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70 years ago is a magnificent history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s an unprecedented undertaking, and China basically explored the road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rial and error." This book divides the 70-year hist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nto two major stage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fines different types of historical periodiz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form process,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China's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xploration in the sens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ummariz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一 中文文献
(一)著作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翻译组译:《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建立市场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蔡仁华主编:《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大全》,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版。
陈宗胜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由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与经验——三论发展与改革中的收入差别变动》,格致出版社2018年版。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共五卷),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版。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第二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992年版。
冯仕政:《社会治理新蓝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国际劳工局:《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分配司:《差距与公平》,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司、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版。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六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管所:《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年版。
贾康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18年版。
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李竞能编著:《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编:《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年。
李实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李友梅等:《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刘铮:《刘铮文选》,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年版。
刘铮:《人口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卢汉龙:《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路风:《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中国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邱梦华:《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沙吉才主编:《中国妇女地位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
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七城市调查报告和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孙炳耀:《行业协会与经济领域中的民间治理》,《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谭林主编,蒋永萍、姜爱花副主编:《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王梦奎:《中国改革3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
王绍光:《安邦之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王小章:《积极公民身份与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版。
谢宇等:《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芸:《社会组织培育的历史逻辑和当今实践——基于南京地区的例证》,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杨善华、沈崇麟:《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杨团主编:《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张萍编著:《中国妇女现状》,红旗出版社1995年版。
张秀兰:《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百姓蓝皮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六十五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改革开放40年》编写组编:《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版。
《中国民间组织年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组织年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美]阿历克斯·英克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顾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二)学术论文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旗帜》2019年第4期。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共产党员(河北)》2019年第9期。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共产党员(河北)》2019年第1期。
顾宁:《建国以来女性教育的成果、问题及对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
韩国明、李伟珍:《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框架下农民合作社的生成路径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农村经济》2012年第1期。
胡滨:《如何提高电力女职工工作积极性及综合素质》,《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第9期。
华伟:《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1期。
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李汉林:《转型社会中的整合与控制——关于中国单位制度变迁的思考》,《吉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李路路、苗大雷、王修晓:《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社会》2009年第4期。
李培林:《中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社会》2013年第3期。
李乾坤、王晶:《新时代妇女地位作用的新定位——基于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问题重要论述的分析》,《学术交流》2018年第11期。
李强:《怎样理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7期。
李友梅:《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6期。
李玉琦:《共青团在历史发展中的探索和变革》,《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林闽钢:《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刘刚:《1958年前后上海石库门里弄社区的城市改造》,《新建筑》2017年第6期。
刘维芳:《新中国妇女历史地位的历史巨变》,《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5期。
刘颖:《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才智》2008年第23期。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马焱:《妇联组织职能定位及其功能的演变轨迹:基于对全国妇联一届至十届章程的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5期。
毛丹、陈佳俊:《制度、行动者与行动选择——L市妇联改革观察》,《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5期。
阮云星、张婧:《村民自治的内源性组织资源何以可能?——浙东“刘老会”个案的政治人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
邵奇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演绎与启示》,《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邵奇涛、任吉刚等:《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演绎与启示》,《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沈毅:《“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田毅鹏:《“典型单位制”的起源和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田毅鹏:《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田毅鹏、薛文龙:《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学海》2012年第3期。
文红玉:《建国初妇女婚姻解放与政治认同的养成》,《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9期。
