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overall history, this book summarizes and horizontally compares the origins,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ethnic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ndochina Peninsula before the mid-19th century in four periods,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ethnic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nections and ex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ully considering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thnic policies of ancient dynasties or local regimes on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research. Import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fields of the origin of the Mon-Khmer ethnic group and its 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si system and its impact on ethnic distribution, the rise of the main ethnic groups and the evolution of ethnic distribution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AI翻译)
赵永胜(著): 暂无简介
一 中文论著
(一)古籍类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
(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任乃强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南朝梁)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陈桥驿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北齐)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版。
(唐)樊绰撰:《云南志》,向达原校,木芹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姚思廉撰:《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严沛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王文楚等点校,中华书局2011年版。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杨武泉校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
(宋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元)李京:《云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夏鼐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中华书局1989年版。
(明)《明实录》,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1962年影印版。
(明)刘文征撰:天启《滇志》,古永继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明)钱古训:《百夷传》,江应樑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明)宋濂等撰:《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清)蔡毓荣撰:《筹滇十疏》,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清)高其倬:《筹酌鲁魁山善后疏》,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刘慰三撰:《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阮元、伊布里等修,王崧、李诚等纂:道光《云南通志·南蛮志·种人》,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 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沈廷正:《云南巡抚沈廷正九叩首,谨奏:为奏闻事》(雍正八年九月二十二日),载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9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清)师范:《滇系》(第16册),光绪丁亥刻版。
(清)魏源:《雍正西南夷改流记》,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尹继善:《筹酌普思元新善后事宜疏》,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缅]《琉璃宫史》,李谋等译注,陈炎等审校,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泰]巴差吉功札编著:《庸那迦纪年》,王文达译,简佑嘉校,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1990年。
[越]《大南实录》,日本庆应义塾大学1961年影印版。
[越]《大越史记全书》,日本东京大学1984年影印版。
(二)著作类
陈显泗等主编:《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陈序经:《陈序经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2年版。
陈序经:《陈序经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年版。
段红云:《明代云南民族发展论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段丽波:《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源流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范宏贵、顾有识:《壮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范宏贵、黄兴球、卢建家主编:《老挝佬族起源研究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年版。
范宏贵:《华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范宏贵:《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方国瑜:《方国瑜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方国瑜:《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8年版。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
