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 based on literary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this book sho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tatus and level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induc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ethnic literature of the four cities and prefectures of Sichuan Province. While pres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it also provides a mirror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ulti-ethnic literature. This book is both an anthropological description of literature and an investigation of its ontology.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from the literary scene to the literary works, the author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thin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region and ethnic identity, and also think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AI翻译)
余红艳:(著)
余红艳,女,四川仁寿人(蒙古族后裔),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写作学硕士,现为四川省社科院眉山分院专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文学人类学研究、三苏文化研究、写作学研究;出版著作《张力思维与小说迷境——马尔克斯创作探》《文心雕龙儒家思想渊源论:孔子篇》;发表小说、散文若干。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坝州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编:《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阿来:《行刑人尔依》,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法]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王美华、王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艾芜:《艾芜全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巴莫曲布嫫:《鹰灵与诗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汉)班固:《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柏桦:《演春与种梨》,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清)常明修、杨芳灿:《四川通志》,巴蜀书社1996年版。
(西晋)陈寿:《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年版。
《成都县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美]克利福德、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英]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葛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邓敏文:《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邓敏文、罗汉田、刘亚虎:《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邓荣安:《盐源县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98年版。
(清)鄂尔泰等修:《贵州通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清)鄂尔泰等修:《云南通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范长江编:《中国微型诗300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后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晋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元)费着:《蜀锦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冯骥才、向云驹主编:《全新羌族文化学生读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高玉:《中国现代的文学史·上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格勒:《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格绒追美:《掀开康巴之帘》,西苑出版社2004年版。
格绒追美主编:《康巴作家群评论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
格绒追美:《青藏时光》,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格绒追美:《隐蔽的脸:藏地神子秘踪》,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
(明)龚辉:《全陕政要》,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
(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商务印书馆1933年影印本。
关纪新主编:《二十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49—1994》,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5》,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6》,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7》,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8》,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9》,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0》,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1》,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2》,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3》,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5》,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6》,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7》,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9》,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0》,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1》,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2》,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3》,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4》,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美]H.G.布洛克:《美学新解》,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亨廷顿著:《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郦红、那斌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黄济人主编:《重庆散文大观》,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清)黄廷桂等修纂:《四川通志》,巴蜀书社1995年版。