夏建中:《从街居制到社区制:我国城市社区30年的变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项继权:《从“社队”到“社区”:中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理论学刊》2007年第11期。
肖扬:《对妇联组织变革动因及其途径的探讨》,《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4期。
徐勇:《“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现代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行政机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游正林:《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
张洪林:《论妇联维护妇女权益社会职能的历史变迁与现实理路》,《求索》2012年第1期。
张济顺:《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张来明:《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社会治理》2018年第9期。
张佩国:《“共有地”的制度发明》,《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
张秋俭:《女性就业现状与前景——调查、统计与分析》,《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
周飞舟:《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社会》2012年第1期。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本书编辑部:《中国人口现代化:挑战与展望》,《人口研究》2001年第1期。
查瑞传:《人口现代化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1994年第3期。
陈春燕、李晓东、李啸虎、唐伟、李凤华:《新疆各地州市人口现代化差异分析及评价》,《西北人口》2017年第7期。
陈君武、王亚龙:《甘肃省人口现代化进程分析与思考》,《发展》2015年第2期。
陈鹏:《中国社会治理40年:回顾与前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陈友华:《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3期。
陈友华、吴凯:《人口现代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2007年第3期。
陈玉光、张泽厚:《论我国人口的家庭结构》,《人口与经济》1983年第4期。
仇立平:《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变动及其发展的模型研究》,《人口研究》1987年第5期。
储朝晖:《中国教育六十年发展的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2期。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费孝通:《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顾明远:《中国教育科学走向现代化之路纪实——纪念共和国建国6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郭峰:《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五十年》,《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贺满林、陈俐、王大奔:《中国人口现代化水平区域分布差异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南方人口》2003年第9期。
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等:《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胡湛、彭希哲:《中国当代家庭户变动的趋势分析——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考察》,《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3期。
黄桂霞:《习近平关于两性在家庭建设中作用的重要论述》,《中国妇运》2018年第12期。
黄健元、杨飞:《人口现代化状况评析——基于苏、浙、沪、京、粤、鲁、全国的比较》,《西北人口》2008年第4期。
蒋强:《中国消费结构的蝶变》,《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第12期。
李春玲、马峰:《“空巢青年”:游走在“生存”与“梦想”间的群体》,《人民论坛》2017年第4期。
李路路:《论“单位”研究》,《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李梦卿、周艳:《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6期。
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财经》2004年第3/4期合刊。
林富德:《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因素分析》,《人口研究》1987年第1期。
刘道玉:《中国高等教育六十年的变迁》,《高教探索》2009年第5期。
刘维芳:《新中国妇女历史地位的历史巨变》,《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5期。
刘伟、蔡志洲:《新世纪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刘铮:《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人口研究》1992年第2期。
卢金燕:《中国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职教通讯》2011年第3期。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吕德才:《改革中农村家庭结构变动趋向的社区分析——前灌村个案研究之一》,《人口学刊》1996年第3期。
马春华、石金群、李银河、王震宇、唐灿:《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2期。
马侠:《中国家庭户规模和家庭结构分析》,《人口研究》1984年第3期。
毛丹:《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型构——1949—1954年居委会档案研究》,《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5期。
穆光宗、苗景锐:《“人口现代化”和“生育现代化”: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人口学刊》2002年第12期。
倪小宇:《改革开放3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历程》,《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潘允康、潘乃谷:《试论我国城市的家庭和家庭结构》,《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农村义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邵秦、胡明霞:《中国家庭结构历史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第4期。
石中英、张夏青:《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唐灿:《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3期。
万典武:《从粮食棉布等票证的兴废看改革》,《商业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王爱云:《试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身份社会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2期。
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1期。
王德文:《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1期。
王东进:《“三医联动”是全面建成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招》,《中国医疗保险》2019年第3期。
王均伟:《对城市人民公社历史的初步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
王天夫、罗婧:《基层多元共治的路径选择:动员、补位,还是重构?——以巫溪、肃宁、彭州为例》,《河北学刊》2017年第2期。
王天夫、王飞、唐有才等:《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王秀银:《关于人口现代化的几点思考》,《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人口学刊》2006年第7期。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效应研究——基于人口控制力的分析视觉》,《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1期。
王跃生:《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社会》2006年第3期。
王跃生:《华北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研究——立足于冀南地区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当代中国农村婚姻家庭变动——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4期。
王跃生:《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伍小兰:《中国生育现代化问题的定量研究》,《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1期。
谢桂华:《市场转型与下岗工人》,《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
谢宇:《认识中国的不平等》,《社会》2010年第3期。
徐敏:《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就业的历史沿革》,《广西党史》2006年第11期。
徐愫、李享:《江苏省人口现代化进程评价研究》,《人口与社会》2014年第6期。
徐勇:《“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现代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行政机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闫志俊、于津平:《产品技术复杂度与企业出口增长》,《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2期。
杨华:《现代化的核心:人的素质现代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杨菊华、何炤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人口研究》2014年第2期。
杨湘岚、张晶:《中国妇女参政百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妇运》1997年第11期。
尹世杰:《中国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23卷第7期。
游正林:《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
于学军:《中国人口转变与“战略机遇期”》,《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1期。
俞剑、方福前等:《消费结构升级、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评论》2018年第1期。
曾毅、李伟、梁志武:《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第2期。
翟博:《均衡发展: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张江华:《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5期。