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徐文德、木芹纂录校订,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方铁:《方略与施治:历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方铁主编:《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方志钦、蒋祖缘主编:《广东通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符太浩:《溪蛮丛笑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高立士:《克木人的历史传说与习俗特点》,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翻印,1980年。
葛剑雄、曹树基:《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郝时远、赵锦元主编:《世界民族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何平:《从云南到阿萨姆——傣泰民族历史再考与重构》,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何平:《东南亚民族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何平:《中南半岛民族的渊源与流变》,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何耀华总主编:《云南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贺圣达:《东南亚历史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贺圣达:《缅甸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黄南津、周洁编著:《东南亚古国资料校勘及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黄兴球:《老挝族群论》,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黄懿陆:《滇国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江应樑:《傣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蒋廷瑜:《桂岭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景振国主编:《中国古籍中有关老挝资料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拂一编译:《泐史》,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制,1947年。
李谷:《从恩恩怨怨到平等互利——世纪之交的中越关系研究》,香港红蓝出版公司2001年版。
李昆声、黄德荣:《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李谋、姜永仁编著:《缅甸文化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毅夫等编著:《世界各国民族概览》,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李长傅:《南洋华侨史》,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1929年影印版。
梁志明、李谋、杨保筠主编:《东南亚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陆峻岭、周绍泉编注:《中国古籍中有关柬埔寨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陆韧:《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罗香林:《百越源流与文化》,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华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印行。
马曜:《云南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彭适凡:《中国南方古代印纹陶》,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彭适凡主编:《百越民族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彭长林:《云贵高原的青铜时代》,广西科技出版社2008年版。
秦钦峙、赵维扬主编:《中南半岛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申旭、刘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申旭:《老挝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田禾、周方冶:《列国志:泰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王民同主编:《东南亚史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文光、李晓斌:《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王文光、朱映占、赵永忠等:《中国西南民族通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文光:《中国南方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王钟瀚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东方印书馆1929年影印版。
文物出版社编:《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谢崇安:《滇桂地区与越南北部上古青铜文化及其族群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谢光:《泰国与东南亚古代史地丛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版。
徐杰舜、李辉:《岭南民族源流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徐松石:《徐松石民族学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颜其香、周植志:《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杨兆钧主编:《云南回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姚枬:《中南半岛华侨史纲要》,商务印书馆1946年影印版。
尤中:《尤中诗文选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尤中:《云南地方沿革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余定邦、黄重言编:《中国古籍中有关缅甸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2年版。
翟国强:《先秦西南民族史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张增祺:《中国西南民族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赵心愚、秦和平:《西南少数民族历史资料集》,巴蜀书社 2012年版。
赵永胜:《缅甸与泰国跨国民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郑晓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及东南亚傣泰民族文化》,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编委会:《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编:《泰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境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朱杰勤:《华侨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祝湘辉:《山区少数民族与现代缅甸联邦的建立》,广东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版。
