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黄侃著作
[1]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黄侃:《文选黄氏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版。
[3]黄侃:《黄季刚先生遗书》,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80年版。
[4]黄侃著,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黄侃著,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校订:《黄季刚诗文钞》,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黄侃:《文选平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黄侃:《文选平点(重辑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
[8]黄侃:《黄侃日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二 研究黄侃之著作
[1]武汉老龄科学研究院、武汉成才大学主编:《黄侃纪念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黄焯:《黄季刚年谱》,《蕲春黄氏文存》,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郑远汉:《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司马朝军、王文晖:《黄侃年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程千帆、唐文:《量守庐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版。
[7]张晖:《量守庐学记续编》,三联书店2006年版。
[8]叶贤恩:《黄侃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三 龙学专著(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1](清)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中华书局1962年版。
[4]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詹锳:《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李曰刚:《文心雕龙斠诠》,台湾“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82年版。
[8]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文心雕龙学刊》第二辑,齐鲁书社1984年版。
[9]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0]张文勋:《刘勰的文学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牟世金:《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
[13]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齐鲁书社1987年版。
[14]甫之、涂光社:《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1949—1982)》,齐鲁书社1988年版。
[15]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6]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林其锬、陈凤金:《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校》,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18]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9]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95年版。
[20]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杨明照主编:《文心雕龙学综览》,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
[22]周振甫主编:《文心雕龙辞典》,中华书局1996年版。
[23]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4]李平:《文心雕龙综论》,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25]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26]张光年:《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27]杨明:《刘勰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石家宜:《〈文心雕龙〉系统观》,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9]张少康、汪春泓、陈允锋、陶礼天:《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范文澜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1]吴林伯:《〈文心雕龙〉义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汪春泓:《文心雕龙的传播与影响》,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33]穆克宏:《文心雕龙研究》,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34]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增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5]戚良德:《文论巨典:〈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黄霖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7]戚良德编:《文心雕龙学分类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8]杨明:《文心雕龙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四 选学专著(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1](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元)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31册。
[4](清)张云璈:《选学胶言》,台北广文书局1955年版。
[5](清)梁章钜撰,穆克宏点校:《文选旁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版。
[7]骆鸿凯:《文选学》,中华书局1989年版。
[8]屈守元:《文选导读》,巴蜀书社1993年版。
[9]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10]俞绍初、许逸民主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11]穆克宏:《昭明文选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傅刚:《〈昭明文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傅刚:《文选版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范志新:《文选版本论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范志新:《文选版本撷英》,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7]王立群:《〈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8]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五 其他古籍及专著(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1]曹道衡:《魏晋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曹旭:《诗品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4]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7]关爱和:《古典主义的终结——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8]郭在贻:《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0]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1](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
[12]胡朴安编:《南社诗选》,上海国学社1924年版。
[13]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4]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5]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6]姜亮夫:《楚辞通故》,齐鲁书社1985年版。
[17]金毓黻:《静晤室日记》,辽沈书社1993年版。
[18]栗永清:《知识生产与学科规训——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学科史探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9]刘师培:《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0]刘师培:《中古文学论著三种》,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1]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年版。
[22]柳亚子主编:《南社诗集》,中华书局1939年版。
[23]卢毅:《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26]钱玄同:《钱玄同日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载舒位等编《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8]孙玉蓉:《俞平伯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汪东:《寄庵随笔》,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版。
[30]汪东:《汪旭初先生选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文海出版社1998年版。
[31]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
[32](汉)王逸:《楚辞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3]王利器:《往日印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4]王水照编:《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王欣夫:《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6]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8]吴云:《20世纪中古文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9]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40]许嘉璐:《未辍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1]许威汉:《训诂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43]杨明:《欣然斋笔记》,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44]杨明:《汉唐文学辨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5]杨明、羊列荣编:《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先秦至唐五代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6]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第8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7]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8]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49](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50]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51]张晖:《龙榆生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52]张少康:《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清)张之洞编:《书目答问》,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54]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5]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6]章太炎著,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7]郑逸梅:《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中华书局2006年版。
[58]周振甫译注:《诗品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
六 单篇学术论文(按发表时间排序)
[1]殷孟伦:《如何理解〈文选〉编选的标准》,《文史哲》1963年第1期。
[2]舒芜:《“文白之争”温故录》,《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
[3]张少康:《谈谈关于〈文赋〉的研究》,《文献》1980年第2期。
[4]李一氓:《关于黄侃的词》,《读书》1981年第1期。
[5]今朔:《黄侃的〈纟巂华词〉》,《读书》1981年第7期。
[6]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心雕龙学刊第二辑》,齐鲁书社1984年版。
[7]王庆元:《黄季刚先生遗著知见录》,《武汉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8]吴调公:《〈文心雕龙〉学的奠基人——黄季刚先生——读〈文心雕龙札记〉》,《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
[9]王序平:《〈黄季刚诗文钞〉读后》,《文史杂志》1986年第5期。
[10]周勋初:《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
[11]陈延嘉:《黄侃——新文选学的伟大先驱者》,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陈延嘉:《继往开来的选学家黄侃》,《长春师院学报》1993年第4期。
[13]程翔章:《黄侃词论略》,《黄冈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
[14]苏瑞:《黄侃先生对汉魏六朝词语的研究》,《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1期。
[15]曾晓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清代文论》,《社会科学家》1995年第1期。
[16]沈祥源:《黄侃诗文概谭》,《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17]王庆元:《试释黄侃论辞书训诂与文义训诂的区别——兼谈〈尔雅郝疏笺识〉的训诂学价值》,《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8]冯学锋:《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先生的修辞思想》,《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沈祥源:《黄侃的文学语言观和语言艺术》,《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程翔章:《拜伦〈赞大海〉、〈去国行〉、〈哀希腊〉三诗究竟为谁译》,《黄冈师专学报》1998年第8期。
[21]王枫:《五四前后的刘师培》,《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22]张连科:《20世纪〈文选〉研究述评》,《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12期。
[23]张吉兵:《章门弟子与新文化运动》,《江汉论坛》1999年第12期。
[24]杨光荣:《黄侃与现代训诂学》,《语文研究》2000年第2期。
[25]周勋初:《有关“选学”珍贵文献的发掘与利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4期。
[26]王立群:《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27]穆克宏:《20世纪中国〈文选〉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8]汪春泓:《论刘师培、黄侃与姚永朴之〈文选〉派与桐城派的纷争》,《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
[29]周兴陆:《章太炎讲演〈文心雕龙〉》,《中华读书报》2003年第1期。
[30]余国庆:《阐幽释微 画龙点睛——读〈文选平点〉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31]周兴陆:《章太炎讲解〈文心雕龙〉辨释》,《复旦学报》2003年第6期。
[32]吴广平:《宋玉〈神女赋〉梦主考辨》,《云梦学刊》2005年第3期。
[33]陈平原:《在巴黎邂逅“老北大”》,《读书》2005年第3期。
[34]戚良德、李婧:《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承袭》,《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5]栗永清:《学科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从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的课程谈起》,《东方丛刊》2008年第3期。
[36]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七 硕博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1]柯淑龄:《黄季刚之生平及其学术》,博士学位论文,文化大学,1983年。
[2]魏素足:《〈文选〉黄氏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师范大学,2005年。
硕士学位论文:
[1]黄怡慈:《胡刻〈文选考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彰化师范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