黄新初主编:《阿坝文化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吉狄马加:《为土地和生命而写作:吉狄马加演讲集》(汉英对照),黄少政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
狄马马加:《身份》,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吉狄马加:《火焰与词语》(汉英对照),梅丹理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
吉木狼格:《静悄悄的左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吉木狼格:《天知道》,橡皮出版2014年版。
贾银忠主编:《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金川县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郎樱、扎拉嘎编:《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郎樱:《中国北方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老舍:《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唐)李百药:《北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唐)李延寿:《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唐)李延寿:《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李鸿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元)李京:《云南志略辑校》,王叔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李明、林忠亮等编著:《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李晓峰、刘大先:《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李勇先校点:《天启成都府志》,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版。
李勇先校点:《康熙成都府志》,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版。
李勇先校点:《嘉庆成都县志》,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版。
(清)李元撰:《蜀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
李宗放:《四川古代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凉山60年诗歌选》,四川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
梁海:《阿来文学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梁庭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梁庭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梁庭望:《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亮炯·朗萨:《布隆德誓言》,外文出版社2006年版。
亮炯·朗萨:《寻找康巴汉子》,中国书店2011年版。
[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丰陈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刘波:《当代诗坛“刀锋”透视》,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清)刘大谟、王珩修撰:《四川总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
刘洪涛:《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汉)刘向等编:《战国策》,中华书局1990年版。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流沙河:《流沙河诗话》,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明)陆应阳撰:《广舆记》,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
倮伍拉且:《大自然与我们》,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倮伍拉且:《倮伍拉且诗歌选》,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倮伍拉且:《大山大水及其变奏》,四川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
马丽华:《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马识途:《我追求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马学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马学良、梁庭望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迈柱等修:《湖广通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毛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蒙默等著:《四川古代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木斧:《木斧诗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聂作平:《纸上城堡》,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宋)欧阳修等:《新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彭超:《巴蜀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清)彭遵泗辑:《蜀故》,北京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
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桑丹:《边缘积雪》,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西昌市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四川省统计局编:《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四川文联四十年1953—1993》,成都,1993年。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文化艺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昭明出版社1980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梁)沈约:《宋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明)愼蒙撰:《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
(明)宋濂等:《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松潘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松潘县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清)孙承泽:《天府广纪》,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
(元)陶宗仪编:《说郛》,中华书局1998年版。