(三)译著类
[奥]弗朗茨·黑格尔:《东南亚古代金属鼓》,石钟建、黎广秀、杨才秀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澳]安东尼·瑞德:《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孙来臣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老]富米·冯维希:《老挝和老挝人民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胜利斗争》,蔡文 译,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美]大卫·钱德勒:《柬埔寨史》,许亮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
[美]戴维·K.怀亚特:《泰国史》,郭继光译,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美]李中清:《中国西南边疆的社会经济:1250—1850》,林文勋、秦树才译,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缅]波巴信:《缅甸史》,陈炎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缅]貌丁昂:《缅甸史》,贺圣达译,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1983年。
[泰]姆·耳·马尼奇·琼赛:《泰国与柬埔寨史》,厦门大学外文系翻译小组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泰]黎道纲:《泰境古国的演变与室利佛逝之兴起》,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泰]集·蒲米萨:《暹泰佬孔各族名称考》,黎道纲译,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资料室藏,1976年。
[泰]黎道纲:《泰国古代史地丛考》,中华书局2000年版。
[泰]姆·耳·马尼奇·琼赛:《老挝史》,厦门大学外文系翻译小组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泰]素察·蒲媚波里叻:《探索泰族的历史》,陈健民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新西兰]查尔斯·海厄姆:《古亚洲文明百科全书》,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新西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剑桥东南亚史》,贺圣达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D.G.E.霍尔:《东南亚史》,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英]格兰特·埃文斯:《老挝史》,郭继光、刘刚、王莹译,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
[英]霍尔:《东南亚史》(古代部分),赵家文译,云南省历史研究所,1979年。
[越]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越]明峥:《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范宏贵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
[越]明峥:《越南史略》,吕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
[越]陶维英:《越南古代史》,刘统文、子钺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四)论文类
岑仲勉:《据 〈史记〉 看出缅、吉蔑(柬埔寨)、昆仑(克伦)、罗暹等族由云南迁去》,载《中山大学学报》1959年第3期。
陈福山:《明代广西屯田制度探析》,载《广西地方志》2011年第6期。
陈国保:《论南诏入犯安南对唐代国家安全的影响》,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陈国庆:《克木语概况》,载《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
陈茜:《试论缅族的形成问题》,载《东南亚》1982年第1期。
陈文:《广西平南县石脚山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2003年第1期。
陈显泗:《12—13世纪真腊占婆间的“百年战争”》,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4期。
陈序经:《猛族诸国初考》,载余定邦、牛军凯编《陈序经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虞添:《骆越青铜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陈远璋:《广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展望》,载《考古》2003年第10期。
段立生:《泰国阿瑜陀耶时期的华人社会》,载《八桂侨刊》2015年第2期。
段立生:《泰国帕侬诺石宫遗址和真腊古史补证》,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5期。
段丽波、赵永忠、刘金双:《南诏国境内的金齿诸蛮》,载《思想战线》2015年第6期。
范宏贵:《壮泰诸民族渊源关系研究之方法论》,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范宏贵:《壮族与老挝老龙族、泰族的渊源关系》,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方国瑜:《古代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载《东南亚》1984年第4期。
方国瑜:《关于“乌蛮”和“白蛮”的解释》,载《滇史论丛》(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方国瑜:《明代在云南的军屯制度与汉族移民》,载《方国瑜文集》第三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方铁:《论南诏国的民族政策》,载《思想战线》2003年第3期。
方铁:《论西南古代区域史的特点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方铁:《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冯汉骥:《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载《考古》1961年第9期。
古永继:《元明清时期云南的外地移民》,载《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田东发现战国墓葬》,载《考古》1979年第6期。
何平、许红艳:《克伦人的起源与早期历史》,载《思想战线》2010年第5期。
何平:《“滇越”不是傣掸民族先民建立的国家》,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何平:《骠人的族属及其与今天中、缅、印三国诸民族的关系》,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何平:《关于叭真及其与坤真、坤壮和陶真关系的重新解读》,载《世界民族》2010年第2期。
何平:《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及其与古代濮人的关系》,载《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何平:《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与北方孟高棉语诸民族的形成》,载《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何平:《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与现代高棉人的形成》,载《世界民族》2003年第4期。