张开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口现代化》,《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张来明:《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社会治理》2018年第9期。
张翼:《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阶层结构变迁与消费升级》,《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
张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求是》2018年第6期。
赵俊芳:《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六十年的历程与经验》,《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0期。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经济研究》1997年第9期。
周炎炎:《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5期。
[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年第1期。
《四川举行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烈士悼念活动》,《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8期。
杜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历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年。
焦连志:《“票证社会”及其解体——以粮食计划票证为切入的中国传统社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7年。
李梅:《新中国初女性参政情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刘晓辉:《当代中国女性发展探析》,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尚丽岩:《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于主体认知的制度变迁解释》,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08年。
杨晟:《外国人在华拍摄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949—1976)》,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17年。
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三)报纸
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6日第2版。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第2版。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第2版。
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8日。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6日。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邓颖超讲话》,《人民日报》1950年3月8日。
李培林:《面向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
李锐:《我们老百姓对幸福生活更有盼头——总书记视察武汉社区时重要讲话引发全市热烈反响》,《长江日报》2018年4月30日。
魏礼群:《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新进展》,《光明日报》2017年8月7日。
《2017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 统计监测报告》,《中国信息报》2018年11月12日第1版。
迟福林:《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人民日报》2018年3月23日第13版。
马峰:《用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正确看待社会流动问题》,《人民日报》2017年7月20日第7版。
魏芙蓉:《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吉林日报》2019年5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人民日报》2005年8月25日。《国家医保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突破200万》,《工人日报》2019年5月5日。
《中共北京市委举行晚会纪念三八,各厂女工展开三八生产竞赛》,《人民日报》1950年3月7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四)网络文献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2019年3月16日,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16/c_1124242390.htm。
杨文利:《从建国初期的卫生工作看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2014年11月6日,国史网,http://www.hprc.org.cn/gsyj/yjjg/zggsyjxh_1/gsnhlw_1/d11jgsxsnhlw/201411/t20141106_300725.html。
李希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结构性矛盾需要关注》,2019年3月14日,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3/t20190314_1653894.html。
王晓东:《我国5700万人参加长期护理险》,2018年10月10日,中国日报网,http://cn.chinadaily.com.cn/2018-10/10/content_37047978.htm。
《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2019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5_1646796.html。
《2018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2019年2月28日,国家医保局,http://www.nhsa.gov.cn/art/2019/2/28/art_7_942.html。
《保监会黄洪:1—9月大病保险患者个案最高赔付111.6万元》,2016年10月19日,中 国 网 财 经,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61019/3946261.shtml。
《发展改革委就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2019年5月6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9-05/06/content_5389076.htm#1。
《给力!大病保险已为金华人减轻负担2.8 亿元》,2018年5月30日,广众网新闻,https://news.jinhua.com.cn/shishi/2018-05-30/346555.html。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2019年2月15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5/content_5365982.htm。
《国新办举行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2019年1月21日,国新网,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9595/39709/index.htm。
《基本药物目录调整 重点聚焦癌症、儿童、慢性病等病种》,2018年9月5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9/05/content_5319544.htm。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2019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9/t20180912_1622409.html。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为啥这届年轻人不爱结婚?》,2019年3月20日,华夏经纬网,http://www.huaxia.com/xw/zhxw/2019/03/6058054.html。
《晒晒“十二五”医改成绩单——医改从单项突破转向全面推进》,2016年3月24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nhc.gov.cn/tigs/s9661/201603/2d107b8e27334d95b95ca7c79cc1d51d.shtml。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17年4月13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中国国家医保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突破106万》,2018年10月18日,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10-18/8653768.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二 英文文献
Walder A.G.,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1986.
Davis.D.,“Patrons and Clients in Chinese Industry”,Modern China,Vol.14,No.4,1988.
Dickson B.J.,“What Explains Chinese Politi cal Behavior? The Debate over Structure and Culture”,Comparative Politics,Vol.25,No.1,1992.
Gary.S.Becker,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Change in Developed Countri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0.
William Goode,World Revolution and Family Patterns,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英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Tongliao City,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中国精准脱贫100例·第一册(法文)
100 Cas de réduction de la pauvreté en Chine(Volume Ⅰ)中国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机理研究:基于场域、机制与角色的分析框架
A Study on the Growth Principle of China’s Primary-level Leading Cadres:An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Field,Mechanism and Role中国零售业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nese Retail Industry新时代深圳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Benchmark City for People's Livelihood and Happiness in the New Era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