特·赛音巴雅尔:《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元)脱脱等:《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元)脱脱等:《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元)脱脱等:《金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王菊:《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彝族文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王平凡口述,王素蓉整理:《文学所往事》,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
王文才、万光治:《杨升庵全书》,巴蜀书社2002年版。
王学东:《“第三代诗”论稿》,巴蜀书社2010年版。
(北齐)魏收:《魏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唐)魏征等:《隋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魏向清等:《中国辞书发展状况报告1978—2008》,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吴重阳:《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观》,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吴重阳:《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吴翔林:《英诗格律及自由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伍精忠、李绍明等著:《四川少数民族》,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
《西昌市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夏冠洲、阿扎提·苏里坦、艾光辉主编:《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向继东:《新启蒙年代:我的80年代的阅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明)萧大亨:《夷俗记》,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
(清)谢启昆修:《嘉庆广西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明)徐学谟纂修:《万历湖广总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
徐其超等主编:《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徐新建等:《现状与构想:贵州文学面面观》,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徐新建:《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杨国庆:《一只凤凰飞起来》,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杨黎主编:《橡皮 中国先锋文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杨黎:《一起吃饭的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羊子:《汶川羌》,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唐)姚思廉:《梁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唐)姚思廉:《陈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叶梅:《从遥远中走来》,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版。
意西泽仁:《意西泽仁小说精选》,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意西泽仁:《雪融斋笔谈》,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明)游朴:《诸夷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
於可训:《新诗文体二十二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影印本。
云峰:《元代蒙汉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扎拉嘎:《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章太炎:《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中华书局2013年版。
(明)张天复:《广皇舆考》,北京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
(清)张廷玉等著:《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赵尔巽:《清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中南民族学院编:《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稿》,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周伦佑主编:《悬空的圣殿:非非主义二十年图志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朱丹枫主编:《四川文艺年鉴2007》,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祝世德等编著:民国《汶川县志》,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阿来、唐朝晖:《阿来:心中的阿坝,尘埃依旧》,《出版广角》2002年第7期。
阿来、陈祖君:《文学应如何寻求“大声音”》,《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第2期。
阿来:《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期。
阿来:《我对〈草地〉杂志的祝愿》,《草地》2015年第3期。
阿库乌雾:《阐释:从意义的追寻到意义的消解——试论彝族女诗人巴莫曲布膜诗歌的美学指向》,《民族文学》1996年第9期。
阿索拉毅:《启动整个彝族文化的书写时代——彝诗馆访谈系列之阿库乌雾》,彝族人网(http://www.yizuren.com/plus/view.php?aid=16332)。
安尚育:《吴琪拉达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巴莫曲布嫫:《倾听一种声音……——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文化语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http://iel.cass.cn/2006/nxwx/bmqbm)。
鲍昌宝:《论现代诗学视域中的“意境”与“意象”》,《名作欣赏》2011年第19期。
白崇仁:《大变革中的心灵颤抖——读阿来的〈奥达的马队〉》,《当代文坛》1988年第2期。
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朝戈金:《“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三题》,《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陈建勤:《颜歌专访:写作最理想状态是“带癌生存”》,《南方都市报》2013年4月28日。
《成都市文联作协以改革促创作繁荣》,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
崇宁、晓敏:《站在时间桥头的歌手——诗人倮伍拉且和他的诗歌》,《凉山文学》1994年第2期。
《从云朵上而来羌族作家沉稳前行》,四川日报网(http://sichuandaily)。
《达州年鉴》,达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dazhou.gov.cn)。
戴宾:《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1期。
德吉卓嘎:《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西藏研究》2004年第2期。
邓时忠:《林如稷小说创作的审美视角和表现方式》,《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杜国景:《国家区域政治与少数民族作家的断代历史》,《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