何平:《缅族先民的迁徙与现代缅族的形成》,载《东南亚》2006年第2期。
何平:《蓬国:真实的历史还是虚幻的古国?——试解中缅傣掸民族历史上的“蓬国”之谜》,载《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何平:《试解缅甸“太公王国”之谜》,载《东南亚》2004年第4期。
何平:《一个涉及中国和中南半岛诸多民族历史的讹误——关于“掸国”的最新研究与结论》,载《世界民族》2000年第1期。
何平:《再论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载《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第3期。
贺圣达、李晨阳:《缅甸民族的种类和各民族现有人口》,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贺圣达:《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的中缅战争及其影响》,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
侯献瑞:《公元一、二世纪泰国北部的老人》,载《东南亚》1994年第4期。
黄海云:《清代广西的移民垦殖与人口状况研究》,载《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黄惠焜:《哀牢夷的族属及其与南诏的渊源》,载《思想战线》1976年第6期。
黄盛璋:《文单国——老挝历史地理新探》,载《历史研究》1962年第5期。
黄素芳:《从兰那泰王国到泰国北方诸府——历史上泰北与曼谷王朝的关系及内务部对泰北的改革》,载《东南亚》2004年第1期。
黄素芳:《孟人的兴衰——对东南亚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变迁的探讨》,载《世界民族》2007年第3期。
黄莺:《泰国民族宗教概况》,载《国际资料信息》2003年第11期。
黄云忠、叶浓新:《广西武鸣马头安等秧山战国墓群发掘简报》,载《文物》1988年第12期。
蒋廷瑜、韦仁义:《平乐银山岭战国墓》,载《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
蒋廷瑜:《从银山岭战国墓看西瓯》,载《考古》1980年第2期。
蒋廷瑜:《广西考古四十年概述》,载《考古》1998年第11期。
蒋廷瑜:《西瓯骆越青铜文化比较研究》,载《桂岭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蓝武:《明代广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多重性特征》,载《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雷坚:《试论明代广西土司的置、废、改流及其历史特色》,载《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3期。
李炳东:《广西两千年来人口演变概述》,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2期。
李道勇:《国外有关克木人的研究情况》,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李干芬:《论百越民族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关系——兼论京族族源问题》,载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编:《西南民族历史研究集刊》(内部刊行),1985年。
李昆声、胡习珍:《云南考古 60年》,载《思想战线》2009年第4期。
李昆声、肖秋:《试论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载《文物集刊》第2辑,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李昆声、张增祺:《云南青铜文化之探索》,载《云南青铜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李龙章:《广西右江流域战国秦汉墓研究》,载《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李龙章:《湖南两广青铜时代越墓研究》,载《考古学报》1995年第3期。
李谋:《缅族源流考析》,载梁志明、赵敬执行主编《北大亚太研究》第5辑,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
李永衡、王涵:《昆明市西山区王家墩发现青铜器》,载《考古》1983年第5期。
林超民:《白子国考》,载杨仲录、张福三、张楠主编《南诏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林超民:《僰人的族属与迁徙》,载《思想战线》1982年第5期。
林超民:《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刘本军:《论鄂尔泰改土归流的原则和策略——兼对“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说质疑》,载《思想战线》2001年第2期。
刘利民:《英国殖民初期掸邦土司制度下的茶叶贸易》,载《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9期。
刘武、斯信强:《贵州盘县大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载《人类学学报》1997年第3期。
刘武、吴秀杰、汪良:《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载《人类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刘稚:《克木人源流考》,载《东南亚》1984年第3期。
刘稚:《越南泰族历史与文化述略》,载《世界民族》2002年第4期。
龙晓燕、王文光:《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思想战线》2003年第1期。
陆韧:《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认识和研究》,载《思想战线》2014年第3期。
陆韧:《明代云南汉族移民定居区的分布与拓展》,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3期。
罗美珍:《从语言上看傣、泰、壮的族源和迁徙问题》,载《民族研究》1981年第6期。
马达:《越南开国传说与中国历史文化渊源》,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马曜:《白族异源同流说》,载《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闵锐:《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载《考古》2009年第7期。
莫志东:《浅析灵川出土的铸铜石范》,载《中国古代铜鼓研究通讯》2001年第17期。
欧阳春:《剑川西湖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载《云南文物》1975年总第6期。
庞卫东、李庆丰:《17—20世纪初暹罗华人社会的形成》,载《八桂侨刊》2008年第1期。
秦树才、田志勇:《绿营兵与清代云南移民研究》,载《清史研究》2004年第3期。
邱宣克、王大道等:《楚雄万家坝古墓群发掘报告》,载《考古》1983年第3期。
沈福伟:《文单国与朱江国新论》,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沈冠军、刘军、金林红:《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年代位置初探》,载《人类学学报》1997年第3期。
苏建灵:《明、清时期汉族人口向壮族地区的迁移》,载《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1、2期。
粟冠昌:《唐宋元明清广西羁縻州县或土府州县洞司等设置概况》,载《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
孙华:《滇东黔西青铜文化初论——以云南昭通及贵州毕节地区的考古材料为中心》,载《四川文物》2007年第5期。
覃彩銮:《历代王朝对待广西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其历史作用》,载《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
