,Springer.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