杜永彬:《“康巴学”的提出与学界的回响———兼论构建“康巴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3期。
额尔敦陶克陶:《关于〈蒙古族文学史〉编写中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61年第3期。
冯宪光:《现实与传统幻想与梦境的交织——评阿来的短篇小说》,《当代文坛》1990年第6期。
高缨:《不熄的篝火——凉山民主改革与我的创作》,《当代文坛》1991年第6期。
格勒:《略论康巴人和康巴文化》,《中国藏学》2004年第3期。
耿予方:《论当代藏族文学创作》,《西藏研究》1984年第4期。
谷运龙:《〈草地〉如金》,《草地》2015年第3期。
关纪新:《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关纪新:《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构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关纪新:《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韩怡宁、汪汉利:《“大声音”的诗化表达——从〈遥远的温泉〉看阿来的“大声音”叙事》,《阿来研究》第2辑。
何大草、姜广平:《我不是一个“学院作家”》,《西湖》2013年第1期。
何大草:《我的文学自传》,《十月》2005年第1期。
何大草、阚兴韵:《文字里埋着梦想与谦卑》,《温州日报》2008年11月8日。
何言宏、阿来:《现代性视野中的藏地世界》,《黄河文学》2009年第1期。
胡希东:《藏地村庄演绎的描述与追忆》,《当代文坛》2013年第2期。
黄立:《走向世界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教授访谈录》,《民族学刊》2014年第5期。
吉狄马加:《全球化与土著民族诗人存在的价值》,《文学报》2012年8月16日第4版。
吉狄马加:《诗人有两个故乡》,《延河》2013年第7期。
吉狄马加:《我与诗》,《中国文学》(外文版)1990年第3期。
吉狄马加:《一种声音——我的创作谈》,《民族文学》1990年第2期。
吉狄马加:《圣洁的礼物》,《滇池》1998年第4期。
《吉狄马加获2016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6/2016-06-28/275206.html)。
蒋蓝:《罗庆春:用母语跟世界对话》,《成都日报》2013年4月15日。
敬文东:《颂歌、我—你关系、知音及其他——关于吉狄马加诗歌的演讲》,《当代文坛》2016年第4期。
敬文东:《在神灵的护佑下》,《天涯》2011年第4期。
拉巴次旦:《试探“堆尼玛”和敖包的起源》,《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蓝晓梅:《在坎坷中前进,在变化中发展——写在〈草地〉创刊35周年》,《草地》2015年第3期。
老舍:《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文艺报》1960年第15-16期第14版。
《凉山彝族占卜有术》,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yistudies)。
郎樱:《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学史的体认与编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雷家仲:《沙汀年谱》,《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雷子:《文联,我最初与最后的精神家园》,《中国艺术报》2014年6月23日。
李春恒:《倮区教育之实施步骤》,《大凉山季刊》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九月十五日。
李晓峰:《危机·穿越·认同——“阿库乌雾现象”的文化思考》,《当代文坛》2013年第3期。
李晓峰:《多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史观的缺失》,《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李晓峰:《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
刘大先:《成长·历史·非权威叙事》,《中国民族报》2012年5月25日。
刘大先:《2004年首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综述》,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
刘大先:《第五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综述》,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
刘大先:《历史场域、局内人与共识:2015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侧记》,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
刘火:《命定:宏大叙事的别一书写》,新华副刊网(http://news.xinhua-net.com/)。
刘中桥:《“飞来峰”的地质缘由——阿来小说中的“命运感”》,《当代文坛》2002年第6期。
流沙河:《我是一个失败者》,《南都周刊》(http://www.nbweekly.com)。
《流沙河的诗·道·书》,《新京报》(http://www.bjnews.com.cn)。
柳传堆:《颂诗的流变与诗学意义新解》,《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陆晓明、陈慧:《“命定”的“康巴”史诗》,《当代文坛》2013年第2期。
倮伍拉且、李锐:《大凉山新诗潮的缘起与意义——当代大凉山诗人简论》,《凉山文学》2008年第4期。
《萝卜寨笔会专页·编辑语》,《草地》,2008年第2期。
罗庆春:《寓言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当代形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吕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国家学术与现代民族国家方案》,《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马克·本德尔:《〈林中女王〉与〈招魂〉: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中本土的声音》,文培红译,《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年第23期。
马孝:《回族定居叙永概况及风俗习惯》,《叙永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
毛燕:《诗性叙事的汉语转化——以吴琪拉达、吉狄马加、阿库乌雾为例》,《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
孟蔚红、颜歌:《颜歌:写作最终是为了抵抗孤独》,成都日报网(http://www.cdrb.com.cn/html/2014-03/24/content_2020879.htm)。
欧阳可惺:《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建构的思考》,《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欧阳江河:《没有了诗歌,就没有了下一个奥斯维辛了吗——答安琪问》,《经济观察报》2006年6月12日。
彭超:《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的巴蜀作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彭超:《试论阿库乌雾诗歌的美学风格》,《当代文坛》2011年第4期。
彭南均:《土家族文学简介》,《吉首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
钱丽花:《“康巴作家群”: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中国民族报》2013年11月。
庆九:《中国作协〈民族文学〉阿坝创作基地挂牌成立》,《阿坝文艺》2004年11月26日。
邵燕君:《“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及其困境》,《南方文坛》2006年第6期。
《诗人作家对倮伍拉且作品的评介》,《凉山日报》2012年12月7日。
石硕:《关于“康巴学”概念的提出及相关问题》,《西藏研究》2006年第3期。
石天河:《回首何堪说逝川—从反胡风到星星诗祸》,《新文学史料》2002年第4期。
孙丽辉:《区域品牌形成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索朗仁称:《文学与生活——作家阿来访谈录》,《西藏旅游》2002年第6期。
谭爱平:《产品命名的艺术》,《企业活力》1992年第10期。