覃振东:《东亚西南部人群线粒体DNA研究:藏族和孟高棉语族人群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0年。
谭滟莎:《试析历代汉族移民与广西壮族地区的社会变迁》,载《西北人口》2008年第2期。
童恩正、卡尔·L.赫特勒:《论中国与东南亚的中石器时代》,载《南方民族考古》第2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童恩正:《人类可能的发源地——中国的西南地区》,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童恩正:《中国西南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载《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童恩正:《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载《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1期(创刊号)。
汪宁生:《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族考》,载《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
王大道:《云南昌宁坟岭岗青铜时代墓地》,载《文物》2005年第8期。
王大道:《云南青铜文化及其与越南东山文化、泰国班清文化的关系》,载《考古》1990年第6期。
王大道:《云南青铜文化与新石器晚期文化的关系》,载《云南考古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王红光:《贵州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认识》,载《考古》2006年第8期。
王金光、张祖光:《广南小尖山青铜时代古墓群调查》,载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中国古代铜鼓研究通讯》1987年第5期。
王军:《从 〈帕萨坦〉 看西双版纳茫乃政权》,载《思想战线》1984年第1期。
王克荣、蒋廷瑜:《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墓葬》,载《文物》1978年第9期。
王文光、姜丹:《从同源走向异流的越南百越系民族》,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4期。
王文光、李艳峰:《骆越的源流与分布考释》,载《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王文光、李艳峰:《南诏国境内外的乌蛮》,载《思想战线》2014年第3期。
王文光、翟国强:《先秦时期历史文献中的越民族群体》,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述论》,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王文光:《越南京族、芒族的由来与发展之我见》,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王懿之:《云南民族源流考》,载《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韦江、何安益:《广西那坡县感驮岩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2003年第10期。
韦仁义、郑超雄、周继勇:《广西武鸣马头元龙坡墓葬发掘简报》,载《文物》1988年第12期。
吴凤斌:《越南京族(越南族)族源初探》,载《南洋问题》1982年第3期。
吴汝康:《广西柳江发现的人类化石》,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9年第3期。
吴新智:《山顶洞人的种族问题》,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年第2期。
吴新智:《周口店山顶洞人化石的研究》,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第3期。
夏庆霖、谢蕴宏等:《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黑色金属矿床谱系》,载《地质通报》2009年第2—3期。
肖明华:《云南剑川海门口青铜时代早期遗址》,载《考古》1995年第5期。
谢崇安:《关于骆越族的考辨》,载《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谢光:《扶娄国考——春武里和巴真武里三千年前的古国》,载谢光《泰国与东南亚古代史地丛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版。
谢永雄:《明代广西土司制度的发展及改土归流的特点》,载《广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熊瑛、孙太初:《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清理报告》,载《考古》1964年第12期。
许肇琳:《〈真腊风土记〉 中的柬埔寨语考辨》,载《中山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岩峰:《热带丛林的古代文明——论云南傣族的象文化》,载《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杨爱民:《白子国散议》,载《西南学刊》第3 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杨恒平:《裴渊 〈广州记〉 辑考》,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第1期。
杨政业:《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及其家世评述》,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9期。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丽江人类头骨的初步研究》,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第2期。
曾少聪、赵永胜:《缅甸华人及其文化特点》,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张春云:《广西贺州市马东村周代墓葬》,载《考古》2001年第11期。
张万生:《真腊兼并扶南及真腊分合时间小考》,载《东南亚》1984年第3期。
张晓松:《论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2期。
张新宁:《云南德钦县纳古石棺墓》,载《考古》1983年第3期。
张新宁:《云南宁蒗县大兴镇古墓葬》,载《考古》1983年第3期。
张旭东:《试论英国在缅甸的早期殖民政策》,载《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第2期。
张增祺、王大道:《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载《考古学报》1975年第2期。
张增祺:《彝族的渊源及其形成》,载《中国西南民族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赵永胜:《多点起源与平行发展:中南半岛孟高棉语民族起源新论》,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5期。
赵永胜:《论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区域民族史的构建》,载《昆明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赵永胜:《曼谷王朝对泰国东北部高棉人的社会文化整合》,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赵永胜:《缅甸土司制度的兴衰(1287—1959年)》,载《世界民族》2016年第1期。
赵永胜:《缅甸与泰国崩龙人的民族学考察》,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7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0—17页。
赵永胜:《缅甸与泰国的重要跨国民族——克伦人》,载《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
赵永胜:《缅甸与泰国跨国民族的种类、分布和人口》,载《世界民族》2011年第2期。
赵永胜:《泰国政府对山地民族的同化及其评价》,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4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赵永胜:《中南半岛北部的史前人类与族群活动》,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1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郑良:《云南昭通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载《人类学学报》1985年第2期。
郑维宽:《论宋明时期广西的外来移民及其影响》,载《广西地方志》2015年第3期。
郑维宽:《试论明清时期广西经济开发与森林植被的变迁》,载《广西地方志》2007年第1期。
钟智翔:《试论缅人文化形成过程中孟人文化的作用》,载《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朱俊明:《中越两国古代文化和民族的主体关系》,载彭适凡主编《百越民族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邹建达:《乾隆年间“云南边外土司”建置研究》,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2期。
《中柬关系大事记》,载《印度支那研究》1980年第7期。
[澳]B.J.戴维:《泰人起源问题的再思考》,申旭译,载《民族译丛》1989年第4期。
[柬]SomboManara:《柬埔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续存因素探析》,李春霞译,载《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老]坎平·堤汶达里:《老挝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成员》,蔡文 译,载《东南亚纵横》1991年第4期。
[美]G.W.史金纳:《泰国华侨社会,史的分析》,第二章,魏嵩寿、林俊绵译,载《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4年第1期。
[美]李中清:《明清时期中国西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载《清史论丛》(第5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
[缅]乃般腊:《缅甸最古老的民族——孟人》,赵维扬译自《缅甸百科全书》第10卷,载《民族译丛》1988年第4期。
[缅]吴巴莫:《缅人的起源》,李孝骥译,载《东南亚》1987年第1期。
[缅]吴巴辛:《缅甸的克伦族》,赵维扬摘译自《缅甸百科全书》1954年版第l卷,载《世界民族》1984年第5期。
[缅]吴瑞赞等:《缅甸若开邦发展史》,李谋译,载《南洋资料译丛》2007年第4期。
[缅]吴耶生:《公元802年骠国使团访华考》,朱杰勤译,载《中外关系史译丛》(第1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日]斋藤和子:《柬埔寨的宗教》,载[日]木村宏等《东南亚的历史与宗教》,罗晃潮译,香港日月星制作公司2001年版。
[泰]干乍尼·拉翁西:《关于泰族的发源地问题》,简嘉佑译,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泰]黎道纲:《扶南民族族属探讨》,载《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5期。
[泰]黎道纲:《兰那古籍中洱海传说的族源探讨》,载《东南亚》2001年第3期。
[泰]黎道纲:《忄乔赏弥和九掸卑——傣掸古国之谜讨论》,载《东南亚》2002年第1期。
[泰]黎道纲:《文单国方位新考》,载《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2期。
[泰]卢乍亚·阿帕空:《1884—1908年间泰国北部各邦同曼谷王朝的关系》,贺圣达、何平编译,载《东南亚》1984年第2期。
[新西兰]查尔斯·海厄姆、[英]托马斯·海厄姆、[意]罗伯特·强南等:《东南亚青铜时代的起源》,载《南方民族考古》第9 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越]淮源:《老挝的老龙族或老泰语系》,韦宏丹等译,载范宏贵、黄兴球、卢建家主编:《老挝佬族起源研究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年版。
[越]黎文兰等:《越南青铜时代的第一批遗迹》,梁志明译,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1983年。
[越]吴德盛、张文生:《老挝各语族语言的地理分布概况》,李道勇译、秦赛兰校,载《民族译丛》1981年第6期。
[越]武功贵:《老挝史前和初史的考古遗迹》,陈海丽等译,载范宏贵、黄兴球、卢建家主编《老挝佬族起源研究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年版。
二 英文论著
(一)英文著作
Charles Higham,Early Cultures ofMainland Southeast Asia,Bangkok:River Books Ltd.,2002.
Charnwit Kasetsiri,The Rise of Ayudhya:a History of Siam in 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i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David Chandler,A History of Cambodia,ChiangMai:Silkworm Books,reprinted in 1994.
Donald E.Smith,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Burm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
Douglas D.Anderson,Lang Rongrien Rockshelter:a Pleistocene-Early Holocene Archaeologi cal Site from Krabi,Southwestern Thailand,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0.
Emannuel Guillon,The Mons:a Civilization of Southeast Asia,Translated by James V.Di Crocco,Bangkok:Amarin,1999.
Frank M.Le Bar,Gerald C.Hickey,John K.Musgrave,Ethnic Groups ofMainland Southeast Asia,New Haven: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Press,1964.
G.Coedes,TheMaking of South East Asia,translated by H.M.Wrigh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6.
G.Condominas,FromLawa to Mon,from Saa’to Thai:Histori cal and Anthropologi cal Aspects of Southeast Asian Social Spaces,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990.
G.H.Luce,Phases of Pre-Pagan Burma:Languages and History,Vol.I,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Gerald C.Hickey,Sons of the Mountains:Ethnohistory of the Vietnamese Central Highlands to 1954,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2.