万夏:《苍蝇馆上世纪80年代成都的那帮诗人》,《收获》电子版(http://www.aiweibang.com/yuedu/147096481.html)。
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中华书局2008年版。
王晓黎:《对甘孜州经济发展前景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王忻暖:《藏族文学史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王永昌:《聆听大凉山的声音——访诗人、凉山文联主席倮伍拉且》,青海日报社网(http://www.qhlingwang.com/qinghai/content/)。
王瑜:《“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研讨的局限及反思》,《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伍开祥:《来自大西南密林中神秘的现代诗歌——〈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民族文学》2003年第7期。
向贵云:《1949—1966年中国少数民族文艺政策探析》,《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
谢明清:《藏族文学的春天来了》,《中国民族》1981年第2期。
《星星》诗刊编辑部:《单位大事记》,四川机构网(http://www.scjg.com.cn)。
徐春萍:《作家阿来访谈录:重要的信念不可缺》,《文学报》2007年2月8日。
徐坤:《阿来:尘埃如此落定》,《人民日报》2010年9月9日。
徐琴:《民族精神的追寻与写照——亮炯·朗萨的文学风景》,《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徐其超:《论意西泽仁对艾特玛托夫的接受》,《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徐希平:《深沉的反思热切的企盼——当代羌族青年诗人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1期。
徐新建:《“多民族文学史观”简论》,《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徐新建:《表述与被表述——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与目标》,《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
徐新建:《多民族文学研究的历史意义》,《百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徐新建:《汇集·扩展·宽容——第五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的观察和展望》,《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胥勋和:《凉山有一只虎》,《民族文学》1991年第4期。
《颜歌谈小说创作:我只是那个容器,不是亲历者》,中新网(http://stock.chinanews.com/cul/2015/05-16/7281017.shtml)。
杨国庆:《羌族文学面临的新机会》,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
杨墅:《诗歌传播引论》,《诗刊》2006年第8期。
杨章池:《“及物”大势中的遥远现实》,《星星诗刊》2015年第29期。
杨志学:《论诗歌传播的类型》,《延安文学》2007年第1期。
姚新勇:《追求的轨迹与困惑——“少数民族文学性”建构的反思》,《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叶舒宪:《从“世界文学”到“文学人类学”——文学观念的当代转型略说》,《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第7期。
叶延滨:《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17日。
叶筱静:《访谈阿来:我用了十年去除文革的暴力影响》,搜狐博客(http://yexiaojing.blog.sohu.com/103077984.html)。
于坚:《杨黎和他的诗歌》,《诗探索》1995年第3期。
袁德良:《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的两重性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泽仁拥登:《奋蹄的“马驹”——访藏族青年作家意西泽仁》,《民族文学》1984年第1期。
赵志忠:《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8年第1期。
张海燕、刘大先、王明科:《丝路佑古城论坛耕新学——第九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综述》,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
张杰:《诗歌像闪电一样瞬间从一颗心抵达另一颗心》,《华西都市报》(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60703/336240.shtml)。
张炯:《重新认识中国文学史——写在〈中国文学通史〉12卷本出版之际》,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
张进:《论“活态文化”与“第三空间”》,《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张均:《50年代文学中的同人刊物问题》,《文艺争鸣》2008年第12期。
张清华:《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从文化地理视角的观察》,《文艺研究》2010年第10期。
张3:《离她越近,越得不到她——吉木狼格专访》,引自杨黎主编《橡皮 中国先锋文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张婷、张文秀:《四川省甘孜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开发》,《国土经济》2003年第9期。
张羞:《废话杨黎,三次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组专题研讨的汉语诗人——杨黎最新诗集〈五个红苹果〉编后记》,网易博客(http://badeggstuff.blog.163.com)。
张英:《阿来访谈:我们藏族必须往前走 老百姓在意的都是民生问题》,《南方周末》(http://www.guancha.cn/culture)。
郑千山:《当代彝族汉诗的兴起》,《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钟文:《“我是沸泉”——骆耕野和他的诗》,《诗探索》1982年第3期。
周昌义、小王:《〈尘埃落定〉误会》,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
周发星:《21世纪,全面崛起的彝族现代汉诗群体》,作家网(http://www.zuojiawang.com/xinwenkuaibao/12138.html)。
周发星:《21世纪,全面崛起的彝族现代汉诗群体》,作家网(http://www.zuojiawang.com/xinwenkuaibao/12138.html)。
周发星:《地名中的诗歌往事》,作家网(http://www.zuojiawang.com)。
周辉枝:《〈草地〉在火苗旺盛的地方绽放》,《草地》2015年第3期。
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艺报》1953年第19期。
周正:《董湘琴〈松游小唱〉的成因简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朱又可:《专访诗人部长吉狄马加》,《南方周末》电子版(http://www.infzm.com)。
《作家颜歌谈新作:描写当下让故事变得荒谬》,中国文化传媒网(http://www.ccdy.cn/renwu.../redian/201505/t20150522_1103066.htm)。
宫丽:《精神家园论》,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田晓青:《〈羌族文学〉杂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吴刚:《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下的文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杨志学:《诗歌传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尹腾连:《大山深处的百合——1988年至2009年〈羌族文学〉杂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12年。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