G.W.Skinner,Chinese Society in Thainland,Bangkok: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ess,2005.
H.I.Marshall,The Karen People of Burma:a Study in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Bangkok:White Lotus Press,Reprinted in 1997.
Hans Penth,A Brief History of Lan Na,ChiangMai:Silkworm Books,2000.IanMabbett and David Chandler,The Khmers,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5.
J.Stargardt,The Ancient Phu of Burma,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Joachim Schliesinger,Ethnic Groups of Thailand,Bangkok:White Lotus Press,2000.
Joachim Schliesinger,Tai Groups of Thailand,Vol.Ⅰ,Bangkok:White Lotus Press,2001.
Joan Mckinnon & Bernard Vienne(eds.),Hill Tribes Today,Bangkok:White Lotus Press,1989.
Martin Stuart-Fox,The Lao Kingdom of Lan Xang:Rise and Decline,Bangkok:White Lotus Press,1998.
Michael A.Aung-Thwin,Maitrii Aung-Thwin,The Mists of Rāmañña:the Legend That Was Lower Burm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5.
Peter Bellwood,Prehistory of the Indo-Malaysian Archipelago,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
Peter Rogers,Northeast Thailand:from Prehistoric to Modern Times,Bangkok:D.K.Books,1996.
Robert Halliday,The Talaings,Bangkok:Orchid Press,Reprinted in 1999.
Ronald Provencher,Mainland Southeast Asia:an Anthropologi cal Perspective,California: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1975.
Sai Aung Tun,History of the Shan State,ChiangMai:Silkworm Books,2009.
Sarasin Viraphol,Tribute and Profit:Sino-Siamese Trade:1652-1853,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Sarassawadee Ongsakul,History of Lan Na,ChiangMai:Silkworm Books,2005.
The ChiangMai Chronicle,edited by David K.Wyatt & Aroonrut Wichienkeeo,ChiangMai:Silkworm Books,1995.
Tran Ky Phong and Bruce M.Lockhart,The Cham of Vietnam:History,Society and Art,Singapor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2011.
U.Min Naing,National Ethnic Groups of Myanmar,Yangon:Moe Kay Khaing,2000.
W.A.R.Wood,A History of Siam: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Year A.D.1781,New York:Simon Publications,2001.
Wijeyewardene(ed.),Ethnic Groups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inMainland Southeast Asia,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1990.
(二)英文论文
Erik Seidenfaden,“The Origins of Vietnamese”,in Journal of Siam Society,Vol.46,No.1,June,1958.
G.H.Luce,“Old Kyaukse and the Coming of The Burmans”,in Journal of Burma Research Society,Vol.63,1959.
Douglas D.Anderson,“A pleistocene-Early Holocene Rock Shelter in peninsular Thailand”,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Vol.3,1987.
Joyce C.White,“Ban Non Wat:New Light on the Metal Ages of Southeast Asia”,Antiquity,2013,Vol.87,No.6.
Moore Elizabeth,PaukPauk,“Nyaung-gan:A Preliminary Note on a Bronze Age Cemetery nearMandalay,Myanmar(Burma)”,Journal of Archeology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2001,Vol.40,No.1.
Christian Bauer,“Language and Ethnicity:the Mon in Burma and Thailand”,in Wajeyewardene(ed.),Ethnic Groups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inMainland Southeast Asia,Singapore:Kin Keong Printing Co.Pte.Ltd.,1992.
Wanat Bhruksasri,“Government Policy:Highland Ethnic Minorities”,in Joan Mckinnon&Bernard Vienne(eds.),Hill Tribes Today,Bangkok:White Lotus Press,1989.
Ian G.Baird,“Different Views of History:Shades of Irredentism along the Laos-Cambodia Border”,in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10,Vol.41,No.2.
Paitoon Mikusol,“Edu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in Proceedings of the 4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ai Studies,Vol.2,Kunming,1990.
Ing-Britt Trankell,“Songs of Our Spirits:Possession and Histori cal Imagination among the Cham in Cambodia”,in Asian Ethnicity,2003,Vol.4,No.1.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